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哮喘门
哮喘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八十三
哮喘门
黄帝素问
脏气法时论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 【注 肺主周身之气,肾为生气之原也。】
调经论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
【注 肺主气而司呼吸,故有余则喘咳上逆。】
阴阳别论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注 魄汗,肺之汗也。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皮毛汗出,而精血仍藏于阴,如魄汗未藏,是夺汗而伤其精血矣。肺脏之阴液外泄,则四脏之阴并逆而起,上熏于肺,使人喘急喉鸣。】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注 二阳,阳明胃也。病本于精血两虚,风热交炽,津液愈竭。火铄金而传为喘急息肩,死不治也。】
平人气象论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
【注 此视而知其病也。】
大奇论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
【注 肺主呼吸,故喘而胠满。】
脉解篇
阳明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注 阴气下而复上者,谓冬至一阳初生,阴气下降,至五月而阴气复上也。阴气下归于水脏,至阴气从上而渐盛,则水邪随气而升,上客于脏腑之间,故喘而为水也。】 少阴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注 少阴寒水在下,君火之气在上,上下水火不交,则诸阳之气上浮,而无所依从矣,是以阳热上逆,而为呕咳气喘之病。】
厥论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注 阳明气厥则喘,上逆则咳也。】
示从容论
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
【注 喘咳者,是下焦之水气,并于阳明之经也。】
生气通天论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注 邪热甚则迫及所生,心主脉,故心烦。肺乃心之盖,故烦则喘喝也。如不烦而静,此邪仍在气分,而气伤神,气虚故多言。天之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搏,故体若燔炭。阳热之邪,得吾身之阴液而解,故汗出乃散也。】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注 味过于甘则土气实矣,土实则心气不能传之于子,故喘满也。肾主水,其色黑,土亢则伤肾,故色黑而肾气不平。】
阴阳应象大论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注 阳胜乃火热用事,故身热。热在表则腠理闭,热在里则喘粗。阴胜在腹则为之俯,阳胜在背则为之仰,阳胜于周身,则汗不出而热也。此阳热偏胜之死证,故能苟延于冬,而不能幸免于夏。】
脉要精微论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注 肝脉盛而色不见者,血蓄于下也,当病坠伤,或为手搏所伤。因血凝胁下,则经气上逆而为喘也。】
玉机真脏论
秋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注 经曰:气并于肺则忧,其不及则令人气虚而喘,呼吸少气而欬。虚气上逆,则血随而上行,虚气下逆,则闻呻吟之病音。】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 【注 阳明气厥,故喘息不便。其气动形者,心病而欲传之于肺。肺主气,故气盛而呼吸动形也。真脏脉见,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予之期日者,当死于壬癸日之中夜也。】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 【注 内痛者,肺受其伤。肺之俞在肩背,故痛引肩项也。其脏脉见,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予之期日,当死于庚辛日之薄暮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月囷),真脏脉见,十日[十日 《素问》玉机真脏论作「十月」。]之内死。 【注 真脏脉见大而虚,如羽毛中人肤,病传于心,故期以十日之内死。盖心不受邪,故死之速也。】
经脉别论
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注 肾属亥子而气主闭藏,夜行则肾气外泄,故喘出于肾。肾为本,肺为末,肾气上逆,故淫伤于肺也。】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注 堕则伤筋,筋即为肝,故喘出于肝。木胜土,故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注 惊则气乱,故喘出肺。肺者心之盖,故淫气伤心。】 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注 跌则伤骨,骨即为肾,故喘出焉。】
太阴阳明篇
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注 阳明气厥,则上为喘呼。】
阳明脉解篇
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注 阳明之热,上逆于少阴,阴阳相薄,则恐而恶人。】 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注 如热邪厥逆于上,干于心肺之经而为喘惋者生,干于心肺之脏则死矣。】
逆调论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注 胃之水液,从关而下入于肾者顺也。如阳明逆,不得从其道而下入于肾,则肾之水气,反循津液之道路而上乘于胃,是以胃不和而卧不安也。故曰:肾者水脏,主藏津液,又主卧与喘也。】
举痛论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注 劳则肾气伤而喘息于内,阳气张而汗出于外,外内皆越,故气耗散矣。】
痹论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注 肺痹则烦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注 心主脉,故痹闭而令脉不通。邪薄心下鼓动,而上干心脏则烦,烦则心下鼓也。肺者心之盖,而心脉上通于肺,故逆气暴上则喘。】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注 肠痹,兼大小肠而言。小肠为心之腑而主小便,邪痹干小肠,则火热郁于上而为数饮,下为小便不得出也。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干大肠,放上则为中气喘争,而下为飧泄也。】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
【注 淫气而致于喘息,则肺气不藏而痹聚在肺。】
刺禁论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注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若脉内陷而气反下泄,则为咳喘之逆证矣。经云: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病在大肠。盖大肠为肺之腑也。】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注 足阳明之俞在膺中,肺经之脉亦循膺中之云门、中府而出。若刺膺中之脉,陷而入深,悞中肺脉,令人喘逆仰息,盖因无故而伤之也。】
水热穴论
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 【注 病水则下为胕肿大腹,上则为喘呼不得卧者,此标本俱病。盖肾为本,肺为标。在肺则为喘呼,在肾则为水肿,肺为气逆,故不得卧也。】
气交变大论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 【注 诸戊岁,火运太过则克金,肺受火热,故喘咳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甚则喘咳逆气。 【注 诸庚岁,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若肃杀太甚,则金气自虚,不能生水,火无所畏,而火气来复,故喘咳逆气,皆肺病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甚则喘咳。 【注 诸丙岁,寒气流行,故邪害心火。若水淫甚而自伤,故水气上逆而喘咳。】
至真要大论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甚则腹大满,膨膨而喘咳。 【注 少阴司天,子午岁也。诸证皆肺金之病,盖火淫则金气伤。】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 【注 喘不能久立者,火淫肺金也。】 少阴司天,客胜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 【注 三之气,乃少阴君火。咳喘,君火之气胜也。】 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 【注 首面胕肿,湿淫于上;呼吸气喘,淫及于内也。】 阳明在泉,主胜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 【注 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者,寒气逆乘阳明之大肠,而上及于胸中之肺脏也。】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饮发于中,咳喘有声。 【注 气极则变,阴湿之气盛也。咳喘有声者,饮乘于肺也。】 诸气忿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五常政大论
金太过曰坚成。坚成之纪,是谓收引,其病喘喝,胸凭仰息。 【注 秋令主收,是谓收引。其病喘喝,胸凭仰息,金气太盛而肺气实也。】 金不及曰从革。从革之纪,是谓折收,其发咳喘。 【注 金运不及则收,政乃折。欬喘,火刑肺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喘呕。 【注 肺之病也。】
六元正纪大论
少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 【注 终气乃阳明燥金司令,故燥令行气交之余,热内格而为咳喘血溢诸证。】
灵枢经
五乱篇
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荣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 【注 清浊相干者,循脉之荣卫,与行阴行阳之荣卫相干,是以乱于胸,乱于肺,而为大悗喘喝诸病。】
经脉篇
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注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此为臂气厥逆之所致。】 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喝喝而喘,坐而欲起。 【注 少阴之上,君火主之。少阴是动为病喝喝而喘者,少阴之生气,不上交于肺,而肺气上逆也。】
热病篇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注 已得汗而脉尚躁者,阳热甚而不从汗解也。喘而且复热者,邪入于裹,故勿刺肤。喘甚者,邪盛在里而阴气受伤,故死。】
胀论
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注 此胃气逆于城郭之中而为脏胀也。】
五阅五使篇
肺病者,喘息鼻张。
本脏篇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注 肺居胸中,开窍于喉,以司呼吸,故小则不病喘喝,大则善病胸痹喉痹。肺主气,故高则上气息肩而咳也。】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喘病证治
湿病篇曰: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血痹篇曰: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肺痈肺痿篇曰: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肺胀,效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胸痹篇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艹舌)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五脏风寒篇曰: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痰饮篇曰: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脉偏弦者饮也。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消汤主之。 水气篇曰: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太阳病,法当骨节疼痛。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不可发汗。 黄疸篇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面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呕吐篇曰: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跌阳者为顺也。 吐衄篇曰: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