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事表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大事表目録    春秋
  卷一
  时令表【附旁通诸经七种】
  尚书 毛诗 易经 周礼 礼记
  论语 孟子
  卷二之一
  朔闰表
  隠  桓  庄
  卷二之二
  朔闰表
  闵  僖  文
  卷二之三
  朔闰表
  宣  成  襄
  卷二之四
  朔闰表
  昭  定  哀
  卷三
  长厯拾遗表
  卷四
  列国疆域表
  卷五
  列国爵姓及存灭表
  卷六上
  列国犬牙相错表
  卷六中
  列国犬牙相错表
  卷六下
  列国犬牙相错表【附列国地名考异】
  卷七之一
  列国都邑表
  卷七之二
  列国都邑表
  卷七之三
  列国都邑表
  卷七之四
  列国都邑表
  卷八上
  列国山川表
  卷八下
  列国山川表
  卷九上
  列国险要表
  卷九下
  列国地形口号
  卷十
  列国官制表
  卷十一
  列国姓氏表
  卷十二上
  卿大夫世系表
  卷十二下
  卿大夫世系表
  卷十三
  刑赏表
  卷十四
  田赋军旅表
  卷十五
  吉礼表
  卷十六
  凶礼表
  卷十七上
  賔礼表
  卷十七下
  賔礼表
  卷十八
  军礼表
  卷十九
  嘉礼表
  五礼源流口号
  卷二十
  王迹拾遗表
  卷二十一
  鲁政下逮表
  卷二十二
  晋中军表
  卷二十三
  楚令尹表
  卷二十四
  宋执政表
  卷二十五
  郑执政表
  卷二十六
  齐楚争盟表
  卷二十七
  宋楚争盟表
  卷二十八
  晋楚争盟表
  卷二十九
  吴晋争盟表
  卷三十
  齐晋争盟表
  卷三十一
  秦晋交兵表
  卷三十二
  晋楚交兵表
  卷三十三
  吴楚交兵表
  卷三十四
  吴越交兵表
  卷三十五
  齐鲁交兵表
  卷三十六
  鲁邾莒交兵表
  卷三十七
  宋郑交兵表
  卷三十八
  城筑表
  卷三十九
  四裔表
  卷四十
  天文表
  卷四十一
  五行表
  卷四十二之一
  三传异同表
  卷四十二之二
  三传异同表
  卷四十二之三
  三传异同表
  卷四十二之四
  三传异同表
  卷四十三
  阙文表
  卷四十四
  齐纪郑许宋曹吞灭表【齐灭纪始末 郑灭许始末 宋灭曹始末】
  卷四十五
  乱贼表
  卷四十六
  兵谋表
  卷四十七
  左传引据诗书易三经表
  卷四十八
  杜注正譌表
  卷四十九
  人物表
  卷五十
  列女表
  附録
  偶笔 舆图
  【臣】等谨案春秋大事表五十卷附録一卷偶笔一卷舆图一卷
  国朝顾栋髙撰栋髙有尚书质疑已着録是书以春秋列国诸事比而为表曰时令曰朔闰曰长歴拾遗曰疆域曰爵姓存灭曰列国地理犬牙相错曰都邑曰山川曰险要曰官制曰姓氏曰世系曰刑赏曰田赋曰吉礼曰凶礼曰宾礼曰军礼曰嘉礼曰王迹拾遗曰鲁政下逮曰晋中军曰楚令尹曰宋执政曰郑执政曰争盟曰交兵曰城筑曰四裔曰天文曰五行曰三传异同曰阙文曰吞灭曰乱贼曰兵谋曰引据曰杜注正譌曰人物曰列女险要表后附以地形口号五礼表后附以五礼源流口号附录则皆诸表序并表中所未及者又为辨论以订旧説之讹凡百三十一篇考宋程公説作春秋分纪以传文聚区分极为精密刋板久佚钞本流传亦罕栋髙盖未见其书故体例之间往往互相出入又表之为体仿于周谱旁行斜上经纬成文使防错者归于条贯若其首尾一事可以循次而书者原可无庸立表栋髙事事表之亦未免繁碎至防以七言歌括于著书之体亦乖然条理详明考证典核较公説书实为过之其辨论诸篇皆引据博洽议论精多前人所未亦非公説所可及其朔闰一表用杜预隠公元年正月起辛巳朔之説与陈厚耀所推长歴退一闰者不合盖厚耀之书栋髙亦未之见故稍有异同云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一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时令表
  春秋开卷书春王正月议者纷然蔡氏尚书传既主不改时改月之说而文定传春秋又谓夫子虚加春字于月之上谓周本是冬十一月夫子特借以明行夏时之意是皆攷古未核惑于冬不可为春之疑遂至辗转相误也后汉书陈宠传有曰天开于子天以为正周以为春地辟于丑地以为正殷以为春人生于寅人以为正夏以为春是子丑寅三阳之月皆可以言正皆可以为春明矣而谓周有天下更姓改物于履端初始称冬十一月以号令天下一年之内首尾皆冬非所以一天下之视聴也周既不改时月矣而谓夫子为周之臣子改冬为春改十一月为正月戾王朝之正朔改本国之史书尤不可以训也今试以经文最显然者证之隠九年三月大雨震电若是夏正则震电不为灾矣桓十四年春正月无氷若是夏正则无氷不足异矣葢自王朝之号施令列国之聘享防盟与史官之编年纪月较若画一其余田狩祭享犹用夏时如搜苖狝狩禴祀烝尝则以夏时起事而易其时与月之名若桓四年春公狩于郎桓八年春正月己夘烝是也此皆其歴歴可见者而文内间有一二从夏正者葢亦有故隠六年冬宋人取长葛而书秋刘氏敞谓丘明作书杂取当时诸侯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故致与经错异可见当时诸侯亦不尽用周正孔氏颖达云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故杞宋各行其祖正朔先儒谓宋行商厯晋行颛厯颛厯即是建寅故书晋国之事多有从夏正者若卜偃与绛县老人之言可证也要自其国通行已久习俗使然三代原所不禁而其告于王朝则一禀周之正朔左氏特采録列国之私史其史官之纪载未经改正故致偶见此一二耳无容以为不改时月之验也其经文则与尚书符合断然周正无疑善乎朱子之言曰夫子未笔削以前鲁史原名春秋可见以春首时片言破的诸儒无所置喙矣辑春秋时令表第一
  经文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左传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一>



  孟子









  案春秋周正夏正纷如聚讼宋儒既有冬不可为春之疑而主周正者又于经典一二偶不合之处必欲强以同之是自寻破绽是以后人益增惶惑靡所适从愚谓改正朔即是改时月周断无称冬十一月为岁首之理王者之号施令与史臣之编年纪事自宜画一断无不用周正而反从夏正之理惟民俗话言习于夏正已久偶有杂出者在三代原所不禁如毛诗用周正而春日迟迟与秋日凄凄冬日烈烈则不可以周正言以抚时道景于夏时为切也论语行夏之时明言周家改时而莫春曰春服既成孟子通篇用周正而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俱不可以周正言以饮食日用于夏时为宜也惟不必一一强求其同而正无害其为同因得张翠屏先生定本附列于时令表之后其未备者增入之其强合者驳正之而后学者于诸经通达无碍无龃龉不合亦无勉强求合之病而春秋王正月之为周正益了然无疑矣其于经学未必无小补云


  时令表附録
  余纂春秋时令表集春秋经传证明周家改时改月以驳文定夏时冠周月之误已经七年乾隆辛酉于邓悔庐年丈处得覩元儒史文玑先生管窥外篇其论周家正朔月数与愚见脗合不禁先得我心且其所引陈定宇张敷言二家之说详明当真足荟萃诸经疏通隔碍而史先生之折衷尤核读此则凡尚书毛诗周易周礼礼记论语孟子所言时月参错不齐悉与春秋相通不烦牵就扭合不似蔡氏解书主不改时月之说遂置春秋于不问也谨备録其说于左
  史氏伯璿曰月数之说朱子孟子注以为改蔡氏书传以为不改然以诗七月篇攷之则凡七月九月之数是自寅月起数夏正也观于流火授衣之言可见矣凡一之日二之日之类是自子月起数葢周之先公已用此以纪候故周有天下遂定为一代之正朔以觱栗烈之气候验之可见矣夏正周正同见一诗之中可见月数之未尝不改则蔡氏恐不如朱子之的当近代惟陈定宇张敷言之论最为分晓
  陈定宇曰蔡氏主不改月之说遂谓并不改时殊不知月数于周而改春随正而易证以春秋孟子左传后汉书陈宠传极为明着成公十年六月丙午晋侯使甸人献麦六月乃夏四月也僖公五年十二月丙子朔晋侯灭虢先是卜偃言克虢之期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朔必是时也偃以夏正言而春秋以周正书可见十二月丙子为夏十月也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王正月冬至岂非夏十一月乎经有只书时者僖公十年冬大雨雪葢以酉戌月为冬也使夏时之冬而大雨雪何足以为异而纪之襄公二十八年春无冰葢以子丑月为春也使夏时之春而无冰何足以为异而纪之惟夏时八九月而大雪不当严寒而严寒夏时十一月十二月而无冰当严寒而不严寒故异而书之耳桓公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杜氏注曰冬猎曰狩周之春夏之冬也鲁犹按夏时之冬而于子月行冬田之狩夫子只书曰春狩于郎此所谓春非周之春而何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亦然定公十三年夏大搜于比蒲鲁虽按夏时之春于夘辰之月行春田之搜夫子只书曰夏搜于比蒲此所谓夏非周之夏而何次年又书五月大搜于比蒲亦然也陈宠传说尤明白曰天以为正周以为春注云今十一月也地以为正殷以为春注云今十二月也人以为正夏以为春今正月也是三代之正子丑寅三阳月皆可以言春也胡氏春秋传不敢谓王正月为非子月而于春王正月之春字谓以夏时冠周月皆攷之不审安得有隔两月而以夏时冠周月之理但得四时之正适冬寒夏热之宜则惟夏时为然夫子欲行夏时葢答顔渊使得为邦则宜如此耳岂可但知有夏时之春而不知有商正周正之春乎一阳二阳三阳之月皆可为春故三代迭用之以为岁首以一日论子时既可为次日子月岂不可为次年观此则三代皆不改月数与冬不可为春之说陷于一偏明矣
  史氏伯璿曰陈氏此说援引的当已无可议但商书再言十有二月正蔡氏主意之张本陈氏既不于彼处辨之及至此处辨论又无一言及彼惟张敷言之说可以补陈说之缺今存于后
  张敷言曰或谓三代改正朔无异议月数之改诸儒议论不一学者病焉间者伏读春秋至王正月而窃得其说夫正月固王之正月如后世史书书正月即时王之正月也何假称王窃意必其别有所谓正月者故称王以别之及读僖公五年晋献公伐虢以克敌之期问于卜偃答以九月十月之交考之童谣星象之验皆是夏正十月而其传乃书在十二月其改月明矣襄公三十年绛县老人自实其年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于今四百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三之一所称正月亦是夏正寅月考之老人所歴七十三年二万六千六百六十日当尽丑月癸未其传乃书在二月其改月又明矣然卜偃老人俱是周人一则对君一则执事大夫其岁月又二事中之切用非若他事泛言日月何故舍时王之正月月数而言夏正哉聴之者何故都不致诘即知为寅月起数哉因是而知周之正朔月数皆必改其朝觐聘问颁朔授时凡笔之于史册者即用时王月数其民俗之岁时相与之话言则皆以寅月起数如后世者自若也而春秋书王正月以别民俗为无疑周人之诗孟子之书亦各有所取也不然诸儒之论各执所见主改者遇不改之文则没而不书主不改者遇改月之义则讳而不録终不能晓然相通以袪学者之惑曰周以子月为正为一月信矣以为春乎曰然寒暑反易可乎曰先王之制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新民之耳目以权一时之宜非谓冬必为春子之月便可祈谷上帝便可牺牲毋用牝也曰有未安乎曰固也不然夫子不曰行夏之时矣周公作礼正月之后不复曰正岁矣【凌人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最可考以寅月为正岁则子月为权宜得矣】曰子谓必其笔之史册者则用时王正月月数伊训之元祀十有二月蔡氏以为殷正月者果何月乎曰建子月也殷正固在丑月然则嗣王只见及太甲篇之嗣王奉归不在正月乎曰后世嗣王服防攷之顾命固有常仪何待正月而放桐之事又人臣之大变周公之圣犹被流言阿衡之心为何如哉朝而自怨夕而复辟尤不须于正月也况正月但书十二月以虞书正月上日正月朔旦及秦汉而下例之殷不其独无正乎曰秦以亥正犹称十月不亦同乎曰秦正之谬何足取法葢秦以寅月书正岁首十月其制又异不若殷之全无正也曰或者谓晋用夏正故卜偃老人之言如此则又何说也曰是又不然老人之言在晋文伯后容或有之卜偃之言及献公之世是时纂国日浅二军始备晋文未兴齐桓尚在虽尝灭耿灭霍小小得志方朝周纳贡之不暇亦何暇毁冠裂冕更姓易物而用夏正哉然则愚之所见为有据而春秋王正月之一词今古诸儒不敢轻议者固着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