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外篇

  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蔡氏【云 云】秦建亥矣且秦史制书改年始朝贺皆以十月朔夫秦继周者也若改月数则周之十月为建酉矣安在其为建亥乎
  按周亡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乙巳秦改正朔于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当是时周亡已三十六年矣周在时礼乐已不自天子出号令已不行于天下民间私称已皆是寅月起数者矣周既亡矣则建子之正已不得为时王之制天下又安有所谓周正者乎然则秦所谓冬十月者是因民间私称夏正而书之无足疑者此于周改月数之説自不相碍不足以为据也不知识者以为然否
  书泰誓上惟十有三年春蔡氏传【云 云】又按汉孔氏以春为建子之月葢谓三代改正朔必改月数必以其正为四时之首序言一月戊午既以一月为建子之月而经又系之以春故遂以建子之月为春夫改正朔不改月数于太甲辨之详矣而四时改易尤为无义冬不可以为春寒不可以为暖固不待辨而明矣或曰郑氏笺诗维莫之春亦言周之季春于夏为孟春曰此汉儒承袭之误耳且臣工诗言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于皇来麰将受厥明葢言暮春之时则当治其新畬矣今如何哉然麰麦将熟可以受上帝之明赐夫麰麦将熟则建辰之月夏正既春审矣郑氏于诗且不得其意则其考之固不审矣不【钞本无不字】然则商以季冬为春周以仲冬为春四时反逆皆不得其正岂三代奉天之政乎
  按四时改易冬不可为春之疑今亦不在多辨但以夫子行夏之时一言证之足矣夫时之一字非但指正朔月数而言必是指春夏秋冬四时而言明甚既有所谓夏之时则必有所谓商之时周之时顔子问为邦夫子欲其行夏之时则是当时所行未是夏时也未是夏时非周之时而何夏之时以建寅之月为春则周之时必以建子之月为春矣若周之时春亦建寅无以异于夏时之春则又何以必曰行夏之时为哉余则陈定宇之言备矣至于郑氏笺诗葢亦不知民间私称只是夏时而例以时王之制律之故致此误耳蔡氏非之诚是也若以张敷言史册所用民俗所言二説例之则不待多辨而自解析矣盖诗为歌咏之辞所言多是以寅月起数者不特臣工一篇为然正所谓民俗歳时相与话言者也郑氏必欲抝以从子固误蔡氏又欲援以为不改月数之证要亦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余则前辨已详更不再述
  书武成篇惟一月壬辰蔡氏传曰一月建寅之月不曰正而曰一者商建丑以十二月为正朔故曰一月也按二孔林氏皆以一月为子月蔡氏不従其説窃意一月便是子月无可疑者其所以不曰正而曰一者以时方举事商命未改耳时玉正月在周家虽因国俗纪而未得定正月之名史官追书前事亦不容因后改前失传信之意也与七月诗一之日者正同推彼可以明此矣又按夏书明有三正之文而天正地正人正之名见者亦非一处若皆以寅月起数与商正建丑以十二月为正朔故建寅之月不曰正而曰一之言则是惟夏为有正殷周虽改正朔而皆无正月之名乌在其为天正地正建子为正建丑为正也
  陈定宇又曰愚按蔡氏于泰誓上及武城皆以孟春一月为建寅之月与二孔之説不合必证以前汉律歴志始尤明白志曰周师初发以殷十一月【亥月】戊子后三日得周正辛邜朔【子月】明日壬辰至戊午渡孟津明日己未冬至【正月二十九日】二月朔四日癸亥至牧野闰二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蛰【古以惊蛰为寅月中气今云雨水】四月己丑朔死覇死覇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城曰惟四月既旁生覇越六日庚戌武王燎于周庙以节气证之则武城以周正纪月数而非夏正不辨而明矣按汉志虽非先秦古书然终是近古可信较之陈宠传则此尤为近古皆非唐宋以来诸儒臆度附防无所证据之比读者宜有取焉窃尝又按易临卦彖辞有曰至于八月有凶此八月程朱二夫子皆以为自子月数起当是六月遯卦虽本义兼存或説是今八月观卦之言于后终不如主前説之力况前説胜后説又朱子平日解经之通例乎兼语录答学者之问又只主周正可见愚窃以为临彖元亨利贞与有凶皆主阳言以二阳上进凌逼四隂故其亨在阳将来诸爻尽则变则二隂长而渐盛故其凶在阳况临观与遯三卦皆就阳爻取义名卦阳浸长则为临阳避退则为遯阳在上示下则为观然则避退可以言有凶在上示下不可以有凶言明矣观虽亦是隂长阳消之卦然圣人扶阳抑隂固已别取义明卦矣不应于此又指为凶也然则八月指遯而无凶明甚卦辞又文王所系文王在商而自子月起数者亦犹周公一之日二之日纪数也
  右正朔月数改与不改之説自孟子以来千五六百年【阙】   定论近代陈定宇张敷言之説议论援据似觉平正确实虽亦未得为定论犹为彼善于此愚深信之而同志辨诘纷然酬答不暇得月数因革辨观之则知向也同志所辨诘者尽在此矣暇日裒集诸説于一处仍疏己见于后以俟有道而就正焉
  易大曰归竒于扐以象闰五嵗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嵗蔡氏曰【云 云】故一嵗闰率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三嵗一闰则三十二日九百四十分【钞本无以上二十一字今据书补入】日之六百单一五嵗再闰则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九嵗七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也愚按闰法大抵皆是三十三月左右一闰若是自正月至四月闰则只间一年便满三十三月又须置闰所以谓五嵗再闰者此也若是自五月至十二月闰则须间二年方满三十三月即置一闰所谓三嵗一闰者此也往往多是三二次三年一闰了方有一个五年再闰闰须是补前借后恰好得二十九日零四百九十九分了方可置岂有只满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便于此置之两闰之理蔡氏非不知此特为五嵗再闰之説所拘故如此説耳大亦非谓三年一闰了便五嵗再闰特以揲法有一扐再扐而闰法亦有一闰再闰归竒归余有相类处故如此配不以词害意可也
  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嵗蔡氏传【云 云】五嵗再闰则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九歳七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也今世儒有纂説【云 云】愚曰一闰计二十九日六时三刻强三歳一闰于三歳闰率之数而有余二闰计五十九日六刻强五嵗再闰于五年闰率之数而不足或者遂疑五歳再闰之説谓合五嵗余分而以日法计之仅得五十四日有竒不可置两闰殊不知置闰之法非必置一闰月即截然于所余日及零分都无余欠也置一闰而有余则留所余之分以起后闰置两闰而不足则借下年之日以终前闰直至十九歳七闰然后气朔分齐而为一章也但十九歳七闰之中为三歳一闰者五为五嵗再闰者二有多少之不同耳既厯中有五歳再闰之法则者之言尚何訾乎愚又按书旁通及书纂图所列十九歳七闰细数虽各不同实互相备但纂图有小缺误处今以愚説足之观者可考
  旁通所载
  一年闰率十日八百八【钞本作二】十七分
  二年闰率二十一日七百七【钞本作一】十四分
  三年闰率三十二日六百六十【钞本无六十字】一分【作第一闰外余三日四十二分○钞本无此十二字】
  四年闰率一十三日九百二十九分
  五年闰率二十四日八百一十六分【借下年一日五百八十一分凑再闰○钞本作一日五百二十一分】
  六年闰率六日二百【钞本作六百二十】四分【第二闰当于此年置】
  七年闰率一十七日九十一分
  八年闰率二十七日九百七【钞本作四】十八分【借下年一日五百八十一分作第三闰○钞本作一日五百二十一分】
  九年闰率九日三百六分【第三闰当于此年置】
  十年闰率二十日一百九十三分
  十一年闰率三十一日八十分【作第四闰外余一日五百二十一分】十二年闰率一十二日四百八分
  十三年闰率二十三日二百九十五分
  十四年闰率三十四日一百八十二分【作第五闰外余四日六百二十三分】
  十五年闰率一十五日五百一十分
  十六年闰率二十六日三【钞本作二】百九十七分【借下年三日一百六十二分凑作第六闰○钞本作三日一百二分无六千字】
  十七年闰率七日七百二十五分【第六闰当于此年置○钞本无此八字】十八年闰率一十八日六百一十二分
  十九年闰率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正作第七闰无欠无余】纂图所载【原系圆图今分作十九行】
  一歳余一万二百二十七分
  二歳余二万四百五十四分
  三歳余三万六百八十一分
  三歳一闰复余二千九百二【钞本作三】十二分
  愚曰一闰月计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九分外复余此数
  四歳余四万九百八分
  五歳余五万一千一百三十五分
  五歳再闰少四千三百八十三分
  愚曰两闰计五万五千五百一十八分于五歳余分外复少此数
  六歳余六万一千三百六十二分
  七歳余七万一千【钞本作二】五百八十九分
  八歳余八万一千八百一十六分
  八歳三闰少一千四百六十一分
  愚曰三闰计八万三千二百七十七分于八歳余分外复少此数
  九歳余九万二千四十三分
  十歳余十万二千二百七十分
  十一歳余十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七分
  十一歳四闰余一千四百六十一分
  愚曰四闰计十一万一千三十六分外复余此数
  十二歳余十二万二千七百二十四分
  十三歳余十三万二千九百五十一分
  十四歳余十四万三千一百七十八分
  十四歳五闰余四千三百八十三分
  愚曰五闰计十三万八千七百九十五分外复余此数
  十五歳余十五万三千四百五分
  十六歳余十六万三千六百三十二分
  愚曰十六歳六闰计十六万六千五百五十四分十六歳余分外复少二千九【钞本作四】百二十二【钞本作四】分今纂图十七歳六闰非是并列下文
  十七歳余十七万三千八百五十九分
  十七歳六闰余七千三百五分
  愚曰此以十七歳六闰计之则有余分实歴法无四个三年一闰相连
  十八歳余十八万四千八十六分
  十九歳余十九万四千三百一十三分
  十九歳七闰七闰之外无余欠
  愚曰七闰计十九万四千三百一十二分于十九歳余分并无余欠
  按纂説中愚曰之説其曰置闰之法非必置一闰月即截然无所余日及零分都无余欠也此説以年计之则似是以月计之则实非何则葢置闰之年其余分未必截然无余是矣而不可有所欠欠则必不当于此年置闰也歴家必于三十三月左右置一闰而补前借后必各得一半则后月节气必在此月之中而中气不在其月则闰在是矣是固天然恰好当在此置非人所可移前移后强置之所不当置之月也春秋于是闰三月之讥正为不当置而强置者发推彼以明此可也其曰置一闰而有余则留所余之分以起后闰此不易之论也其曰置两闰而不足则借下年之日以终前闰此不可通之论也既曰不足则所闰之月必当于下年所当恰好置闰之月置之【所谓恰好即月之有节气无中气者】岂有预先借闰之理考于授时厯纪年置闰之次可见何常有预借下年之日先于上年置闰之例哉愚曰之説葢因旁通纂图所载而误旁通纂图之误葢因蔡传五歳再闰之説为説则不得不如此误也葢第二闰既在第五年第三闰若不借下年日凑作在第八年则必在第九年乃成四年一闰矣第三第五闰既三个三年一闰相连第六闰若不又借下年日凑作在第十六年则必在第十七年而成四个三年一闰相连矣此旁通不得不如此误也纂图不思不得四个三年一闰相连幸免此一误而愚曰反以为误过矣蔡氏则为系辞五嵗再闰之文所拘而如此説殊不知系辞特以闰有三年一闰五年再闰二等而揲法亦有一扐再扐二等故取其象以相配耳初非谓一闰之后即须再闰学者不以辞害意可也如以辞而已矣则乾坤之防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期之日必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乾坤之防当之而不足二篇之防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物之数既止于万以二篇之防当之而有余矣如以圣人取象之意推之则皆不必泥可也然则置闰之法又何可以五歳再闰之辞为泥乎管见如此未知当否姑志于此以俟知者而就正云其一章置闰之次具于左以备遗忘同志宜有取焉
  一年
  二年
  三年第一闰当在此年八月或进在七月或退在九月者亦间有之
  四年
  五年
  六年第二闰当在此年五月置或进在四月或退在六月置者间亦有之
  七年
  八年
  九年第三闰当在此年二月或进在正月或退在三月者亦有之【以上三闰皆三年一闰】
  十年
  十一年第四闰当在此年十月或进在九月或退在十一月者亦有之【此是五年再闰】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第五闰当于此年六月置或进在五月或退在七月置者亦间有之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第六闰当在此年三月或进在二月或退在四月者亦有之【以上二闰皆三年一闰】
  十八年
  十九年第七闰当在此年十二月置或进在十一月或退在明年正月者有之【此是五年再闰】
  右十九歳七闰之次大约如此葢因授时厯纪年斟酌其序则然耳以类而推不中不逺矣其气朔盈虚积实细数则自如旁通纂图所推但旁通纂图皆只定其所闰之年而不言其所闰在何月则是闰年非闰月也愚不知其故若欲定其所闰之月则如所谓借下年日数凑作闰者当于何月置邪识者岂宜无见于此愚奚容赘
  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歳○蔡氏曰天体至圆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绕地左旋常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丽天而少迟故日行一日亦绕地一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月丽天而尤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朱子曰歴家只算所退之度郤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竒此乃截法故有日月五星右行之説其实非右行也横渠云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此説最好问经星左旋纬星与日月右旋是否曰今诸家是如此説横渠説天左旋日月亦左旋看来横渠之説极是只恐人不晓所以诗传只载旧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