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尚书
- 古文尚书冤词
古文尚书冤词
乃自今文起家以来由孝惠文景以讫于武帝之末几及百年而古文始出
汉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
家语孔襄名腾以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
汉纪尹敏孔鲋所藏书
隋书汉武帝时坏孔子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按史记汉书不载所藏书人而书序只称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今一称孔鲋一称孔腾据孔子世家鲋系孔子八世孙为陈涉博士弟子襄为汉景帝博士长沙太守即腾也腾为安国曾祖则家语称子襄者近之若隋书称末孙惠则并无其人此必以子襄之子名忠忠与惠字形相近而致误者要之鲋腾忠总安国祖也汉志武帝末鲁共王【景帝子諡共恭同】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皷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又云孔安国者【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书大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共王不上献而还之孔氏】
史记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汉书同】
书大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臯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谓重出此五篇也】并序【书百篇之序】凡五十九篇
又云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百篇每篇有一序名为小序旧合作一篇安国分之各冠其篇首】
陆徳明释文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即今所行五十八篇其一是百篇之序
隋书孔安国得古文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
二十五篇【虞书大禹谟夏书五子之歌 征商书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三篇 咸有一徳 説命三篇周书泰誓三篇 武成 旅獒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 周官 君陈 毕帝 君牙冏命】
又称二十九篇【以二十五篇加所分舜典 益稷 盘庚二篇 康王之诰共五篇然又亡舜典一篇为二十九篇】
五十九篇【以二十五篇合之伏书三十三篇加百篇之序一篇为五十九篇】
又称五十八篇【以百篇书序分之各冠其篇首只得五十八篇】
又有称四十六篇者篇即卷也百篇之序每一篇一序然又有数篇合一序者如大禹臯益三谟共一序康诰酒诰梓材三诰共一序盘庚太甲説命泰誓每三篇共一序类凡百篇得六十三序今此五十八篇共四十六序乃以一序作一卷为四十六卷
大序凡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
艺文志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
四十六卷【虞书大禹谟臯陶谟益稷共一序作一卷商书太甲盘庚説命每三篇共一序作三卷周书泰誓三篇共一序作一卷康诰酒诰梓材共一序作一巻 共并去十二篇以二十八篇并去十二得】
【四十六篇名四十六卷】
顔师古注汉志四十六巻为五十七篇引书大序云定五十八篇又引郑叙赞云后又亡其一篇故五十七其所亡一篇指舜典言
又有称十八篇者五十八篇旣以一序为一篇作四十六卷矣兹又除伏书三十三篇但以孔壁二十五篇就序分之太甲説命泰誓九篇共三序应去六篇伊尹作咸有一徳以无序语不成序当附太甲篇内与咎单作明居周公作立政同又去一篇凡二十五篇共去七篇为十八篇
桓谭曰古文尚书旧有四十六卷为十八篇
若又称十六篇则以大禹谟与臯益三篇同序二十九篇旣出臯陶则一序无两出之例且序首曰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则臯谟可领序况此当先考二十九篇始计多篇乎若泰誓一篇又当抵伏书泰誓二十九篇之数因又去二篇为十六篇
艺文志云安国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荀悦汉纪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多十六篇刘歆移书太常博士书十六篇
顔师古注壁中书多以考见行世二十九篇之外多十六篇
十八篇【大禹谟 五子之歌 征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咸有一徳 説命 泰誓武成 旅 微子之命 蔡仲之命周官 君陈 毕命 君牙 问命】
十六篇【去大禹谟泰誓二篇余如前】
伏书去泰誓只二十八篇今云以考二十九篇之数余者为多篇则二十九篇中当补泰誓矣若大禹谟附臯陶篇内则臯陶为二十九篇中所有之数所谓考见行世二十九篇之外得多十六篇者正此谓也若孔氏正义以十六篇为亡篇谓张霸补二十四篇为十六篇则张霸并无补二十四亡篇之事误之甚矣若贾逵郑皆以十六篇为逸书马融云逸书十六篇絶无师説此皆不深考致误者孔原有逸篇此非是也【説见后 亡篇汨作九共等篇也若得十六篇则即此十六篇不亡矣正义悖诞乃尔】
又有称十三卷十四卷者隋经籍志古文尚书十三卷【汉临淮太守孔安国】今字尚书十四卷【孔安国】其分古今则以古文进内府以今字写读世者分作两书非伏生今文也若其分卷曰十三曰十四则隋时经籍所分与旧不同
古文尚书寃词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古文尚书寃词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竒龄撰
至于百篇之序则朱氏经义考谓周官外史达书名于四方知凡书必有序目题于方册其曰百篇者以孔书所序有百篇也但百篇之名不始孔子墨翟曰昔周公旦朝读书百篇扬雄曰昔之説书者序以百则百篇之名与百篇之序自古有之惟汉志云孔子纂书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隋志亦云孔子删书别为之序各陈作者所由而大序曰先君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下迄于周举其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则直以删书序书尽属孔子然而非诬者以周书后起下逮秦誓断非夫子以前书也若春秋説题辞云书之言信而明天地之情帝王之功凡百二十篇尚书璿玑钤云孔子求书得黄帝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此即汉末百两篇之名之所始要皆荒唐不足据者惟百篇之序则其序见在此眞夫子壁中书耳【马融郑王肃皆谓小序夫子所作】
自书序出后太常蓼侯孔臧者安国之从兄也与安国书云旧书潜于屋壁歘尔复出古训再申臧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乃复有百篇耶
百篇
虞书十六篇【尧典 舜典 大禹谟 臯陶谟益稷 汨作 九共九篇 膏饫】
夏书四篇【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征】
商书四十篇【帝告 厘沃 汝鸠 汝方 汤誓 夏社 疑至 臣扈 汤征 典寳 仲虺之诰 汤诰 明居 伊训 肆命 徂后 太甲三篇 咸有一徳 沃丁 咸乂四篇 伊陟 原命仲丁 河亶甲 祖乙 盘庚三篇 説命三篇髙宗肜日 髙宗之训 西伯戡黎 微子】周书四十篇【泰誓三篇 牧誓 武成 洪范 分器旅獒 旅巢命 金縢 大诰 微子之命 归禾 嘉禾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各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蔡仲之命 成王政将蒲姑 多方 立政 周官 贿肃愼之命 亳姑君陈 顾命 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冏命吕刑 文侯之命费誓 秦誓】
此孔百篇次第也若郑康成注百篇之序其次第又不同以汤誓次臣扈后为第四十九咸有一徳次汤诰后为第三十四蔡仲之命次费誓前为第九十六周官次立政前为第八十八费誓次吕刑前为第九十七其不同如此然当以孔为正者以孔不立学官故郑以臆见定之或更据他本实则古文经不如是耳伏书不分尧舜典臯陶谟益稷顾命康王之诰则于百篇之名皆属谬戾伏书非是也若孔所分以大禹臯益三谟俱属虞书而以禹贡为夏书之首则亦非是虞书当分在舜典及汨作九共膏饫之后而以大禹谟为夏书之首凡春秋战国间引书皆如此孔不识耳若东汉诸儒如马融王肃郑辈不见孔误以大禹臯益三谟分入虞书而考之羣书引经其于大禹臯益三篇所引称夏书者皆不相合因不能分划妄称为虞夏书即扬雄作法言亦云虞夏之书浑浑殊不知虞是虞夏是夏明明两朝岂可通混尝即以羣书引经较之如左庄八年夏书曰臯陶迈种徳徳乃降僖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文七年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襄五年夏书曰成允成功二十一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二十二年夏书曰念兹在兹二十六年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哀六年夏书曰允出兹在兹吕氏春秋夏书曰天子之徳广运乃神乃武乃文国语夏书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民无与守邦后汉刘梁夏书曰念兹在兹此皆大禹篇者若左僖二十七年夏书曰敷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则竟在益稷篇中葢臯益二谟总是夏书故史记载此二谟在夏本纪中禹贡之后【史以臯益陈谟为夏禹时事故舜纪云禹兴九韶之乐凤凰来翔春秋郤缺以九功九歌为夏书即天问亦有启棘宾商九辩九歌语】是二典皆虞书三谟皆夏书而总以禹谟为之界观虞书亡篇【汨作九共膏饫】旧载之舜典之后禹谟之前亦正以两界从此分也
薛士龙作书古文训其序引子夏学书于孔子有云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臯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戒斯七者书之大义举矣则古原以大禹臯益三谟俱作夏书而以禹贡叙禹谟之后臯益又叙之禹贡之后篇第秩然
亡书四十二篇【虞书汨作 九共九篇 膏饫夏书帝告 厘沃 汤征 汝鸠 汝方商书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宝 明居 肆命 徂后沃丁 咸又四篇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祖乙 髙宗之训周书分器 巢命 归禾 嘉禾 成王政 将蒲姑 贿肃慎之命 亳姑】按史记殷本纪有太戊一篇左定四年祝鮀告苌有命以伯禽命以唐诰刘曰伯禽与唐诰皆命书篇名犹君陈君牙之以名为命类又汉律歴志有古文月采篇又康王十二年王命作防丰刑今亡篇之内并无诸名
又有逸书在亡书四十二篇之外有书而无名者大序所云其余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是也
史记古文尚书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逸书非亡书若亡书有十余篇则无四十二亡书矣】
汉儒林逸书得十余篇
隋经籍志尚书逸篇二卷志云又有逸书出齐梁之间考其篇目似孔壁中之残缺者故附尚书之末
又有称书有正摄之分陆徳明释文云典凡十五篇正典二摄十三十一篇亡余俱有正有摄不解何义熊朋来谓百篇注者有正摄之分正者有其义而正其名摄者无其名而附其义然按其所分一往不合且其中以禹贡洪范俱为二典之摄则不通极矣要皆不足辨耳及安国献书武帝命安国作【时所献孝经论语俱命作今论语注疏中有孔安国注艺文志孝经古孔氏一篇即其也】毕将上之而巫蛊事遂不得上自天汉末献书至征和元年巫蛊起凡四年而古文未行安国随卒竟不得立于学官
艺文志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立于学官
楚元王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
儒林遭巫蛊事未立于学官
荀悦汉纪武帝末孔安国家献之防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大序承诏为五十九篇作旣毕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不复以闻
隋书安国为五十八篇作会巫蛊起不得奏上乃古文原本旣献之官藏之书府而以古更写之一册藏之于家遂私相授受虽非官书令甲公行颁布而汉史重其书记其授受亦相嬗不絶
史记儿寛受业孔安国
汉儒林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微子洪范金縢多古文説都尉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常字】常授虢徐敖敖为右扶风掾授王璜平陵涂恽子眞子眞授河南桑钦君长
隋书安国遂私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生授胡常谓之尚书古文之学
儒林世所百两篇者出
百两篇
百两有二説一百篇之外加伏生泰誓一篇孔氏小序一篇为百两篇
一春秋説题辞谓书百二十篇尚书璿玑钤谓孔子得书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曰百两篇
儒林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书序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眞古文者【谓亡书四十二篇也】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之非是【中书中秘所藏书即孔壁古文也】乃黜其书
孔氏正义谓孔书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其三十三篇与郑注同二十五篇与郑注异但孔君所值巫蛊不行前汉诸儒但知孔本有五十八篇而不见孔遂有张霸之徒于郑注之外僞造尚书二十四以足郑注三十四篇之数为五十八篇其所僞增二十四篇者即郑注书序自舜典汨作九共以至旅獒冏命二十四篇若又称十六篇则又以九共九篇共序除去八篇为十六篇其説凿凿按汉但言成帝时有百两篇之説成帝因以百两求张霸即以百两征未闻帝以二十四篇求霸以二十四篇征也且霸所应征之书明言分析合二十九篇作数十篇又采左氏并书序作首尾凡百二篇则其数明是一百有二篇而其文则大约取之书序左及尚书二十九篇之中何曾就郑注多寡为之增益况僞造二十四篇只足得五十八篇之数其于百两何居及究其所误则郑注三十四篇与僞增二十四篇皆杜林漆书古文非孔古文也【见三卷】颖达不晓漆书作此不通语而世无通人解之夫以张霸西汉成帝朝人乃能僞造二十四篇以足东汉郑康成注书不足之数则其人已在梦中而世复信之所谓举世梦梦非耶艺文志刘向以中古文【即内府所藏孔书】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即伏书】酒诰脱简一【谓古文脱简也】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字数十
楚元王哀帝时刘歆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曰古文旧书藏于秘府伏而未【此言中古文也】问民间则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此安国更写一本藏于家而之人间者也是张霸献僞书后古文中外并有考验旣不遗失复无僞本】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又曰抑此三学【左毛诗古文尚书】以尚书为备皆先帝之所亲论今上所考视其古文旧书皆有征验外内相应【谓外而民间内而秘府皆考验如一中外相应当时亲任校书者其言之再三如此无学之徒请略读之】岂苟而已哉夫礼失求之于野古文不犹愈于野乎若必党同门妬道眞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其言甚切乃书入而诸儒皆切齿怨恨【以不立学官之书而遽欲举行则诸儒狃于便安且惮繁重遂一意排抑动成门戸】即名儒如光禄大夫龚胜恶之愿乞骸骨罢而大司空师丹亦大怒奏歆改乱旧章非毁先帝所立上曰歆欲广道术亦何以为非毁哉歆由是忤执政大臣为众儒所讪惧诛求出补吏为河内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