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外科热疮痤痱汤火灸冻漆疮门
外科热疮痤痱汤火灸冻漆疮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七十六
外科热疮痤痱汤火灸冻漆疮门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痹。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注 夫皶与痤痱,乃血滞于肤表之轻证,盖言阳气外卫于皮肤之间,为邪所薄,则淡渗于皮毛之血而为病矣。故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者,言阳气之若天与日,宜普遍于九州也。乃生痤痱,寒薄为皶者,言阳气之外卫而在于皮毛之间也。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者,言阳气之通会于腠理也。】
气交变大论
岁木不及,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病寒热疮疡,痹疹痈痤。 【注 皆暑热为病也。】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热疮痱子
凡热疮起,便生白脓,即今俗名脓窠疮是也。其初起即浅,但出黄汁,名肥疮,又名黄烂疮。初作亦如肥疮,喜着手足,常相对生,随月生死,痛痒坼裂,春夏秋冬,随瘥剧者,名瘑疮。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疿子
痱,《素问》谓之痱痤,香扑粉入(石卜)硝末,如常扑使,更入少许枯白矾末。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疿痤
夏暑心神郁燥,热逼汗渍,成疮遍身,或出脓血,赤烂如火,用南星、半夏、黄连、黄蘗各一钱,五倍子、黄丹各五分为末,干掺。如痒加枯矾、雄黄,常服黄连阿胶丸以清火。 热汗浸渍成疮,痒痛不止,用黄芪、当归、防风、荆芥穗、地骨皮、木通各二钱,白矾一两为末,每药一两,水三大碗,煎五六沸,泸去滓,稍热,淋洗患处,拭干避风,少时立效;轻者只用腊雪水和蛤粉敷之。 痱痤疮,因汗出多湿而生,轻者状如撒粟,用青蒿煎汤洗之,或枣叶亦好。重者热汗浸渍,匝匝成疮,用菉豆、滑石末各五钱,绵蘸扑之,磨破成疮,加黄蘗、枣叶各五钱,片脑少许。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痤
痤即小疖,世谓之热疖是也。王注云:大如酸枣,或如豆,色赤而内有脓血也。 海藏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为疮疖也。 痤色赤肿,内有脓血。
外科正宗 【明 陈实功】
痤疿
痤痱者,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痒痛非常,浑身草刺,此因热体见风,毛窍所闭,宜服消风散,洗用苦参汤。甚者皮损,匝匝成疮,以鹅黄散软绢帛蘸药扑之。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皮毛治法
痱疮,以暑气伤热而生也,有雪水洗之更佳,随洗随灭。如不能得,有一方最妙,用黄瓜切成片擦之即愈,此从皮毛治之之法也。
方
旋覆花丸
旋覆花三两 防风 白芷 甘菊花 南星 半夏 石膏 川芎 陈皮 白附子各半两 蝎梢 僵蚕炒,各三钱 右为细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姜汤下三五十丸,食后服。
脓胞疮方 治热为主。
黄芩 黄连 大黄各三钱 蛇床子 寒水石各二钱 黄丹五分 白矾一钱 轻粉 白芷 无名异各少许 木香少许痛者加 右为细末,麻油调涂。
又方
荞麦面一两 硫黄八钱,研 水银制铅一钱,研 或油或猪胆汁调搽。
白蒺藜散 治热毒疮瘙痒,心神壅躁。 白蒺藜炒去刺 白藓皮 防风 大黄銼炒 赤芍药 栀子仁 子芩 麦门冬去心焙 元参 桔梗 甘草炙赤銼 前胡去芦,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薄荷汤调服。
密陀僧散 治热毒恶疮臭烂,久不生肌。 密陀僧 雄黄 雌黄 定粉各半两 腻粉三钱 右研为细末,先用柳枝一握、生甘草一两捶碎,以浆二升,煎六七沸,去滓,稍热,淋洗疮净,拭干敷之。
白金散 治风毒攻注遍身,及手足生热疮,疼痛出黄水。 桂府滑石不拘多少 为细末,先用虎杖、甘草、豌豆各等分,约半两许,水二碗,煎上项药至一碗,去滓微热,淋洗疮,水冷拭干,上掺滑石末,令通身,便睡,至明决愈。
玉粉散 治热汗浸渍成疮,肿痒焮痛。 寒水石煅出火毒 定粉各一两 蛤粉九两半 白石脂 白龙骨 石膏各半两 滑石八两半 粟米粉二两 右为细末研匀,每用些少干擦患处。
七宝散 治热汗浸渍成疮,痒痛不止。 白矾一两 黄芪 当归 防风 荆芥穗 地骨皮 木通各二两 右为粗末,每用药一两,水三大碗,煎六七沸,滤去滓,稍热,淋渫患处,避风少时。
赤石脂散 治痱子磨破成疮,用此止痛生肌。 赤石脂细研 黄蘗去粗皮銼 蜡茶末各半两 白面二两 龙脑半钱另研 右为细末研匀,每用时,绵搵扑之。
苦参汤 治痤痱疮作痒,抓之又疼,生如糠秕,难以安睡。 苦参四两 大菖蒲二两
右用河水五瓢,同煎数滚,添水二瓢,盖片时,临洗和入公猪胆汁四五枚,淋洗患上,不二三次,全愈。愈后避风,忌食发物。
鹅黄散 治痤痱疮作痒,抓之皮损,随后又疼,用此扑之。 菉豆粉一两 滑石五钱 黄蘗三钱 轻粉二钱 右为细末,以软绢帛蘸药,扑于患上,止痛收干。
消风散 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疮疥,搔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并效。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牛蒡子 胡麻 荆芥 苍朮 苦参 石膏各一钱 甘草 木通各五分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单方
痱疮痒痛:龙脑一钱研、粟米粉五两研匀,先用枣叶汤洗,后用绵搵扑之。
治痤疮痒痛,名玉女英:滑石半两细研,菉豆粉四两微炒研匀,以绵搵扑之。一方有枣叶一两。
楝花粉:敷痱子搔痒,用苦楝花,不拘多少,焙干为末,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许,研匀,日频敷之。
暑月汗渍,腋下赤肿及痱疮:取腊雪水和蛤粉敷之。痱子用香扑粉入(石卜)硝末,如常扑使;更入少许枯矾末。
热痱疮,遍身如蚕子:用不灰木、枣叶为末,疮上搽之即止 又方:用慈姑叶阴干,为末敷之。
又方:用腊雪以瓶收贮,遇生痱时,以所化水涂敷。 又方:用黄瓜切断,擦痱子上,即安。 又方:用枣叶煎汤浴之。
又方:用蚌粉四两,菉豆粉二两,滑石一两为末,干擦之。
冬霜和蚌粉,敷暑月痱疮,及腋下赤肿,立瘥。凡收霜以鸡羽扫之瓶中,密封阴处,久亦不坏。
痱子搔痒:取东壁干土末敷之,随手愈。 【《普济方》】
痤痱瘙痒:井泉石生三两,寒水石煅四两,脑子半钱,为末扑之。 【《总录》】
脑上痈疖:石灰入饭内捣烂合之。 【《李楼奇方》】
夏月疿疱:石灰煅、甘草各一两,蛤粉二两,研扑之。 【《集元方》】
软疖不愈:烂船底油石灰研末,油调敷之。 【胡氏方】
一切疮疖:土朱虢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好酒一碗冲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干再上。【《集验方》】
热痱搔痒:升麻煎汤饮并洗之。 【《千金》】
冬瓜切片摩疿子甚良。
痱子搔痒:旧屋梁上刮赤白垩末敷之。 【《普济方》】
疖毒已破:益母草捣敷甚妙。 【《斗门方》】
疖子肿毒:鼠粘子叶贴之。 【《千金》,下同。】
些小痈疖,发热:粉草节晒干为末,热酒服一二钱,连进数服,痛热皆止。 【《精要》】
痈疽已溃: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地锦草各一握,捣敷其上。牛膝能去恶血,二草温凉止痛。随干随换,有十全之功也。【《经验方》】
痈疖恶肉:地黄三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稠,涂纸上贴之,日三易。 【《鬼遗方》】
疖毒肿毒:鹿角尖磨浓汁涂之,甚妙。 【濒湖方】
鬓边热疖:猫头上毛、猪颈上毛各一把,鼠屎一粒,烧研,油调敷之。 【《寿域方》】
疖毒:狗头骨烧烟,日熏之。 【《圣惠》】
软疖频作:露蜂房二枚,烧存性,以巴豆二十一粒,煎清油二三沸,去豆,用油调敷,甚效。【《得效方》】
癞头软疖,及诸热疮:用五倍子七个研末,香油四两,熬至一半,布绞去滓搽之,三四遍即可,勿以水洗之。【《普济方》】
乳疖初发:黄明水胶,以浓酢化涂之,立消。 【《简便方》】
小儿头上生软疖,三四年不愈者:老松香二钱,蓖麻子肉四十九粒,二味共研末,用茶油少许,同熬成膏,只作一个,用布摊开贴疖子上,要过七日,揭开即愈。
黑末子:治疖毒。用羊角连肉骨烧存性为末,酒调三钱,分上下服之,疮可散。按此方未尝用服,盖秘方也。常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痒或瘭毒,不治杀人。以羖羊角烧存性,研令极细末,以鸡子清调涂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软疖频发:翠玉膏。通明沥青八两,铜绿二两,麻油三两,雄猪胆三个,先镕沥青,乃下油胆,倾入水中扯拔,器盛,每用绯绢摊贴,不须再换。
头上软疖:虾蟆剥皮贴之,收毒即愈。 【《活幼全书》】
预免疮疖:凡小儿每年六月六日,照年数吞皂荚子,可免疮疖之患。大人亦可吞七枚或二十一枚。【《扶寿方》】
痈疖已溃:芫花根皮搓作捻插入,则不生合,令脓易竭也。 【《集简方》】
疖子初起:葛蔓烧灰,水调敷之,即消。 【《千金》】
医案
《儒门事亲》曰:一省掾背项常有痤疖,愈而复生。戴人曰:太阳血有余也。先令涌泄之,次于委中以(金非)针出紫血,病更不复作也。
《寓意草》曰:黄鸿轩手臂忽生痈疖,漫肿无头,痛极莫耐,外科医者咸谓热毒所致。揆之平素,淡泊明志,宁静居心,绝无生热致毒之因,究莫识其所起也。尊公我兼谓昌善议病,盍舍樽俎而一代庖人乎?昌曰:吾议此证,请先为致贺,后乃言之。疮疡之起,莫不有因。外因者,天行不正之时毒也,起居传染之秽毒也;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也,郁怒横决之火毒也。治火毒与治诸毒,原自天渊,盖火与元气势不两立,以寒凉折之,则元气转漓矣。鸿轩于此总无其因,不问知为胎毒之余也。凡人禀受天地之气,有清浊之不同,惟纯粹以精之体,其福泽寿算,俱不可限量。然从父母构精而有身,未免夹杂欲火于形骸,所赖者惟在痘疮一举,暗将所藏欲火,运出躯外,复其粹精之恒体,如矿金相似,必经炉火煅炼,而渣滓与精莹始分之为两。吾尝以此法观出痘者之眸子,七八日后开眼之时,黑白分明者精金也,赤筋红膜包裹者混金也。至于瞳人模糊,神光不现,则全非金矣。鸿轩幼时出痘太多,元气不能充灌,又为杂证所妨,脏腑中之火毒虽尽,而躯壳之留滞犹存,所以痘痈之发,必于手足之委中、曲池者,则以零星小毒无处可容,而潜避于呼吸难到之处耳。今之痈疽,正当委中之穴,其为痘毒何疑?毒伏肘腋之下,原无所害,但粹精之体,微有夹杂,是亦宝鉴之微尘,白璧之微瑕也。日者太和元气,充满周身,将十五年前之余滓,尽欲化为脓血而出,他人见之为毒,吾已卜其为兴者机矣。岂有畅于四肢,而不发于事业者哉?治法外用马齿苋熬膏攻之速破,内用保元汤托之尽出,仍以痘门药为治,即日自当痊愈,必不似疮毒之旷日持久。但不识证,而以治疮毒寒凉泻火诸药投之,适以增楚贻患耳。孰谓外科小恙,可无樽俎折冲之人耶?如法治之,溃出脓水甚多,果不用生肌长肉而自愈。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火疮等病
凡火烧损,慎勿以冷水洗之。火疮得冷,热气更深转入骨,坏人筋骨难瘥。初被火烧,急向火更炙,虽大痛强忍之,一食久即不痛,神验。治火烧闷绝不识人,以新尿冷饮之,及冷水和蜜饮之。口噤拨开与之,然后以诸方治之。
儒门事亲 【元 张从政】
冻疮
经曰:寒疮流水,俗呼为冻疮。或经年不愈者,用野中净土晒干,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饼子,如大观钱厚薄,量疮口大小贴之,以艾火加于饼上灸之,不计壮数,以泥干为度;去干饼子,再换湿饼子灸,不问多少,直至疮痂觉痛痒,是疮可治也。然后口含浆水洗渍,用鸡翎二十茎,缚作刷子,于疮上刷洗净。以此洗刷,不致肌肉损伤也。以软帛拭干,用木香槟榔散敷之。如夏月医之更妙。
薛氏医案 【明 薛己】
论汤火疮
汤火疮证,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濇,用四物、山栀、连翘、甘草养阴血以消毒。若患处肉未死而作痛,用四君、芎、归、山栀、连翘、甘草健脾胃以消毒。若患处肉已死而不溃,用八珍、白芷、甘草补气血以排脓;如未应,加肉桂。若患处死肉已溃而不收敛,用四君、芎、归、黄芪健脾胃以生肌;如未应,加炮姜。若小儿患之,或目札头摇等证,用四君加芎、归、山栀健脾胃以清肝木。若食后即有此患,或腹胀作痛,用四君、山栀山楂神曲壮脾气以消导。大凡初患此证,用神效当归膏敷之,轻者自愈,重者自腐,良肉易生。其色赤者,乃火毒未尽,必搽至色白为度。倘患于肢节伸屈之处,若敷此,且免生痂伤碍新肉复溃难痊。倘回禄烟熏致死者,以萝卜捣汁灌之即苏,以其辛能散气也。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汤火疮
汤泡火烧疮,初时宜强忍痛,急向火炙,慎勿以冷物熨之,使热不能出,烂入筋骨。后用寒水石七两,黄蘗、黄连、黄芩、山栀、大黄、赤石脂各一两,甚者加冰片少许为末,酒调或鸭子清调敷;或阵玉丹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