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外科反花天泡杨梅门
外科反花天泡杨梅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七十四
外科反花天泡杨梅门
疮疡全书 【宋 窦汉卿】
天泡
此疮之发,不拘老幼,皆由受酷暑热毒之气,蒸入肌肉,初生一疱,渐至遍体漫烂无休,合家相染。此证须要净汤淋洗,切勿以秽气触之。内服清肌燥湿汤,外用泥金刮毒膏。
杨梅
一名广东疮,一名霉疮,皆脏腑之积毒,脾家之湿热。其起也有三因,男子与生疳疮妇人交,熏其毒气而生;或体虚气弱,偶遇生疮之人,秽气入于肠胃而生;或先患疮之人,在于客厕,去后,其毒气尚浮于客厕之中,不知偶犯,其毒气熏入孔中,渐至脏腑。或在头顶中,或在肋下,或粪门边先起,有雄有雌:雄者大如白果,遍身生五六十或百枚,分颗不成片;雌者小如豆瓣,遍身连片,脓汁淋漓,深能累人。婴儿患此者,皆父母胎中之毒也。宜用汗药,宜用服药,宜用搽药。不可服丸剂,恐内藏轻粉易愈故也。但轻粉乃水银升者,腐肠烂骨,害不旋踵。
薛氏医案 【明 薛己】
反花 【疮有胬肉凸出者是】
翻花疮者,由疮疡溃后,肝火血燥生风所致。或疮口胬肉突出如菌,大小不同;或出如蛇头,长短不一。治法当滋肝补气,外涂藜芦膏,胬肉自入。须候元气渐复,脓毒将尽,涂之有效。不然,虽入而复溃。若误用刀针蚀药灸火,其热益甚,或出血不止,必致寒热呕吐等证。须大补脾胃为善。
天泡
脉浮发热或拘急者,发散表邪。脉沉发热便秘者,解表攻里。发热小便赤濇者,分利消毒。 属元气不足,邪气所乘,亦有传染而患,受证在肝肾二经,故多在下体发起。有先筋骨痛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痛者。初起脉浮数,邪在脾肺经也,先用荆防败毒散解散之。脉弦数,邪在肝胆经也,先用龙胆泻肝汤清解之。脉沉数,邪在脏腑也,先用内疏黄连汤通导之,后用换肌消毒散为主,愈后再无筋骨疼痛之患。若疮凸赤作痛,热毒炽盛也;疮微作痛,毒将杀也。疮色白而不结痂,阳气虚也;色赤而不结痂,阴血虚也。瘙痒,脉虚浮,气不能相荣也;搔痒,脉浮数,血不能相荣也。臀背间或颈间作痒,膀胱阴虚也。阴器间或股内痒,肝经血虚也。阴囊作痒重坠,肝经阴虚湿热也。小便频数,短少色赤,肝经阴虚也。小便频数,色白短少,脾肺气虚也。面目瘙痒或变赤,外邪相搏也。眉间痒或毛落,肝胆血燥也。饮食少思,口渴饮汤,胃气虚也。饮食难化,大便不实,脾气虚也。侵晨或夜间泄泻,脾肾虚也。若治失其法,有蚀伤眼目,腐烂玉茎,拳挛肢体者,但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肾水,蠲痹解毒饮以养血祛邪,亦有可愈者。若误用轻粉等剂,反为难治。
杨梅
湿胜者宜先导湿,表实者宜先解表,里实者宜先疏内,表里俱实者解表攻里。表虚者补气,里虚者补血,表里俱虚者补气血。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天泡
天泡疮,即丹毒之类而有者,由天行少阳相少为病,故名天泡。为火热客于皮肤间,外不得泄,热怫血液,结而成泡,如碗豆疮,根赤头白,或头亦赤,随处而起。若自里达于外,发在春夏,三焦俱热,则服通圣散。若止从头项两手起者,此上焦热也,则服凉膈散。若从身半以下起者,则服黄连解毒和四物汤。若发于秋冬,则宜升麻、葛根、犀角,或加蘗、芩一二味;外敷如马齿苋、吴蓝、赤小豆,苎根之类,皆解毒消肿,可用于初起之时。或蚶壳或龟甲、水龙骨,各煅存性,则收湿生肌,可用于浸淫之后。
杨梅
或问广疮何如?曰:此肝肾二经湿热,或色欲太过,肾经虚损,感邪秽之气而成:或因下疳畜毒,缠绵不已而作。 一名翻花疮,肉反于外,状如蜡色,有如绵花,故又名绵花疮,此则邪毒盛。细小者名广豆,或如赤根脓窠,此则邪毒浅。凡患此证,先宜食毒物以发之,后服通圣散之类,须用土茯苓对停服;毒势既杀,八珍十全大补汤之类以补气血。必守禁忌,方获全愈。大忌房劳,如犯之,服药不效。虑后结毒,一忌酸酢,酸敛邪毒,后结广癣;一忌白肠,能发郁火,以致缠绵不已;一忌轻粉及冷水,致后筋骨疼痛,结成风块,或一二年或数年方发,其状坚硬,肉色平淡,或痛或痒,多结于骨节头面喉鼻之间,经络交会之处,已破则脓水淋漓,甚可畏也。轻则发广癣,亦名千层癣,多生手心足底,重迭不已。又有余毒,亦名气毒,筋骨疼痛,来去不定,亦名湿毒,筋骨痛酸,乍作乍止,宜随其浅深治之。先服消风败毒,后服补剂。疮势盛及结毒深者,必用熏药;后服通圣散以泄火毒;后服八珍汤大补汤之类。弱者不宜熏,恐不能胜火气也。
外科正宗 【明 陈实功】
翻花
翻花者,乃头大而蒂小,小者如豆,大者若菌,无苦无疼,揩之每流鲜血,久亦虚人。以唾津调冰蛳散,遍擦正面,上用软油纸包裹;根蒂细处,用绵连纸扎紧,十日后,其患自落,换珍珠散掺之收口。又有根蒂不小,如鳖棋子样,难扎,以前药搽上,用面糊绵纸封上二重,用心勿动,亦以十日乃落,掺珍珠散。
天泡
天泡者,乃心火妄动,脾湿随之,有身体上下之不同,寒热天气之微异。上体者,风热多于湿热,宜凉血散风。下体者,湿热多于风热,宜渗湿为先。外用胡粉散、石珍珠散搽之自愈。此不早治,变为顽风紫癜,则难痊矣。
杨梅疮总论
夫杨梅疮者,以其形似杨梅,又名时疮,因时气乖变,邪气凑袭;又名绵花疮,以其绵绵难绝。有此三者之称,总由湿热邪火之化,但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故气化乃脾肺受毒,其患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精化乃肝肾受毒,其患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疼,小便濇淋,其形大而且硬。如气化者,毒在皮肤,未经入里,宜服万灵丹,洗浴发汗,解散皮肤之毒。精化者,毒在骨髓,未透肌肤,宜服九龙丹,通利大小二便,以泻骨中之毒。甚者二服皆可。行散之后,体实者升麻解毒汤,体弱者归灵内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疮根淡白,内毒已解,方用点药。轻者半年,重者一载,始能得愈。如患者不遵此法,欲其速愈,妄用熏条擦药哈吸等法,往往致成后患者多矣。 看法
初起,无头痛,筋骨不作痛,小水无濇淋,疮干细者,轻。已生,头面稀少,口角无疮,项下胸背虽多,谷道尚无者,可治。初生,疮发下疳,次生鱼口,复作筋骨疼痛,疮发非祥;疮生红紫坚硬,手足多生,形如汤泼泡生,害非轻浅。 治法
初起先从濇淋,次传筋骨作疼,后发其疮,亦宜攻利。若外无疳疮,内无筋骨作痛,时气所感者,微散之。疮从交媾不洁,乃生下疳,小水濇滞不通,当行导利。上部作痒,疮多,消风清热;下部作疼痒甚,泻湿为先。红紫盛疮高,凉血解毒,淡白毒轻疮薄,攻捕兼行。手足皮肤枯槁,鹅掌风,生柏叶、二矾煎汤熏洗即好。头发眉毛脱,油风何须说,神应养真丹,早服稀疏脱。点点杨花癣,片片癞风疮,宜服换肌丸,效应如同扫。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天泡
天泡疮,形如水泡,皮薄而泽,或生头面,或生遍身,乃太阴阳明风热所致,故见于皮毛肌肉之间,宜清血凉血,热解则愈。如兼表邪而发热脉数者,宜荆防败毒散。如火盛者,或加芩、连、连翘、金银花、元参之属。如焮肿疼痛脉数便结者,此表里俱实也,宜防风通圣散双解之。如外多毒水,以金黄散敷之,无有不愈。
杨梅
杨梅疮一证,以其肿突红烂,状如杨梅,故尔名之。其在西北人,则名为天泡疮,东南人又谓之广东疮。凡毒轻而小者,状类茱萸,故名茱萸疮。毒甚而大者,泛烂可畏,形如绵花,故名绵花疮。大都此证必由淫毒传染而生,盖此淫秽之毒,由精泄之后,气从精道,乘虚直透命门,以灌冲脉,所以外而皮毛,内而骨髓,凡冲脉所到之处,则无处不到,此其为害最深最恶。设初起时去毒不净,或治失其宜,而随至败烂陨命者,盖不少矣。或至二三十年之后,犹然发为疯毒,或致烂头,或致烂鼻,或四肢幽隐之处臭烂不可收拾,或遗毒儿女致患终身,其恶如此!静而思之,则有见此恶道,而不为寒心知避者,其愚亦甚矣。故凡治之之法,最当知切要,不可不慎也。亦有不因淫毒传染,偶中湿热而患者,此不过在皮毛肌肉之间,清去湿热,自当全愈,无足虑也。 今人每遭此毒,或畏人知,或畏毒甚,而大用攻击峻利等药,多致邪毒未除,而元气先败,或成痨瘵,或即殒命,或愈久愈甚,以致败坏不能收敛,皆元气先败之故也,余见之多矣。故凡被此病者,切不可惊慌,亦不可专肆攻击,但按法渐解其毒,务使元气毫无损伤,则正能胜邪,虽毒无害。若正不胜邪,则微毒亦能杀人。此其要也,不可不察。 广疮治法:凡其初起而元阳未伤,毒亦未甚,宜速用清利,使从小便利去其毒,惟换肌消毒散为第一;其次则五加皮饮亦妙。或兼火邪者,宜秘仙方余粮汤。或禀气多弱者,宜茯苓膏。凡此诸药,或十日,或半月,甚者一月,无不见效。 凡生疮毒者,宜服槐花蕊至二三升,则毒从小便泄去,可免终身之患,真神方也。 此疮初起时,多有先下疳,次便毒而后疮出,是为一套。若便毒势甚肿痛,热秘而元气素强者,即宜用会脓散或牡蛎散,先去其毒之大势,而后用前方诸药,亦要着也。 此疮久而不愈,或元气素弱,或因克伐致虚,但见有正不胜邪之势,则当酌其轻重,或以纯补元气为主。凡脾肾阴阳气血,皆宜随证用方,但使气血得复,则虽毒无害。最忌见不真而执两端,则终归无益,亦是要着。 饮食宜否,有谓宜忌口者,有谓不宜忌口者而任其发透,总之亦有其要。盖疮毒初染,毒本未甚,此时只宜清利,使毒渐消为善。若食发物,则愈发愈多而毒愈甚矣,此则宜忌之时也。若疮毒已久,元气已弱,脓汁既多,血气既耗,斯时也,非以药食滋补,则日见消败,何以收效?此则不宜忌者也。宜忌不宜忌,亦宜补不宜补之法耳。使不知辨,安能无误? 疮生头面,或遍身不便处,欲其速愈,但用点药,则二三日可以脱落,亦神妙者也,但此惟治标之法耳。 疮毒久畜,发为风毒,亦名杨梅痈漏,或蚀筋,或附骨,溃烂不收,最为恶候。近来治法,惟五宝丹为最效;及徐东皋杨梅痈漏方,或秘传水银膏,宜择用之。
结毒
结毒者,熏火收遏疮毒而沉于骨髓也。又有未经熏擦,见苗未久,服药不多,内毒未尽,便用点药收敛,郁遏毒气者,亦能致之。发则先从筋骨疼痛,日后渐渐肿起,发无空处,随便可生。发在关节中,则损筋伤骨,纵愈曲直不便;发于口鼻,则崩梁缺唇,虽痊破形更相。发于咽喉者,更变声音;发于手足者,妨于行走。苦楚一生,毒遗数代。情关一错,祸起百端。初起筋骨疼痛,服金蟾脱甲酒,发汗自愈。虚弱者芎归二朮汤,头疼欲破者天麻饼子,并吹鼻碧云散。年余流串筋骨不愈者,五宝散。虚弱者,溃烂疼痛不敛者,十全大补汤同土茯苓煎服。初起筋骨痛甚者,雷火针法。已溃腐烂者,解毒紫金膏,依法施治。年远毒盛者,元武丹兼外擦灵药。年代浅近者只在百日,自然可愈,毋得再熏,为祸害人也。治法俱照杨梅疮证。
方
清肌燥湿汤 治天泡疮。
苍朮 白朮 升麻 甘草 泽泻 木通 生地 白芍 苦参 黄蘗 知母 黄芩 茯苓 枳壳 连翘 小柴胡 水二锺,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泥金刮毒膏 治前证。
韭地蚯蚓粪三钱 元明粉二钱 滑石末一钱 右研细末,新汲水调匀,鹅毛润患上三两日,然后再用茶洗净,将槟榔、天花粉、黄连、黄蘗末各一钱,面粉四钱和匀,干掺自愈。
汗药 治杨梅疮。
升麻 白芷 甘草 苍朮 当归 穿山甲 赤芍 羌活 独活 防风 荆芥 柴胡 麻黄 连翘 木通 薄桂 桔梗 金银花 水酒各一锺,煎八分,乘热服之,以衣覆身出汗为妙。
煎药 治前证。
人参 白朮 防风 连翘 金银花各一钱 木瓜二钱 白藓皮一钱半 皂荚子 薏苡仁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各八分 升麻 甘草各三分 用冷饭团四两,水六碗,煎至四碗,滤去滓,每药一剂,用汁二碗,煎八分。在上食后,在下食前,遍身不拘时服。忌茄子糟物牛肉茶叶。服四十剂,方无后患。巅顶加槁本。
熏洗方 夏天一日一洗,冬天两日一洗。 防风 芍药 山栀 苦参 薄荷 金银藤 苍朮 黄蘗 地榆 黄芩 连翘 蕲艾 地骨皮 花粉 豨莶草各三钱 铅一斤 紫苏一把 水二斗,煎数沸,去渣,倾在浴盆内,将板一片,放在盆上,坐之,上下周围,以席遮护,无风处拭干,后搽点药。
点药
珍珠一钱 麝香二分 杏仁去皮 轻粉各五钱 右四味,各另研和匀,用雄猪胆汁调匀,搽入肌肉,不见药为效。如有水出,再挹再搽。
行药 服药久不愈。
白僵蚕三钱 全蝎七枚,焙 当归 白芷 穿山甲炮,各二钱 大黄焙,四钱 右为末,五更空心蜜汤调下,作丸酒下亦可。利行数次,薄粥补之。或次日,或隔一日,如前服,则湿热虫毒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