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外诊法
外诊法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八十九
外诊法 【望】
黄帝素问
五脏生成篇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注 心主血脉,故合于脉。经云: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心之华在面,故其荣在色。五脏合五行,各有相生相制,制则生化。心主火而受制于肾水,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故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注 肺主气,气主表,故合于皮。《伤寒论》曰: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声商,毛发长。毛附于皮,气长则毛荣。】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注 髓生肝,肝生筋,故所合在筋。爪乃筋之余,故其荣在爪。】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注 脾主中央土,乃仓禀之官。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合肉。脾开窍于口,故荣在唇。】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注 肾藏精而主髓,故所合在骨。发乃精血之余,故其荣在发。五运行论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此天一生水而五脏之相生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注 五味藏于肠胃,以养五脏之气。五脏内藏五神五气,外见五色。五脏之气受伤,则见五行之败。色兹草者,死草之色青而带白也;枳实者,黄带青色也;炲,烟尘也,黑而带黄;衃者,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枯骨者,死白而干枯也。五色干枯而兼有所胜之色,故死。】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注 五色正而华彩光润,故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注 缟,素白也。朱,红之深也。红,淡白红也。绀,青扬赤也。栝蒌实,红黄色也。紫,赤黑之间色也。此五行之色而俱兼红者也。盖气主白而荣主红,如以缟裹者,五脏之气包于外也;五色之俱兼红者,五脏之荣隐见于内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注 言色味之应五脏者,色外而味内也。故曰白当肺辛,言辛生肺而肺生白也。此言五脏死生之色生于五脏之气,五脏之神气生于五味也。肺合皮,心合脉,肝合筋,脾合肉,肾合骨。此言生于心生于肺之色,承五脏之合而见于外也。】 夫脉之小大、滑濇、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注 此以诊脉察色而知五脏之病也。小者正气虚,大者邪气盛;滑主血伤,濇为少气;浮为在外在腑,沉为在里在脏。此六者脉之提纲而可以指别也。五脏在内而气象见于外,以五行之理可类而推之。五脏之相合于五音,发而为声,可以意识。视五色之微见,可以目内察之。能审色脉之相应,以辨病之死生,则万全而无失矣。】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 【注 奇脉,奇经冲任之脉色也。冲任为经血之海,皆归于肝,外荣于目也。面主气色,目主血色。目之五色俱见面黄者,五脏之阴而俱见胃脘之阳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注经云:人无胃气者死。面无黄色,无胃土之阳矣。面之青黑赤色,皆脏邪乘阳,纯阴无阳,故皆死也。夫生于心如以缟裹朱者,论五脏之生色也。察于目者,论五脏病成之色也。】
移精变气论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注 色脉之道,上帝之所秘藏,非其人不教,非其真弗授。先师,僦贷季也。】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 【注 八风者,天有八风,在人则有五经之风,谓调理五脉之邪也。言上古之师经理色脉而通神明,总不外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之常理也。】 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注 色者气之华,脉乃精之液。变化相移者,移精变气也。观其移精变气,以通神明之妙。欲知其要道,则色脉是也。盖言理色脉而通神明,则知精气之盛衰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 【注 日月者,天地阴阳之精也。夫色为阳,脉为阴,常求其色脉之要,总不外乎阴阳。故知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则其要在是矣。】 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注 色之变化,五色以应四时之脉,色生于脉也。能贵重色脉以合于神明,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是谓圣王。】 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 【注 色脉者,阴阳之道也。临病人,观色脉,知死生而无嫌疑。治之大法,尽于是矣。】
玉版论要篇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 【注 言奇恒之病,发于五脏之中,而五脉之气色,外见于明堂上下左右,各在其深浅顺逆之要耳。色见浅,其病亦微,故以汤液治之,而十日可愈。夫奇恒之道,五脏皆禀气于胃,足太阴为之转输,病则逆回而色见于面,故用汤液治之。盖以稻米之液,助土气之资生,十干已周,俾五脏之气复也。色见深,其病亦深,故必齐毒药攻其中。二十者偶数之终,一者生阳之始,以十干而再周,复得甲而化土。五脏为阴,气色为阳,二十一日五脏之生气已复转矣。色大深,则病更深。醪醴,熟谷之液,其气慓悍。饮以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荣卫运行,则所逆之色亦散矣。因色大深,至甲十复而后已也。所谓色者,因五脏之变而见于五色也。五脏之气荣于脉,五经之脉见于色,气血衰则面色脱而夭然不泽,故至百日五脏之气尽而已矣。若脉短气绝,乃虚脱已极,丧无日矣。】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 【注 五色篇曰: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女为阴,右亦为阴,故女子色见于右为逆,见于左为从。男为阳,左亦为阳,故男子色见于左为逆,见于右为从。如男女之左右反易,是为重阳者死,重阴者死。】
诊要经终论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注 太阳主筋,为诸阳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太阳之经气已绝,是以筋脉急而戴眼,反折,手足牵引也。手太阳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绝汗者,津液外亡也。色白者,亡血也。津液外脱,则血内亡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注 少阳主骨,诸节皆属于骨。少阳气终,故百节皆纵。经脉篇曰:少阳是主骨所生病者,诸节皆痛。手足少阳之脉,皆至目锐眦,终则牵引于目,故目如惊而邪视也。绝系,目系绝也。少阳属肾,肾藏志,系绝则志先绝,故一日半死也。青者,甲木之气外脱也。白者,三焦之荣内亡也。夫阳生于阴,色生于气。是以六经之气终而先见于色。】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注 手足阳明之脉,皆侠口承目,故口目动作而牵引歪邪也。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是阳明之善惊也。骂詈不避亲疏,是阳明之妄言也。色黄,阳明土气外脱也。上下经盛,胃气绝而无柔和之象也。荣卫者,中焦水谷所生。肌肤不仁者,荣卫之气绝也。】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注 心之华在面,面黑者水气上乘,火气灭而水气脱矣。齿长而垢,骨气泄也。腹胀闭而上下不通者,心肾水火之气并绝,而不能上下交通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注 足太阴脉,入腹属脾,故为腹胀。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为不得息。胀满则升降难,不得息则气道滞,故为噫为呕。呕则气逆于上,故为面赤。不逆则否塞于中,故为上下不通。脾气败,则无以制水,故黑色见于面。肺气败,则治节不行,故皮毛焦。】
脉要精微论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注 赤如白裹朱,白如鹅羽,青如苍璧,黄如罗裹雄黄,黑如重漆,乃五脏之气章华于色也。赤如赭,白如盐,青如蓝,黄如土,黑如地苍,此五脏之精象见于外也。夫脏者藏也。如五脏之真色见而不藏,则其寿不久矣。】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注 五脏主藏精者也。精有所藏而后能视万物,审短长。如精微象见于外,则精气内衰,视物昏瞶,而寿不久矣。】 头者精明之腑,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随,腑将坏矣。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腑,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注 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腑。髓海不足,则头为之倾;神气衰微,则视深目陷。肩背为阳,胸腹为阴,阳为腑,阴为脏。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之腑。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筋会阳陵泉,膝乃筋之会腑也。偻曲其身,依附而行也。筋乃肝之合,筋将惫者,肝脏之精气衰也。髓藏于骨,故骨为髓之腑。不能久立,髓竭于内也,髓竭则骨将惫矣。此五者,得腑气之强则生;失强则腑坏而脏将绝矣。】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左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注 肝主血而主色。脉盛而色不见者,血蓄于下也。当病坠伤,或为手搏所伤。因血凝胁下,故令人喘逆。盖肝脉贯膈上注肺,血积于下,则经气上逆而为喘也。其不及而色泽者,当病溢饮。】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注 足阳明之脉,从气冲下髀抵伏兔下足跗,髀伤故脉盛而色赤也。食入于胃,由中焦之腐化,胃气不足,故当病食痹。】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 【注 五脏元真之气,脾所主也。湿热太盛,则色黄脉盛而少气矣。其不及,当病足胻肿。脾气虚,故足肿也。若水状而非水病,故其色不泽。】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注 腰者肾之腑。腰伤,故肾脉盛也。伤于骨者,其色赤黄,则外应于肌肉间。其不及,当病少血。盖肾为牝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精液复上入心而为血,精虚,至令不复化赤而为血也。】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注 有故病因伤五脏之色脉,复感暴至之病,有似乎病成而变,故帝有此问,而伯嘉其详悉焉。病久则色脉伤,脉小而色不夺,故知其为新病。脉不夺色夺,言病者由五脏而见于脉,由五脉而见于色。至于色脉之败伤,又因色而脉,脉而脏也。脉与五色俱夺,此血气俱伤,故为久病。暴至之病,自外而内,色脉之伤,从内而外,故有病色脉俱不夺者,知其为新感之病也。此言有故久之病,至五脏之气发作而后见于色脉也。毁伤筋骨,故肝与肾脉并至而其色苍赤。不见血者,谓筋骨伤而血不伤也。如已见血,而血伤则又若中水伤心,而心脉亦并至矣。】
平人气象论
臂多青脉曰脱血。
【注 臂多青脉者,臂内浮见之络脉多青,盖因血脱而不华于色也。】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 【注 见颈脉动疾,目裹微肿,足胫肿者,知水病之在里也。溺赤、安卧、已食如饥者,知为黄疸、胃疸也。面肿者,知为风水也。此一望而知其病也。】
玉机真脏论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 【注 大骨,两臂两腿之骨。大肉,两臂两腿之肉。盖肾主骨而脾胃主肌肉四肢也。夫胃气之资养于五脏者,宗气也。宗气积于胸中,从虚里之大络,贯于十二经脉。经脉逆行,是以胸中气满。阳明气厥,故喘息不便也。其气动形者,心病而欲传之于肺,肺主气,故气盛而呼吸动形也。期以六月死者,今心始传之肺,肺传之肝,肝传之脾,脾传之肾而后死,故有六月之久也。真脏脉见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予之期日者,当死于壬癸日之中夜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 【注 此言肝病至肺而死也。内痛者,肺受其伤。肺之俞在肩背,故痛引肩项也。肝病而已,传及于所胜之脏,故当期本月之内而死也。真脏脉见,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予之期日,当死于庚辛日之薄暮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月囷)。真脏见,十日之内死。 【注 肺病,故痛引肩背。传于心,故身热。夫心主血而生于肾脏之精。血气盛则充肤热肉,心肾伤而精血衰,故曰脱肉破(月囷)。(月囷),肉之标也。真脏脉见,大而虚,如毛羽中人肤。病传于心,故期以十日之内死。盖心不受邪故死之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 【注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淖泽注于骨,补益脑髓。脾病而津液不行,故肩髓先内消也。肩髓者,大椎之骨髓,上会于脑,是以项骨倾者,死不治也。脾主四肢,脾病则四肢懈惰,故动作益衰。真脏来见者,如水之流,如乌之啄。脾土主于四时,脾气灌于四脏,故虽有真脏来见,尚期有一岁之久。盖以四时五脏之气终而后死也。期死之日[日 原作「月」,据文义改。],见其真脏之乍数乍疏,乃予[予 原作「与」,据文义改。]之期日,谓当死于甲乙之昧旦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月囷)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注 本经曰:肾病者,大小腹痛。肾传之心,故心中不便。心传之肺,肺传之肝,故肩项身热。肝传之脾,故目眶陷也。真脏脉见,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如目不见人,肾之精气已绝,故立死。其见人者,余气未尽,至所不胜之时而死,谓当死于日昃。肾为生气之原,生气绝于下,故死之更速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羽毛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注 如循刀刃,如按琴瑟弦,肝木之象也。如薏苡子,如弹石,心肾之象也。皆坚劲之极而无柔和之气也。乍数乍疏,欲灌不能,脾气欲绝之象也。如羽毛中人肤,肺气虚散之象也。盖坚劲虚散,皆不得胃气之中和,人无胃气则死矣。色青白不泽,赤黑不泽,皆兼克贼所胜之色。色生于血脉,气将绝故不泽也。夫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而后行气于脏腑,是脏腑之气欲绝而毛必折焦也。《灵枢经》曰: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又曰:经脉空虚,血气弱枯。肠胃(亻聂)辟,皮肤薄着。毛腠夭焦,予之死期。是皮毛夭折者,血气先绝也。】 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注 五脏乘传,有浅有深,而胃气不资,有虚有绝,故当察其形气色脉,宣急治之,无后其时而致于死不治也。】 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 【注 形气相得,病之新也。色泽以浮,乘逆浅也。】 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 【注 形气相失,病之久也。色夭不泽,乘传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