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注疏

  御制偶阅左传宋楚之战事因题
  阻隘鼓儳虽失正狥名昧义讵非痴经书明鉴传千古识务通权用者谁













  御制读左传
  荀吴伐鲜虞钜鹿围其鼓或请以城叛穆子拒弗许好恶苟弗愆民皆知适所弗赏为失信赏恶【去声】则何取欲城而迩奸所防多无补鼓人杀叛人缮备更守御围之又三月请降仍致语民犹有食色姑修而城拒食竭告力尽取之方振旅不纳叛诚当【去声】不抚降何处信如待食竭菅命岂弗苦何云不戮一谬托怠弗贾子鱼诮宋襄致志鼓儳可【叶】设其爱二毛则如服扵楚比义可知非何事邱明叙浮夸真定评吾闻之韩愈







  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事
  春秋圣人尊王之经也元年春王正月开宗明义之第一也解此者自三传以至后儒其说充栋或致撡戈无容置议然识圣人之深意者有防乎王道熄而作春秋春秋鲁之旧史也自隠公始则不得不书隠公元年而即继之曰春王正月前史所无有也盖言公之元年乃禀王之春王之正而得是非尊王之义乎且是年也于齐为九年于晋为二年卫郑以下各为其年不可娄指数而总为平王之四十九年于斯时也世人将何以纪其年而知其嵗乎是则圣人之书元年春王正月也者其亦有感于斯乎行夏之时圣人之私议不能行于时言春王而不言王春月可改而春不可改亦隠寓夏之时与王之元所谓大一统足以一天下之心而不可任其纷有不能行之叹矣兹为开宗始义乃贯春秋之本末而絶笔于获麟盖圣人之道在万世即圣人之忧在万世然则封建之説不惟不可行于后世知圣人亦未必以为宜然也















  御制读左传晋楚城濮之战说
  域濮之战人皆知子玉之傲而愤以致败晋臣之巧而和以致胜予则以为其过不在子玉而在楚子也夫战国之大事也臣不听君言冒徼幸以间执谗慝之口而君即从之一失也知其不可而少与之师以观其败二失也马且必乗其产乃以陈蔡属之右师惊虎皮而先奔三失也有此三失即楚子以全军临师亦必致败而况君臣之心先自携贰谬任其败以实已言而弃西广东宫及若敖之六卒与敌而弗惜是非以怨一臣而波及自防其众军士之命乎且明知晋侯备尝险阻天之所置允当应归矣何不令子玉全师而旋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亦视其得失之大小何如耳未有明知其失顾以强臣一言而怒姑由其战置国势之兴衰人命之存亡于不计如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岂理也哉予故曰其过不在子玉而在楚子也

  御制读左传季文子出莒仆
  季文子出莒仆是也而左氏有过辞然鲁之襄仲独非仆之类乎其事即接宣公之立不闻文子有讨贼之诛何独严于仆而恕于仲乎且偻数元恺四凶谓尧不能举贤而舜举之尧不能去恶而舜去之审如是则尧何以为巍巍荡荡则天之大圣乎盖其贤其恶或者当尧之时尚未甚彰而其举其去亦因之而有所待千载之下岂可轻议哉况舜之协帝皆出尧之所授则舜之所举即尧之所举舜之所去即尧之所去耳邱明博于纪事但逞其文藻而昧于知理读其文者斥其浮夸资其强识而于是非去取之间断之以理可也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类
  目録
  春秋正义序   春秋左传序
  春秋左传原目  【附】春秋三传注解传述人
  卷一
  隐公【起元年尽二年】
  卷二
  隐公【起三年尽五年】
  卷三
  隐公【起六年尽十一年】
  卷四
  桓公【起元年尽二年】
  卷五
  桓公【起三年尽六年】
  卷六
  桓公【起七年尽十八年】
  卷七
  庄公【起元年尽十年】
  卷八
  庄公【起十一年尽二十二年】
  卷九
  庄公【起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
  卷十
  闵公【起元年尽二年】
  卷十一
  僖公【起元年尽五年】
  卷十二
  僖公【起六年尽十四年】
  卷十三
  僖公【起十五年尽二十一年】
  卷十四
  僖公【起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卷十五
  僖公【起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
  卷十六
  僖公【起二十九年尽三十三年】
  卷十七
  文公【起元年尽四年】
  卷十八
  文公【起五年尽十年】
  卷十九
  文公【起十一年尽十五年】
  卷二十
  文公【起十六年尽十八年】
  卷二十一
  宣公【起元年尽四年】
  卷二十二
  宣公【起五年尽十一年】
  卷二十三
  宣公【十二年】
  卷二十四
  宣公【起十三年尽十八年】
  卷二十五
  成公【起元年尽二年】
  卷二十六
  成公【起三年尽十年】
  卷二十七
  成公【起十一年尽十五年】
  卷二十八
  成公【起十六年尽十八年】
  卷二十九
  襄公【起元年尽四年】
  卷三十
  襄公【起五年尽九年】
  卷三十一
  襄公【起十年尽十二年】
  卷三十二
  襄公【起十三年尽十五年】
  卷三十三
  襄公【起十六年尽十八年】
  卷三十四
  襄公【起十九年尽二十一年】
  卷三十五
  襄公【起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
  卷三十六
  襄公【二十五年】
  卷三十七
  襄公【二十六年】
  卷三十八
  襄公【起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
  卷三十九
  襄公【二十九年】
  卷四十
  襄公【起三十年尽三十一年】
  卷四十一
  昭公【元年】
  卷四十二
  昭公【起二年尽四年】
  卷四十三
  昭公【起五年尽六年】
  卷四十四
  昭公【起七年尽八年】
  卷四十五
  昭公【起九年尽十二年】
  卷四十六
  昭公【十三年】
  卷四十七
  昭公【起十四年尽十六年】
  卷四十八
  昭公【起十七年尽十九年】
  卷四十九
  昭公【二十年】
  卷五十
  昭公【起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
  卷五十一
  昭公【起二十四年尽二十五年】
  卷五十二
  昭公【起二十六年尽二十八年】
  卷五十三
  昭公【起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卷五十四
  定公【起元年尽四年】
  卷五十五
  定公【起五年尽九年】
  卷五十六
  定公【起十年尽十五年】
  卷五十七
  哀公【起元年尽五年】
  卷五十八
  哀公【起六年尽十一年】
  卷五十九
  哀公【起十二年尽十五年】
  卷六十
  哀公起【十六年尽二十七年】
  卷末
  后序
  【臣】等谨案春秋左氏传注疏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頴达疏左氏传出于汉初而立于学官最晚其于释经则义畧而事详预为经传集解世称左氏功臣其后沈文阿苏寛刘皆据杜説沈氏义例粗可苏氏惟攻贾服刘氏好规杜失頴达参取沈刘之説两义俱违则断以己意务引经稽传以曲畅集解之防盖又杜氏之功臣也明刻本多讹如韩原之战误以陆氏释文混于杜注今刻本悉正之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 官【臣】 陆 费 墀





  春秋正义序
  唐孔颖达着
  夫春秋者纪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之书王者统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时而治万物四时序则玉烛调于上三才协则寳命昌于下故可以享国永年令闻长世然则有爲之务可不愼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协于礼兴动顺其莭失则贬其恶得则褒其善此春秋之大防爲皇王之明鉴也若夫五始之目章于帝轩六经之道光于礼记然则此书之发其来尚矣但年祀緜邈无得而言暨乎周室东迁王纲不振楚子北伐神器将移郑伯败王于前晋侯请隧于后窃僭名号者何国不然专行征伐者诸侯皆是下陵上替内叛外侵九域骚然三纲遂絶夫子内韫大圣逢时若此欲垂之以法则无位正之以武则无兵赏之以利则无财説之以道则不用虚叹衔书之鳯乃似丧家之狗既不救于已徃冀垂训于后昆因鲁史之有得失据周经以正褒贬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所谓不怒而人威不赏而人劝实永世而作则歴百王而不朽者也至于秦灭典籍鸿猷遂濅汉徳既兴儒风不泯其前汉传左氏者有张苍贾谊尹咸刘歆后汉有郑众贾逵服防许惠卿之等各爲诂训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双屦将丝综麻方凿圆枘其可入乎晋世杜元凯又爲左氏集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今校先儒优劣杜爲甲矣故晋宋传授以至于今其爲义疏者则有沈文阿苏寛刘然沈氏于义例粗可于经传极疎苏氏则全不体本文唯旁攻贾服使后之学者钻仰无成刘于数君之内实爲翘楚然聪惠辩博固亦罕俦而探赜钩深未能致远其经注易者必具饰以文辞其理致难者乃不入其根莭又意在矜伐性好非毁规杜氏之失凡一百五十余条习杜义而攻杜氏犹蠧生于木而还食其木非其理也虽规杜过义又浅近所谓捕鸣蝉于前不知黄雀在其后案僖公三十三年经云晋人败狄于箕杜注云郤缺称人者未爲卿刘规云晋侯称人与殽战同案殽战在葬晋文公之前可得云背丧用兵以贱者告箕战在葬晋文公之后非是背丧用兵何得云与殽战同此则一年之经数行而已曾不勘省上下妄规得失又襄公二十一年传云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以公姑姊妻之杜注云盖寡者二人刘规云是襄公之姑成公之姊只一人而已案成公二年成公之子公衡为质及宋逃归案家语本命云男子十六而化生公衡已能逃归则十六七矣公衡之年如此则于时成公三十三四矣计至襄二十一年成公七十余矣何得有姊而妻庶其此等皆其事歴然犹尚妄説况其余错乱良可悲矣然比诸义疏犹有可观今奉勑删定据以为本其有疎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义俱违则特申短见虽课率庸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请大夫国子博士臣谷那律故四门博士臣杨士勋四门博士臣朱长才等对共参定至十六年又奉勑与前脩疏人及朝散大夫行大学博士上骑都尉臣马嘉运朝散大夫行大学博士上骑都尉臣王徳韶给事郎守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徳融登仕郎守大学助敎云骑尉臣随徳素等对勑使赵智覆更详审为之正义凡三十六卷冀贻诸学者以裨万一焉








  春秋正义序
  春秋正义序考证
  其为义疏者则有沈文阿○【臣浩】按南史文阿吴兴武康人沈峻子也监本作文何非【臣召南】按各经注疏及释文俱讹作沈文何陈书及南史儒林传俱言文阿治三礼三传撰经典大义十八卷隋志载文阿撰左氏义略二十五卷今依史改
  为之正义凡三十六巻○【臣召南】按唐志亦云春秋正义三十六巻今本分为六十卷不知始于何时【臣浩】按唐志云孔颖达杨士勋朱长才奉诏撰独脱谷那律一人当以此序正之





  春秋正义序考证
  春秋左传序
  晋杜氏着 唐陆徳明音义 孔颖达疏
  春秋左氏传序音义【陆曰此元凯所作既以释经故依例音之本或题为春秋左传序者沈文阿以为释例序今不用】疏【正义曰此序题目文多不同或云春秋序或云左氏传序或云春秋经传集解序或云春秋左氏传序案晋宋古本及今定本竝云春秋左氏传序今依用之南人多云此本释例序后人移之于此且有题曰春秋释例序置之释例之端今所不用晋太尉刘寔与杜同时人也宋太学博士贺道养去杜亦近俱为此序作注题竝不言释例序明非释例序也又晋宋古本序在集解之端徐邈以晋世言五经音训为此序作音且此序称分年相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是言为集解作序也又别集诸例从而释之名曰释例异同之説释例详之是其据集解而指释例安得为释例序也序与叙音义同尔雅释诂云叙绪也然则举其纲要若茧之抽绪孔子为书作序为易作序卦子夏为诗作序故杜亦称序序春秋名义经传体例及已为解之意也此序大畧凡有十一叚名义以春秋是此书大名先解立名之由自春秋至所记之名也明史官记事之书名曰春秋之义自周礼有史官至其实一也明天子诸侯皆有史官必湏记事之义自韩宣子适鲁至旧典礼经也言周史记事褒贬得失本有大法之意自周徳既衰至从而明之言典礼废缺善恶无章故仲尼所以脩此经之意自左丘明受经于仲尼至所脩之要故也言丘明作传务在解经而有无传之意自身为国史至然后为得也言经防之表不应湏传有通经之意自其发凡以言例至非例也言丘明传有三等之体自故发传之体有三至三叛人名之类是也言仲尼脩经有五种之例自推此五体至人伦之纪备矣总言圣贤大趣足以周悉人道所説经传理毕故以此言结之自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至释例详之也言已异于先儒自明作集解释例之意自或日春秋之作下尽亦无取焉大明春秋之早晚始隐终麟先儒错缪之意○贾逵太史公十二诸侯年表序云鲁君子左丘明作传据刘向别録云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此经既遭焚书而亦废灭及鲁共王壊孔子旧宅于壁中得古文逸礼有三十九篇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脩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汉武帝时河间献左氏及古文周官光武之世议立左氏学公羊之徒上书讼公羊抵左氏左氏之学不立成帝时刘歆校秘书见府中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史尹咸以能治左氏与歆共校传歆畧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释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二弟子后传闻之与亲见其详畧不同歆数以问向向不能非也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儒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于太常博士责让之和帝元兴十一年郑兴父子及歆创通大义奏上左氏始得立学遂行于世至章帝时贾逵上春秋大义四十条以抵公羊谷梁帝赐布五百匹又与左氏作长义至郑康成箴左氏膏肓发公羊墨守起谷梁废疾自此以后二传遂微左氏学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