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鼻门
鼻门
医学准绳六要【明□张三锡】
总论
肺开窍于鼻,世所共知也。然阳明之脉挟鼻络目,结于迎香,左之右,右之左,去鼻孔各开五分,是穴。风邪从面而来,则入阳明,脉道怫郁,气不通畅,故清涕时出,久变为浊。所谓外寒束内热,论极有理。须辛散之。方书多用升麻、葛根、白芷、葱白,乃阳明经药也。郁热既久,顿发不开,必加辛凉,酒枯芩、薄荷之类。至如酒客膏粱辛热炙煿太过,火邪炎上,孔窍壅塞,则为鼻渊。鼻中浊涕如涌泉,渐变鼻蔑、衄血、瘜肉、鼻痔等证。即《素问》所谓胆移热于脑之义。
窒塞不通
鼻塞,时值寒月,必加麻黄、细辛于升麻葛根汤中,佐以枯芩、苏叶,多加甘,桔为舟楫,庶易成功。已经发散未得全开,脉洪有力,口干鼻燥者,君以辛凉清之,酒芩、栀子、薄荷之属。仍佐刑、防、升、芷,不可骤用寒凉法也。 气虚之人,气弱不能上升,则鼻塞滞。所谓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是也。多服补中益气汤自通,此乃屡验者。 鼻壅气不通不闻香臭,通草散主之。 痰火郁结于上焦胸中肓膜之上,上窍不通,则元门闭密而鼻不闻香臭,口不知味,或耳聋目昏。良由大气弱不能上冲,浊气得以擅权,是虚为本而痰火为标也。当用补中益气汤,加升柴诸风药引上行,兼用清上化痰开窍丸药,戒性慎口,久之自全。
渊瘜酒齄
火郁上焦,气不通,抑遏成涕,《内经》所谓肺热则出涕是也。方书谓脑渗为涕,恐非。 浊涕如渊,《内经》谓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要皆阳明伏火所致。宜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黄连各二钱五分,水煎服。或本方硝黄、滑石、石膏减半,倍加辛夷。 瘜肉必由上焦积热,郁塞已久而生。然有诸中,然后形诸外。必内服清火利膈药,二陈、凉膈加减,须断酒薄味。 酒齄乃热血入面,为寒所拂。热血得寒,污浊凝滞而然。服前药,外用梧桐子取油,入黄连,以天钓藤烧灰,热敷之。
证治准绳 【明□王肯堂】
所属经络
鼻頞中,頞亦作齃。鼻山根也,俗呼鼻梁,属足阳明胃经、督脉之会。 【注 《素问》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传为衄蔑、瞑目。注曰:足太阳膀胱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阳明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今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頞上,故頞辛鼻渊。頞辛者,鼻酸痛也。鼻渊者,浊涕下而不止如水泉也。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故衄,衄者鼻出血汁也,又谓之蔑。血出甚则阳明太阳脉衰,不能荣于目,故目瞑也。】 鼻属手太阴肺经。
【注 《素问》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然畏热。《灵枢》曰:肺病者喘息鼻张。又曰:肺虚则鼻塞不利,和则能知香臭矣。乔岳曰:肺绝则无涕,鼻孔黑燥,肝逆乘之而色青。东垣曰:伤风鼻中气出粗,合口不开,气通于天也。】 又属手少阴心经。
【注 李东垣曰:鼻本主肺,而复能闻香臭者,鼻中有心,庚金生于巳也。《素问》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又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督脉之交会。 【注 刘河间曰:伤风寒于腠理而为鼻塞者,寒能收敛,阳气不通畅也。《素问》曰: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故鼻干不得卧。王海藏曰:石膏发汗,辛寒入手太阴经。仲景治伤寒阳明经证乃用之者,何也?盖胃脉行身之前,而胸为胃肺之室,邪热在阳明,则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白虎汤也。《素问》又曰:运气阳明所至为鼽嚏。注鼽,鼻窒也;嚏,喷嚏也。】 其在小儿面部,谓之明堂。
【注 《灵枢》曰:脉见于气口,色见于明堂。明堂者鼻也。明堂广大者寿,小者殆,况加疾哉?按此语即相家贵隆准之说也,然须视其面部何如。愚尝见明堂虽小与面相称者,寿可八十,要不可执一论也。】 属足太阴脾经。
【注《素问》曰:脾热病者,鼻先赤。】 侠鼻孔两旁五分,名迎香穴,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之会。 直两目瞳子,名巨髎穴,属足阳明胃经阴蹺脉之会。耳鸣口不知谷味,气不快,四肢困倦,行步不正,发脱落,食不下,膝冷,阴汗带下,喉中介介,不得卧,口舌嗌干太息,头不可回顾,项筋紧急,脊强痛,头旋,眼黑,头痛,呵欠,嚏喷。温卫补血汤、人参汤、辛夷散、增损通圣散、辛夷汤、醍醐散、通关散、防风汤、排风散、荜澄茄丸,皆治鼻塞之剂,宜审表里寒热而用之。
鼻齆
鼻塞久而成齆。盖由肺气注于鼻,上荣头面。若上焦壅滞,风寒客于头脑,则气不通;冷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则鼻不闻香臭,遂成齆也。内服芎藭散、山茱萸丸,外用赤龙散、通顶散、雄黄散、黄白散、通草散。孙一奎曰:大肠,肺之腑也;胃,五脏之所受气者也。经曰: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鼻主无形者。经曰:清气通于天。又曰:鼻主天气。设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常上升之气,皆清气也。纵火热主令之岁,何尝病耶?若肠胃素有痰火积热,则其平常上升之气,皆蕴而为浊矣。金职司降,喜清而恶浊,今受浊气熏蒸,凝聚既久,壅遏郁结,而为涎涕,至于痔珠瘜肉之类,皆由积久,燥火内燔,风寒外束,隧道壅遏,气血升降,被其妨碍,浇培弥厚,犹积土而成阜也,即非火热主令之岁,有不病者乎?治者无拘于运气之说可也。 细辛散、本事通草丸、三因辛夷散、千金细辛膏、川椒散、塞鼻柱膏,皆温热之剂,真是脑冷者,乃可用。白芷丸,有外感者乃可服。
渊鼽诸证治法
泣涕者脑也,故脑渗为涕,故得之气厥也。王太仆注云:脑液下渗,则为浊涕。涕下不止,如彼水泉,故曰鼻渊也。额谓鼻頞也。足太阳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足阳明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今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頞中,故鼻頞酸痛也。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则衄出血汗也。血出甚,阳明太阳脉衰,不能荣养于目,故目瞑。厥者气逆也,皆由气逆而得之,宜服防风汤。 亦有痰气者,宜南星饮。
头风,鼻涕下如白带,宜辛夷丸。
久患鼻脓极臭者,以冷水调百草霜末服。 肺虚而壅,鼻生瘜肉,不闻香臭,羊肺散,鼻疳蚀,椿根汤、乌香散、蓝靛傅令遍,日十度,夜四度,立瘥。 鼻干无涕,犀角散、桑根白皮散、吹鼻散。 鼻痛,气道壅塞故也,内服人参顺气散,外傅白芷散。风冷搏于肺脏,上攻于鼻,则令鼻痛,没药散。 肺受风,面色枯白,颊时赤,皮肤干燥,鼻塞干痛,此为虚风,白藓皮汤。 鼻塞、眼昏、疼痛、脑闷、壶卢酒。
外科正宗 【明□陈实功】
酒齄
齄鼻属脾,由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宜真君妙贴散,加白附子敷之,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
鼻痔
鼻痔者,由肺气不清,风湿郁滞而成。鼻内瘜肉,结如榴子,渐大下垂,闭塞孔窍,使气不得宣通。内服辛夷清肺饮,外以硇砂散逐日点之,渐化为水,乃愈。兼节饮食,断厚味,戒急暴,省嗜欲,愈后庶不再发。
脑漏
一名鼻渊,总因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浊涕,或流黄水,点点滴滴,长湿无干,久则头眩,虚运不止。治以藿香汤主之,天麻饼子调之亦可渐愈。如日久虚眩不已,内服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相间服之,以滋化原,始愈。
医方考 【明□吴昆】
鼻病方论
鼻居五官之中,疾非美观也。记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故考五方以治鼻。 鼻流浊涕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在脑,伤其脑气,脑气不固而液自渗泄也。苍耳散四味,皆辛凉之品,辛可以驱风,凉可以散热,其气轻清,可使透于巅顶,巅顶气清,则脑液自固,鼻渊可得而愈矣。 鼻生瘜肉,气息不通,香臭莫辨者,辛夷散主之。夫鼻者气之窍,气清则鼻清,气热则鼻塞,热盛则塞甚,此瘜肉之所以生也。故治之宜清其气。是方也,辛夷、细辛、川芎、防风、槁本、升麻、白芷,皆轻清辛香之品也,可以清气,可以去热,可以疏邪,可以利窍。乃木通之性可使通中,甘草之缓可使泻热。 鼻中瘜肉,用针微刺,令患人含水一口,后以瓜蒂散和麝香少许,用水数滴吹鼻内,出涎水则愈。此苦能涌泄也,能泻其实则瘜肉愈矣。 阳虚脑寒鼻渊者,补脑散主之。人身之上,天之阳也,故六阳之气皆会于面。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而流清涕。是方也,天雄辛热而上浮,辛热者太阳之象,故可以温脑而补阳虚。辛夷仁、苍耳茸,皆轻清澈脑之剂,可以佐天雄而透脑。 鼻赤如榴者,大(石卜)散,酒调敷之。夫鼻者热也,所以赤者血也。大黄寒能泻热,(石卜)硝咸能败血。此证耽酒者有之,若不绝酒而徒用药,抱薪救火,何益于事?
景岳全书 【明□张介宾】
论证
鼻为肺窍,又曰元牝。乃宗气之道而实心肺之门户,故经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然其经络所至专属阳明,自山根以上,则连太阳督脉,以通于脑,故此数经之病皆能及之。若其为病,则窒塞者谓之鼽。时流浊涕而或多臭气者,谓之鼻渊,又曰脑漏。或生瘜肉而阻塞气道者,谓之鼻齆。及有喷嚏、鼻衄、酒齄、赤鼻之类,各当辨而治之。然总之鼻病无他也,非风寒外感,则内火上炎耳。外感者治宜辛散,内热者治宜清凉,知斯二者,则治鼻大纲尽乎是矣。
论治
鼻塞证有二: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此证多在太阳经,宜用辛散,解表自愈。如川芎散、神愈散及麻黄、紫苏、荆芥、葱白之类,皆可择用。 若由火邪上炎而鼻塞者,单宜清火。火之微者,多近上焦,出自心肺。宜清化饮、黄芩知母汤之类主之。 火之甚者,多出阳明,或微兼头痛。宜竹叶石膏汤、凉膈散之类主之。 若风寒兼火者,即防风通圣散之类,亦可用。大都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风寒,当以此辨之。 鼻涕多者多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由此观之,则凡无故多泪及多口涎者,亦多属肝脾之火,皆其类耳。 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此证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湿热上熏,津汁溶溢而下,离经腐败,有作臭者,有大臭不堪闻者,河间用防风通圣散一两,加薄荷、黄连各二钱以治之。古法有用苍耳散治之者。然以余之见,谓此炎上之火,而治兼辛散,有所不宜,故多不见效。莫若但清阴火而兼以滋阴,久之自宁。此即高者抑之之法。故常以清化饮加白蒺藜五钱或一两,苍耳子二三钱。若火之甚者,再以清凉等剂加减用之,每获全愈。或用宣明防风汤之类亦可。但此证一见,即宜节戒早治,久则甚难为力也。 凡鼻渊脑漏,虽为热证,然流渗既久者,即火邪已去,流亦不止,以液道不能扃固也。故新病者多由于热,久病者未必尽为热证。此当审察治之,若执用寒凉,未免别生他病。其有漏泄既多,伤其髓海,则气虚于上,多见头脑隐痛,及眩运不宁等证,此非补阳不可,宜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 鼻齆瘜肉,阻塞清道,虽鼻为肺窍,而其壅塞为患者,乃经络肌肉之病。此实阳明热滞留结而然。故内治之法,宜以清火清气为主;外治之法,宜以黄白散及千金瘜肉方、雄黄散,或简易瘜肉方之类主之。 酒齄赤鼻,多以好酒之人湿热乘肺熏蒸面鼻,血热而然;或以肺经素多风热,色为红黑而生齄疖者,亦有之。内宜凉血清火,外宜硫黄散、白矾散轻搽。
石室秘录 【清□陈士铎】
肿痛由火
鼻肿者,乃肺经火盛也,宜用甘桔汤则效。今用皂角末吹入,打清嚏数十即愈。盖鼻因气壅,今打嚏则壅塞之气尽开散,故不必清肺而鼻肿自消也。
鼻大
有人鼻大如拳,疼痛欲死。此乃肺经之火热壅于鼻而不得泄,法当清其肺中之邪,去其鼻间之火可也。方用黄芩、麦冬、花粉、甘草各三钱,桔梗、天冬各五钱,紫菀二钱,百部、苏叶各一钱,水煎服,四剂自消。此方全在群入肺经以去其火邪,又何壅肿之不消耶?此奇病而以常法治之者也。
孔生红线
鼻中生红线一条,长尺许,少动之则痛欲死,人以为饮酒之病也,而余以为不然,亦祟也。方用硼砂、冰片各一分,研为末,以人乳调之,轻轻点在红线中间,忽然如觉有人将病人打一拳一般,顷刻即消。奇绝之方也。盖硼砂亦是杀祟之物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五十二
鼻门
方
丽泽通气汤 【《准绳》,下同】 治鼻塞。 羌活 独活 防风去叉 升麻 葛根各八分 川椒 麻黄存节,各四分,冬加之 苍朮一钱二分 白芷 黄芪各一钱六分 甘草八分 右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凉处坐卧。
温肺汤 治前证。
升麻 黄芪 丁香 葛根 羌活 甘草生 防风各一钱 麻黄四钱,不去节 右粗末,分二服,每服水二大盏,葱白二茎,煎至一盏,去滓,稍热,食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