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门

     羸瘦

  巢氏云:小儿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痢,痢断后,脾胃尚虚,谷气犹少,不能荣血气,故羸瘦。
     浮肿

  《惠济》论小儿痢瘥后遍身肿候歌云:冷痢日久失医治,遍身浮肿却如吹,脉洪是气化为水,沉实还因积有之。顺气肿消为上法,气平两日定多尿。莫教食饱还忧滞,此疾元因积损脾。
     脱肛

  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闭结不通,肺虚寒则肠头出露。有因痢久里急后重,努力肛开,为外风所吹,或伏暑作泻,肠滑不禁;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亦致大肠虚脱。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盖风属木,木胜则制土,土主脾胃,虚而受制;又湿喜伤脾,因虚受湿,不能分别清浊,水谷交杂则为洞泄,洞泄既久,大肠亦虚。大肠乃手阳明燥金,而土虚不能生金,金气既虚,则传送之道亦虚,又为风冷所袭,故肛门脱而不收。法宜补脾温胃,使金得受母之益而气实,宜藿香饮、匀气散、平胃散主之;次则内投固肠之剂,用健脾饮、养脏汤服饵。外以敷贴之法,用伏龙肝散傅之,及萆麻膏贴顖门,使引气上,令其自收;如收尽,仍以水洗其膏。及有邪热积滞于大肠,未经疏涤,亦成此疾。其肛门色红而软,肺脉浮数,右手指纹紫见,身微有热,时或烦躁,先投清肺饮疏解,次用薄荷散、蟠龙散为治,间服万安饮亦佳。  巢氏云:实热则大便秘结,虚寒则肛门脱出,此多因吐泻脾气虚,肺无所养,故大肠之气虚脱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或四君子为主。若脱出绯赤或作痛者,血虚而有热也,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四物、牡丹皮。微红或作痛者,气虚而有热也,佐以四君、牡丹皮。大凡手足指热者属胃气热,手足指寒者属胃气寒。  汤氏方治脱肛,大肠自粪门出,宜用葱汤熏洗令软,款款送上。此因泻利得之者,亦可服泻利之药,然后用槐花等药。又有用一味五倍子煎汤,入(石卜)硝熏洗而缩者。又有用真蒲黄碾极细,以猪肝拌匀,敷肛门上而入者。《全婴方》用濇肠散。兼有痔证肿痛者,用黄丹、滑石等分,井水调涂即消;并用铅白霜半钱,片脑半字,好酒调敷肿处甚佳。黄连解毒汤亦可服。用苦参汤洗亦效。亦有用密陀僧、白矾、脑子末之,敷上,更用荆芥、防风等项洗之。用生瓜蒌根者亦效。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宋 撰人未详】
     八痢论

  小儿气血怯嫩,脏腑软弱,因触冒风寒,饮食冷热,以邪干正,致脾胃不和,凝滞停积,蕴毒结作,或水谷不聚,或脓血纯杂,变而为痢。其候有八:一曰水谷痢,谓便下粪稀薄而不聚,快利出易,水谷不化也。然虽是泻,便时亦觉里急后重,故为痢也。二曰冷痢,谓便下纯白脓也。三曰热痢,谓便下纯赤血也。四曰滞痢,谓便下脓血相杂也。五曰积痢,谓有积伤为痢,浸久或差而复发也。六曰疳痢,谓患疳积而下痢也。七曰蛊痢,谓如蛊毒下紫黑血,或如赤豆汁,或如鸡鸭肝片也。八曰休惜痢,谓下血黑黯中有白物,如肠中之脂或如烂鱼肠之状。此肠胃溃伤,患者更休爱惜,故以名之。亦名休息者,谓患即无休息而至死也。凡痢若粥药不能进者,此便为死候也。
    方

  经验大黄汤 【《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暴冷,水谷下;或乳冷下青,结不消;或冷实吐下,干呕烦闷;及冷滞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诸利汤去实,胃中虚冷,下如水,干呕眼陷,烦扰不宜利者,可除大黄。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气未消饮儿,遂为霍乱者,但用大黄。小儿诸霍乱宜利者便用大黄,不须利宜温和者除之。  大黄六分 桂心 厚朴 甘草 干姜各一分 人参 茯苓 白朮 当归各二分 桔梗三分  右十味,以水三升半,煮取八合。凡儿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以来,一服三合。
  黄蘗汤 治小儿夏月伤暴寒,寒折大热,热入胃,下赤白滞如鱼脑,壮热头痛,身热手足烦,此太阳之气外伤寒,使热气便入胃,服此方良。若误以利药下之,或以温脾汤下之,则热剧。以利药下之便数去,赤汁如烂肉者,或下之不瘥,宜以濇热药断之。下既不止,倍增壮热者,服之即效。或是温病热盛,复遇暴寒折之,热入腹中,下血如鱼脑者,服之良。  黄蘗 黄连 升麻 当归 白头翁一作白敛 牡蛎 石榴皮 黄芩 寄生 甘草各二分 犀角 艾叶各一分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儿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半。
  治中结肠圆 治小儿湿冷,滞下赤白青色如鱼脑,肛脱出,积日腹痛,经时不断者。  赤石脂五分 吴茱萸三分 干姜 附子 当归 厚朴 白朮 木兰皮 白头翁 黄连 石榴皮 黄蘗各二分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大豆,二岁儿五丸,三岁已上服十丸,十岁已上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许便瘥,积下者尽一剂更合。
  栀子丸 治少小热痢不止。
  栀子七枚 大枣四枚,炙黑 川黄连五分 矾石四分 黄蘗三分  右五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至十丸。
  黎芦圆 治少小泄清痢。
  黎芦二分 黄连三分 附子一分
  右三味为末,蜜和丸如麻子大,以粥饮下二丸,立愈。
  四物梁米汤 治少小泄注。
  粱米 稻米 黍米各二升 蜡如弹子大  右四味,以水五升,东向灶煮梁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黍米三沸出滓,以蜡内汁中和之,蜡消取以饮之,数试有验。
  龙骨汤 治少小壮热引饮下痢。
  龙骨 甘草 大黄 赤石脂 石膏 寒水石 瓜蒌根 桂心各二两  右八味治下筛,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儿大小服之。
  大黄汤 治少小下痢,苦热不食,伤饱不乳。  大黄 甘草 麦门冬各一两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三岁儿分三四服。
  生金牛黄汤 治少小积下不止,因发癎。  生金三铢,一方用六铢,无生金用熟金亦得。法应作屑,方今尽用成器者 牛黄三铢 麻黄二分 黄连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一分 细辛半分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去滓,临服研牛黄以煮汤中。嫌儿热者,用生姜代干姜。今世乏生金,但用成器亦善,二三两皆得用之。
  泽漆茱萸汤 治小儿夏月暴寒,寒入胃则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则壮热,经日不除,经月许日,变通身虚满腹痛,其脉微细,服此汤一剂,得渐渐安神。  泽漆 青木香 海藻各二分 吴茱萸 茯苓 白朮 枯梗 芍药 当归各三分 大黄一分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二百日至一岁儿一服二合半,一岁已上至二岁一服四合。
  枳实散 治少小久痢淋沥,水谷不调,形羸不堪,宜此。  枳实二两 治下筛,三岁已上饮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斟酌,日三服。
  鳖头圆 治小儿积冷久不瘥,后余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  死鳖头二枚,炙令焦 磁石四两 桂心三两 小猬皮一枚,炙令焦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儿年大,以意加之。
  除热结肠圆 断小儿热下黄赤汁沫,及鱼脑杂血,肛中疮烂,坐(上匿下虫)生虫。  黄连 蘗皮 苦参 鬼臼 独活 橘皮 芍药 阿胶各半两  右八味为末,以蓝汁及蜜丸如小豆,日服五丸至十丸。冬无蓝汁,可用蓝子一合,皆蜜和为丸。
  香连丸 【《真诀》方】  治赤白痢疾,并水泻暑泻。  黄连净,二十两 吴茱萸去梗,十两  右先将二味用热水拌和,入磁器内,置热汤中顿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为末,每末入木香末一两,淡酢米饮为丸如麻子大。
  益黄散 【《儒门事亲》】  治小儿痢。  陈皮一两 青皮 诃子肉 甘草各半两 丁香二钱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煎,食前服之。
  香连丸
  木香 诃子肉面炒 黄连炒,各半两 龙骨一钱  右为细末,饭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饮汤下。
  丹溪方 【《平方会萃》,下同】  治食积痢疾。  黄芩 黄运 陈皮 甘草 煎服。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一方,去陈皮加大黄。
  食积痢方
  炒曲 苍朮 滑石 芍药 黄芩 白朮 甘草 陈皮 茯苓  右(口父)咀,煎下保和丸。

  二朮汤 治小儿八岁下痢纯血,以食积治。  苍朮 白朮 黄芩 白芍 滑石 茯苓 甘草 陈皮 神曲炒  右,煎下保和丸。

  三黄丸 【《幼科全书》,下同】
  黄连 黄芩 大黄
  右共为末,神曲糊丸,以木香槟榔汤下。
  大承气汤
  枳壳 厚朴 大黄 芒硝 甘草 槟榔  右作一服,此通肠去积之药也。

  保和丸
  南山楂肉二两 神曲炒 半夏 白茯苓 白朮各一两 萝卜子 连翘 陈皮各五钱  右为末,粥丸如黍米大,饮吞下。盖小儿食积脾虚,以补药下之者,此也。
  清血丸
  槐子炒 荆芥穗煨 侧柏叶炒
  右为末,醋糊丸,陈米汤吞下。

  固肠丸
  樗根白皮,不拘多少,细切略炒
  右为末,糊丸如黍子大,陈米汤吞下。
  和中丸
  黄连炒 陈皮各五分 泽泻 车前子 白茯 山药 人参 干姜各二钱  右为末,酢糊丸,陈米汤吞。脱肛,用升麻汤送下。
  二根丸
  红椿木根皮 白椿木根皮即樗根
  右为末,米糊丸,陈米饮下。

  益元散
  滑石炒,一两 甘草二钱五分 红曲去壳炒,五钱  右为末,米糊丸,陈米饮下。

  参苓白朮散 此药性平,凡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及大病后助补脾胃必用之药也。  人参 白朮 白茯 山药 甘草 桔梗 苡仁 莲肉 石菖蒲 白扁豆姜汁制,各一两  右为细末,陈米饮下。
  又方 治痢疾。
  陈细茶 生姜等分 无根水浓煎,露一宿温服。
  香连丸 【《片玉心书》】  治赤白痢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 吴茱萸同炒,五钱,去茱萸 木香五钱 石莲肉三钱 共为末,酢糊丸如粟米大,陈米汤送下。久痢不止者,加肉豆蔻,面包煨去油五钱。
  金锁散 【《全幼心鉴》,下同】  治小儿久痢赤白。  桂去皮姜汁炙紫 黄连以茱萸炒过
  右等分为末,紫苏、木瓜煎汤服之。
  神仙救苦散 治小儿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  御罂粟壳醋炒为末,去筋净,再以铜器炒过 槟榔炒赤研末,各收  右每用等分,赤痢蜜汤下,白痢砂糖下。忌口味。
  驻车丸 治小儿积痢。
  百草霜二钱 巴豆煨去油,一钱
  右研匀,以飞罗面糊和丸菉豆大,每服三五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米饮下,红白姜汤下。
  香连丸 【《穷乡便方》】
  宣黄连一两,去芦须,用吴茱萸浸水拌蒸,不用茱萸,以黄连炒干为细末 小茴香微炒地上存性 元胡索各五钱,酒拌蒸 俱为细末,用早米糊为丸如粟米大,米汤送下。量儿大小:大每服一钱,小者五分。
  调中汤 【《婴童百问》,下同】  治夏末秋初,忽暴折于盛暑,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疼,伤寒于胃则下痢赤白。  大黄七钱半 桔梗 槁本 茯苓 甘草炙 干葛 黄芩炒 芍药炒 白朮炒,各半两  右(口父)咀,白水煎,量大小加减服。得快气利,壮热便歇,去大黄,加黄连、枳壳,止利尤妙。或加地榆,或加当归皆可。感风加荆芥。
  五苓散 治伤寒温热病,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治吐泻下痢。  泽泻二两半 猪苓 白朮炒 白茯各一两半 肉桂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车前子散 治暑月伏热,霍乱吐泻,烦闷引饮。  白茯苓 猪苓 陈香薷 车前子各一两 人参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灯心泡汤调下。腹痛加芍药,泻不止加石莲。
  泼火散 治中暑烦躁,发渴口干,及治血痢。  青皮 赤芍药 黄连去须 地榆各一两  右为细末,冷水调下一钱。如血热妄行,加甘草。
  葛根汤 治太阳病项强几几,恶风无汗,不恶寒。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肉桂 生甘草各一两 白芍药二两,炒  右銼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服,取微汗。
  四逆散 治少阴病,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者。  甘草炙 枳实炒 柴胡 白芍药炒,各一两  右捣筛为细末,水饮调下二钱,日进三服。如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下利悸者,加桂半两。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两。泄利下重,先浓煎薤白汤。内药末三钱匕,再煮一二沸,温服。
  石莲散 治小儿噤口痢,哕逆不食,止而复作。  莲肉去心炒
  右为末,米饮下一钱。一方用山药为末,米饮调服亦妙。
  香脯散 治小儿刮肠下痢,噤口不食,闭眼合口,危急之证。  精猪肉一两,薄批一片 腻粉一钱
  右将肉于炭火上慢炙,旋铺腻粉炙令成脯,每以少许与吃,如未知吃,且放鼻间,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至奇至妙。
  香连丸 治瀼积泻,亦治痢。
  黄连 吴茱萸各一两,炒去茱萸 木香二钱半 诃子半两  右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