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语录
- 晁氏客语
晁氏客语
《晁氏客语》 (宋)晁说之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与叔云:“古之学者纯意于德行,而无意于功名;今之学者有意于功名,而未纯于德行。至其下,则又为利而学也。”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只就性上看,颜渊问仁,孔子告之以礼,仁与礼果异乎?
陈平令周勃先入北军,亦不是推让功能底人,只是占便宜,令周勃先试难也。
人臣事君,当以王陵为正。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当与天地齐量,天地未尝老而人自老。观今人之自老,又不及古人,其所以残生伤性固不一,且以人事之节论之:古人十五成童,二十弱冠,三十壮有室,四十强而仕;今人未成童已冠,未三十已娶,未四十已仕,所以为自老。
鲁平公欲见孟子,而不命驾之所之,及臧仓请而后命。是平公恐嬖人之惑而不得见孟子,未有所为,观其意已贤矣。或谓其无断,不忍违嬖人之意,是责之终无已也。不明于始,必不能善其终。近习之难明,唐之文宗去平公远甚,是皆可哀者也。
人之所夸与所仰慕,皆不出本等。唐杜牧诣僧,僧不识,人言其名,亦不省,故诗曰:家住城南杜曲傍,两枝仙桂采时芳。山僧都不知名姓,始觉空门兴味长。因为之语云:“毁誉但能骄本等,利害但能动适用。”
王荆公教元泽求门宾,须博学善士,或谓发蒙,恐不必然。公曰:“先入者为之主。”予由是悟未尝讲学改易者,幼年先入者也。
韩魏公门人有击关夜出者,阍吏不得其赂,诘旦以锁损讦于公,公曰:“锁不堪用,付市买修来。”
凡财用于国则奢,于家则俭,人之病也。识者谓韩魏公用家资如国用,谓不吝也;曾鲁公惜官物如己物,谓诚俭也。
王荆公着书立言,必以尧舜三代为则;而东坡所言,但较量汉唐而已。观其所为,又全不相似。
名利皆不可好也,然好名者比之好利者差胜:好名则有所不为,好利则无所不为也。
张乖崖戏语云:“功业向上攀,官职直下觑。”似为专意于卜数者言也。
或言:“章子厚在政府之日久,而亲族无一人历清要者。”一宗室曰:“何足道者,前辈往往如是。”
有志于道德,功名不足论也;有志于功名,富贵不足论也;有志于富贵,则其与功名背驰亦远矣。
《书》有意异而语相似者,有意相似而语异者,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语相似而意异者也,“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语异而意同者也。
王平甫谓荆公长于议古而短于议今,工于知己而拙于知人。范尧夫谓识君子而不识小人,或问其故,曰:“小人意智不可无,但不使尔。”
少年尝有文投文正,文正既爱且叹,尧夫问之,文正曰:“此人不宜早达,是把孟子作不识字人看底人。”
邹至完云:“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陈襄述古云:“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徐仲车云:“作仁且作,仁未到得能反处;仁到尽处,然后可以言能反。”
游定夫云:“血气之刚,能得几时?”
杨中立云:“人要为善,须先明善始得。”
陈并巨中《劝学文》云:“凡不可与父兄师友道者,不可为也;凡不可与父兄师友为者,不可道也。”
哲庙时,刘器之论宫人除邪。或云:“九重之中安有邪物?”答云:“心乎不得其正,邪物得而窥之,何间九重?”
吕原明,元佑间侍讲,大雪不罢讲,讲《孟子》有感,哲庙一笑,喜为二绝云:水晶宫殿玉花零,点缀宫槐卧素屏。特敕下帘延墨客,不因风雪废谈经。其二曰:强记师承道古先,无穷新意出陈编。一言有补天颜动,全胜三军贺凯还。
原明初作侍讲,札子陈所学,略云:“人君之学,不在于遍读杂书,多知小事,在于正心诚意,少私寡欲。”
石子殖说:“吕申公因哲宗赐御笔白乐天诗与二苏,及进诗表谢,申公遂集古经句,作一册进,云:‘比似写唐人无益诗,不如写圣人语。’曰:‘君子作事,婉而成章。诗也须进,但中间有说尔。’”此恐非申公所为(谢云晦叔初召来,进《君道》十篇,在赐诗前)。
范尧夫上章言事未报,有见之者曰:“闻相公自上章后,已备远行,非他人所能及。”尧夫曰:“不然。其所言幸主上听而行之,岂敢为难行之说以要誉焉。”
至完虽遇冗剧事,处之常优游,因论《易》曰:“常杂而不厌,若杂而厌,非所以为常。”
韩治与同僚处,一日有卒悍厉,众皆怒之,惟韩不顾,凝如平时,徐言曰:“无忿疾于顽,惟顽能致人忿故也。”人谓其有家学,盖魏公之后。
许冲元曾因故云:“尝与某不足者,于差除每用心。”或曰:“何也?”曰:“防其不肖之心生。”
释氏谓:火行为变化,性如甘草,遇火则热,油麻入火则冷,甘蔗煎为沙糖则热,水成汤则冷。
《阴符经》谓:禽之制在气。生起云:“元龟食蟒,飞鼠断猿,狼虱啮鹤,青要食虎,此皆以小制大。”言在气不在形也。
非其道非其义,则一介不可以取与;如其义如其道,故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取与之大小皆所不论。
范文正作守,岁荒且疫,公作兴徭役以劳之,曰:“在民得食其力,又使人气血运动,岂类东山之游?”
《雄雉》刺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故诗云:“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恐只是男女怨旷之言,非宣公远于道故不能怀来也。观书不可着其言语,当以意逆志,如孔子于《鸱鸮》“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乃得国家闲暇,明其政形之意。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孔子乃答以“绘事后素”,子夏乃曰“礼后乎”,又曷尝着其言语?
无为为道,有为为事,是道常无用也。
伯夷非君不事,非民不使,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疑乎隘也;然不念旧恶,此所以为伯夷。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虽袒裼裸裎,不以为浼,疑乎不恭也;然不以三公易其介,此所以为柳下惠。
赵括言兵事,父不能难,然不谓善,而卒知其败。阮瞻执无鬼论,鬼为之屈,至变异形以信之。事因有其理,昭然而横辩之,胜不可折者,人皆以辩胜者为然,未易论知言也。
吕正叔十八岁已能看《春秋》。人问之,曰:“以经按传之真伪,以传质经之是非。”
颜渊问为邦,孔子答以“文质之中,是非之公”。
齐地有虫,类蚯蚓大者,人谓之曰巨白,善擘地以行,呼之声讹也。孟子所谓“吾必以仲子为巨擘”者,即蚯蚓之大者也。盖前尝谓蚓,而后充其操,注以为大指,非也。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笠,又从而招之,说者以为笠栏也,非也。香白芷之类异名,豚之所甘。既放之得所,又召之,非善防邪说者也。
致远谓范宏甫:“知机不必在于事,声音貌象便须知。”因举《易》“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范云:“不独在己当知之,受人之谄渎元当知。”
古人顾是非,不论利害。顾利害者古人所耻,今人并利害亦不顾;责名不责实者古人所耻,今人名亦不责。
善者,人皆知可欲,然必有诸己;斯信有诸己矣,然后充实光辉,大而化圣。而不可知用功处只在有诸己。
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闻伯夷之风者犹如此,子贡游夫子之门而货殖,何也?中立曰:“久长难得入。”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未出门、未使民时当如何?中立曰:“对境不动难。”
原明答问秀老云:“誉之者过其实,毁之者失其真,要之亦法门之猛将也。”
原明答佛儒之间:“吾儒事是人可作得,佛家事只可自作,不可教人作。”
原明谓:“六经药方也,史传是人服药之效也。”
韩师朴拜相,诰词云:“使天下皆知忠献之有子,则朕亦可谓得人。”
蒲传正因郓州梁山贼事,责词云:“汝不以龚黄为心,朕独不愧孝宣之用人乎?”
上知后苑作使过太府寺钱六十余万,诏令非特旨,不得于诸处借支。一中官挟《周礼》进,指膳夫内府之类:“惟王及后不会然之。”遂罢。
上书郑谷《雪》诗为扇,赐禁近。“乱飘僧舍茶烟湿”,改云“轻飘僧舍茶烟湿”,云:“禁中讳危乱倾覆字,宫中皆不敢道着。”
胡学士宗回率常人,四千缗以赙至完;刘安上决舟子参至完者。
荆公凡处事必要经据,托人卖金,零卖了铢两不足,甚怒。元泽云:“铢铢而较之,至两必差。”遂解。
荆公论黄河冰泮常打损汴口,云:“何不用闸?”客云:“黄河水非他处比拟,冰下水流积叠而起,闸无济于事。”不能答云云。
新法:户主死,本房无子孙,虽生前与他房弟侄,并没官,女户只得五百贯。邓绾争之,荆公不从,曰:“贤且道利国好利民好?”邓归,谓其子云云。
司马温公作相,以李公择为户部。公择文士,少吏才,人多讶之。公曰:“方天下意朝廷急于利,举此人为户部,使天下知朝廷之意,且息贪吏望风掊刻之心也。”
一切世间君子小人,好恶不常,若要一时周遍,冠昏丧祭往还饮食之礼一一适当周至时,费尽一生心力,只得人道是个好周至人,然又不能使君子小人皆喜。所谓外慕,也只有一个诚意,千古万金使不尽。
君子所以不言人之过者,何也?未说口不臧否人也,未说先自治而后人也,只是自治为急,常恐自家身心错了,念念在此,何暇管他别人。夫子曰:夫我则不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亦默识得心而已,又何须只管说?然说人善,犹可讽谕;说人不善,又一等小人未必不欲学作人。过必不善,才言人过,便自家已有些忿心;若说人好,则不好者自然分明,不消说。然既说这个好,那个必不好,又不如都不说更好。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佛氏说:喜一障碍,怒十障碍。
昔人自廉数贪,今人自贪数廉。
止骂所以助骂,助骂所以止骂也。
荆公谓吕晦叔曰:“汉元晚节,刘向数上疏切谏,疑犯分也。”晦叔曰:“有贵戚之卿。”
荆公论舜纳于大麓,何义?晦叔曰:“荐之于天。”
周室班爵禄,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故司禄之官阙焉。
子产,惠人也,云:“唯有德者能以宽服人,其次莫如猛,善自修其短也。”
狄仁杰一言而全人之社稷,颖考叔一言而全人之母子,晏子一言而省刑。
韩文公诗号状体,谓铺叙而无含蓄也,若虽近不亵狎,虽远不背戾,赅于理多矣。
造意者常居尊与贵,作事者常居卑与贱。造意速作事迟,以事之迟副意之速常不及,故在上者不可以意之速责事之迟。
梅圣俞作试官日,登望有春色,题于壁上:不上楼来今几日,满城多少柳丝黄。惟欧公一见赏之,以为非圣俞不能。韩持国酷爱韦苏州诗,如《赠孔先生》诗云:鸟啼春意阑,林变夏阴早。与苏州诗云“绿阴生画寂,孤花表春余”相类。
元厚之、许冲元同得郡,冲元表云:“职由罪废,姑去近司;命自恩迁,更叨便郡。”
造玉清昭应宫,牒州郡供木,丁晋公自作公文云:“不得将皮补曲,削凸见心。”
梅圣俞《舟中送人》诗云:只恐夜冰合,为君愁晓寒。荆公《送人》诗:只应今夜月,未便照相思。荆公诗有惜别意。
蔡君谟知开封府,事日不下数千,每有日限事,拣三两件记之,至其日问,人不测如神。
易动而无形者,惊也,过则虚矣。宠辱如之,故曰:宠辱若惊。
有微情者如一件事,说轻重便别。
人心动时,言语相感。
言顺而理不可屈。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国人,此为君而言也,非为臣者,所以责君。父子之间不责善,此为父而言也,非为子者,所以责父。
陶朱公之遣子,不从父言而子死;郭汾阳待卢杞子,用父之言而能全。
冯道功高而名节非也,当以管仲为比,曰:“管仲之器小哉。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
唯口起羞,唯甲胄起戎,唯衣裳在笥,唯干戈省厥躬。慎发也,有发则命大司徒教以车甲。途有饿殍而不知发。鲁公墓铭有云“西方有兴”之句,盖取于此。兴戎兴兵,人常语也。
张良致四皓以正太子,分明是决然之策,乃曰亦一助也。
张良以五世事韩,为报仇故,使高祖以伐项羽;非高祖用张良,张良用高祖也。
范增,史所载者只有劝项羽诛沛公一事,然沛公终不可诛,纵使诛了沛公有天下,亦随而失之。盖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秦失天下以逆天理背人情也,沛公所为皆循天理顺人情,而羽反此以取天下,则范增之劝亦非当也,盍亦反其本矣?
酰醢百瓮,王斋日三举,皆护意根也。
寻常心气,如入官印了,疑未入,又复看。本老云:“作官放子细何妨?”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可以观志,若功业,则别论”,“说大人,则藐之”,与“我得志,弗为也”:事甚浅近,孟子所以言者,恐与浅近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