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通旨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四书通防目録     四书类
  巻一
  天        天地
  命        性
  仁        义
  礼        智
  信        仁义礼智
  仁义      仁知
  礼义      知仁礼
  知仁勇
  卷二
  徳       道徳
  中       中和
  中庸      敬【附恭 附戒惧慎独】
  一        诚
  心       身
  志【附志气】    意
  思       情【附性情】
  耻       乐
  好恶      刚
  勇       道
  孝弟【又见人伦】 忠恕
  恕       忠信
  圣
  卷三
  气       气质
  才【类附才】    鬼神【徳附】
  礼乐      乐
  礼制      权
  人       人品
  道统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       孔门弟子
  子思       孟子
  古今人物     大人
  君子       士
  善人       狂狷
  乡原       君子小人
  卷四
  教        学
  知        行
  师道       诸经
  义利【附利】     祭祀
  丧祭【附葬】     文质
  文        言行
  言辞       过
  节操       名闻
  异端
  卷五
  人伦       父子【又见孝弟类】
  君臣       君位
  君道【又见治道王道】 臣道【附宾师】
  朋友       名分
  世俗       知人
  用人       交际
  义命       富贵贫贱
  困穷患难     辞受取予
  卷六
  出处去就     治道【又见君道王道臣】等谨按四书通防六卷元朱公迁撰公迁即作诗传疏义者是编之例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凡为九十八门每门之中又以语意相近者聨缀列之而一一辨别异同各以右明某义云云标立言之宗防盖昔程子尝以此法教学者而公迁推广其意以成是书其间门目既多间涉冗碎故朱彛尊经义考谓读者微嫌其緐又如樊迟请学稼不过局于末业乃列之于异端门与许行同讥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本周室班爵之制乃列之于士门与处士一例亦颇伤踳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孔门弟子子思孟子诸门以人事体近类书尤为无所发明然于天人性命之微道徳学问之要多能剖其疑似详其次序使读者因此证彼涣然冰释于学者不为无助要非融防贯通不能言之成理如是也所引诸家之説独称饶鲁为饶子其渊源盖有自矣明正统中何英作诗传疏义序称永乐乙酉因阅四书通防而语及疏义则是书行世在疏义之前顾明以来説四书者罕见征引近通志堂经解始刋行之盖乆微而复出也句下间别异同如喜怒哀乐一条谓右以体言而注亦曰以性言允执其中一条谓右以用言而注亦曰以事理言如是者不一疑刋是书者参校诸本所附非公迁之旧其出自谁手则不可考矣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通防卷一     元 朱公迁 撰天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中庸二十六章】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庸卒章】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右以理言在天之天也
  愚谓于穆不已与无声无臭是指其本体言圣人之徳与之相配者如此四时行百物生是即其功化言圣人之教与之相似者如此穆之一字即是天何言即是无声无臭形容天道之妙皆有为而发也 又案在天之天天人相对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其所知者亦在天之天也
  浩浩其天【中庸三十二章】
  右以理言在人之天也【天人相合】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上】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二十章】
  右以理言事物所以然之故也亦曰在人之天【天人相贯】愚谓此与命以理言者相贯乃众理之緫原万殊之一本即造化而在造化即人心而在人心即事物而在事物在圣人则与之浑然而为一在君子则知天属乎知致知求以明乎此也事天属乎行力行求以合乎此也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梁恵王下】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下】
  右以理言事物所当然之则也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并万章上】富贵在天【顔渊】若夫成功则天也【梁恵王下】 吾之不遇鲁侯天也【梁恵王下】
  右以分定言
  愚谓此亦在天之天虽以理言而实兼乎气者也故与命以气言者相贯余凢所谓不怨天与此类同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十七章】 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并万章上】
  右以主宰言
  愚谓凢自天意而言者皆以主宰言孔子重言天厌之及天生徳天未丧斯文孟子言天位天职天禄天未欲平治天下及引诗书所言天作孽畏天威皆是此类此与命以福祚言者相贯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泰伯】 髙明配天【中庸二十六章】 溥博如天【中庸三十一章】 凢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同上】右兼形体与理言
  愚案所指之天以形体言而圣人与之相凖相配相似者以理言盖理之天未尝离乎形体之天也余有专以形体言者易辨此不录
  天地
  建诸天地而不悖【中庸二十九章】
  右以理言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髙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中庸二十六章】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徳川流大徳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中庸三十章】
  右以功化言
  愚案二章皆因论圣人而以天地之道明之但前章因至诚无息而言故以流行不息者为体发育之盛多者为用后章因小徳大徳而言故以发育流行之各有条理者为用发育流行之浑浩无穷者为体也 又案自天地之道言之则其道为至极故曰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自道之全体言之则虽天地亦有不能尽故曰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也 余有専以形体言者易辨此不录
  命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中庸二十六章】 五十而知天命【为政】右以理言指其命之在天者而言也
  顾諟天之明命【大学传首章】 畏天命【季氏】
  右以理言自其命之于人者而言也
  愚谓顾之则无间断圣人之事也畏之则无怠慢君子之事也
  天命之谓性【中庸首章】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
  右以理言通贯天人而言也
  愚谓中庸正言理而气在其中语则约举其槩也
  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万章上】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尽心上】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尽心下】 君子居易以俟命【中庸十四章】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右以气言兼言气之长短厚薄不齐者
  死生有命【顔渊】 不幸短命死矣 亡之命矣夫【并雍也】右以气言専言气之长短不齐者
  愚谓顔渊蚤死是得气之短者伯牛恶疾是又于气之短者之中得其乖戾不和者皆于莫之致而言命若桓魋作乱而果得死则死于桎梏而非正命矣子夏亦引夫子之説而以命言固非圣言之本防也
  得之不得曰有命【万章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尽心上】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宪问】 赐不受命【先进】
  右以气言専言气之厚薄不齐者
  愚案赐不受命则専自贫富而言余三条则通自穷通得丧而言大同小异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賔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尽心下】
  右以气言兼言气之清浊厚薄不齐者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尽心下】 殀夀不贰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右兼理气言
  愚谓贫贱而知有分则是气富贵而知有品节则是理此性也有命之説不狥私以灭理是命于理者我能立之不纵欲以伤生是命于气者我能立之此修身立命之説二章皆以理御气皆以理制欲也 又案知命以知言俟命以行言立命兼知行言行法以徳行言居易以事理言殀夀不贰即是知命修身俟之即是俟命合知命俟命即是立命知命俟命则命在天立命则命在我
  故大徳者必受命【中庸十七章】 天命靡常【离娄上】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学传二章】 武王末受命【中庸十八章】 峻命不易 惟命不于常【并大学传十章】
  右以福祚言
  愚谓此与天以主宰言者相资天心之所向即天命之所在也若永言配命则又略兼天理而言之故配命二字与求福对 余有躯命辞命命令之命不具
  性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公冶】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上】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徳也【中庸二十五章】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上】 君子尊徳性而道问学【中庸二十七章】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賔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尽心下】右言性自理而言【非専论性】正言人心之理而事物之理在其中也
  愚案子贡举夫子所言之大凡则泛以人心之理言之也孟子以性之全体言故谓仁义礼智根于心子思即诚之体用言故以仁知皆为性之徳谓之徳性者本其得于天而言也谓之性之徳者自其蕴诸我而言也尊之则为存心之事知之养之则为知行兼尽之事知其有性而不谓之命则为以理御气之事
  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髙也星辰之逺也苟求其故千嵗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离娄下】
  右言性自理而言【非专论性】通言事物之理而人心之理在其中也
  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尽心上】
  右言性自理而言【非专论性】专主吾身之理言之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大学传十章】右言性自理【非专论性】自其所而言之也
  愚谓此本是情而谓之性者情近乎私故以性言之亦以见情之根乎性而非二物也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尽心下】 动心忍性【告子下】
  右言性自气禀食色而言非专论性
  愚谓不谓性兼为富贵贫贱者言之动心忍性专为困穷患难者言之
  以上皆非特地论性而推其语意脉络则所谓性者各有所指也
  孟子道性善【滕文公上】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性犹杞栁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栁为桮棬孟子曰子能顺栁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栁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栁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筭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徳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徳【并告子上】右孟子论性専以理言告子之徒论性専以气言【専论性】
  愚谓此皆特地论性者然于告子生之谓性则折之性犹杞栁则责之皆引而未发之辞也湍水之説则略加辨明发其端矣犹未尽其蕴也及公都子连引三説以质其疑然后究言之而向之所以语告子者其防益明盖告子不求诸心故孟子之言略公都子笃信孟子故孟子之言详也食色一章亦皆折之之语但其意则専辨义外之非故与此四章不同
  性相近也习相逺也【阳货】
  右兼气质言
  天命之谓性【中庸一章】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中庸二十二章】右兼人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