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呃门
呃门
方
小承气汤 【仲景,下同】 治大便不通,哕数讝语者。 大黄四两 厚朴三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小半夏汤 治黄疸哕者。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羌活附子散 治吐痢后,胃寒咳逆。 羌活去芦 附子炮去皮脐 茴香炒,各半两 干姜炮去土 丁香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两,水一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空心热服。丹溪无丁香,有木香。
橘皮汤 【《济生方》,下同】 治吐利后,胃中虚,膈上热咳逆者。 橘皮去白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右銼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竹茹一小块,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柿蒂汤 治胸满咳逆不止。
柿蒂 丁香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橘皮干姜汤 【丹溪,下同】 治欬逆不止。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人参一两 右用五钱,水煎服。
生姜半夏汤 通治咳逆欲死。
半夏一两 生姜二两
右以水煎,温作三服。
又方 治阴证咳逆。
川乌头 干姜炮 附子炮 肉桂 白芍药 甘草炙 半夏 吴茱萸 陈皮 大黄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五片,煎服。
人参白朮汤 一名十味小柴胡汤,治胃虚不足呃逆。 人参 黄芩 柴胡 干姜 栀子仁各七钱半 甘草炙 白朮 防风 半夏泡七次,各五钱 五味子九十粒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姜三片煎。
橘皮竹茹汤
橘皮一升 竹茹一升半 人参 生姜各半两 甘草炙,二两 枣子三十个 右(口父)咀,水十盏,煎至三盏,作三服。
木香调气散
白蔻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两 藿香 甘草炙,各八两 砂仁四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人参三白汤 治身热脉数而哕。
白朮 白芍药 白茯苓各一两 人参二两 右銼,每服五钱,加竹茹一两,水二盏,生姜三片,煎八分,去滓温服。
八物加竹茹汤 治哕。
人参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竹茹 白芍药各等分 右銼,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八分,去滓温服。
倍陈汤 治脾虚呃逆有效。
陈皮四钱 人参二钱 甘草四分
右,水煎服。
增半汤 治胃虚中寒,停痰留饮,呕吐呃逆。 藿香二钱 半夏汤泡炒黄,三钱半 人参 丁香皮各一钱半 右,姜七片煎服。
丁香柿蒂散 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虚寒,(食戹)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 柿蒂 人参 茯苓 橘皮 良姜 半夏各一两 生姜一两半 甘草三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药调苏合香丸,服亦妙。
三香散 治胃冷(食戹)逆,经久不止。 沉香 紫苏 白豆蔻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五七分,柿蒂煎汤调下。
麦门冬竹茹汤 【《医统》,下同】 治胃热多渴,咳逆呕哕,不进食。 麦门冬 竹茹 陈皮去白 半夏汤泡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枇把叶四个,去毛炙 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丁香散 治欬逆。
丁香 柿蒂各一钱 甘草炙 良姜各五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不拘时候。
丁香汤 【《良方》】 治咳逆呕哕。 丁香 柿蒂 青皮 陈皮各一钱
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炙甘草汤 【《宝鉴》】 治中气虚而(食戹)逆。 桂枝 炙甘草各五分 生地黄 阿胶各七分 人参 麻子仁 麦门冬各一钱 右,生姜五片,枣三枚,水二盏,煎八分服。
稀涎散 治痰涎胶固喉中,咳逆不已。 半夏十四枚 猪牙皂角一梃,炙
右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温服。不能饮者灌之,须臾,探吐。
青白散 吐欬逆不已。
青黛 白矾 乌梅肉焙,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虀汤调服。先饮虀汤一杯,次服药探吐。
人参芦汤 治虚人咳逆吐痰者用此。 参芦三钱
水一盏,煎五七沸,温饮之探吐。
食盐汤 治咳逆,并一切痰证,仓卒用之最妙。 食盐一两,用湿草纸裹煨红,取出用 右以河水二碗,砂锅入煨盐,煎五七沸,放温顿饮之,少顷探吐。
鲜陈汤 【《医鉴》,下同】 治呃逆欲死。 半夏五钱 生姜二钱半
右銼,一剂,水煎服。
温中散 治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三四声,或数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 柿蒂 人参 茯苓 橘皮 良姜 半夏各一钱 生姜一钱半 甘草三分 右銼,一剂,水煎服。
橘参饮 治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咳逆者。 橘皮五钱 人参 竹茹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右銼,作一剂,生姜五片,枣三枚,水煎服。
黄荆散 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
黄荆子不拘多少,炒
右,水煎服。
雄黄酒 治呃逆。
明雄黄一钱
右,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齅其热气,即止。
大补元煎 【《景岳全书》,下同】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呃逆危剧等证。 人参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 当归三钱 熟地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 山药炒 杜仲各二钱 枸杞二三钱 山萸 炙草各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右归饮 凡命门之阳衰阴胜呃逆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或一二两 山茱萸一钱 枸杞子 山药炒 杜仲姜制,各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肉桂 甘草炙,各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大和中饮 治饮食留滞,积聚呃逆等证。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 麦芽各二钱 厚朴 泽泻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小和中饮 治胸膈胀闷呃逆等证。
陈皮 茯苓 厚朴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山楂 扁豆炒,各二钱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
柴陈煎 治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呃逆等证。 柴胡二三钱 陈皮一钱半 甘草一钱 半夏 茯苓各二钱 生姜三五七片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安胃饮 治胃火上冲,呃逆不止。
陈皮 山楂 麦芽 木通 泽泻 黄芩 石斛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服。
理阴煎 此理中汤之变方也,治脾肾中虚呃逆。 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炙甘草一二钱 干姜炒黄色,一二三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八分,热服。
温胃饮 治中寒呃逆。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 白朮炒,一二钱或一两 扁豆炒,二钱 干姜炒焦,一二三钱 陈皮 炙甘草各一钱 当归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佐关煎 治生冷伤脾呃逆。
厚朴炒 陈皮炒,各一钱 炙草七分 肉桂 干姜各一二钱 山药炒 扁豆炒 猪苓 泽泻各二钱 水一锺半,煎服。
归气饮 治气逆不顺,呃逆呕吐,或寒中脾肾等证。 熟地三五钱 茯苓 扁豆各二钱 干姜炮 丁香 陈皮各一钱 藿香一钱半 炙甘草八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单方
温病热哕:乃伏热在胃,令人胸满则气逆,逆则哕;或大下,胃中虚冷,亦令致此。茅根切、葛根切各半斤,水三升,煎一升半,每温服一盏,哕止即停。【庞安常方】
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
呕哕不止厥逆者,芦根三斤切,水煮浓汁频饮二升,必效,若以童子小便煮服,不过三升愈。【《肘后方》】 又方:酢和面作弹丸二三十枚,以沸汤煮熟漉出,投浆水中,待温,吞三两枚。哕定即不用再吞,未定至晚再吞。【《兵部手集》】
心痞呕哕,心下痞坚:生姜八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夏五合洗,水五升煮一升,取汁同煮一升半,分再服。【《千金》】
温病发哕,因饮水多者:枇杷叶去毛炙,香茅根各半斤,水四升,煎二升,稍稍饮之。【庞安常方】
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此由寒伤胃脘,肾虚气逆,上乘于胃,与气相并。《难经》谓之哕,《素问》云病深者其声哕,宜服此方;如不止,灸期门、关元、肾俞穴。用吴茱萸酢炒热,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九。【《仁存方》】
哕逆不止:石莲肉六枚炒赤黄色,研末,冷熟水各半盏,和服便止。 【《图经》】
治欬逆不止:用柿蒂十五枚,白盐梅半个,水一盏煎六分,不拘时温服。 【《医统》,下同】
寒(食戹)呕哕:用吴茱萸泡过,青橘皮去白各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服。 又方:用川椒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又方:用陈皮、枳壳各二钱煎服。
齅法:治咳逆服药不效者,用硫黄、乳香等分,以酒煎,令患人以鼻齅之效。一方用雄黄一味,煎酒齅。
久患咳噫,连咳一二十声者:取生姜汁半合,蜜一匙头,煎令热,温服。如此三服立效。
针灸
《灵枢经》曰: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阴。 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
《甲乙经》曰:烦心,客寒热,善哕,劳宫主之。 脾逆气寒,厥急烦心,善唾哕噫,胸满激呼,胃气上逆心痛,太渊主之。 《千金方》曰:少海,主气逆呼吸,噫哕呕。 温留,主伤寒寒热,头痛哕衄,肩不举。 又方: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又方:灸脐下四指七壮。
胃中热病善哕,灸三里三十壮,穴在膝下三寸。 《济生方》曰:灸欬逆,其法: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率正,男左女右,与乳相直间陷中动脉处是穴,艾炷如小豆许,灸三壮。 《卫生宝鉴》曰:一切呃逆不止,男左女右,乳下黑尽处一韭叶许,灸三壮;病甚者,灸二七壮。 《古今医统》曰:呃逆,灸膻中、中脘、气海、三里。 《医学纲目》日,气逆发呃,取膻中、中脘,先补后泻;不已,再取三里、肺俞、行间。 噫呃服药无效,灸期门必愈。
医案
《儒门事亲》曰:一妇人头重壮热,面红,寒热往来,干呕咳逆,胸胁痛,不能转侧,耳鸣,食不下,先以涌泻,复服益元散加青黛、薄荷末调二三服,前证俱减。戴人诊之曰:此病常欲痛哭为快。妇曰:然。常有此,不知何谓。戴人曰:少阳相火凌烁肺金,金受火制,屈无所告,肺主悲,故欲痛哭而为快也。再加归芍黄连解毒汤数剂全瘥。
《丹溪心法》曰:一女子年踰笄,性躁味厚。暑月因大怒而咳逆发,举身跳动,脉不可诊,神昏,视其形气俱实。曰:膈上有痰,怒气连郁,痰热相搏,气不得降,非吐不可。以人参芦煎饮,大吐顽痰数碗,昏睡一日而安。人参入手太阴,补阴中之阳者也;芦则反是,大泻太阴之阳。女子暴怒气上,肝主怒,肺主气,怒则气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咳逆而神昏。参芦善吐,今痰尽气降火息,金气复位,胃气得和而解。
赵立通年近五十,质弱而多怒。七月炎暑,大饥索饭于家,不能急具,因大怒,两日后得滞下病,口渴。自以冷水调生蜜饮之甚快,滞下亦渐缓。如此五七日,召予。视脉稍大不数,遂令止蜜水,渴时且令以人参、白朮煎汤调益元散与之,滞下亦渐收。七八日后觉倦甚发呃。予知其因下久而阴虚也,令其守前药,然滞下尚未止,又以炼蜜饮之,如此者三日,呃犹未止。众皆尤药之未当,将以姜附饮之。予曰:补药无速效,附子非补阴者,服之必死。众曰:冷水饮多,得无寒乎?予曰:炎暑如此,饮凉非寒,勿多疑。待以数日,药力到,当自止。又四日而呃止,滞下亦安。
陈择仁年近七十,厚味之人也,有久嗽病而作止不常。新秋患滞下,食大减,至五七日后呃作。召予视之,脉皆大豁,众以为难。予曰:形瘦者尚可为。以人参、白朮汤下大补丸以补血,至七日而安。
超越陈氏二十余岁,因饱后奔走数里,遂患哕病,但食物则连哕百余声,半日不止,饮酒与汤则不作,至晚发热,如此者二月,脉濇数,以血入气中治之,用桃仁承气汤加红花煎服,下污血数次即减。再用木香和中丸,加丁香服之,十日而愈。
洪孺人年二十六岁,夏月因事为长上所阻,怒气郁抑不得舒,须臾就浴,汤热不可近,怒气复增,就闷绝昏倒,乃以衣遮掩就房,须臾咳逆大作,每一声,必浑身为跳跃,仍复昏闷,凡三五息一作,脉不可诊。予曰:此膈上有痰逆为怒气所郁,痰热相搏,气不得降而逆,非吐则不可。是时夜半,又事出仓卒,适有人参芦二两在彼,浓煎饮之,大吐稠痰二升许,通体得汗,困睡半夜而安。
《医学正传》曰:东阳李氏子病伤寒阳明内实,医与补药治而成发呃。十日后,召予诊其脉,长而实大,与大承气汤大下之,热退而呃亦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