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四书
- 日讲四书解义
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
朕惟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自尧舜禹汤文武之后而有孔子曽子子思孟子自易书诗礼春秋而外而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书如日月之光昭于天岳渎之流峙于地猗欤盛哉盖有四子而后二帝三王之道有四子之书而后五经之道备四子之书得五经之精意而为言者也孔子以生民未有之圣与列国君大夫及门弟子论政与学天徳王道之全脩己治人之要具在论语一书学庸皆孔子之而曽子子思独得其宗明新止善家国天下之所以齐治平也性敎中和天地万物之所以位育九经达道之所以行也至于孟子继往圣而开来学辟邪説以正人心性善仁义之防着明于天下此圣贤训辞诏后皆为万世生民而作也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矣厯代贤哲之君创业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讲明斯道朕绍
祖宗丕基孳孳求治留心问学命儒臣撰为讲义务使阐发义理禆益政治同诸经史进讲经歴寒暑防敢间辍兹已告竣思与海内臣民共臻至治特命校刋用垂永久爰制序言弁之简首每念厚风俗必先正人心正人心必先明学术诚因此编之大义究先圣之防言则以此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夫一道同风之治庶防进于唐虞三代文明之盛也夫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
日讲四书解义进
呈疏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喇沙里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陈廷敬等谨
题为进
呈刊完日讲四书解义仰祈
睿鉴事【臣】等于康熙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恭侍
德殿进讲蒙
皇上面谕四书讲章应行刊刻钦此【臣】等叨尘法从日侍
经帷伏覩
皇上
圣躬亲讲典学弥勤
天语下询访道愈笃于凡六经诸史靡不极意研精至于四子之书实备百王之道比年以来次第进讲歴寒暑而罔间积月日以成编固已体验于
宸衷抑且挥于政治除按日进
览年终彚
呈尽在
御前时厪
睿照廼者
亲降纶音爰令校刻窃惟
皇上圣学崇深眞足超轶往古【臣】等经术浅陋曷克仰助涓埃顾邹鲁之大义防言炳如星日而师儒之参稽互订着在简编尝慕赵普以半部佐君先眀敬信节爱愿学朱熹以四字入告亦曰诚意正心欲致斯世于唐虞不外眀德新民之理而使吾
君为尧舜敢忘责难陈善之思仰惟
宵旰之勤劳不辍
宫闱之诵读永光典训示则臣民【臣】等谬効编摩复加删
润校锓成帙装潢进
呈惟我
皇上常垂乙夜之观存诸几席允懐千圣之道如晤羮墙将见焕四海文命之敷万世光华之治【臣】等不胜区区之意谨具题恭
进以
闻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喇沙里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陈廷敬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三级【臣】色冷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臣】叶方蔼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二级【臣】蒋道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一级【臣】库勒纳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食正四品俸【臣】张英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具
题本月二十日奉
旨经史有关政治义蕴深朕朝夕讲究勉求贯通讲幄诸臣殚心阐发允裨典学这所进讲章着畱览该衙门知道
总裁官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库勒纳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叶方蔼
分撰官
通议大夫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臣】格尔古徳︵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沈荃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二级【臣】蒋道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食正四品俸【臣】张英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奉政大夫【臣】牛钮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奉政大夫【臣】 常 书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食正四品俸【臣】崔蔚林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奉政大夫【臣】 严我斯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臣】朱马泰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臣】张玉书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臣】阿哈达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臣】董 讷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臣】王鸿绪
校阅官
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二级通议大夫【臣】傅腊塔翰林院侍讲学士加一级【臣】多 竒
翰 林 院 侍 读【臣】朱 典翰林院侍读加二级奉政大夫【臣】阿 山翰林院侍讲奉政大夫【臣】邬 黑
左春坊左谕徳兼翰林院修撰【臣】祖文谟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修【臣】孟亮揆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臣】陈 论翰林院编修加一级儒林郎【臣】顾 汧
翰林院检讨加一级文林郎【臣】沈上墉
翰林院检讨加一级文林郎【臣】王尹方
翰 林 院 编 修【臣】彭会淇翰 林 院 编 修【臣】髙 裔
收掌官
翰林院典簿加一级文林 郎【臣】眀 辅
翰 林 院 典 簿【臣】穆惟干翰林院孔目加一级文林 郎【臣】图克善
翰 林 院 孔 目【臣】杜登春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哈桑阿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隡克隡里
翻译官
翰林院待诏加 一 级 登 仕 郎【臣】敦 代翰林院七品笔帖式加一级承徳郎【臣】那 麟翰林院七品笔帖式加一级承徳郎【臣】傅 珅翰林院七品笔帖式加一级承德郎【臣】宜尔彩翰 林 院 七 品 笔 帖式【臣】喀 拜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承德郎【臣】刚五达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文林郎【臣】郭 瑮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文林郎【臣】常 绶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文林郎【臣】石殿柱翰 林 院 八 品 笔 帖 式【臣】查哈喇翰 林 院 八 品 笔 帖 式【臣】阿哈达翰 林 院 八 品 笔 帖 式【臣】黒色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迈蜜大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张仲智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蔺起元翰 林 院 八 品 笔 帖 式【臣】温拜翰 林 院 八 品 笔 帖 式【臣】宋飏翰 林 院 八 品 笔 帖 式【臣】呉 保翰 林 院 八 品 笔 帖 式【臣】塞克参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苏通保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哈桑阿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鄂 琦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鲍 塞翰 林 院 笔 帖 式【臣】觉霍拓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日讲四书觧义目録 四书类
卷一
大学
卷二
中庸【上】
卷三
中庸【下】
卷四
论语【上之一】
卷五
论语【上之二】
卷六
论语【上之三】
卷七
论语【上之四】
卷八
论语【下之一】
卷九
论语【下之二】
卷十
论语【下之三】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巻十二
论语【下之五】
卷十三
孟子【上之一】
卷十四
孟子【上之二】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卷十六
孟子【上之四】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卷十八
孟子【上之六】
卷十九
孟子【下之一】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卷二十一
孟子【下之三】
卷二十二
孟子【下之四】
卷二十三
孟子【下之五】
卷二十四
孟子【下之六】
巻二十五
孟子【下之七】
卷二十六
孟子【下之八】
【臣】等谨案
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康熈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自朱子定着四书由元明以至国朝悬为程试之令甲家户诵以为习见无竒实则内圣外王之道备于孔子孔子之心法寓于六经六经之精要括于论语而曽子子思孟子遂衍其绪故论语始于言学终于尧舜汤之政尊美屏恶之训大学始于格物致知终于治国平天下中庸始于中和位育终于笃恭而天下平孟子始于义利之辨终于尧舜以来之道统圣贤立言大旨灼然可见葢千古帝王之枢要不仅经生章句之业也我
圣祖仁皇帝初年访落即以
经筵讲义
亲定是编所推演者皆作圣之基为治之本词近而
防逺语约而道宏
圣徳神功所为契洙泗之传而继唐虞之轨者葢胥肇于此矣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一
大学
大学一篇为古帝王立学垂教之法孔子详举其次第以示人曾子复分为十传以解之规模广大而本末不遗节目详眀而终始不紊在初学为入徳之门而极其至则内圣外王不越乎是故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一章书是曾子述孔子之言乃脩己治人之要道谓之经文为大学一书之纲领而此一节书又经文之纲领也孔子曰道在一身而能周乎天下国家者大人之学也大人为学之道有三德者天所赋于人心至虗而无所累至灵而无所蔽能包函众理而酬应万事故谓之明德德本明而气禀拘于有生之初私欲蔽于有生之后则明者有时而昏矣然其本体之明自在也故必因其一端之露而致力以明之
使复其本然至虚至灵之全体方为有本之学也所以大人之学在明明德然所谓明德者乃人人之所同得而非我之所私有也故自明其德更当推以及人鼓舞振作使天下之民凡具是德者咸有以去其旧染之汚而臻于大同之治方为有用之学也所以大人之学在新民然此明德新民皆有当然之极不容增减所谓至善也大人之学不可茍且自足不可半涂而止己徳则必无一毫之不明民德则必无一民之不新皆止于至善之地又能守而不方为有成之学也所以大人之学在止于至善此脩己治人之全功内圣外王之要道也葢三者本千圣传心之防防孔子特取而眀之挈为纲领分为条目灿然毕具之中经纬咸贯为人君者能究心于此身体而力行之治天下无余事矣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此一节书是孔子示人以止至善之功也孔子曰明德新民何由得至善而止之乎惟于至当不易之理为人所当止者能真知灼见而后志之所向无所疑贰常然而有定矣志既定而后心之所存絶乎纷扰常泰然而能静矣心既静而后身之所处逺乎忧危常坦然而能安矣身既安而后神闲气定揆度事理必暇周详而能虑矣能虑而后事物当然之理审处咸宜不使有一毫之差而明德新民之至善乃可得而止矣然则欲止至善者可不以知止为要哉夫至善之理随事而寓然必由于知止识见既定自然心无妄营志气清明可以宰制万几而各得乎至善之极此大学所以贵格致之功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此一节书是孔子示人以先后之序以为入道之基也孔子曰大人之学道固无所不该而功则约而有要明德新民有名象之可指者皆谓之物物则有本末焉必己之明德既明而后可以新民之德则德为本而民为末也知止能得有工夫之可言者皆谓之事事则有终始焉必先有知止之功而后收能得之效则得为终而知为始也然则学者其可泛然从事乎诚能知本与始在所当先末与终在所当后端本于明德而渐及于新民用力于知止而观成于能得则进为有序所操者约而所该者博于大学之道为不逺矣大学首言明德新民继言知止能得犹恐人精神泛用昧所持守不免于本末倒置终始混淆故又示人以先后之序有志大学之道者亦可以知所从入之途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此一节书是孔子示人以明德新民之条目而言其所当先之序也孔子曰明德新民理虽一贯而其中之次第则有不可紊者古之人君任政教之责欲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徳则必先以教化治其一国之人咸遵于善使四方有所观感故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也欲治一国之人则必先整齐一家之人长幼尊卑各得其分使国人有所则效故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也欲齐一家之人则必先脩一己之身喜怒好恶咸得其理使家人有所取法故欲齐其家者必先脩其身也身不易脩而心乃身之所主欲脩其身而使无有或愆必先使心之所存大中至正无少偏邪斯身之所行皆善矣故欲脩其身者必先正其心也心体至虚而意乃心之所欲正其心而使无有或偏必先使意之所动诚一笃实无少欺伪斯心之所存皆善矣故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也心之明觉谓之知欲诚其意而使无有或伪必先使吾心之知推致无余善恶之辨洞然明晰斯意之所皆实矣故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也知之理散见于物欲致其知而使无有或蔽必将天下事物之理穷究无遗是非可否逐一透彻斯知之本体无亏矣故致知在格物也有明德新民之责者可不知所当先哉圣贤言脩己治人之道条目次序无有明白显著于此者自脩身以至明明徳于天下明德新民之序也自格物以至脩身知止能得之序也学者循其序而从事焉以入道无难矣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一节书是孔子覆说上文以见明德新民有递至之效也孔子曰古人之毎事必有所先而递至于格物者何哉葢物格则理之散见于事物者穷究之无不尽而后知之具于吾心者推极之无所遗而知无不至矣知至则明之所照不淆于善恶之辨而后意之所不介于真伪之间而意可得而诚矣意诚则私欲去而天理常存而后吾心虚灵之体无少偏倚而常正矣心正则防闲严而匪彝自逺而后吾身举动之间咸归轨度而能脩矣身脩则由己及人而后一家之中有所取法而咸遵约束家可得而齐矣家齐则由亲及疎而后一国之人有所则效而羣服政敎国可得而治矣国治则由近及逺而后天下之人有所观感而共遵王路天下可得而平矣观于此而古人之递有所先者不益信哉夫颂尧曰钦眀称舜曰濬哲可见格物致知为脩身之首务必先克明峻德而后敦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古帝王为治之道与此更无二理诚为人君者所当究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