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医术名流列传
医术名流列传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五百四
医术名流列传
上古
僦贷季
按《素问》: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按《路史》:神农命僦贷季理色脉,对察和齐摩踵,訰告以利天下而人得以缮其生。【注僦贷季,岐伯袓之师也。天师岐伯对黄帝云:我于僦贷季理色脉,已二世矣。】 按《古今医统》:僦贷季,黄帝时人,岐伯师也。岐伯相为问答,着为《内经》云。
岐伯
按古《三坟》:皇曰:岐伯天师,尔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尔正尔考,无有差贷【疑作忒,】 先时者杀,不及时者杀,尔惟戒哉! 按《灵枢经》: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 按皇甫谧《甲乙经》序: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 按《帝王世纪》:岐伯,黄帝臣也。帝使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按《通志》三皇纪:帝察五运六气,乃着岐伯之问,是为《内经》。或言《内经》后人所作,而本于黄帝。 按《外纪》:帝以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荡之于外,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气,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复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释义】 五气,谓五行之气,即所谓湿凉寒燥温也。五运,谓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也。 按《路史》:黄帝极咨于岐、雷而《内经》作,谨候其时,着之玉版,以藏灵兰之室。演仓谷,推贼曹,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谨候其时,则可万全。【注《道基经》云:仓谷者,名之谷仙,行之不休可长久。王莽篡位,种五粱禾于殿中,各顺色置其方面,云此黄帝谷仙之术。《黄帝元辰经》云:血忌阴阳精气之辰,天上中节之位,亦名天之贼曹,尤忌针灸。《素问》云:谨侯其时,气乃与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矣。帝使岐伯尝味百药,主典医病。故《家语》云:黄帝尝味草木。】 按《内经》序:岐伯为黄帝之臣,帝师之问医,若为《素问》、《灵枢》,总为《内经》十八卷,唐太仆王冰次注,为医之袓书。脉理病机治法针经运气,靡不详尽,真天生圣人以赞化育之书也。今行世。
雷公
按《素问》: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以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着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常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帝曰:汝受术诵书,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帝曰:大矣。 按《灵枢经》: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日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若细子。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敢问约之奈何?黄帝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于是矣!乃斋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斋堂,割臂歃血。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敢有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书: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雷公曰:愿为下材者,弗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为天下师。 按《古今医统》:雷公为黄帝臣,姓雷名斅,善医,有《至教论》、《药性炮制》二册行世。
俞跗
按《史记》扁鹊传: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杭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及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 按《说苑》: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按《韩诗外传》:逾跗之为医也,(木弱)木为脑,芷草为躯,吹窍定脑,死者复生。
少俞
按《古今医统》:少俞,黄帝臣,俞跗弟也。医术多与其兄同。
巫彭
按《路史》:黄帝命巫彭桐君处方,盄饵湔澣刺治,而人得以尽年。
桐君
按陶宏景《本草》序:桐君有《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药性》四卷,论其佐使相须。 按《古今医统》少师桐君,为黄帝臣,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以为君臣佐使;撰《药性》四卷,及《采药录》,纪其花叶形色,论其相须相反,及立方处治寒热之宜、至今传之不泯。 按《历代医方考》:《采药对》、《采药别录》,桐君所著。
伯高氏[氏 原本脱,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补。]
按《古今医统》:伯高氏,黄帝臣,未详其姓。佐帝论脉经,穷究义理,附《素问》中。
马师皇
按《古今医统》:马师皇,黄帝时医也,善识马形气生死,治之即愈。有龙下向之,垂耳张口,师皇曰:此龙有病,我能医之。乃针其唇及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又数有龙出其陂,师造而治之。一日为龙负之而去,莫知所之。
鬼臾区
按王冰《素问》注:鬼臾区十世袓,当神农之世,说《太始天元玉册》,今按文有十二篇。 按《古今医统》:鬼臾区,黄帝臣,未详其姓,佐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有问对《难经》,究尽义理,以为经论,民到于今赖之。
苗父
按《说苑》: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管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按《韩诗外传》:苗父作弟父。】 按《古今医统》:苗父上古神医,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巫妨
按《千金方》: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儿颅顖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焉。 【按巢氏:巫妨作巫方。】
陶唐氏
巫咸
按《世本》:巫咸,尧帝时臣,以鸿术为尧之医,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
商
伊尹
按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按《通鉴》:伊尹佐汤伐桀,放太甲于桐宫,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今医言药性,皆袓伊尹。着有《汤液本草》,今行世。
周
巫彭
按《古今医统》:巫彭初作周医官,谓人惟五谷五药养其病,五声五色视其生,观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五脏之动,遂用五毒攻之,以药疗之。
医缓
按《左传》: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按《搜神记》:昔晋侯有疾渐重,无能治者。晋与秦国亲姻之故,闻秦有良医,发使往请。秦王乃命缓速赴晋。医缓将至晋国,晋君夜梦二鬼相谓曰:秦使医缓来,我等何逃?若往必当有杀,若去亦获其死,二途何适?一鬼答曰:此事何忧乎!我等二人,但居膏之上,肓之下,若我何?一鬼又问:何者为膏肓而免此难?答曰:心上为膏,心下为肓,此处针灸不能及,汤药不能至。二鬼相喜,各居其处。旬日医至,察其容,候其脉,良久叹曰:此病不可疗也!其疾在膏肓,药饵不可及,针灸不能至。晋侯闻之,嗟曰:此良医也!今古罕有。遂与百金令还本国。晋侯不逾十日而薨矣。
医和
按《左传》:晋侯有疾,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人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出告赵孟,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灾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主不能御,是吾以云也。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按《国语》:平公有疾,秦景公使医和视之,出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远男而近女,惑以生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不生,天命不佑。若君不死,必失诸侯。赵文子闻之曰:武从二三子以佐君,为诸侯盟主,于今八年矣。内无苛慝,诸侯不二,子胡曰良臣不生,天命不佑?对曰:自今之谓,和闻之曰:直不辅曲,明不规暗,榣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吾子不能谏惑,使至于生疾,又不自退而宠其政,八年之谓多矣,何以能久?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医人,固医官也。文子曰:子称蛊,何实生之?对曰:蛊之慝,谷之飞,实生之。物莫伏于蛊,莫嘉于谷,谷兴蛊伏而章明者也。故食谷者,昼选男德,以象谷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今君一之,是不飨谷而食蛊也,是不昭谷明而皿蛊也。夫文,虫皿为蛊,吾是以云。文子曰:君其几何?对曰:若诸侯服不过三年,不服不过十年,过是晋之殃也。是岁,赵文子卒,诸侯叛晋;十年,平公薨。 按《通志》列传:或曰:缓即和也,音讹耳。
医竘
按《尸子》:医竘,未详其姓,春秋时人,秦良医。有张子求疗背疾,谓之曰:非吾背,任君治之。竘医之即愈。必有所委,然后能有所任也。
范蠡
按《古今医统》:范蠡,春秋时越王勾践之臣,佐越王灭吴,遂退身遨游五湖。有服饵之法,可以度世,并授孔安国等皆成地仙,数百岁面如童颜。医药济人不取利,所居处不二年致富,弃其所积,迁徙别居,逾年而富,人咸称为陶朱公。问聚财之法,惟曰:种五谷,蓄五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