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三要



  《养生三要》

  袁开昌(清)

  目录

  吴序

  杨序

  读《养生三要》敬题

  卫生精义

  善养延年

  古今异寿之理

  “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陆清献公不药之益寿丸

  衰老病死妻子不能代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

  养生以不伤为本

  风寒暑湿及酒食生冷均能致疾

  殉利殉名

  勿以有涯随无涯

  三毋三寡

  无价之药

  治心

  除妄

  受形

  本气

  津润

  分体

  精之名义

  精血

  精、气、神

  谷能补精

  欲事伤精

  忍精成疾

  冬夏二至宜禁嗜欲

  夏月尤宜藏精

  恃强则易戕生

  惩忿窒欲

  女戎尤可畏

  寡欲多男

  酒色

  独宿之妙

  精薄不孕

  知此则生子个个皆存

  欲求偕老宜男者,能不知随孕随产及数月

  小产之原因乎

  问子

  绝欲则康宁

  戒酒为忠孝

  贫家有暗合养子之道

  病家须知

  存退步心能却病

  不药之药

  病者不可以身试医

  慎择良医

  病家误

  煎药宜用瓦罐

  煎药之法不同

  煎药用水多少法

  煎药之火候

  煎药先后用水多少、火候缓急均宜区别

  按时服药

  服药活法

  汤药须冷热得中,而又不宜促数

  服药后有宜行动者

  服汤药有宜忌酒者,有宜厚覆者

  服泻药以利为度

  服药有约

  猛药宜先少服

  服酒药以知为度

  服药后有邪正相争之现状者,不可仓皇

  服丸药法

  凡服应忌之品

  服药忌见之事

  饮食应忌之品

  疮瘥宜慎口味

  宜少宜戒

  痔漏疳蜃者戒

  肿胀者戒乙

  痨嗽者戒

  伤寒与水肿者戒

  滑泄者戒?

  病久者戒

  有病切戒迁动远行

  病新愈者戒

  有不必忌口者

  有不能忌口者

  久病后宜停药

  纵口者非,绝谷者尤非

  节饮节食

  灼艾后不可饕餮厚味

  虚痨者宜知此

  亦有病初愈而不可骤补者

  病者忌与亲友接谈

  坠跌晕绝者慎勿移动

  坠跌晕绝者知此则生

  生于忧患

  医师箴言

  大医须先发慈悲侧隐之心

  大医须读古今医书,又宜兼通术数

  习医须先识字后读书

  医学读书法

  医书之大纲

  外治法之专书

  辨书

  读书要有识力

  六不治

  除疾

  审微

  八要宜审

  用药有君臣佐使

  古方可为楷模

  古方权量

  古书有方药等分者,不可误认为一样分量

  煎药用水歌

  大医口不言钱

  医师先当识药、尝药、制药丸,凡恶毒之

  药不可轻用

  制器储药

  藏药

  看疑难病宜静坐思之

  看病须细心审视

  看病与文家相题无二

  诊视后始可断定

  医者胸中不可预拟成见

  医者到病势危笃之家,宜令其先行煮水

  凡诊危迫之病,必先与病家讲明,方可下药

  不可妄肆翻案

  群医共治,只宜随众处方,无过多言

  食疗治病

  名医难

  宜诚忌傲

  医晶

  同道务要谦和

  方案字期清楚,药则共晓,药引宜写分量

  诊视妇女,必俟侍者在旁

  贫病宜量力周给

  当道延请,尤宜速去,病愈之后,切勿图求匾

  礼及关说人情

  医者须不陋不妄

  医者须爱养自家精力

  医者不可任意行乐,片时离寓

  用药宜戒杀生命

  俭用置产

  袁昌龄先生传

  跋

  吴序

  昔太白应长庚而生,有谪仙之目,观其驱,云作采喝,月成吟漱,沆瀣于三霄,郁神明于五岳, 非徒搴荣香草腾异翠虬而已,枳棘之栖,不迷于鸾凤,竹柏之性,远谢乎蜩蝉,故能越六凡、离五浊、飘飘平若嵩山之高,沧海之深焉,谁为嗣音,实难作者,或意豪而伤于尽,或气激而失之剽,身之不存,道将安附!是必言动无妄克庵有实践之功清,介居衷一,峰乐著书之趣,洗迂伐腐,砥行饬躬而后坐堪辟谷,行亦餐霞聚精气于三华,服金液于九转,若树珊者,殆能得家学之渊源,而导后儒之秘,蕴者乎古之养生者,沉浸禅机,咀含医理,高疆三折断肠胃而膏神思邈千金分刀圭而必验,所以范文正等为医于为相,陆忠宣既活国又活人,宜其学博,而通气闳, 以达乔新泾野,如接乎宗乘若水,枫山早传其法钵,今树珊出, 尊人所著《养生三要》,见示苟得其尊人全集而读之,更可发沧浪之旨趣,通先贤之心传,在彼法为最上乘,在吾人为成仙诀,闲抛南极,笑指东溟,乐鲤庭之得,三诚马尾之当,五缁衣好贤美彰于继世,青箱绩学光延于来兹,所惜商邱未获全书,子湘已钦善本一字,见义万趣,会文曲引,旁疏横钩,竖贯者其惟袁氏家乎,嗟嗟藤萝无恙,未免青山笑人,卷阿以安,只有白鸥招我,境负人乎,人负境乎!夫亦叹遭遇之不常,而人生之如寄也。追忆前尘,宛如梦寐,东风一度,流水三生,后之踪迹,可取而鉴焉。是为序。 民国八年己未夏五月庚午,乡愚弟仪徵吴引孙拜序于沪渎旅次

  杨序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育万物,万物之中人为最贵,推苍苍者好生之心,非不欲举一世之人,一一跻之仁寿之域。顾有时不无遗憾者,寒暑之偏,发为疹疠;秉赋之异,分为强弱。彼苍虽极慈爱,能举一世之人,置之于覆帱之内,而必不能使一世之人,同归于仁寿之途,于是乎救弊补偏,有需国手扶羸起瘠,端赖仁人,此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古圣贤念切恫瘭,所以弭阴阳造化之缺陷也。然则良相良医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良相本阴阳之调变,以一身握万理之原;良医助天地之生成,以一手活万人之命,其事虽殊,其功则一,则信乎医道之通于治道,而不可与寻常杂学等量而齐观也。顾吾观于世之业医者而有慨焉。上古之世医学肇于黄、农之二人者,古圣人也。商周以后,名贤辈出,自扁鹊、和缓、仲景、元化之属下,而至于国朝喻氏、柯氏、叶氏、吴氏之伦;或极深研几或著书立说其用互异,而其救危济急之本旨,则彼此无不相同,奈何延至于今,世风日降,嗜利误人之徒无论矣!他如一知半解、妄自悬壶、浅见寡闻、漫思问世,谫学者失之肤浅,矜才者失之卤莽,数者之弊,造孽惟均,方诸古圣贤之用心相 竖贯者其惟袁氏家乎,嗟嗟藤萝无恙,未免青山笑人,卷阿以安,只有白鸥招我,境负人乎,人负境乎!夫亦叹遭遇之不常,而人生之如寄也。追忆前尘,宛如梦寐,东风一度,流水三生,后之踪迹,可取而鉴焉。是为序。 民国八年己未夏五月庚午,乡愚弟仪徵吴引孙拜序于沪渎旅次 杨序天地以阴阳二气化育万物,万物之中人为最贵,推苍苍者好生之心,非不欲举一世之人,一一跻之仁寿之域。顾有时不无遗憾者,寒暑之偏,发为疹疠;秉赋之异,分为强弱。彼苍虽极慈爱,能举一世之人,置之于覆帱之内,而必不能使一世之人,同归于仁寿之途,于是乎救弊补偏,有需国手扶羸起瘠,端赖仁人,此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古圣贤念切恫瘭,所以弭阴阳造化之缺陷也。然则良相良医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良相本阴阳之调变,以一身握万理之原;良医助天地之生成,以一手活万人之命,其事虽殊,其功则一,则信乎医道之通于治道,而不可与寻常杂学等量而齐观也。顾吾观于世之业医者而有慨焉。上古之世医学肇于黄、农之二人者,古圣人也。商周以后,名贤辈出,自扁鹊、和缓、仲景、元化之属下,而至于国朝喻氏、柯氏、叶氏、吴氏之伦;或极深研几或著书立说其用互异,而其救危济急之本旨,则彼此无不相同,奈何延至于今,世风日降,嗜利误人之徒无论矣!他如一知半解、妄自悬壶、浅见寡闻、漫思问世,谫学者失之肤浅,矜才者失之卤莽,数者之弊,造孽惟均,方诸古圣贤之用心相 悬,真如天壤矣!呜呼,世有古今,道有升降,欲于衮衮之中,求良相固不可以,旦夕几欲于庸庸之内觅良医,又岂可以屈指数哉!江都昌龄袁先生,笃行力学之君子也。幼有至性,以孝友闻于乡里,弱冠后勤学好问,手不释卷,湛深经术,旁通诸子百家。其于医学一途,尤能实有心得,生平诊治病症,一以古人为法,而神明变化,师古而不泥古,故偶一试用,辄能著手成春。盖他人之治医,名为济世,实则牟利。利之为物,能令智昏。昌龄先生则异是。其一生之学问,莫不原本于性情,才大如海,而心细于发。一夫不治,若已推而纳之沟中,惟其以伊尹之心为心,故能以岐黄之学为学,于何知之于其所辑《医门辑要》一书而知之也。今夫医之为用,所以拯救民命者也。医学家之著书,所以垂示后学者也。或者不察,而藉此以为矜奇、炫异之资,于是书籍愈多,理论愈杂。一或不慎,流弊潜滋,以天士之慧悟而不免有指摘之端,以丹溪、东垣之深邃,而不免有温凉、偏倚之诮。名贤如此,何论其他!今观先生所辑之书,莫不钩玄提要,荟萃斯编,所引医师箴言,诸条婆心苦口,尤为切中时病。足为庸肤躁妄之辈,痛下针砭。晴窗抽暇,朗诵数周,乃益知先生能以圣贤之心为心,宜其后福绵长直流,被于孝子贤孙,而方兴未艾也。哲嗣树珊,卜居镇城之西,精通数理,冠绝侪辈,发于河洛象数之学问,亦涉猎一二。偶有疑义,驰函相质,兹蒙条晰缕示,弗稍吝教,直谅多闻之友,惟树珊足以当

  读《养生三要》敬题

  家学渊源有自来,父书能守嗣君才。一编珍重传梨枣,会见人间寿域开。昌黎撰述能提要,庄子南华论养生。陈义过高知者鲜,此篇词旨极分明。唤醒痴迷酿太和,婆心苦口费搜罗。谁知人世生生理,都被先生指点过。奚须茹术更餐芝,吐纳长生亦大痴。度与金针休漠视,从前难遇此良医。世愚侄苏涧宽拜藁

  卫生精义

  善养延年

  于谷山曰:“人之年寿长短,元气所禀,本有厚薄,然人能善养,亦可延年。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使置长烛于风中,护短烛于笼内,则以彼易此,未可知也。”故养生之说,不可不知。

  古今异寿之理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养之法》,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谨慎也》,不时御神《不能四时调御其神也》,务快其心,逆于生药,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内经》

  “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

  圃翁曰: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人能慈心于物,不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损于人,亦不轻发。推之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无论冥报不爽。即胸中一段慈祥恺悌之气,自然灾沴不干,而可以长寿矣。人生享福,皆有分数。惜福之人,福尝有余。暴殄之人,易至罄竭。故老氏以俭为宝,不止财用当俭而已,一切事常思节啬之义,方有余地。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蠲烦去扰。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大约天下事万不得已者,不过十之一二。初见以为不可已,细算之亦非万不可已。如此逐渐省去,但日见事之少。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今试问劳扰烦苦之人,此事亦尽可已。果属万不可已者乎,当必恍然自失矣。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圃翁曰:古人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吾乡吴友季善医,每赤日寒风,行长安道上不倦。人问之,曰:“予从不饱食,病安得入?”此食忌过饱之明证也。燔炙。熬煎,香甘肥腻之物,最悦口,而不宜于肠胃。彼肥腻易于黏滞,积久则腹痛气塞。寒暑偶侵,则疾作矣。放翁诗云:“倩盼作妖孤未惨,肥甘藏毒鸩犹轻。”此老知摄生哉!炊饭极软熟,鸡肉之类只淡煮。菜羹清芬鲜洁,渥之,食只八分,饱后饮六安苦茗一杯。若劳顿饥饿归,先饮醇醪一二杯,以开胸胃。陶诗云:“浊醪解劬饥。”盖藉@之以开胃气也。如此,岂有不益人者乎。且食忌多品。一席之间,遍食水陆,浓淡杂进,自然损脾。予谓或鸡鱼凫豚之类,只一二种饱食,良为有益。此未尝闻之古昔,而以予意揣当如此。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冬夜以二鼓为度,暑月以一更为度。每笑人长夜酣饮不休,谓之消夜。夫人终日劳劳,夜则宴息,是极有味,何以消遣为?冬夏皆当以日出而起,于夏尤宜。天地清旭之气,最为爽神,失之甚为可惜。予山居颇闲,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日长漏水,不妨午睡数刻,焚香垂幕,净展桃笙《即竹簟》。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天际真人。况居家最宜早起,倘日高客至,僮则垢面@,婢且蓬头,庭除未扫,灶突犹寒,大非雅事。昔何文端公居京师,同年诣之,日晏未起,久之方出。客问曰:“尊夫人亦未起耶?”答曰:“然。”“日高如此,内外家长皆如此,一家奴仆,其为奸盗诈伪,何所不至耶?”公瞿然。自此至老不晏起。此太守公亲为予言者。《听训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