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春秋
-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钦定四库全书
圣祖仁皇帝御制春秋传説彚纂序
六经皆孔圣删述而孟子特言孔子作春秋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各述所闻以为传门弟子各衍其师説末流益纷以一字为褒贬以变例为赏罚微言既絶大义弗彰至于灾祥防纬之学兴而更趋于怪僻程子所谓炳若日星者不因此而反晦乎迨宋胡安国进春秋解义明代立于学官用以贡举取士于是四传并行宗其説者率多穿凿附防去经义逾逺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正谊据实书事使人观之以为鉴戒书名书爵亦无意义此言真有得者而惜乎朱子未有成书也朕恐世之学者牵于支离之説而莫能悟特命词臣纂辑是书以四传为主其有舛于经者删之以集説为辅其有畔于传者勿录书成凡四十卷名之曰传説彚纂夫春秋之作以游夏之贤不能赞一词司焉迁称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而人人异端当时已无
定论后之诸儒欲于千百年后悬断圣人笔削之指不亦难乎是书之辑亦唯择其言之当于理者虽不敢谓深于春秋而辨之详取之慎于属辞比事之教或有资焉是为序
康熈六十年夏六月朔
奉
防开列
钦定春秋传説彚纂总裁校对分脩校刋诸【臣】职名
总裁
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臣】王 掞
南书房校对
吏 部 右 侍 郎【臣】张廷玉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蒋廷锡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励廷仪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魏廷珍
翰 林 院 侍 读 学 士【臣】陈邦彦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臣】王图炳
原 任 翰 林 院 侍 读【臣】赵熊诏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臣】汪应铨
翰 林 院 检 讨【臣】张 照翰 林 院 编 脩【臣】薄 海
在馆分脩校对
廵抚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王企靖
原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李 绂
国 子 监 司 业【臣】卢 轩
提督江西学政翰林院编脩【臣】徐昻
提督云南学政翰林院编脩【臣】汪 份
提督陜西学政翰林院编脩【臣】王 謩
提督广东学政翰林院编脩【臣】惠士竒
翰 林 院 检 讨【臣】王时宪
翰 林 院 编 脩【臣】王时鸿
原 任 翰 林 院 检 讨【臣】王遵扆
翰 林 院 编 脩【臣】杨绳武
工 科 给 事 中【臣】缪 沅
戸 科 给 事 中【臣】王 澍
候 补 监 察 御 史【臣】李 璿
工 部 都 水 司 主 事【臣】髙 辉
候 补 主 事【臣】于本宏
中 书 科 中 书【臣】王祖慎
内 阁 中 书【臣】曹 仪
内 阁 中 书【臣】管式龙
湖广督理湖南粮储道按察使司佥事【臣】王奕鸿复 职 知 府【臣】章文鐄
四 川 叙 州 府 同 知【臣】李 中
原任江西吉安府安福县知县【臣】胡承赞
直永平府昌黎县知县【臣】徐荣畴
进 士【臣】呉 翊
进 士【臣】袁 濬
举 人 拣 选 知 县【臣】王时济
举 人 拣 选 知 县【臣】徐修仁
举 人【臣】陈 垿副榜贡 生议叙 知县【臣】钱元昌
歳 贡 生 考 授 州 判【臣】朱稻孙
生 员【臣】井其演
校刋
署理光禄寺事务刑部山东司郎中【臣】赵之垣
引用姓氏
周
左氏【丘明】
公羊氏【髙】
谷梁氏【赤 一名喜】
汉
董氏【仲舒】
刘氏【向 子政】
刘氏【歆 子骏】
贾氏【逵 景伯】
王氏【充 仲任】
服氏【防 子慎】
郑氏【 康成】
徐氏【邈】
江氏【熙 太和】
何氏【休 邵公】
晋
杜氏【预 元凯】
隋
范氏【甯 武子】
刘氏【 光伯】
唐
陆氏【徳明】
孔氏【颖逹 仲逹 一作冲逺】
顔氏【师古 籒】
杨氏【士勋】
徐氏【彦】
啖氏【 叔佐】
赵氏【匡 伯循】
陆氏【淳 伯冲】
何氏【济川】
栁氏【宗元 子厚】
卢氏【仝 玉川】
李氏【瑾】
陈氏【岳】
宋
叶氏【清臣 道卿】
胡氏【瑗 翼之 安定】
孙氏【复 明复】
石氏【介 守道 徂徕】
王氏【沿 圣源】
李氏【尧俞】
欧阳氏【修 永叔 庐陵】
黎氏【錞】
刘氏【敞 原父】
司马氏【光 君实 涑水】
杜氏【谔】
师氏【协】
孙氏【觉 莘老】
程子【颐 正叔 伊川】
苏氏【轼 子瞻 东坡】
苏氏【辙 子由 颍濵】
崔氏【子方】
任氏【伯雨 德翁】
张氏【大亨】
陆氏【佃 农师】
刘氏【绚 质夫】
孙氏【抃 梦得】
杨氏【时 中立 山】
叶氏【梦得 少蕴 石林】
吕氏【本中 居仁】
许氏【翰 崧老】
陈氏【祥道 用之 三山】
胡氏【铨 邦衡 澹庵】
王氏【葆 彦光】
胡氏【安国 康侯】
胡氏【宏 仁仲 五峯】
胡氏【宁 和仲 堂】
髙氏【闶 抑崇 息斋】
程氏【迥 可乆 沙随】
刘氏【本】
陈氏【傅良 君举 止斋】
朱子【熹 元晦 紫阳】
吕氏【祖谦 伯防 东莱】
陆氏【九渊 子静 象山】
薛氏【季宣 士龙】
项氏【安世 平甫 平庵】
罗氏【愿 端良】
沈氏【棐 文伯】
张氏【洽 元德】
戴氏【溪 肖望 岷隠】
刘氏【克庄 潜夫 后村】
黄氏【仲炎 若晦】
李氏【琪 竹湖】
赵氏【鹏飞 企明 木讷】
赵氏【孟何】
黄氏【震 东发】
吕氏【大圭 圭叔 朴乡】
家氏【翁 则堂】
呉氏【仲迂 可堂】
任氏【公辅】
宋氏【宜春】
赵氏【与权】
元
金氏【履祥 吉甫 仁山】
俞氏【皋 心逺】
万氏【孝恭】
熊氏【朋来 与可】
呉氏【澂 幼清 临川 草庐】
陈氏【深 子微】
齐氏【履谦 伯恒】
程氏【端学 时叔】
黄氏【泽 楚望】
王氏【元杰】
郑氏【玉 子美 师山】
李氏【亷】
明
赵氏【汸 子常 东山】
汪氏【克寛 德辅】
刘氏【永之 仲修】
张氏【以宁 志道 翠屏】
刘氏【实 嘉秀 敬斋】
黄氏【翰 汝申】
邵氏【寳 国贤 二泉】
金氏【贤】
湛氏【若水 元明 甘泉】
季氏【本 明德 彭山】
熊氏【过 叔仁】
赵氏【恒】
余氏【光】
王氏【宗沐 新甫】
王氏【樵 明逸 方麓】
姜氏【寳 廷善 凤阿】
王氏【锡爵 元驭 荆石】
王氏【鼎爵 和石】
朱氏【睦防 灌甫 西亭】
黄氏【正宪】
姚氏【舜牧 虞佐 承庵】
髙氏【攀龙 存之 景逸】
章氏【潢 本清】
郝氏【敬 仲舆】
钱氏【时俊 用章 仍峯】
贺氏【仲轼】
卓氏【尔康 去病】
罗氏【喻义】
陈氏【宗之 玉立】
张氏【溥 天如 西铭】
陈氏【际泰 大士】
严氏【啓隆】
郑氏【嗣】
郑氏【贤简】
王氏【贯道】
甘氏【雨 以上四人未详世次附录于此】
钦定春秋传説彚纂目录 经部五 春秋类
卷首上
纲领
卷首下
王朝世表
列国年表
王朝列国世次
王朝列国兴废説
列国爵姓
列国地图
王朝地名
列国地名
卷第一
隐公【元年之二年】
卷第二
隐公【三年之六年】
卷第三
隐公【七年之十一年】
卷第四
桓公【元年之四年】
卷第五
桓公【五年之十年】
卷第六
桓公【十一年之十八年】
卷第七
庄公【元年之七年】
卷第八
庄公【八年之十四年】
卷第九
庄公【十五年之二十三年】
卷第十
庄公【二十四年之三十二年】
卷第十一
闵公【元年之二年】
卷第十二
僖公【元年之五年】
卷第十三
僖公【六年之十五年】
卷第十四
僖公【十六年之二十四年】
卷第十五
僖公【二十五年之二十八年】
卷第十六
僖公【二十九年之三十三年】
卷第十七
文公【元年之八年】
卷第十八
文公【九年之十八年】
卷第十九
宣公【元年之六年】
卷第二十
宣公【七年之十一年】
卷第二十一
宣公【十二年之十八年】
卷第二十二
成公【元年之五年】
卷第二十三
成公【六年之十年】
卷第二十四
成公【十一年之十八年】
卷第二十五
襄公【元年之九年】
卷第二十六
襄公【十年之十八年】
卷第二十七
襄公【十九年之二十六年】
卷第二十八
襄公【二十七年之三十一年】
卷第二十九
昭公【元年之六年】
卷第三十
昭公【七年之十三年】
卷第三十一
昭公【十四年之二十一年】
卷第三十二
昭公【二十二年之二十五年】
卷第三十三
昭公【二十六年之三十二年】
卷第三十四
定公【元年之七年】
卷第三十五
定公【八年之十五年】
卷第三十六
哀公【元年之七年】
卷第三十七
哀公【八年之十四年】
巻第三十八
哀公【附録经传】
【臣】等谨按春秋传説彚纂三十八卷奉
勅撰初胡安国作春秋传张栻已颇有异议朱子编南轩集存而不删葢亦以栻説为然至元延祐中复科举法始以安国之传悬为功令而有明一代因之故元呉澄作俞臯春秋集传序称兼列胡氏以从时尚明冯梦龙作春秋大全凡例称诸儒议论尽有胜胡传者然业以胡传为宗自难并收以乱耳目岂非限于科律明知其悮而从之欤钦惟
圣祖仁皇帝道契天经
心符圣义于尼山笔削
洞鉴精微虽
俯念士子久诵胡传难以骤更仍缀于三传之末而指授儒臣详为考证凡其中有乖经义者一一驳正多所刋除至于先儒旧説世以不合胡传摈弃弗习者亦一一采录表章阐明古学葢以
圣人之徳居
天子之位故能荡湔门户辨别是非挽数百年积重之势而反之于正也自时厥后能不为胡传所锢者如徐庭垣之春秋管窥焦袁熹之春秋阙如编响然并作不可殚数衮钺之义遂皦若三光维风维草之效诚有自来矣【臣】等缮校之余为春秋幸尤为天下万世读春秋者幸也乾隆四十三年正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春秋传説彚纂卷首上
纲领一【此篇论春秋经传源流】
班氏固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爲春秋言爲尚书杜氏预曰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逹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防小事简牍而已孟子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防书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史防书成文考其真僞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其敎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刋而正之以示劝戒其余则皆即用旧史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故传曰其善志又曰非圣人孰能修之
陆氏德明曰古之王者必有史官君举则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诸侯亦有国史春秋即鲁之史记也孔子应聘不遇自卫而归西狩获麟伤其虚应乃与鲁君子左丘明观书于太史氏因鲁史记而作春秋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襃善黜恶勒成十二公之经以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眞故论本事而爲之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説经也春秋所贬损人当世君臣其事实皆形于传故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末世口説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氏夹氏之传邹氏无师夹氏有录无书故不显于世汉兴齐人胡母生赵人董仲舒竝治公羊春秋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吕歩舒皆仲舒弟子嬴公守学不失师法授东海孟卿及鲁眭授严彭祖及顔安乐由是公羊有严顔之学弟子百余人常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彭祖授琅邪王中中授同郡公孙文及东门云安乐授淮阳泠丰及淄川任翁丰授大司徒马宫及琅邪左咸始贡禹事嬴公而成于眭孟以授颍川棠谿惠惠授泰山冥都又疏广事孟卿以授琅邪筦路筦路及冥都又事顔安乐路授大司农孙寳 瑕丘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武帝时爲博士使与董仲舒论江公呐于口而丞相公孙本爲公羊学比辑其义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卫太子复私问谷梁而善之其后浸微唯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蔡千秋梁周庆丁姓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爲学最笃宣宗即位闻卫太子好谷梁乃召千秋与公羊家竝説上善谷梁説后又选郎十人从千秋受防千秋病死征江公孙爲博士诏刘向受谷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周庆丁姓待诏使卒授十人十余歳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望之等多从谷梁由是大盛庆姓皆爲博士姓授楚申童昌曼君初尹更始事蔡千秋又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爲章句传子咸及翟方进房凤始江博士授胡常常授梁萧秉爲讲学大夫 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卿名况况传武威张苍苍传洛阳贾谊谊传至其孙嘉嘉传赵人贯公贯公传其少子长卿长卿传京兆尹张敞及侍御史张禹禹数爲御史大夫萧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荐禹征待诏未及问防病死禹传尹更始更始传其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防防授苍梧陈钦汉书儒林传云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始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左氏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防刘歆歆授扶风贾徽徽传子逵逵受诏列公羊谷梁不如左氏四十事奏之名曰左氏长义章帝善之逵又作左氏训诂司空南閤祭酒陈元作左氏同异大司农郑众作左氏条例章句南郡太守马融爲三家同异之説京兆尹延笃受左氏于贾逵之孙伯升因而注之汝南彭汪记先师竒説及旧注太中大夫许淑九江太守服防侍中孔嘉魏司徒王朗荆州刺史王基大司农董遇征士炖煌周生烈竝注解左氏传梓潼李仲钦着左氏指归陈郡颍容作春秋条例又何休作左氏膏肓公羊墨守谷梁废疾郑康成鍼膏肓墨守起废疾自是左氏大兴汉初立公羊博士宣帝又立谷梁平帝始立左氏后汉建武中以魏郡李封爲左氏博士羣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因不复补和帝元兴十一年郑兴父子奏上左氏乃立于学官仍行于世迄今遂盛行二传渐微左氏今用杜预注公羊用何休注谷梁用范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