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杂录外编

  《墨子》贵义篇:子墨子曰:惟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吾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吾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列子》周穆王篇: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飨香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杨氏告其父曰:鲁之君子多术艺,将能已乎?汝奚不访焉?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天下尽迷,孰倾之哉!向使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子,汝则反迷矣。哀乐声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且吾之言未必非迷,况鲁之君子,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荣汝之粮,不若遄归也。
  《韩诗外传》:传曰:太平之时,无喑(疒龙)跛眇尩蹇侏儒折短,父不哭子,兄不哭弟,道无襁负之遗育,然各以其序终者,贤医之用也,故安止平正。除疾之道无他焉,用贤而已矣。诗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纣之余民也。人主之疾,十有二发,非有贤医,莫能治也。何谓十二发?痿蹶逆胀,满支膈盲,烦喘痹风,此之曰十二发。贤医治之何?曰:省事轻刑则痿不作,无使小民饥寒则蹶不作,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无令仓廪积腐则胀不作,无使府库充实则满不作,无使群臣纵恣则支不作,无使下情不上通则膈不作,上材恤下则盲不作,法令奉行则烦不作,无使下怨则喘不作,无使贤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夫重臣群下者,人主之心腹肢体也。心腹肢体无疾,则人主无疾矣。故非有贤医,莫能治也。人皆有此十二疾而不用贤医,则国非其国矣。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终亦必亡而已矣。故贤医用则众庶无疾,况人主乎!
  《李氏春秋》:鲁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治偏枯。今吾俗为偏枯,药之则可以起死人矣。
  《孔丛子》:宰我使齐,反见夫子曰:梁丘据遇虺毒,三旬而后瘳。朝于君,君大夫众宾而庆焉。弟子与在宾列,大夫众宾,并复献攻疗之方。弟子谓之曰:夫所以献方,将为病也。今梁丘子已瘳,而诸夫子乃复献方,意欲梁丘大夫复有虺害,当用之乎?众坐默然无辞。弟子此言何如?孔子曰:女说非也。夫三折股而后为良医。梁丘子遇虺毒而获瘳,虑有与同疾者,必问所以已之方焉。众人为此之故,各言其方,欲售之以已人疾也。凡言其方者,称其良也,且以参据所以已之之方之优劣也。
  《新语》:昔扁鹊居宋,得罪于宋君,出亡之卫,卫人有病将死者,扁鹊至其家,欲为治之。病者之父,谓扁鹊曰:吾子病甚笃,将为迎良医治,非子所能治也。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对扁鹊而咒。病者卒死。灵巫不能治也。夫扁鹊,天下之良医,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
  《淮南子》主术训: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 【注:鸡毒,乌头也】
  缪称训:物莫无所不用。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
  良工渐乎矩凿之中,矩凿之中,固无物而不周。圣王以治民,造父以治马,医骆以治病,同材而各自取焉。【注:医骆,越医】
  说山训:病者寝疾,医之用针石,巫之用糈借,所救均也。
  为医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药则悖。
  说林训:与死者同病,难为良医。

  忧父之疾者子,治之者医。

  人间训:患至而后忧之,是犹病者已倦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
  泰族训: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擪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
  《史记》日者传: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医卜之中。
  《释名》释姿容:脉摘,犹谲摘也。如医别人脉,知疾之意,见事者之称也。
  释疾病:疹,诊也。有结气,可得诊见也。
  《越绝书》:身死不为医,邦亡不为谋,还自遗灾。
  《盐铁论》: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
  扁鹊不能治不受针药之疾,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
  所贵良医者,贵其审消息而退邪气也,非贵其下针石而钻肌肤也。
  吏不以多断为良,医不以多刺为工。
  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乏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乏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夫拙医不知脉理之腠,血气之分,妄刺而无益于疾,伤肌肤而已矣。今欲损有余,补不足,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矣。严法任刑,欲以禁暴止奸,而奸犹不止,意者非扁鹊之用针石,故众人未得其职也。
  《潜夫论》思贤篇:夫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岂虚言哉!何以知人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肴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于亡也。夫生飰秔粱,旨酒甘醪,所以养生也。而病人恶之,以为不若菽麦糟糠饮清者,此其将死之候也。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而暗君恶之,以为不若奸佞阘茸谗谀者,此其将亡之征也。老子曰: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易》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是故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是以身常安而国脉永也。上医医国,其次下医医疾。夫人治国如治身之象,疾者身之病,乱者国之病也。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治身有黄帝之术,治世有孔子之经。然病不愈而乱不治者,非针石之法误而五经之言诬也,乃用之者非其人。苟非其人,则规不圆而矩不方,绳不直而准不平,钻燧不得火,鼓石不下金,金马不可以追速,土舟不可以涉水也。凡此八者,天之张道,有形见物,苟非其人,犹尚无功,则又况乎怀道术以抚民氓,乘六龙以御天心者哉?夫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病不得良医也。治病当得人参,反得支罗服,当得麦门冬,反蒸横麦,已而不识真,合而服之,病以浸剧,不自知为人所欺也。乃反谓方不诚而药皆无益于病,因弃后药而弗敢饮,而惟求巫觋者,虽死可也。人君求贤下应,以鄙与真,不以枉已,不引真受猥官之,国以侵乱,不自知为下所欺也。乃反谓经不信而贤皆无益于救乱,因废真言,不复求进,更任俗吏,虽灭亡可也。三代以下,皆以支罗服蒸横麦合药,病日痁而遂死也。
  述赦篇: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气之所结,然后为之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为国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祸之所起,然后设之以禁,故奸可塞,国可安矣。
  叙录篇:买药得雁,难以为医。

  《法言》重黎篇:扁鹊,卢人也,而医多卢。
  《说苑》:三折肱而成良医。

  《申鉴》:药者疗也,所以治疾也,无疾则勿药可也。肉不胜食气,况于药乎?寒斯热,热则致滞阴。药之用也,惟适其宜则不为害。若已气平也,则必有伤。惟针火亦如之。故养性者不多服也,惟在乎节之而已矣。
  《外史》:士不辅而求霸,犹病者不用医而求愈也。
  张裘之行也,问临民之道于子。子告之曰:汝盍医乎?曰:何谓也?曰:世将无道,则天子有虚眩之疾,诸侯有怠荒之疾,百姓有饥馁之疾,大臣有贪蔽之疾,有司有夤缘侵渔之疾,受黜之臣有要君附权沽举之疾。夫国家如寄也,而有上下之险疾,扰而攻之,国焉不危?子欲临民,医是而已矣。曰:何以医也?曰:子能以仁义为药,以政教为汤,先瘳乎主疾,而后瘳乎诸侯臣庶,不亦善乎?曰:此夫子之医也,弟子何敢!逮曰:畏党将医诸侯,若诸侯瘳,国亦不危;诸侯不瘳,岂惟藩篱之祸,亦国之灾也。由此观之,士之交乎诸侯,犹医者之交乎疾,不能离也。而夫子云云,无欲以晋人之故而自释与?曰:子何以为士交于诸侯乎?昔郑人有膏肓之疾,三年而不出户。或告之曰:子之疾危矣,求良医以瘳之可乎?曰:市无良医,何以求为?曰:有良医者在于楚,子以百金致之,彼必不远千里而赴。郑人果得楚之良医以瘳其疾。是医者未尝求疾而治也,医在而疾者求之耳。然则为士者,亦诸侯之求之也,岂求诸侯而交欤?吾受晋王之聘,犹楚医受郑人之金也。郑人得之而瘳疾,晋王得之而不瘳,吾岂不若楚人之医乎?亦信与不信也。今党锢又告难于朝,王室之疾,殆甚于晋吾已矣哉!
  蜀王得征君而喜,闻有疾,忽焉而蹙,乃以单车造其门。征君知蜀王至,掩帷而卧,命李元候于阶。蜀王见李元而问曰:征君不能出欤?曰:不能。曰:寡人入以见可乎?曰:既卧矣,俟寤,然后请入。曰:征君得无癠乎?曰:癠不为疾也。曰:然则何为?曰:元闻之,天以薄蚀为疾,地以崩溢为疾。天子以幽厉为疾,王侯以骄泰为疾,士以贫蹇为疾,大夫以酷佞为疾,庶人以饥寒为疾。今征君之疾蹇也。国不举贤,使士有蹇疾,羇于道路,轩冕者多豺狼之群,膏粱者多犬豕之辈,由此观之,士安得而无疾也?夫疾以薄蚀崩溢,故天地以圣人为医;疾以幽厉骄泰,故天子王侯以贤士为医;疾以贫蹇,故士以梦卜为医;疾以酷佞,故大夫以明主为医;疾以饥寒,故庶人以循吏为医。然则征君之疾,药石有所不制,鬼神有所不虐,寒暑有所不侵,征于色而不见其槁,动于声而不见其戚,歌于鼓琴而不见其乐,叹于临川而不见其忧,此征君之所以为疾也。
  《中论》:怀疾者人不使为医,行秽者人不使画法,以无验也。
  《梁刘孝绰谢给药启》:一物之微,遂留停育。名医上药,爰自城府。虽巫咸视诊,岐伯下针,松子玉浆,卫卿云液,比妙众珍,宝云多愧。
  《颜氏家训》:医方之事,取妙极难,不劝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药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为胜事,皇甫谧、殷仲堪则其人也。
  《中说》:内关之疾也,非有痛痒烦苛于身,情志慧然,不觉疾之已深也。然而期日既至,则血气暴竭,故内关之疾,疾之中夭,而扁鹊之所甚恶也。以卢医不能别,而遘之者不能攻也。
  《朝野佥载》:各医言虎中药箭,食清泥而解;野猪中药箭,啄荠苨而食。物犹知解毒之药,何况人乎?荠苨即沙参也,《尔雅》谓之菧苨。
  《李氏刊误》:夫医切脉指下能知生死者,非天授其性,则因积学而致。然始或着能,末而寡效,论者以始能命通也,末缪数穷也。余曰:不然。其初屡中,喜于积财,记忆未衰,诊理方锐。及其久也,筋力已疲,志怠心劳,获效遂鲜。则始能末缪,于斯见矣。若以数之通塞,岂曰知理哉?
  《韩愈杂说》: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乏焉耳。是故四肢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
  《松窻寤言》:人食五味以养五气,疾则扦味而气消,药以去之,凡使味之得畅也。人之道也,君臣父子以相生,桑麻谷粟以相养,有暴民生焉,侵弱犯尊,反厥民常,故刑以正之。甚者合党盛与,逆厥上罚,故兵以克之,暴者服而人道通矣。无疾则药不可试也,暴者泯则省刑戢兵可也。夫甘味肥膏,过食之且伤气,况于药乎。而况于舛施者乎。
  《东谷所见》:方今药材,鄙贱者且数十倍于前,贵细者又数十倍于前,至携金繞市铺,求之不获者,人孰不知真药之难得如此。凡设铺而招人赎伪药者,愚也。赎伪药而愿疗病者,愚亦甚矣。吾辈宜何策?且宜于饮食衣服而加谨。古人首重食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平居必节饮食,饭后行三十步,不用开药铺,饮食之加谨者此也。急脱急着,胜如服药。衣服之加谨者此也。或有疢疾,奉行不服药得中医之说,药石虽贵未害也。最是孝子慈孙,侍奉亲庭,岂忍坐视其病而不救?家有余蓄,尚可得良剂,贫窭所迫,将若之何?贫者固难得良剂,富者纵得良剂,又未必有良医。余用念及此,仰天而祝曰:愿天下人安乐!
  《省心录》:欲去病则正本,本固则病可攻,药石可以效。欲齐家则正身,身端别家可理,号令可以行。固其本,端其身,非一朝一夕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