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面门
面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三十
面门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注 阳明之脉荣于面,故其衰也面焦。夫气为阳,血脉为阴,故女子先衰于脉,而男子先衰于气也。】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
【注 三阳之脉尽上于头,三阳脉衰,故面皆焦。】 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注 平脉篇曰:寸口脉迟而缓,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阳气衰,故颜色焦。】
六节脏象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 【注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心主血脉,故其华在面也。】
脉要精微论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知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注 此古色生于气,气生于脏,欲其气华于色而不欲脏象之见于外也。赤如白裹朱,白如鹅羽,青如苍璧,黄如罗裹雄黄,黑如重漆,乃五脏之气章华于色也。赤如赭,白如盐,青如蓝,黄如土,黑如地苍,此五脏之精象见于外也。夫脏者藏也。如五脏之真色见而不藏,则其寿不久矣。明者五脏之神明,言五色之发乎五脏之精气神也。】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注 五脏主藏精者也。精有所藏而后能视万物,审短长。如精微象见于外,则精气内衰,视物昏瞶,而寿不久矣。此反结上文之义而言,视精明者,由藏精之所资也。】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注 肝主血而主色,脉盛而色不见者,血蓄于下也。当病坠伤,或为手搏所伤,因血凝胁下,故令人喘逆。盖肝脉贯膈上注肺,血积于下,则经气上逆而为喘也。其不及而色泽者,当病溢饮。】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注 足阳明之脉,从气冲下髀抵伏兔下足跗。髀伤,故脉盛而色赤也。饮食于胃,由中焦之腐化,胃气不足,故当病食痹。】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 【注 五脏元真之气,脾所主也。湿热太过,则色黄脉盛而少气矣。其不及当病足胫肿。脾气虚,故足肿也。若水状而非水病,故其色不泽。】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注 腰者肾之腑,腰伤故肾脉盛也。伤于骨者,其色赤黄,则外应于肌肉间也。其不及,当病少血。盖肾为牝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精液复上入心而为血,精虚至令不复化赤而为血也。】
五脏生成篇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 【注 奇脉,奇经冲任之脉色也。冲任为经血之海。五脏之血,皆归于肝,故外荣于目。面主气色,目主血色。目之五色而俱见面黄者,五脏之阴而俱得胃脘之阳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注经云:人无胃气者死,面无黄色,无胃土之阳矣。面之青黑赤色,皆脏邪乘阳,纯阴无阳,故皆死也。】
玉版论要篇
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
【注 五经之脉见于色,气血衰则面色脱而夭然不泽,故至百日五脏之气尽而已矣。】
诊要经终论
少阴终者面黑。
【注 心之华在面,面黑者,火气灭而水气脱矣。】
刺热篇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
【注 肝属木而位居东方,故左颊先赤。】 肺热病者右颊先赤。
【注 肺属金而位居西方,故右颊先赤。】 肾热病者颐先赤。
【注 腮下谓之颐,肾属水而位居北方,故颐先赤。】
咳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注 水聚于胃,则上关于肺而为咳,咳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故使人涕唾。水气上乘,故面浮肿而气逆也。】
风论
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庬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注 风邪干于肾,则水气上升,故面庬然浮肿,风行则水涣也。】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
【注 头乃诸阳之会,因沐中风,则头面之皮腠疏而阳气弛,故多汗恶风也。】
厥论
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注 癞狂走呼,妄言妄见,阳明之脉病也。其脉循腹属胃络脾,经气厥逆,故腹满胃不和,不得卧也。阳明乃燥热之经,经气上出于面,故面赤而热。】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胻不可以运。 【注 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下颊车,循胸过季胁,出膝外廉,循足跗。故逆则暴聋、颊肿、胁痛,足胻不可以运行。】
脉解篇
少阴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血也。 【注 秋时阴气正出,则内夺其所藏之阴,阴气上乘,故面黑如地色也。】
针解篇
人齿面目应星。
【注 人面有七窍,以应七星。】 骨空论
数髓空在面侠鼻。
【注 言面之侠鼻间,而有数处之髓空也。】
气交变大论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瘈,目视(目巟)(目巟),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 【注 六癸之岁,水运不及,土乃胜之,若辛丑、辛未岁司天之气,上临太阴湿土,则太阳寒水在泉,水弱土胜,木后复之,阳明属土主面,故面色时变。】
六元正纪大论
金郁之发,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小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 【注 此受司天在泉之胜制,郁极乃发,以报复其岁气。如庚子庚午岁。太商金运,而上临少阴;庚寅庚申岁,太商金运,而相火司天;乙巳乙亥岁,少商金运,而相火在泉;乙卯乙酉岁,少商金运,而君火在泉,则金气皆郁矣。咳逆嗌干肺病也。《灵枢经》曰:足少阳是动病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有微尘,体无膏泽。又曰:肝是动则病腰痛嗌干,面尘脱色,盖金气复而肝木病也。】
至真要大论
帝曰:天气之变何如?岐伯曰:阳明司天,燥淫所胜,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疒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痊痈。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帝曰: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注 阳明司天,卯酉之岁也。燥金淫胜于上,则肝血伤而面尘,盖金淫于上,故病本于肝。太冲,肝经之俞穴脉也。肝气已绝,故死不治。苦温能胜清,金辛能润燥,燥必内结,故以酸苦泄之。】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注 阳明在泉,子午岁也。面有微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乃足少阳病。嗌干面尘,乃足厥阴病,盖金胜而肝胆病也。】 岐伯曰: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衂善悲,时眩仆,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淡淡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帝曰: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注 太阳司天,辰戌岁也。太阳为诸阳之首,即君火之阳,然本于在下之寒水,今寒凌心火,逼其火热上炎,故面赤也。】 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
【注 此湿淫于上也。】
灵枢经
本输篇
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
邪气脏腑病形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热甚寒,不能胜之也。 【注 气血皆上于面,天热甚寒,不能胜之,谓阴阳寒暑之气皆从下而上也。】 面热者足阳明病。
【注 卫气之悍热太过,而上行于面也。】 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邪中于面则下阳明,邪中于颊则下少阳。 【注 诸阳之会皆在于面者,精阳之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也。】
终始篇
少阴终者,面黑。太阴终者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则面黑。 【注 面黑者气色外脱也。】
经脉篇
足少阴之脉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 手厥阴之脉动,则病心中热,面赤目黄。 足少阳之脉动,则病口苦,甚则面微有尘。 足厥阴之脉动,甚则面尘脱色。
手少阴气绝,其面黑如漆柴。
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上颈贯颊。
足阳明之脉,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 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循颈上颊,又支者别颊上(出页),病则颊肿。 手少阳之脉,其支者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又支者过客主人前交颊,是病则颊肿。 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加颊车下颈。
足厥阴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
经别篇
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液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 【注 手少阴之正,上出于面,亦与足太阳相合于目内眦之睛明,水火上下之相交也。】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目外眦。 【注 按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循头面而下,行于足跗。少阳之别绕髀上行,至目锐眦而合于少阳之经,是经脉与经别,交相逆顺而行者也。】
厥论
厥头痛,面若肿。
【注 阳明之气上出于面,厥气上逆于头,故为头痛面肿。】
杂病篇
厥胸满面肿。
【注 本经曰:中于面则下阳明,盖中于面之皮肤则面肿。】
海论
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 【注 气上逆,故面赤也。】
阴阳二十五人篇
木形之人小头长面。火形之人广(月引)锐面。土形之人圆面大头。金形之人方面白色。水形之人面不平。 【注 面长者木之体长也。面锐者火之炎上锐且小也。面圆者土之体圆也。面方者金之体方也。面不平者水面有波也。】 足太阳之上,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 【注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循两眉而上额交巅,血少气多则面多肉,气之所以肥腠理也。血气和者,谓经脉皮肤之血气和调,则颜色鲜美也。】 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 【注 手太阳之脉,其上行者,循于颧颊耳鼻目眦之间,是以皮肤之血气盛,则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色恶,太阳为诸阳主气也。】
扁鹊难经
面色
十三难曰: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 十六难曰: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 二十四难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笃,癸日死。 四十七难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面色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死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衂,小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面赤如醉者,此为胃热上熏也。
寸口脉微而濇,微者卫气衰,濇者荣血不足,卫气衰则面色黄,荣血不足则面色青。又曰:阴阳俱虚则面色青白。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主之,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衂;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 面赤色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发汗则愈。 下利渍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