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春秋
- 春秋分记
春秋分记
隋王通曰春秋之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也舍则无所取衷矣又曰春秋其以天道终乎故止于获麟
宋西都邵雍曰春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功之首罪之魁也先定五伯之功过而学春秋则大意立矣春秋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四国者也有过者亦未有大于四国者也不先治四国之功过则事无统理不得圣人之心矣
横渠张载曰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为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説多凿
河南程颐曰五经载道之文春秋圣人之用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又曰五经如药方春秋犹用药治病圣人之用全在比书又曰春秋一句即一事是非便见于此乃穷理之要学者只观春秋亦可以尽道矣又曰春秋传为按经为断又曰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之事无大小莫不书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力也又曰春秋之法极谨严中国而用夷礼则夷之韩子之言深得其防又曰夫子作春秋为百王不易之大法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经之大法则不知也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微辞隠义时措从宜者为难知耳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寛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而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而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黙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矣
文定胡安国曰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春秋鲁史尔仲尼就加笔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周道衰微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已任而谁可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圣人以天自处斯文之兴防在己而由人乎哉又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着明也空言独能载其理行事然后见其用是故假鲁史以寓王法拨乱世反之正其志存乎经世其功配于抑洪水膺戎狄放蛇龙驱虎豹其大要则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知孔子者谓此书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逺也罪孔子者谓无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则戚矣是故春秋见诸行事非空言比也公好恶则发乎诗之情酌今古则贯乎书之事兴常典则体乎礼之经本忠恕则导乎乐之和着权制则尽乎易之变百王之法度万世之准绳皆在此书故君子以谓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学是经者信穷理之要矣不学是经而处大事决大疑能不惑者鲜矣
叙传授
传春秋者五家邹氏夹氏口说无文其学寻废惟三家之传行说者因谓左丘明与圣人同时故得授经而公羊谷梁皆子夏门人唐赵匡独以为不然谓左氏解经义例乖刺非授经之证且曰夫子自比皆引往人故云窃比于我老彭丘明者意必夫子以前贤人如史任迟任之流见称于当时耳惟司马迁云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刘歆以私意编之七略班固因而弗革公谷二传不记事迹解经密于左氏是知必孔门后之门人也先儒或云公羊名高谷梁名赤大抵古者列国各有史官如南史氏董狐氏皆世载史笔意左氏世掌鲁史因广集诸国之文故传举其氏史失其名遂指以为丘明耳公谷则战国时人孔门后之门人是已故谓左氏为丘明者非也若夫三家之学左氏叙事见本末公羊谷梁词辨而义精学经以传为按则当阅左氏玩词以义为主则当习公谷如载惠公元妃继室及仲子之归鲁即隠公兄弟嫡庶之辨摄让之实可按而知蔡郑会于邓而曰始惧楚则楚为中国患之始可得而见书晋赵盾许世子止事当阅左氏谓此类也若夫来赗仲子以为豫凶事则诬矣王正月之为大一统尹氏卒之为讥世卿当习公羊氏谓此类也若夫母以子贵媵妾许称夫人则乱矣段弟也弗谓弟公子也弗谓公子贱段而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当习谷梁氏谓此类也若夫曲生条例以大夫日卒为正则凿矣将尽以为可疑而废传则无以知其事之本末与义之指归尽以为可信而任传则经之意大指或泥而不通矣万物纷错悬诸天众言淆乱折诸圣要在反求诸心约之以理详考而精择之可也故分记之作以圣经为本而事则按左氏其左氏间若近诬则采公羊谷梁及先儒义之精以证之文句有小未安者用啖赵集传例颇为删削【陆淳曰啖赵所取三传之文皆委曲翦裁去其妨碍故行有刋句句有刋字实惧曽学三传之人不达斯意以为文句脱漏随即注之此则集传之蠹也阅此记者亦然】若所论述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取程氏胡氏之论杜预为左氏学祖其师说今注虽本之而至其曲説以求通则不免有所更定别以新注庶几无戾乎经非敢必其当也故详识之与四方同志之士共焉以求真是之归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一 宋 程公说 撰年表一
周天王内鲁外诸侯年表第一
呜呼春秋之作圣人岂无防哉且其言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岂以书会盟侵伐齐晋为多欤列国不一而夫子约以鲁史鲁史纪年而夫子本以周正此以一统万以同会异之法也故学春秋者必先通编年之谱通编年者当先明书王之防或谓春秋鲁史故于谱编年冠鲁而次周则非也余今表周鲁以及外诸侯旁行斜上年经国纬以统其时尊周天王而内鲁次之齐晋主盟中夏其事莫详焉故得列于鲁之后而齐之后于晋则以晋于周鲁为亲且其覇视齐为长也凡诸侯同徳尚爵同爵尚亲自齐而下宋卫蔡陈地丑徳齐莫能相尚而宋以公爵列于三国之首卫蔡陈爵皆侯也郑曹燕秦皆伯也而陈秦独后焉则异姓为后之义也若楚吴越皆以僣号抑于春秋则附下方由是言之而年表之作可得而观矣作周天王内鲁外诸侯年表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一>
春秋分托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二 宋 程公説 撰年表二
周天王内鲁外诸侯年表第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
春秋分记卷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巻三 宋 程公说 撰
年表三
周天王内鲁外诸侯年表第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三>
春秋分记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四 宋 程公说 撰年表四
周天王内鲁外诸侯年表第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四>
或问大史公表十二诸侯篇言十二实叙十三列吴于下而不数之贱之也贱之者狄之也春秋尊王室抑诸侯内中国外夷狄今子作春秋年表首冠以周诚哉尊王之义而自内鲁以及诸侯数吴而并称之似非春秋外夷狄之法且异乎大史公意也余曰不然也表十二诸侯大史公意也表周天王内鲁外诸侯而数吴春秋意也大史公自为一家之书度外出新意曰十二诸侯叙之不数之或可矣若余此书采摭春秋经传分纪其世则不可也问者又曰大史公意主外狄乌在其不可于春秋哉曰以吴十九世不通中国而僣称王狄之可也若吴之先与周同出绝之未可也吴与楚何间数楚不数吴非春秋意也且楚出于春秋之初武王僣号称王至文王春秋方书荆成王改号楚后乃得称子吴出于春秋之中寿梦始通诸侯书曰吴未几戚之会书吴人卒书子春秋待吴与楚均也故余于年表而数吴用春秋意也非余私意也
春秋分记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五 宋 程公说 撰年表五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有常称也王后在父母家亦曰王后天下皆王土也夫人称妇有姑之辞也王后见于春秋者二余则采之传夫人见于春秋者八而如会享孙并详谱之夫惟观其名则其人可考矣观其文则其事可见矣作王后内夫人年表
王后年表第一【名谱附】
桓王 【桓八年祭公来 九年纪季姜归遂逆王后于纪 于京师归不书】
灵王 【襄十五年刘夏逆王后于齐】
王姚【姚姓荘王妾生子顔】
隗氏狄后【襄王以狄女为后又废之】
陈妫惠后【陈女妫姓荘十八年原庄公逆王后于陈归京师为惠王后生大叔带】穆后【景王后生太子寿昭十五年八月戊寅崩】
内夫人年表第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五>
呜呼诸侯无再娶于礼无二适鲁在春秋不法不正妾之乱常甚矣然不得称夫人也称夫人自成风始由是乃有二祔春秋伤焉作内妾母年表
内妾母年表第三
桓仲子 【隠元年天王使宰咺 五年九月考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仲子之宫】般孟任
僖成风
宣敬嬴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襄定姒 【四年七月戊子 八月辛亥葬夫人姒氏薨 我小君定姒】野敬归
昭齐归 【十一年五月甲 九月己亥葬申夫人归氏薨 我小君齐归】
哀定姒 【定十五年七月 九月辛巳壬申姒氏卒 葬定似】薨四 归赗二 葬五 会葬一
卒一 不书三
不书三 考宫一
呜呼春秋之明人伦信人情也至矣书王姬鲁为之主也内女适于诸侯及其大夫皆书焉以为夫妇之道敎之本也适诸侯则尊同而卒葬不书常事尔其书之者义各有见也未嫁而已许嫁笄而字之故死以成人礼书之春秋之明人伦信人情也至矣于此乎见之矣作王姬内女年表
王姬年表第四
齐王姬 【荘元年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舘于外冬王姬归于齐】 二年七月齐王姬卒齐王姬 荘十一年冬王姬归于齐
归二 卒一 不书一
内女年表第五
纪伯姬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纪叔姬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杞伯姬 【庄二十五年夏六僖二十八年月伯姬归于杞 秋杞伯姬来】
鄫季姬 【僖十五年九月 十六年四月丙季姬归于鄫 申鄫季姬卒】
郯伯姬 【宣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
齐子叔姬 【文十五年十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杞叔姬
宋伯姬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莒庆叔姬 【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
宋荡伯姬
齐高固叔姬 【宣五年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
伯姬 【僖九年七月乙酉伯姬卒】
叔姬 【文十二年二月庚子子叔姬卒】纳币一 逆而归一 卒六 葬三
春秋分记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六 宋 程公说 撰年表六
鲁卿年表
子言之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其说曰周自平王东迁隠公始専征伐至昭公十世而大夫逐诸侯自宣公失政季氏始専鲁国至定公五世而家臣囚大夫阳虎事季平子至桓子而亡厯昭公定公盖二世曰三世者孔子于未亡也言之以为不过是也诸侯可以窃之于天子则大夫亦可窃之于诸侯陪臣亦可窃之于大夫其理之逆必至于此然又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指当时之事为三桓设云尔故继之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甚言鲁失政大夫専权其极至于陪臣执国命而莫之禁君子考其世以绎其事得失盛衰可覆视也故余表鲁诸卿始隠终哀年经族纬隠桓之间如公子益师之非世卿无骇柔侠之未赐族皆附载于上用见春秋初大夫犹未有世爵之僣由是而下曰臧孙氏曰孟孙氏曰叔孙氏曰季孙氏曰东门氏曰子叔氏则以其昭穆少长次之凡卒则书其子所以着代而会盟征伐详焉上下推之圣人希不失之叹粲然可考矣作鲁卿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