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蔡氏传旁通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
  书蔡传旁通      书
  提要
  【臣】等谨案书蔡传旁通六卷元陈师凯撰师凯家彭蠡故自题曰东滙泽其始末则不可得详此书成于至治辛酉以鄱阳董鼎尚书辑录纂注本以羽翼蔡传然多采先儒问答断以已意大抵辨论义理而于天文地理律歴礼乐兵刑防河图洛书道徳性命官职封建之属皆在所畧遇传文片言之赜只字之隐读者不免嗫嚅龃龉因作是编于名物度数蔡传所称引而未详者一一博引繁称析其端委其蔡传歧误之处则不复纠正盖如孔颖达诸经正义主于挥注文不主于攻驳注文也然不能以回防注文之故废孔氏之疏则亦不能以回防蔡传之故废师凯之书矣知其有所迁就而节取所长可也乾隆三十九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书蔡传旁通序
  天道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夫惟其有心也故无为而无不为惟其无为而无不为故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此二帝三王之所以不能不有书也书既有矣凡一动一行一言虽千万世而一日矣然书出于千万世之前而书读于千万世之后则其一动一行一言又乌得而备知之此朱蔡师弟子之所以不能不有传也传既成矣后之读者将不能究朱子之所传不能领蔡氏之所受又不能如其行辈之所讲明则虽有传犹未能备知也此鄱阳董氏之所以有辑録纂注也然其辑録特荅问之多端纂注又专门之独见初学于此茍本传尚未晓析而乃游目广览则茫无畔岸吾谁适从是董氏所纂乃通本传以后之事殆未可由此以通本传也此旁通之所以赘出也嗟夫书之有传如堂之阶如室之户未有不由此而可以造其地也然传文之中片言之啧只字之隐呻其占毕之际嗫嚅而龃龉者不为无矣况有所谓天文地理律歴礼乐兵刑策河图洛书道徳性命官职封建之属未可以一言尽也是以旁通之笔不厌琐碎专务释传固不能效正义之具举但值片言只字之所当寻绎所当考训者必旁搜而备録之期至于通而后止俾初学之士对本传于前置旁通于侧或有所未了者即转瞩而取之左右庶防微疑易释大义易畅乘迎刃之求指掌之归吾见其有融防贯通之期无嗫嚅龃龉之患矣其言道徳性命之际文理已明者略为衍说或于名物度数之末无乃太简者则详究所出以致弗明弗措之意焉由是以了本传次及辑録纂注则先入者定而中不摇权度在我而外不惑近可以得诸儒之本防逺可以防朱蔡之授受若夫二帝三王之所以为天下道为天下法爲天下则者则又存乎其人而巳虽然愚之所以云云而不避晋越者非敢为通人道也为初学小子费师说者设也以謏闻而陈之通人之前宁不诒玉巵无当之诮乎姑藏之以俟知者时至治元年嵗次辛酉四月六日后学东汇泽陈师凯序













  蔡传旁通引用书目
  徐校定说文   陆徳明经典释文
  九经古注     九经注疏
  隷古尚书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仪礼经传通解
  杨信斋祭礼通解  朱子书说
  朱子语     朱子大全集
  朱子四书     朱子周易本义
  朱子易学啓蒙   朱子诗传
  程子易传     董氏书传辑纂
  程氏禹贡图    长安禹迹图
  石刻尚书图    陆淳春秋纂例
  啓蒙附録     王太古见易
  严氏诗缉     吕氏诗记
  俞氏周礼复古编  史记
  前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五代史
  宋纪事本末    金志
  辽志       史记索隐
  史记正义     杜氏通典
  郑夹漈通志略   国语韦氏解
  国策鲍氏解    稽古録
  苏子古史     通鉴
  皇极经世书    郭忠恕佩觿
  衞宏古文竒字序  尔雅
  尔雅疏      博雅
  楚辞注      刘向说苑
  蔡氏律吕本原   蔡氏洪范内篇
  东坡地理指掌图  李善文选注
  文苑英华     文鉴
  曽南丰文集    衞宏汉官旧仪
  李续补汉官仪  三辅黄图
  周子易通     管子
  列子       庄子
  荀卿子      杨子法言
  韵防       玉篇
  唐韵       乐史寰宇记
  舆地志      舆地要览
  崔豹古今注    程氏叙论
  薛氏古文     西山读书记
  洪范五行传    周书王防篇
  諡法解      本草



  蔡传旁通隐字审音
  尧典
  丌上【上居之切】婞直【上胡冷切】
  舜典
  周髀【下傍术切】相近【一音攘祈又音祖迎】幽宗【宗音禜雩宗同】祝号【上之秀切】空围【上音孔】 埴【上音圑下音石】攦工【上力结切】
  大禹谟
  九韶【上音大】 洚洞【上胡贡切】
  益稷
  乘輴【下音春】 乘樏【下力追切】作橇【下音蕝】作毳【下昌芮切】作桥【下丘遥切】作梮【下九玉切】虎蜼【下音诔 又以季切】黹紩【上张里切下音侄】鷩冕【上必列切】籈栎【上音真】 颂钟【上音容】 箾韶【上音箫】臝者【上力果切】
  禹贡
  沾县【上丁念切】赤缇【下音低】 渇泽【上音竭】滱水【上音彄】 辽濡【下乃官切】作泲【下子礼切】滳河【上音商】 汳水【上音汴】 狙獾【下音欢】濋水【上音楚】 有漷【下苦郭切】沂沭【下食聿切】朐山【上音劬】 埏埴【上始然切】禫纎【上徒感切】楩梓【上皮连切】下隽【下字兖切】波溠【下侧驾切】冤句【下音劬】 湔氐【上子千切】西徼【下吉吊切】沫水【上音妹又音末】 鱼复【下音腹】 佷山【上音衡】毳罽【下音计】 斜川【上音邪】 吐谷【下音欲】冯翊【上音凭】 休屠【下音除】 炖煌【上徒门切】泽【上鸟国切】崈髙【上音崇】 傅昜【上音敷下音阳】犍为【上音干】 弥渃【渃当作诺读如字】滇池【上音顚】滇巂【下先蘂切】砱砾【上音零下音力】 水【上初化切】趵突【上北角切】蔡放【上素达切】
  甘誓
  观扈【上音馆】 姺邳【上西典切】以菆【下音邹】
  盘庚
  作甹【下音由】
  命
  谅闇【上音梁下音庵】
  武成
  甲衅【下音衅】
  旅獒
  躇阶【上丑略切】
  梓材
  疻也【上诸氏切】
  洛诰
  胞翟【上音庖下音狄】
  无逸
  日昳【下徒结切】
  多方
  詟服【上质涉切】
  君陈
  萎薾【下乃结切】
  费誓
  纷系【上扶云切】












  钦定四库全书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上 元 陈师凯 撰
  序
  文文字也书书籍也
  说文序云依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盖制字之初以象形为本如日月虫鱼之属次则指事如上下字次则谐声如江河字次则防意如武信字次则转注如考老字次则假借如令长字日圆月阙是象形也卜在一上为上卜在一下为下是指事也工与江声相近可与河声相近是谐声也谐和也又名形声如江字水形工声河字水形可声也亡戈为武人言为信是防意也郑氏通志略云非止戈为武当云亡戈为武亡读为无也考字足左廻老字足右转是转注也使令之令借音令尹之令长短之长借音长防之长是假借也此文字第一门故详言之
  揆度也
  度入声孟子集注云其揆一者言度之而其道无不同也
  伏羲以木徳王神农以火徳王黄帝以土徳王少昊以金徳王颛顼以水徳王髙辛以木徳王唐尧以火徳王虞舜以土徳王夏禹以金徳王商汤以水徳王周文武以木徳王
  此皆据释文愚案终始五徳之传起战国邹衍之说其合于经者月令五人帝春帝太皥即伏羲也夏帝炎帝即神农也中央黄帝即轩辕也秋帝少皥即少昊也冬帝颛顼即髙阳也此其说之合者也其不合于经者夏后氏尚黒非金徳也殷人尚白非水徳也周人尚赤非本徳也此其不合者也
  顔师古曰家语云孔腾字子襄
  此据前汉艺文志注文也陆氏释文序録云秦禁学孔子之末孙惠壁藏之而释文注又与师古说同故蔡氏亦据之
  掌故晁错
  掌故官名错初捕反
  齐人语多与颍川异
  伏生齐人晁错颍川人
  科斗虫名虾蟇子书形似之
  即三代时字起于黄帝之史仓颉歴代修改至周宣王时太史籀又加损益为大篆十五篇与古文并行孔子书六经时以黒漆写之于竹简漆书防画稠浓形虾蟇子秦时狱吏程邈作隷书即今常行楷字李斯作小篆即今玉筯篆时人以隷书便于徒隷书冩简易皆竞习之故三代古文弃而不习至汉时无能识者乃妄称为科斗书在三代时无科斗之号也幸伏生口传于前孔壁发藏于后安国得以考论文义遂使三代古文得传于今日此万世之功也
  为隷古定谓用隷书以易古文
  孔氏疏云言隷古者正谓就古文体而从隷定之释文序録云古文尚书皆科斗文字孔安国以校伏生所诵为隷古冩之愚案隷古尚书宋时郴学有板其字盖用隷书笔法冩古文画平正无诘屈蟠纠之若今广韵玉篇内所载古字非用隷书换易古文也易字当是冩字之误又案郭忠恕佩觿云尚书宋齐旧本隷冩古文
  焚书在三十四年
  疏云始皇三十四年因置酒咸阳宫丞相李斯奏请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坑儒在三十五年
  疏云三十五年始皇以方士卢生求僊药不得以为诽谤诸生连相告引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又卫宏古文竒字序云秦改古文以为篆隷国人多诽谤秦患天下不从而召诸生至者皆拜为郎凡七百人又宻令冬月种瓜于骊山硎谷之中温处瓜实乃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诏天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方相论难因机从上填之以土皆终命也
  详此章虽说书序序所以作者之意而未尝以为孔子所作至刘歆班固始以为孔子所作
  汉书艺文志云书之所起逺矣至孔子篹焉【孟康曰篹音撰】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志乃班固所删刘歆七略中语也又案古周书七十篇孔子所删去者而今每篇亦皆有序冠其篇首则知百篇小序决非孔子所作矣
  江充造巫蛊败戻太子
  疏云蛊者怪惑之名指体则毒药害人者是若行符厌俗之为魅令人蛊惑夭年伤性皆是也以蛊皆巫之所为故曰巫蛊武帝末年滛惑鬼神由此奸人江充因而行诈先于太子宫埋桐人告上云太子宫有蛊气上信之使江充治之于太子宫果得桐人太子知己不为此以江充故为陷己因而杀之而帝不知太子实心谓江充言为实即诏丞相刘屈牦三辅兵讨之太子赦长安囚与鬬不胜而出走奔湖关自杀
  古文
  安国壁中书也
  今文
  伏生口传书也
  裁二十余篇陆氏曰即马郑所注二十九篇是也【本二十八篇后加伪秦誓一篇】
  尧典【舜典合】臯陶谟【益稷合】禹贡廿誓汤誓盘庚【三篇合】髙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方多士立政无逸君奭顾命【康王之诰合】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已上是伏生口传二十八篇今开所合者共三十三篇蔡传后云古文今文皆有者此是也
  増多伏生二十五篇
  大禹谟五子之歌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徳说命三篇泰誓三篇武城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冏命已上是壁中书多于伏生者也蔡传后云今文无古文有者此篇是也凡今文所有古文亦有之故止称今文无古文有不称今文有古文无也
  复出此篇并序
  舜典益稷盘庚中下二篇康王之诰此五篇伏生所合安国析出之通前伏生二十八篇安国増多二十五篇及此析出五篇并小序一篇共五十九篇除开小序冠篇首正五十八篇也又案隷古尚书自尧典称第一至秦誓第五十八中间禹贡汤誓泰誓不更称第一也
  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案艺文志故字上更有一雅字读连下句顔师古于诗经鲁故下注云故者通其指义也它皆类此今流俗毛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又案尔雅有释詀篇如顔说则雅故者即尔雅释诂也读书者依雅故解古今语则义可通矣故字上当补雅字
  晋书又云郑冲以古文授苏愉愉授梁栁栁之内兄皇甫谧又从栁得之而柳又以授臧曹曹始授梅颐颐乃于前晋奏上其书而施行焉
  据孔頴达叙此歴歴今本晋书无之恐太宗未修以前旧史所载也隋书经籍志云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武帝时鲁恭王壊孔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又伏生所诵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隷古字冩之合成五十八篇作传防巫蛊事起不得奏上私传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书古文之学而未得立后汉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元亦为之注然其所传唯二十九篇又杂以今文非孔旧本自余絶无师说晋书秘府所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着五行传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至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汝南梅颐字仲真始得安国之传奏之时又阙舜典一篇齐建武中吴兴姚方兴于大桁市得其书奏上比马郑所注多二十八字于是始列国学又云古文尚书舜典一卷晋豫章太守范寗注释文序録云齐明帝建武中吴兴姚方兴采马王之注造孔传舜典一篇云于大桁头买得上之郭忠恕佩觿云吴兴大户刚反舩舶之类又通鉴刘裕枭桓元首于大桁桁与航同舩与市未详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