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小儿风寒门
小儿风寒门
石膏麻桂汤 治小儿伤寒未发热,咳漱头面赤。 黄芩 麻黄一两,去节汤泡 甘草炙 石膏 芍药各半两 桂心一分 杏仁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生姜二片,煎半盏,去滓服。儿若甚小,以意增减之。
连翘饮 治小儿一切热。
连翘 防风 甘草 山栀子各等分
右件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温服。
十物升麻汤 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作癎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 升麻 白薇 麻黄去根节 萎蕤 柴胡 甘草各半两,炙 黄芩一两 (石卜)硝 大黄 钓滕各一分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下硝,再煎化温服。
六物黄芩汤 治少小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 黄芩 大青 甘草炙 麦门冬 石膏各半两 桂心三钱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五物人参饮 治小儿天行壮热,咳嗽,心腹胀满。 人参 甘草各半两,炙 麦门冬一两,去心 生地黄一两半,如无只用干生地半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八物麦门冬饮 治证同前。
麦门冬三两,去心 甘草炙 人参各一分 紫苑 升麻各二两 贝母一分半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再入竹沥少许,重煎服。
枣叶饮 治小儿天行五日以后,热不歇者。 枣叶半握 麻黄半两,去根节 淡豆豉一合 葱白切,一合 右件共童子小便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
羌活散 【《婴童百问》,下同】 治风寒惊热。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白茯苓 桔梗 枳壳 人参 地骨皮 天麻各等分 生甘草减半 右銼散,生姜薄荷煎。加麻黄、干葛,薏苡仁,治中风体硬。加蝉蜕,治惊热。
柴胡散 治小儿伤寒无汗有表证,壮热头疼,身体痛,口干烦渴,小便赤,大便秘濇,夹惊腮肿。 石膏 黄芩 甘草 赤芍药 葛根各二钱半 麻黄去节 柴胡各半两 右銼散,三岁儿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豆豉一撮,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三黄散 解伤风热证。
白朮 大黄蒸 赤芍药半两 黄芩三钱 麻黄去节,一钱 桂枝二钱 右(口父)咀,生姜一片,枣二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抱龙丸 治伤风温疫,身热气粗,痰实壅嗽,常服安神镇惊;亦治疹痘壮热。小儿宜时与服。 胆星一两 天竺黄 雄黄 辰砂各二钱 麝香少许 右为末,煮甘草汁丸樱桃大,阴干薄荷汤吞下。气喘有痰,加杏仁。
竹叶石膏汤 治伤寒表里俱虚,遍身胸烦闷,或得汗已解,内无津液,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及诸虚烦伤寒解后;伤寒未解,切不可服。 石膏四两 半夏六钱 人参 甘草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生姜一片,粳米五十粒,煎米熟为度,去滓温服。呕者加生姜三片,竹叶数片。
辰砂七宝散 治小儿壮热,伤风壅热;冶夹惊伤寒,解诸般热;亦治疹痘热;治惊风,定搐搦。 麻黄去节 白朮炒 当归酒洗 赤芍药 生大黄 荆芥穗 前胡去芦 生地黄酒洗 生甘草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伤风发散,用生薄荷泡汤下。急惊加辰砂,薄荷调下。
薄荷散 治乳下婴儿鼻塞不通,及治夹惊伤寒,变蒸热。 薄荷叶半两 羌活 僵蚕炒 白附子 全蝎 生甘草各一钱半 麻黄去节 天竺黄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三钱,薄荷汤下。热极生风,加竹沥少许与服。一方,有柴胡、台芎、桔梗、茯苓,无全蝎、僵蚕、天竺黄、白附子。
红绵散 治伤风,咳嗽鼻塞,或流清涕。 全蝎五个,去毒 麻黄去节 僵蚕炒 白芷 川芎 天麻各二钱 生甘草 苏木各一钱 右銼,绵少许煎服。有热加荆芥。一方有大黄。
葱白汤 治头痛不止,身疼渴发热,小便赤黄,脉浮数无汗。 葛根 芍药 知母各半两 川芎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生姜二片,葱白三枚,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出汗。如有汗温服,加甘草。治小儿夹惊伤风,并治发疟头疼。呕者加半夏半两。
羌活汤 解利邪气伤风。
羌活 人参 防风 川芎各一钱
右銼一剂,生姜三片,薄荷七叶,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服。一方,加芍药、甘草。
升麻汤 治小儿时行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未发疑似之间;治伤寒中风,憎寒壮热,肢体痛疼,鼻干不得睡;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着及暑热之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者。亦可加柴胡。 升麻 葛根 白芍药 甘草炙,各一钱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疮疹亦准此服药,身凉止药。加紫苏、茯苓、川芎,名升麻苏叶散。有热加黄芩。无汗加麻黄。咽喉痛加桔梗。发丹,加黑参,效。
解肌汤 治伤寒温病,时行寒疫,头疼项强,畏寒,肢体拘急,骨节烦疼,腰脊强痛,胸膈烦闷,无汗,恶风壮热。 葛根一两 麻黄去节 芍药 甘草各半两 桂枝二钱半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一枚,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以汗出为度。一方无桂枝。夏月加石膏、知母各一钱。
调中汤 治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于盛暑,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疼,寒伤于胃则下利或血或赤或白,壮热迷闷脉数,宜下之。 大黄七钱半 桔梗炒 槁本 茯苓 甘草 干葛 黄芩 芍药 白朮各半两 右(口父)咀,白水煎,量大小加减服。得快气利壮热便歇,去大黄,加黄连、枳壳,止利尤妙;或加地榆,或加当归皆可。感风加荆芥。秋宜下,当下大黄。
射干汤 治初秋夏月暴雨冷及天行暴寒,其热喜伏于内,咳嗽曲折不可得气息,喉哑失声,干嗽无睡,喉中如梗[梗 原作「硬」,据文义改。]。 半夏汤泡,五钱 生姜泡,四钱 射干 杏仁 甘草炙 紫苑 肉桂 枳实炒 当归 橘皮 独活 麻黄去节汤泡,各二钱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半夏桂甘汤 治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于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月乃发,脉便微弱,咽痛似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始用半夏桂甘汤主之,次用四逆散。此病一二日便瘥,古方谓之肾伤寒。 半夏洗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放冷,少含细咽之。入生姜三片煎。
五苓散 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疼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冶霍乱吐利,燥渴引饮。 泽泻二两半 猪苓 白朮 茯苓各一两半 肉桂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痘,浓煎茵陈汤下,食前服。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小儿加白朮末少许。如发虚,加绵黄芪、人参末少许。
萎蕤汤 治风温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疼,咽干舌强,胸腹满,腰脊强。 萎蕤三钱 石膏一两 白薇 葛根 羌活 麻黄 川芎 杏仁去皮尖 炙草 木香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七宝散 治时气头昏体热,此药大人可服,小儿乳母服。 紫苏 香附炒,各三两 陈皮 甘草炙 桔梗 白芷 川芎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半盏,姜一片,枣一枚,煎三分,去滓服。有热,加葛根、升麻、荆芥。
柴胡石膏汤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热咳嗽,涕唾稠粘并疗之。 黄芩三两 升麻二两半 石膏 前胡 赤芍 干葛 柴胡各五两 荆芥穗 桑白皮各三两 右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淡豉十粒,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小儿分作三服,量大小加减,不拘时候。无汗,加麻黄、半夏、北五味。
葛根汤 治太阳病项强兀兀,恶风无汗,不恶寒,刚痓。 葛根四两 麻黄 肉桂各一两 生甘草 芍药各二两 右銼,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服,取微汗为度。
柴胡散 治小儿伤寒无汗,有表证,壮热头疼,身体痛,口干烦渴,小便赤,大便秘,夹惊腮肿。 柴胡半两 石膏 黄芩 生甘草 赤芍药 麻黄去节,各二钱半 右銼,每服三钱,葱白三个,姜一片,水一盏,煎服。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不升,更发汗更吐下也;面赤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痒。 桂枝八钱 芍药 生姜 甘草 麻黄各半两 杏仁去皮尖十四个 大枣二个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小盏,煎八分,去滓温服。
小承气汤 冶太阳病,吐下后发汗而微烦,小便数,大便坚,宜。阳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恶寒,为外未解,无潮热,不可与之;若腹满不大便,可少少与之。 大黄微炒 枳实炒,各一两 厚朴制,半两 右(口父)咀,煎。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必先硬后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不可攻也。
大承气汤 治刚痓胸满内实,口噤咬牙,大热渴,大便秘濇。 大黄 芒硝各半两 厚朴姜炒 枳实各一两 右判,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
四顺饮 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安,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顺,肠胃不调,小便少,大便濇;或温病迟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癎。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赤芍药 当归 生甘草 大黄各一两 右銼散,三岁以上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作两服。一方,名四顺散,加薄荷二叶为引。欲利小便,加白茯苓。虚热加甘草。不利加大黄。冒风邪加去节麻黄。中风体强,眼睛上视,加独活。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
小柴胡汤 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胁满痛,呕吐哕逆,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濇;或过经不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烦热;经血适来适去,寒热如疟。 人参 甘草炙 黄芩各三钱 柴胡八钱 半夏汤泡七次,焙干,二钱半 右銼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桂枝汤 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 桂枝去皮 生姜 芍药各一两半 炙草一两 枣子六个 右为饮子,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大小加减。服须臾,嗓热粥一盏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通身热微,微似有汗者,加减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行之,无不应验。江淮间,惟冬及春可行。自春末及夏至已前,桂枝证,加黄芩一分,谓之阴旦汤。夏至后有桂枝证,可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或升麻一分。若病素虚寒者,止用古方,不在加减也。戒曰:桂枝最难用。虽云表不解,可发汗,宜桂枝汤,须是病人常自汗出,小便不数,手足温和,或手足指梢作微冷,少须却温,身虽微似烦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若病人身无汗,小便数,或手足冷不恶寒,或饮酒家不喜甘者,慎不可行桂枝也。仍有桂枝证,服汤已,无桂枝证者,尤不可再与。
桂枝加芍药汤 治太阳病,反下之,因腹痛,是有表复有里,宜服。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芍药三两半,利者先煎 大枣六个 甘草炙,一两 右(口父)咀,水煎,加减服。痛甚者加大黄,大实者加一两半,羸瘦虚弱者减之。
桂枝加大黄汤 治太阳病,反下之,因腹满痛,属太阴,桂枝加芍药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去皮,一两 白芍药一两半 甘草炙 大黄羸者减之,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一片,枣一枚,煎服。
四逆汤 治阴证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吐利俱作,小便或濇或利,脉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厥冷,或咳或悸,内寒外热,下利清谷,四肢沉重,或汗出热不解,内拘急,身疼痛而恶寒者,用此方治之。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个,生用 生甘草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七分,不拘时冷服。
理中汤 治脾胃不和,中塞上冲,胸胁逆满,心腹(疒丂)痛,痰逆恶心呕吐,心下虚烦痞满,膈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止邪汗,去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手足厥伶,胸痹心痛,逆气短气,寒多不饮水吐者。 人参去芦 白朮 干姜炮,各三两 炙草一两半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带热服,空心食前;或研细末白汤调下。腹痛者,加人参一两半。寒多,加干姜一两半。渴者,加白朮一两半。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朮,加肉桂四两。吐多者,去白朮,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白朮。悸者,加茯苓二两。或四肢拘急,腹满下利转筋者,去白朮,加附子一个生用,末之,蜜丸如鸡子黄大,名理中丸,又名调中丸。治厥阴脏寒,蛔上入膈,吐长虫,或胃中虚冷,因发汗故吐虫。先服理中丸,或加枳实、茯苓,蜜丸。治伤寒结胸欲绝,心膈高起,实满作痛,手不得近,并用热汤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