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诗经
- 诗补传
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补传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按诗补传三十卷旧本题曰逸斋撰不著名氏朱尊经义考云宋史艺文志有范处义诗补传三十卷卷数与逸斋本相符明朱睦防聚乐堂书目直书处义名当有证据处义金华人绍兴中登张孝祥榜进士云云则此书为处义所作逸斋盖其自号也大防病诸儒说诗好废序以就已说故自序称以序为据兼取诸家之长揆之情性叅之物理以平易求古诗人之意又称文义有阙补以六经史传诂训有阙补以说文篇韵葢南宋之初最攻序者郑樵最尊序者则处义矣考先儒学问大抵淳实谨严不敢放言髙论宋人学不逮古而欲以识胜之遂各以新意说诗其间剔抉防通亦未尝无所阐发而末流所极至于王柏诗疑乃并举二南而删改之儒者不肯信传其弊至于诬经其究乃至于非圣所由来者渐矣处义笃信旧文务求实证可不谓古之学者欤至诗序本经师之传而学者又有所附益中间得失葢亦相叅处义必以为尼山之笔引据孔丛子既属伪书牵合春秋尤为旁义矫枉过直是亦一瑕取其补偏救弊之心可也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诗补传原序
经以经世为义传以传业为名毛氏诗谓之诂训传故于诂训则详于文义则略韩氏有外传乃依仿左氏国语非诗传也惟诗序先儒比之易系辞谓之诗大传近世诸儒或为小传集传疏义注记论说类解其名不一既于诂训文义互有得失其不通者辄欲废序以就己说学者病之补传之作以诗序为据兼取诸家之长揆之情性参之物理以平易求古诗人之意文义有阙补以六经史传诂训有阙补以说文篇韵异同者一之隐奥者明之窒碍者通之乖离者合之谬误者正之曼衍者削之而意之所自得者亦错出其间补传大略如此或曰诗序可尽信乎曰圣人删诗定书诗序犹书序也独可废乎况诗序有圣人为之润色者如都人士之序记礼者以为夫子之言赉之序与论语合孔丛子所记夫子读二南及柏舟诸篇其说皆与今序义相应以是知诗序尝经圣人笔削之手不然则取诸圣人之遗言也故不敢废诗序者信六经也尊圣人也若夫闻见单浅古书之存于世者力不能尽得未敢以今日之言为然博雅君子傥嗣而修之使诗之一经无所阙疑不亦善乎逸斋序
经之本文有疑混音以小字附之曰如字者读如其字有他音者或附一小字则读如所附之字或附二小字者皆翻切也篇内他音字重出则曰下同诸篇仿此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篇目
诗之所系与作者姓名皆附着其下有异说者悉据经传为之辩明归诸至当【诗之所系与旧谱不合者二十有五篇作诗之人可考其姓名者四十一篇正其有异说者四十有二篇】
第一卷【周南正风】
关雎【文王】
关雎咏太姒之徳为文王风化之始而韩齐鲁三家皆以为康王政衰之诗故司马迁刘向雄范晔并祖其说近世说诗者以关雎为毕公作谓得之张超或谓得之蔡邕毕公为康王大臣册命尊为父师尽规固其职也而张超蔡邕皆汉儒多见古书必有所据然则关雎虽作于康王之时乃毕公追咏文王太姒之事以为规谏故孔子定为一经之首止取其事实非问其所作之先后毛氏从孔子所删之旨而释之亦未尝究其所作之时彼韩齐鲁三家乃直以为刺康王不知其事实系于文王也凡诗皆系其所本如七月之风生民之雅思文之颂并作于成王之世而风则系之公刘雅颂则系之后稷此其义也若曰关雎止刺康王非咏文王之事则不得为正风圣人删诗岂以刺诗为一经之首耶由是言之则四家之优劣可见矣
葛覃【文王】卷耳【文王】樛木【文王】螽斯【文王】桃夭【文王】兔【文王】
芣苢【文王】
刘向列女传曰蔡人之妻者宋人之女也既嫁于蔡而夫有恶疾其母将改嫁之女曰夫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适人之道一与之醮终身不改且采采芣苢之草虽其臭恶犹始于捋采之终于懐撷之况夫妇乎乃作芣苢之诗向乃楚元王交之孙元王本授鲁诗向之说必出于鲁氏之学今芣苢非有恶臭而宜于产子则所谓乐有子者是矣鲁诗果不足信也
汉广【文王】
汝坟【文王】
韩氏以汝坟为思亲刘向列女传曰周南大夫受命平治水土过时不来其妻恐其懈于王事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乃作诗曰鲂鱼頳尾王室如燬虽则如燬父母孔迩今据诗妇人则以夫为君子未有以父母为君子者是诗言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既见君子不我遐弃真夫妇之言也韩氏之徒以父母孔迩一言遂谓由思亲而作殊不知玩味一篇之旨如卒章皆勉之以正之言与今诗序及刘向之说合益知毛氏可信矣
麟之趾【文王】
周南诸诗皆王者之事不列于天下之雅特婉其名谓之王者之风岂以纣犹在上不可以有二王故耶名曰国风其诸得文王避纣之意欤
第二卷【召南正风】
鹊巢【文王】采蘩【文王】
草虫【文王】
草虫序言大夫妻能以礼自防其诗未必出妇人女子之口盖诗人喜其知礼为之歌咏其事下篇仿此
采苹【文王】
甘棠【文王】
甘棠皆以为武王之诗其意谓文王虽分岐为周召二公采地实未尝往莅其国至武王克商乃分周公左召公右而成王之时又有分陜之说则召伯听讼已非文王之世而是诗又作于召伯既去之后故以其诗系之武王抑不知诗序谓召伯之教明于南国非谓召伯施已之教乃推明周家贞信之教耳召南既系之召公故谓召伯之教也且南国染商之汚旧矣太王王季虽有其徳未能及人至文王道化既行始被于南国而召伯听讼之日又能推明其教行露既系之文王甘棠虽在召伯既去之后亦未必作于武王之时不若系于文王为宜大序言先王所以教亦不可谓专指太王王季盖大序作于后世并与文王谓之先王可也
行露【文王】 召南申女作
刘向列女传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既许嫁于酆夫家礼不备欲迎之女与其人言曰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夫家轻违礼制不可以行夫家讼之守节持义必死不往而作诗曰虽速我狱室家不足又曰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其说虽疑出于鲁诗然与今诗序相应故取之
羔羊【文王】殷其靁【文王】摽有梅【文王】小星【文王】江有汜【文王】野有死麕【文王】
何彼秾矣【文王】
何彼秾矣之诗先儒皆系之武王其说盖以文王为平正之王犹书以为宁王也既以平王之孙为文王之孙遂以齐侯之子为齐太公之子殊不知武王娶太公望之女谓之邑姜则武王之女谓太公之子乃甥舅也必无婚姻之理或者又谓齐侯乃齐一之侯犹易言康侯终不若据春秋所书鲁庄公元年及十有一年冬皆书王姬归于齐实平王孙女嫁齐襄公桓公也嫁桓公者传谓之恭姬则肃雝可知矣诗虽作于后世而王姬之徳乃能不替文王雝雝在宫肃肃在庙之余风彼行露亦作于文王之后以能兴文王贞信之教尚可为文王之诗则王姬实文王之孙子能不替文王肃雝之徳岂不可为文王之诗乎况文王肃雝之徳霑溉于后人不特王姬为然在成王之时助祭之多士号为秉文之徳者亦曰肃雝显相颂既系之文王则风系之文王何疑之有
驺虞【文王】
或疑周南无周公之诗而召南有召公之诗窃谓圣人删诗于古人之盛徳至善何敢废而不录周公之美已咏于豳而召公无燕国之诗故以二诗附之召南此一说也又周南乃王者之风周公人臣也岂得并列亦一说也由是言之则武王既有天下二诗设若为武王之诗亦不得列于召南诸侯之风矣甘棠何彼秾矣系之文王亦有二义一则明文王可以兼王者诸侯之事二则明二南专叙文王之风化学者试以是思之则圣人删诗之旨断可识矣
第三卷【邶国变风】
柏舟【顷公】
柏舟之诗韩氏以为宣姜自誓而刘向列女传曰衞宣夫人者齐侯之女也嫁于衞至城门而衞君死保母曰可以还矣女不听遂入持三年之丧毕弟请曰衞小国也不容二庖愿请同庖夫人曰唯夫妇同庖终不听乃作诗曰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向之说必出于鲁诗故其言如此据是诗有忧心悄悄愠于羣小等语正与仁而不遇之言合若妇人自誓当如鄘柏舟曰之死矢靡它又曰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引类而言则毛氏之说得矣孔子读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此言可以为据
緑衣【庄公】 衞庄姜作
燕燕【州吁】 衞庄姜作
燕燕之诗韩氏以为定姜归其妇郑康成释坊记又以为衞献公无礼于定姜定姜作此诗陆徳明释之曰此鲁诗也据是诗言先君之思以勗寡人盖庄姜谓戴妫傥能不忘先君当有以助我若归其妇岂得言先君之思又言逺送于野瞻望弗及皆庄姜恋恋不忍诀之辞定姜既遭无礼矣何恋恋之有玩诗之文以求其义毛氏为得
日月【州吁】 衞庄姜作
终风【州吁】 衞庄姜作
击鼓【州吁】
凡言国人乃国中之人目见其事者其言确然可信下皆仿此
凯风【宣公】
先儒以凯风为州吁之诗苐见其居雄雉之前耳据序言衞之淫风流行若州吁暴乱则甚矣未闻其淫乱之刺淫乱不恤国事盖自宣公始七子之母不安其室岂非淫乱之化乎宜系之宣公
雄雉【宣公】匏有苦叶【宣公】谷风【宣公】
式微【宣公】
刘向列女传曰黎庄公之夫人既往而不同欲其傅母怜其失意谓夫人曰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今不得意胡不去乎乃作诗曰式微式微胡不归夫人曰妇人之义一而已矣彼虽不吾以吾可以离于妇道乎乃作诗曰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窃尝考是诗终篇之旨正与其臣劝以归之言合岂二妇人亦能赋古诗以见志耶
旄丘【宣公】简兮【宣公】
泉水【宣公】
此诗言衞女思归亦未必真女子之作乃诗人述其情耳后皆仿此
北门【宣公】北风【宣公】静女【宣公】新台【宣公】
二子乗舟【宣公】
是诗序以为国人刘向新序乃谓伋之傅母恐其死也而作二子乗舟之诗向又谓夀闵其兄作忧思之诗黍离是也黍离为王风之首圣人删诗必得其实向之言殆未可信是诗亦然
第四卷【鄘国变风】
柏舟【武公】 共姜作
墙有茨【惠公】君子偕老【惠公】桑中【惠公】鹑之奔奔【惠公】定之方中【文公】蝃蝀【文公】相鼠【文公】干旄【文公】
载驰【戴公】 许穆夫人作
许穆夫人衞戴公之妹也以衞宣公之无道也而其后文公为衞之贤君其女许穆夫人宋桓夫人亦皆能以礼自克一洗故家汚乱之习是诗歴叙其欲归之私情终畏义而止尤为圣人所取也
第五卷【衞国变风】
淇澳【武公】考槃【庄公】
硕人【庄公】
列女传谓庄姜始至操行衰惰傅母作诗今诗言初说农郊翟茀以朝盖为得礼不见衰惰之状况既誉为硕人且极道容色之美非傅母所宜言国人之辞也凡言人皆国之诗人后仿此
氓【宣公】
竹竿【宣公】
在异国而思衞作诗以寄宗国采诗者得之衞地宜系之宣公
芄兰【惠公】
河广【惠公】 宋桓夫人作
宋桓夫人乃宋襄公之母也嫁宋桓公既生襄公而被出思其子不能止卒以礼自克此圣人所取也既被出而归衞宜系惠公
伯兮【宣公】有狐【宣公】
木瓜【戴公】
木瓜美齐桓公而诗系之衞盖作于衞人也猗嗟刺鲁庄公而诗系之齐盖作于齐人也齐遗戴公以车马器服故系之戴公鲁以桓公微弱致襄公之恶故系之襄公虽曰録诗者据所得之地而系之亦本其美刺之由耳
第六卷【王国变风】
黍离【平王】
刘向新序以为衞宣公子夀闵其兄伋之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是也盖鲁诗出于浮丘伯以授楚元王交向乃交之孙则向之言必本于鲁诗也黍离为王风篇首圣人删诗岂以衞公子之诗冠之王风乎诗序数言形容周大夫过故国之情缠绵凄惋至今读之使人流涕圣人删诗岂亦有见于此遂信为王风而不疑耶凡诗序言大夫者皆在位之君子非民间之诗也后皆仿此
君子于役【平王】
君子阳阳【平王】
是诗序言君子遭乱当时必有主名惜乎不传后皆仿此
之水【平王】中谷有蓷【平王】兔爰【桓王】
葛藟【平王】
是诗序言王族诗有父母兄弟之说盖本宗自高祖而下之九族也
采葛【桓王】
大车【桓王】
刘向列女传曰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纳息夫人于宫楚王出游息夫人出见息君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之日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并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据诗前二章言大车言毳衣正是大夫听讼之事与息君夫人絶不相关案左氏传息夫人为楚子生堵敖及成王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则是息夫人未尝自杀也
丘中有麻【庄王】
第七卷【郑国变风】
缁衣【武公】将仲子【庄公】叔于田【庄公】大叔于田【庄公】
清人【文公】 公子素作
是诗序言公子素作虽不可考必郑之公子也素或是其字
羔裘【庄公】遵大路【庄公】女曰鸡鸣【庄公】有女同车【昭公】山有扶苏【昭公】萚兮【昭公】狡童【昭公】褰裳【昭公】丰【昭公】东门之墠【昭公】风雨【昭公】子衿【昭公】
之水【昭公】
凡言君子作是诗疑出于国史诗固有国史为之者如史克作鲁颂是也又左氏传称君子曰皆丘明之言殆类是欤不然则在位之君子也后皆仿此
出其东门【厉公】野有蔓草【厉公】
先儒以东门蔓草系之昭公殆非也东门序言公子五争蔓草序言民穷于兵革且五争自鲁桓公十一年至庄公十四年首尾二十载可谓穷于兵革矣而桓公十七年昭公已卒盖在五争之中间二诗乃五争既毕之后岂得系之昭公况二诗与溱洧皆在郑风之末宜系之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