- 首页
- 医藏
- 史载之方
史载之方
又方,宜服此五苓散。
肝经之热,小府赤痛,六脉弦急而长,又发寒栗,宜用蔓荆汤方。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麻黄上等分,前法煎,食后服。
湿气寒气之胜,同犯于心,心气上行,不得小便,小府不快,宜服削术草豆蔻散,又服此大芎汤。
大芎(一两) 蓬莪术(半两) 木香(四钱) 茯苓(半两)
上为细末,空心,水一盏,入盐少许,同煎三钱匕,和滓服。
元气虚弱,肾气不足,膀胱气虚,冲任脉虚,丈夫 疝。妇人 闭,宜服此方,其脉,六脉皆动,细数而轻弦,肾脉小击而沉,膀胱涩而短。
五味子(一两) 血茸 萆 牛膝 芎 (各半两) 干熟地黄(一两) 蓬莪术 青盐(各一分)
上青盐一味,自为细末,余七味为细末,蒸饼,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清汤下五七十丸
卷上
身热
寒邪所伤身能发热,寒气外固,阳气内拒,鼻塞气粗,闻气出如火,此当发其寒,六脉浮而轻疾,散满指下。
麻黄(去根节) 削术(各半两) 本 芎分)
上为粗散,空心,并非时,水一盏,生姜一片,煎三钱,去滓服。
心火独盛,少阴,少阳之胜,身热,小府赤,大府秘,头痛,口干,舌粗,骨疼,六脉洪大而实,有骨力,又数,宜用此方。
茯苓 麦门冬(去心) 芍药 麻黄丹皮(四铢)
上如前法,为粗散。
肝气之热,身亦发热,其状与心火之胜同,以风热同化,木火相助,其候同也。然肝之发热,所以不同者。虽热而往往自闻其寒,多觉背上脊膂洒洒振寒,并两足多冷,胶涎,甚则呕逆而吐,六脉弦急而长,其他与心火胜之亦同,然心火之胜,脉必洪,而肝热即洪大而弦,然亦有上于弦而不洪大者,以风气之独胜耳,宜用此方。
荆芥穗 羌活 独活 芍药草(等分)
上为粗散,食后,水一盏,煎三钱,取八分,去滓和滓任意,又看其人气实,肝藏热多,至于生涎,则加天南星,半夏、白僵蚕、干蝎各少许,天南星、白僵蚕、可与众药等,半夏、蝎、随意加减,不必多,涎结而大府秘,则以牵牛和上件药服,以疏为度。
卷上
身寒
经言,阴盛生寒,阳盛生热,元气虚乏,肾水极寒,发为寒战,冷汗自出,六脉微细而沉,寒邪犯心,则肾脉必击而沉,心下大动不安,甚则仆倒,宜先暖其肾,后保其心,暖肾脏方。
牛膝(酒浸一宿) 石斛 巴戟(去心) 萆 (盐水煮苓附子(炮)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汤下七十丸。
湿气之胜,汗出憎风,肌体多冷,畏风食减,倦怠无力,六脉混浊而缓,弱大而散,面目无光,宜服前暖肾丸,并服此方。
白术 陈橘皮 芎(各半两) 细辛草豆蔻 人参(半两) 干姜(四铢)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心,米汤下五十丸。
卷上
头痛
头痛之状,最为难辨,大风入骨而痛,大热入骨而痛,痰伏于胸中而痛,元气虚微而痛,心火之胜头痛,六脉之应,皆应于心,即用凉心药,风气之胜而头痛,六脉之应,皆属于肝,即用凉肝药气热而生涎,亦能令人头痛,即用前取涎药,肾水之胜,陵犯于心,经言心气上行,痛留眉顶间,甚则延及胸,头痛,脑户间痛,宜暖其肾,独寒湿之气初作,未至犯心,寒邪所客,多袭于阴,上贯风池热府,令人头目不利,脑后两大筋迸急,眉目昏眩,此为寒邪未入五藏,六脉皆初伤寒之属,浮散而数,宜用前发汗药。
卷上
腹痛
人有病腹痛者,其状多端,经之所言亦多变,湿邪之胜,腹满而痛,食减体重,四肢不举,腹鸣肠泄,宜用此方,神和散。
草豆蔻 肉豆蔻 陈橘皮 白术(各半两)
莪术(各一分) 吴茱萸(三铢) 诃黎勒(三铢) 芍药(十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水一盏,枣两个,同煎八分和滓服。
寒冷食物所伤,厥入胃,腹中撮痛,即与前寒湿胜痛之脉不同,若寒湿之气胜而腹痛,六脉皆微细而沉,时时小击,经诀所谓阳弦头痛,阴微腹痛是也,至于为冷寒之物所伤,则六脉又紧而微,紧应腹有形,此为物所伤者,脉必有形,而为湿气所伤者,脉止于微而已,宜用神和散,加大腹皮半两主之,觉冷物未化。即加青橘皮少许,每服入半夏少许主之,清厥入胃,两胁下痛,及小腹痛,此肺之清肃之气所成,六脉当急而微弦,肺脉独大而实,左尺微小急,盖清肃之气流入于中,寒聚而小腹有形,经言,连小腹而作寒,甚则为妇人症瘕,丈夫 疝之类,肺以毛为主,若浮则为热,沉大为冷,至于寒之所聚,则大者敛而为小急,又甚则紧,紧为痛,应腹有形,亦各从其类也,宜暖行肺气以散之。
陈橘皮 蓬莪术 紫菀 芎(各一分) 大腹皮上为细末,服时,水一盏,生姜二片,同煎三钱匕,取八分,和滓服。
至于肺气之胜,已伤于肝,则又能体重烦冤胸痛,引背而痛。宜服前方,又服此暖行肝气方、人参散。
人参(半两) 当归 桑寄生 白蒺藜炙) 藿香(四铢) 五味子(半两) 木香(四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服时,水一盏,枣二个,同煎八分服。
人有病,胃脘当心而痛,食已而痛,又甚,连腹中而急,六脉弦紧而长,宜用肝药,人有病,两胁下非时气痛不安,如生积聚,一腹中鼓动,摇闷不安,甚则生气块,上冲咽喉,头目俱迸,口舌胶粘,小便赤黄,冲心而痛,夜卧不安,此为肝涎与血相聚,致生此疾,其脉当洪大沉实,而有骨力,以肝脉之热,生风而痛,则脉弦而长,今反洪大沉实者,此为涎伏之也,宜用荆芥散。
荆芥穗 连翘 羌活 牡丹皮荆子(各一分)
上每服三钱,食后,水一盏,生姜一片,半夏末少许,同煎,取三四沸,和滓服,大府不甚秘,减大黄,若大府秘甚,自作大黄末,每服酌量加减进服,其大黄一味,自修制,临时末。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行小络,故猝然而痛,得炅则痛止,其脉正与寒湿之气脉同,宜神和散。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其脉散满指下,充大而至数不多,却不甚有骨力,宜去其寒,而行其血气。
当归 大芎 蓬莪术 茯苓香(四铢) 芍药(十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非时,水一盏,煎八分服。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痛,其脉亦差大,差缓而沉宜用前药,青橘皮者。
举痛论云,寒客于夹脊之脉,则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及,夹脊乃膂脉之所行,其脉当尺泽沉而击,宜行其肾经,以去其寒。
乌药(一分) 芎 当归 京三棱甘草(炙,三铢)
上为细末,空心,水一盏,煎三钱服。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客寒所犯,则脉不通,脉因之则气不通,故喘动应手,其脉当实大有形,不匀轻滑而又紧,来疾去迟,如有物制之,宜通其脉,行其气。
桔梗(半两) 大腹皮 芍药 木香每服入两豆许)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同煎八分服,以大腑通疏为度,宜服神和散之余,如此夕喘,宜调暖其肺。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背俞主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至,热气至则痛遂止,脉涩,以血虚而不行其脉,六脉细数而肝心尤微,心脉如带芤重按即缺,往往身有汗,宜足其血,以保其心。
人参(一两) 当归(半两) 木香 延胡索分) 沉香(三铢) 陈橘皮(十铢)
阙上语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引胁与小腹痛矣,其脉皆轻带弦,肝脉连肾脉,弦长而紧,甚则通过尺泽而弦,宜用此方。
白蒺藜(半两,炒去尖) 蔓荆子(一分) 芍药 独活黄(十铢,去节)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水一盏,枣两个,同煎八分服。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猝然成积,其脉沉大而实,膀胱动而有声,宜通其小肠。
血茸 大芎 蓬莪术(各半两) 萆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清汤下五七十丸。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猝然不知人事,气复反则生矣,其脉伏而大,极无骨力,三部皆芤,身有冷汗,宜灸气海,后用暖药,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其脉细而滑,宜用神和散,加茯苓,人参各半两。
卷上
胀满
人有病,腹胀满,善噫,两胁满,咽鬲不通,此肝胜也,其脉弦而长,宜凉其肝,人有病,腹大,小腹中痛,恶寒发热如疟,小腑赤,其脉洪大,此心热也,宜凉其心,人有病,小腹痛,睡,不得小便,头痛,目似脱,顶似拔腰似折,此土湿之胜,宜暖其脾,其脉当浊而动,人有病,右 满腑肿心痛,肺 ,腹大满膨胀而喘咳,此气为火所胜,其脉两手寸口洪大,肺上亦洪,骨力小如心脉此为心肺相持,宜解其金火之热,以平其心肺。
黄 (半两) 麦门冬(去心) 茯苓 紫菀草(炙,四铢)
上为粗散,非时,水一盏,姜一片,枣一个,同煎三钱,去滓服。
人有病,身腑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咳血,此少阳之胜,与火胜同候,其脉亦然以前方主之。
卷上
喘
世人论凡喘者、皆以为肺,然有服肺药而不愈者,遂以肺不受药为难治,何以言之缪也,又或以肺热而喘,误投凉药,此又近似之言,止可以知肺喘,而未足以明五脏之喘,且以经言之,所言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未尝以喘属于肺,至于言五脏之多寡,六气之胜复,则喘之所生,可指其状而明,药之所投,亦可以随其证而效。
今人有病,胸中烦热,嗌干,右 满,咳喘唾血,肺 ,腹大膨膨而喘者,此火之刑金,肺伤而喘也,宜用此方。
麦门冬(去心,半两) 桔梗 麻黄(去节) 紫菀草(炙)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人有病,左胁痛,寒清于中,咳而喘,此为肺之清气所成,宜用此药,六脉毛而微,肾脉伏而小,比之火之盛刑金,则异矣,盖火盛刑金而喘,则六脉纯得火脉,疾大而有力,若寸口偏大而关脉带芤,即须唾血。
人有病,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胸中满,食不消化,食减,体重,六脉沉重而浊,浑浑革至,如物制之,此为肾寒大过,宜暖其肾。
续断 牛膝 细辛 五味子(各半两) 木香(三铢)
上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盐米汤五七十丸,以神和散并进。
人有病,肝脏风壅,积涎所聚伏膈间,口干而胶,食即恶心,全恶肉味,心躁不安,夜卧不得开,咽喉隔塞,如物抵筑,多喘,诊其脉,六脉皆大而沉伏。重手取之,隐隐然骨间乃得再再寻,来疾去迟,宜用治涎药。
荆芥穗 天南星 防风 羌活 白僵蚕 连翘 独活 麻黄 干荷叶 干蝎 天麻(炮) 半夏上等分,修治为细末,每服三钱,入半夏末一两豆许,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和滓,饭后服。
有人得此涎候,却缘久病而虚,又误服热药,或元气本虚,六脉大而无骨力,却浮洪而数,重手按之,则浮指而虚,有表无里,却不宜用前方,此病难治,当用此方。
人参(半两) 天南星(炮) 防风 独活夏上除半夏一味自为末,余为细末,非时,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又宜时时以补药助其元气,而徐以此坏涎药挠之。
人有病,久患咳嗽,虚萎气乏,胸中气微,不能报息,六脉虚微而数,此之一候,并带劳疾证,即为难治,若脉止虚微不浮而数寸尺调匀,即药到便安,若浮数而虚,亦劳也,若浮大疾数而虚,轻手取之,全无骨力,重手按之,全不应指,此不治之证,肺萎,当用此方人参(半两) 五味子 茯苓(各半两) 鳖甲(酥炙)
草枇杷叶(去毛,各一分) 黄 紫菀(各十铢) 半夏 阿胶(炙透,各四铢)
上为粗散,生姜三片,每服入半夏一两豆许,饭前服,或非时服之,又宜服补肾气药,以归其元气,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
卷上
脚痛
香港脚之病,盖由有寒湿之胜,故经于太阴之胜,言足胫腑肿,于太阳之胜,言至引阴股筋肉拘苛,又言,岁土太过,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螈,脚下痛,饮发中满,四肢举,此寒湿之气所成也,然天下之病,固有似是而非,本异而标同,用药过差,则利害相反,若香港脚之病,本于寒湿之胜,而至于肺热,而病生于足胃热而风生于足,与香港脚相似,热殊状,试别而明之,热而足痛者,以肺经之所行也,故经言,岁金太过,则股髀 足皆病焉,胃热而足病者,抑以宗筋不行,而传为痿厥也。
今有人病足痛,得水土寒湿之状,六脉沉伏而动,上浊下虚,尺泽微而涩,宜暖其下,用此方。
牛膝(半两) 黄 (半两) 独活 当归麻(炮) 大芎 续断(各十铢) 细辛上为末,薏苡粉煮作稀糊,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五七十丸,温酒或盐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