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三十三

种子门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注 天寿过度,先天所秉之精气盛也。气脉常通,后天之地道尚通也。是以肾气有余而有子。此虽有子,然天地之精气,尽竭于七八之数者也。】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注 惟修道者,能出于天地阴阳之数也。】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房中吉日

  御女之法,交会者当避丙丁日及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霓地动。若御女则损人神,不吉。损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癫痴顽愚、喑哑聋瞶、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孝不仁。又避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冢墓尸柩之旁皆不可。夫交合如法,则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调顺,所作和合,家道日隆,祥瑞竞集。若不如法,则有薄福愚痴恶人来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凶险,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屡至。虽生成长,家国灭亡。夫祸福之应,有如影响,此乃必然之理,可不再思之?若欲求子者,但俟妇人月经绝后一日、三日、五日,择其王相日及月宿在贵宿日,以生气时夜半后乃施泻,有子皆男,必寿而贤明高爵也。以月经绝后二日、四日、六日施泻,有子必女。过六日后,勿得施泻,既不得子,又不成人。
     王相日

  春甲乙 夏丙丁 秋庚申 冬壬癸

     月宿日

  正月:一日 六日 九日 十日 十一日 十二日 十四日 二十一日 二十四日 二十九日  二月:四日 七日 八日 九日 十日 十二日 十四日 十九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七日  三月:一日 二日 五日 六日 七日 八日 十日 十七日 二十日 二十五日  四月:三日 五日 六日 八日 十日 十二日 十五日 十八日 二十二日 二十八日  五月:一日 二日 三日 四日 五日 六日 十二日 十五日 二十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 三十日  六月:一日 三日 十日 十三日 十八日 二十三日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八日 二十九日  七月:一日 八日 十一日 十六日 二十一日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六日 二十七日 二十九日  八月:五日 八日 十日 十三日 十八日 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四日 二十五日 二十六日  九月:二日 六日 十一日 十六日 十九日 二十日 二十一日 二十二日 二十四日  十月:一日 四日 九日 十日 十四日 十七日 十八日 十九日 二十日 二十二日 二十三日 二十九日  十一月:一日 六日 十一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六日 十七日 十九日 二十六日 二十九日  十二月:四日 九日 十二日 十三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七日 二十四日  若合春甲寅乙卯、夏丙午丁巳、秋庚申辛酉、冬壬子癸亥,与此上件月宿日合者,尤益。
     杂忌法

  黄帝曰:人有所怒,血气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又不可忍小便交会,令人淋,茎中痛,面失血色。及远行疲乏来人房,五劳虚损少子。且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驳也。水银不可近阴,令人消缩。鹿猪二脂不可近阴,令人阴痿。
    格致余论 【元 朱震亨】

     房中补益论

  或问:《千金方》有房中补益法,可用否?予应之曰:传曰:吉凶悔吝生乎动,故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水之体静,火之体动,动而易,静而难,圣人于此未尝忘言也。儒者立教曰,正心收心养心,此所以防此火之动于妄也。医者立教恬惔虚无,精神内守,亦所以遏此火之动于妄也。盖相火藏于肝肾阴分,君火不妄动,相火惟有禀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飞走之狂势也哉?《易》兑取象于少女。兑,说也,遇少男艮为咸。咸,无心之感也。艮,止也。房中之法,有艮止之义焉。若艮而不止,徒有戕贼,何补益之有?窃详《千金》之意,彼壮年贪纵者,水之体,非向日之静也,故着房中之法,为补益之助。此可用于质壮心静遇敌不动之人也。苟无圣贤之心,神仙之骨,不易为也。女法水,男法火,水能制火,一乐于与,一乐于取,此自然之理也。若以房中为补,杀人多矣。况中古以下,风俗日偷,资禀日薄,说梦向痴,难矣哉!
    古今医统 【明 徐春甫】

     原始要终论

  大矣哉!人之有生也,其阴阳造化之妙乎!夫阴阳生生不息之德,其在于物,则本乎乾坤;其在于人,则根乎精血。是故虽具道体之妙,而实寓修用之机,自其常而观之,虽愚夫愚妇,固亦可以知也。自其变而言之,虽智士仁人,亦有所不能焉。是故体则阴阳精血也,用则阴阳配合也。精血盈足,配合中时,此其常也。所谓愚夫愚妇之可知者,亦自然之理也。精血亏欠,配合不时,此其变也。所谓智士仁人之不能者,亦颠沛之势也。夫以处其常也,予固知其无待形于言矣,然而当其变也,岂可以弗辨哉?达道君子,安可不以用变之际,而加之意焉者乎?是理也,先哲神之,而愚亦得以及其意矣。请详陈于左。《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又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正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成是也。盖谓人之夫妇,犹天地然。天地之道,阴阳和而后万物育;夫妇之道,阴阳和而后男女生。苟或父精母血一有不及,而谓有胎孕者,未之有也。是故欲求子者,必先审其妇之月经调否。经者常也,如日月应期而来,按期而止,无易常也,故曰月经。期有不调者,或先或后,或一月两至,或间月一来;有绝闭不通,有频来不止;或先痛而后行者,或先行而后痛者;有黑色者,有紫色者,有淡色者;有白带、白淫、白浊者,是皆血气不调者也。诸如此类,必按证以药而调治之。及夫男子之病,亦在所当知也。其有不足者,有肾虚精滑,有精冷精清;或临事而不坚,坚即流而不射;有盗汗梦遗,有便浊淋濇;有腰惫不能转摇,有好色以致阴虚;有劳热者,有虚寒者,是皆精气不足者也。诸如此类,亦必按证施药而补益之。夫男而无以上诸病,然后可以独责乎妇。若此者,诚男子之责也。奈何归咎于妇哉?妇无恙,亦末如之何也已矣。妇之经脉既调,男之真精亦足,所谓阴阳和,气血平,则百病不生而能有子。子且寿矣,奚艰嗣之有哉?既和之以阴阳,宜按之以方法,而人事亦不可不尽也。诀曰:三十时中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期空撩乱。撩乱之时枉费工,树头树底觅残红。但解开花能结子,何愁丹桂不成丛。此盖妇人月经方止,金水初生,此时子宫正开,乃受精结胎之候,妙合太和之时,宜以人事副之,庶不失造化之妙也。过此佳期,则子宫闭而不受胎矣。然男女之别,各有要妙存焉。月经方过一日、三日、五日交合者,此干道成男;二日、四日、六日交合者,此坤道成女。又云:阴血先至,阳精后冲,纵气来乘,血开裹精,阳内阴外,是则精胜其血,故阳为之主,男形所由以成也。若阳精先入,阴血后参,横气来助,精开裹血,阴内阳外,是则血胜其精,故阴为之主,女形所由以成也。欲嗣之广者,必由斯道而得之。诚由斯而求之,亦由斯而得也。其或不然而亦有之者,特僥幸于偶然耳。然男女抱患而孕者亦有之,夷尝考之,虽孕多堕也,虽产多难也,虽子多病也。何以知其然也?尝观赤子在襁褓之中,内无七情之牵扰,外无六气之相侵,宜无病之可生也。其患日变蒸、惊悸、斑烂、风癎、月疮、发搐、痰喘、痘疹、火疹、赤瘤、解颅、龟胸、滞颐、内吊、鹅口、木舌、重舌等证,岂不皆根父母精血之初,与夫妊妇虚弱,不能谨节之所致欤?又或未满百日,遂与咸酸之味,未至周期,辄与肥甘之肴,百病由此而生也。其患曰丁奚哺露,五疳吐逆,黄疸腹胀,浮肿痞癖,疟痢积聚,飧泻洞泻等证,岂不皆由饮食过伤调养失宜之所致欤?自是观之,大半胎病而小半伤食也。一本体弱而禀受不厚,至又妊妇情欲动中而胎气随炽,或好食煎炙而多味辛酸,或喜怒暴寒而嗜欲无节。殊不知儿在胎内,一脉贯通,母饥亦饥,母饱亦饱,动履食息而胎气随之,故皆足以令子受患也。胎前既如古者妇人之妊子,寝不侧,坐不偏,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何今人爱子无方,姑息太过,反致伤生,儿多枉死,而与岩墙桎梏,不能尽其正命者何异焉?今见温良之妇,妊娠起居,皆有节度,生子少病,痘疹亦稀,足可以为师法矣。有父母之责者,宁不于是而容心哉?由是观之,贤愚得失较然矣。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孝以事亲,人则知之。而孰知孝之大者,乃所以善继其后也乎?慨有知此,而不知求子之道也,良可惜哉!奈何委乎自弃者甘于命,过乎虑念者惑于巫,忍心害理,曷此甚也!大抵君子当造命,不当委命。愚为是论,亦理法之准者言之耳,岂曰无征而不信乎?
     阴虚论

  《格致余论》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盖有余之阳气者,非直指心经之元阳也,诸火之谓也。夫火有二:心为君火,五行正一之火也;肾为相火,邪妄之火也。凡一有动,相火随之而燔,烧烁真阴,竭枯精髓。经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之谓也。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温也者,温养其气而调和之,以静胜夫动也,经曰劳者温之是矣。味也者,药味也。经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可见补阴一方,人人之所必用,自壮至老而不可缺焉者也。丹溪曰:因火而成疾者,十有八九。不因火而成疾者,百无一二。故夫火乃无根之物,人之一身,五脏六腑,无所不有,惟阴盛可以制伏之。赵继宗谓:阴本不足故不必补,补不足者而至于有余,则反有太过之害。吁!赵亦未之思耳!助不给,补不足,理之自然。实其实,虚其虚,医之深弊。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经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所以责其阴之不足,则虚火乘之而起,精血津液,皆为之枯涸,而梦遗淋浊虚劳内热之证作矣。治法责其无水,当以补阴之剂,与夫养血调中滋阴降火之属。又云:补肾者不必济以寒,强肾之阴,热之犹可。此固未尝胶于知、蘗之补阴,而当识其有为知、蘗之君者斯可矣。不然,多见苦寒伤胃,执一无权,身且不保,而欲望其有子也,乌可得乎?是则滋阴之剂,故虽无恙,而亦可以常服矣,所谓缓则治其本也。兼夫澄心息虑,以温养之,多服健干、斑龙等剂,而于子也,殆必欲之则至,其如视诸掌乎?夫何人多不察,妄信轻依,顿服辛热香燥助阳之药,适所谓以火济火,援石拯溺,抱薪救火,斯何异矣。高明君子,幸其鉴之!
     调经种子论

  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则有子。盖任主胞胎,通则阴道之泰也。冲为血海,盛则气血俱盛也。妇人肾气全盛,冲任周流,如月之亏盈,应期行止而有常度曰调,遇交合则有子矣。否则三五错综,皆所谓不调也。不调则百病变生,甚至不治,孕暇言乎?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况心属阳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气。若月经不通,未必不由心事不足,思虑伤脾,有所劳倦,谷气不输,肺金失养,肾水无滋,经血津液,日以枯涸,以至三五不调,渐至绝闭虚损,内热骨蒸劳瘵之证作,而卒于难治也。所以养心则血生,健脾则气布,二者胥和,则气畅血行,而调经之要,斯其至矣,复何患之有?且夫行经之时,亦必保之如产,远房劳,戒浴洗,毋过于寒热喜怒,一有失中,疾病随起。调治之法,如气郁血虚,潮热黄瘦,而经不调者,以丹桂散、香附丸之类主之;气虚血热,先期而来,过多不止者,以镇经汤、固经丸之属治之;过期不来,腰腹胀痛者,以促经汤、红花散之属行之;湿痰麻木者,朮附丸燥之。至于虚实寒热,更详脉法,抑何有经之不正而孕之不育乎?  按螽斯之道,男须气足精充,女必经调血盛,而后可期,是宜兼求之于夫妇者也,兹门只详孕育之道,而不及乎调经之言者,以妇人门中已备载之,故不复赘。
    寓意草 【清 喻昌】

     论服种子壮阳热药之悞

  人生有性分之乐,有势分之乐,有形体康健之乐。性分之乐,四时皆春,万物同体,虽环堵萧然而乐在也,虽五官弗备而乐在也,虽艰苦患难而乐亦在也。溪山风月,有我便是主人;木石禽鱼,相亲悉为好友。何取溺情枕席,肆志淫佚也哉!即造物小儿,无所施其播弄矣。至于势分之乐,与康健难老之乐,惟福厚者始兼有之。盖得贵之与得寿,其源若有分合两途:少年纯朴不雕,此寿基也,而嫌其精采不露。髫龀机神流动,此贵征也,而嫌其浑敦太凿。此其间半予天,半予人,而后天奉若之功,不知费几许小心,然后可凝休而永命。故在得志以后,既知此身为上天托畀之身,自应葆精啬神以答天眷。若乃女爱毕席,男欢毕输,竭身中之自有,而借资于药饵,责效于眉睫,致宵小无知之辈,得阴操其祸人之术,以冀捷获,虽前代之复辙皆然,而今时为益烈矣。盖今者,雍熙之象,变为繁促,世运已从火化,复以躁急之药济之,几何不丧亡接踵乎?此道惟岐黄言之甚悉,但士宦家不肯细心究讨耳。其云:凡阴阳之道,阳密乃固。两者不和,如春无秋,如冬无夏。是故因而同之,是谓圣度。此段经文,被从前注解埋没,不知乃是明言圣人于男女之际,其交会之法度,不过使阳气秘密,乃得坚固不泄耳。然而阴阳贵相和,有春无秋是无阴也,有冬无夏是无阳也。所以圣人但调其偏,以归和同,允为交会之法度而已。夫圣人太和元气,生机自握。我观夫调琴弄瑟,考钟伐鼓,虽闺壸之性情克谐,而况于己身之血气;礼陶乐淑,仁渐义摩,虽民物之殷阜坐致,而况于一人之嗣息。所以凡为广嗣之计者,其用药之准,但取纯王以召和,无取杂霸以兆戾也。而经又云阴平阳秘四字,尤足互畅其义。盖阴得其平,而无过不及,然后阳得其秘而不走泄也。此可见阳之秘密,乃圣神交会所首重。然后阳之秘密,即不得不予其权于阴,正以阳根于阴,培阴所以培阳之基也。今人以峻烈之药劫尽其阴,以为培阳,益以房帏重耗,渐至髓消肉减,神昏气夺,毛瘁色夭,尚不知为药所悞,可胜悼哉!向见一浙医宋姓者,在京师制成大颗弹丸,遍送仕宦,托名脐带胎发,其实用炼过硫黄在内,服之令人阳道骤坚可喜,未几燥病百出,吾乡诸大老受其祸者,历历可指。近游鹿城,闻张鸿一孝廉以进红铅伤脑,而日夜精流不止。盖脑为髓海,脑热而通身之髓尽奔,究竟热未除而髓先竭,骨痿艰行矣。至娄过天如先生旧宅,见鼻中浊涕,凡落板壁者,深黄之色,透入木中,刬刷不除,询之亦繇服种子热药所致,后以伤风小恙,竟至不起。噫嘻!脑热已极,蒸涕为黄,出鼻之热,尚能透木,曾不省悟,至热极生风,尚治外而不治内也,复何言哉!吾乡刘石闾先生,服热药而病消渴,医者邓橘存坚令服六味地黄汤千剂,果效。盖得于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旨也。高邮袁体仁种子经验方,皆用阴阳两平之药,盖得于阴平阳秘之旨也。此老于医而审于药者,因并表之。又方士取黑铅之水,名为神水金丹以惑人。凡痰火之病,初得其下行之力,亦觉稍爽,而不知铅性至燥,转致劫阴,为害反大。又有用蒸脐之药,名彭祖按命之法者。夫脐为人之命根,以麝香、硫黄、附子等大热散气之药,加艾火而蒸灼,幸而不中,真气尚无大害。若蒸动真气,散越不收,扰乱不宁,有速毙耳。闻娄中老医穆云谷尝诲人曰:蒸脐一法,有损无益,断不可行。旨哉言矣!亦并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