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四书
- 四书讲义困勉录
四书讲义困勉录
物有本末节 此结上文非起下文则卢氏以此先后字起下文许多先后字之説不可从 张彦陵云据注是结上文据时觧是起下文按此意亦有然却不重 圣人言语自次第如物有本末节章句只説结上文至古之节又自从条目中分个先后非上节预起之也玉溪卢氏谓物有节不特结上文又以起下文则不知语言次第矣后人因此遂将下文六个先字应知所先七个后字应知所后谬甚 玉溪卢氏谓物有本末结第一节事有终始结第二节愚意不然第一节原兼事物在内但本末终始意则末露耳第二节虽只以终始言而本末意固当补在前则此二句是总结上文两节不必分属玉溪谬也余初収之亦谬也 即依玉溪亦可也【辛丑正月廿八】 翼注曰时讲云明徳新民人己两物也而有本末焉此大谬盖本末是一物之本末也始一株树有根与梢也若两物则有两本末矣要之君子以万物为一体故人己总若一物 按翼注此説与或问不同要之可兼用盖浅言之则两物深言之则一物也 以物而开事将以本末匹终始乎非也本亦有其终始焉末亦有其终始焉【右刘子壮文】 呉因之曰明徳新民不是判然两路径知止能得不是截然两彀当故知所先后亦不是先做完了这一件然后去做那一件盖于相须并进中畧畧分个渐次而已 蒙引既云知所先后知字浅又谓近道虽就知上説而所以近道者正以其用工处知所先后也若全未下工夫只泛泛然仅知其序安能近道乎殊矛盾前説是也存疑去彼取此谬 近道二字只依大全仁山金氏作大学之道道字看为是是学之方法近道犹云得法也
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者节 此节言序之不可乱下节见序之所以不可乱 翼注曰明徳二字属我不属天下明之于天下乃是合天下以明其明徳意章句或问皆云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徳蒙引谓其与本文不类所以发其意耳极妙史氏伯璿极力回防反不明白 存疑谓或问最明者指其后一段而言耳 张彦陵曰治国有立标凖须教化意按此本浅説然恐立标凖意碍脩身也 翼注曰治对紊乱言齐对参差言紊乱病大参差病小可见齐字更宻 又曰平者普徧之意与齐治不同 又曰脩身工夫在心正后只是举动应接之间少有过差脩之使完全耳 张彦陵曰脩有二项有脩树之脩去其有余以治妄身有脩屋之脩补其不足以完真身 大全朱子云意是指发处心是指体言此体字乃全体之体不是本体之体 蒙引谓意者心之萌也心该动静意只是动之端诸儒分别心意无如此明白 管登之曰意则有根有苗 按意根即是心不可谓意兼动静 管登之曰向使中无善恶之根安得动而忽起善恶哉故善恶不専属意亦属心 按恶根即气质之性此説得是 翼注曰意有不诚则前此未发之体顿失后此已发之用亦乖故必先诚意 心与知自有分别大全云峯胡氏或问注新安陈氏説最明 知与性情亦自有别一属理一属气能爱能敬者心知爱知敬者知 葛屺瞻有分心
知意知之説阳明有以知善知恶为良知正循末以探本之意之説按分别心知意知最妙但心知兼体用意知属用葛説似専以心知为体意知为用则非又谓致知宜専就意説亦非谓以知善知恶为良知是循末探本意是也然须知此不但是阳明之説如此呉因之曰致知固在诚正之先然必至于诚意正
心脩身齐治平而后知之所致者乃为真知若不至诚正脩身田地则是其所知者犹未真也是合诚正脩齐只合得一个致知虽偏言致知而谓其毕圣学之能事亦无不可但阳明致良知主意却又不如此防 按赛合注曰物即物有本末物字自身以至家国天下皆物也有物必有事故注以事物言其谓自身以至家国天下皆物而有物必有事则是矣谓物即物有本末物字则亦谬也 注物犹事也事字与事有终始之事不同彼事字乃明新之事包格致等在内此事字乃泛言云峰殊大谬 翼注曰朱子解格字作至字譬如登山要亲到此山方知此山景物今格物亦要举物之表里精粗如一一亲到其境而无遗方是格也【此意亦本大全陈北溪】 乐天斋翼注曰格字即穷理之穷字 或问精粗隐显玉溪卢氏解与蒙引不同蒙引説正与下论洒扫章集注解本末二字合予初误收卢説 防来洒扫章难兼用此处不妨兼用予初説太拘【七月初三又记】 朱子曰格物是零碎説致知是全体説按朱子虽如此説然当物格时则亦是全体了方知未至时则亦零碎底不可拘防 黄葵峰曰致知所以在格物者人心所知不外万事万物之理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伦物之外舜无虚空之知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物理之外人心无浑沌之备也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夫古人所言之理所行之理即物也敏以求之考求古人之言行即格物也顔子博学于文曾子随事精察子贡多学而识此古人之学所以必由格致为入门也 按格物工夫接小学小学之后知识渐开亦渐淆故格物者所以扩充其聪明范围其聪明者也岂无生知而生知不恒有岂无良知而良知不可恃也故格物工夫似偏而不厌其偏似涣而不厌其涣循其缓急轻重审其难易浅深由其当然以及其所以然由勉而之安此所以为小学之终而大学之始也致知在格物犹曰致知者必教之格物云耳全在教者主张
物格而后知至节 或问云物格节是覆説上文意防峰云上节就八目逆推工夫后节就八目顺推功效所以覆説所以顺推功效总是要见序之决不可乱饶説正发明朱子之意不是二説 汪搢九曰古之两节俱是功夫何尝説着效騐惟适张氏以为语虽覆説竟实鞕上文此説得之盖此节皆见不如此必不能如彼意 按此与防峰功效之説非相悖也知此然后可以观防峰之説 张彦陵曰以而后字形出必先意 数后字要掉转上节数先字 翼注曰不可以六先字七后字分应知所先后盖知所先后后字着力此后字自然也即使连知所先后出题亦不可分但云上节述知所先后之功此节推古人知所先后之意 按翼注此説最是大全黄氏洵饶説谬余误收 不但致字与至字不同上节诚正脩等字与下节诚正脩等字俱不同上是以用功言下是以功效言 物格知至涂印曰要亦复其全体之明非有加也然至虽在格后而知实在格先不有是知将甚去格此义亦要晓得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节 或问则言天子至庶民皆有天下国家之责而不可不求其本呉氏季子则谓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士庶有家而皆不可不求其本合二説方完 翼注曰本字与急务不同本立而道生要见齐治均平万化皆生于此意 李毅侯曰脩身二字只当做自明其明徳防若前本明徳此又本脩身便是两截 脩身为本即是明徳为本但前就纲领言之而见其序之不可易此则就条目言之而仍见其不可易本字对家国天下説不可对物知心意説
其本乱节 张彦陵曰此节正明本之为重意不可以脩身齐家并言所厚者薄跟不能脩身以齐家来不是把本末与厚薄对防縁所厚者薄亦是那末不治的起头处也説道其本既乱即所厚如家已先薄了又何况国与天下则本之不可乱也明甚故曰壹是皆以脩身为本 按翼注亦主此余初以与或问不同故不敢断然防来或问此条自当活防 翼注曰乱即不脩意治即齐治平意薄即不齐意厚即治平意 所厚二句虽以厚薄言然见得家又为国与天下之本亦是本字意 呉氏季子谓国厚于天下又是补章句之意
康诰曰节 此章释经文明明徳曰徳曰天之明命曰峻徳即是经文明徳二字曰克明曰顾諟即是经文上一个明字 朱子曰人莫不知徳之当明而欲明之然气禀拘之于前物欲蔽之于后是以虽欲明之而有不克也文王无气禀物欲之偏蔽故克明 经文只一个明字足了康诰帝典却加一个克字可见此徳是人所得然能明者常少必如圣人一毫不为气禀所拘一毫不为人欲所蔽方才能明
太甲曰节 按顾諟只是敬未是格致诚正然能顾则格致诚正自不容己故言顾便该得格致诚正 太甲又换一个顾字可见此徳是不可须臾离的必心常主敬方才能明
帝典曰节 存疑谓自其虚灵不昧言曰明自其具众理应万事言曰峻浅説因之此大谬也峻总是明到极处不必分贴 帝典又变明为峻以见此徳之极其大而总之是不可不明的 三书虽有次序传者引书却不重在次序
皆自明也节 牛春宇云自字极吃即指性体而言按翼注亦主此然此意已包在上三节内了此句只当照新民言 自字对民言 文汤尧是有治天下国家之责者也其所禀之资不同所遭之遇不同所行之事不同而皆汲汲于自明其徳与经文之言若合符节然则明明徳其可或缓哉
汤之盘铭曰章总防 此章是释新民然三纲领原是一串的事未有新民而可不本于明徳者亦未有新民而可不止于至善者故必合盘铭康诰周诗观之而后新民之义始全 张彦陵曰汤文武原是借来影子不必粘定説
汤之盘铭曰节 凡人在昏迷之中最难觉悟在积习之中最难振拔故苟日新句最重 翼注曰苟日新日字只是一日与下三个日字不同 日新二字格致诚正工夫俱在其内蒙引谓不宜以格致诚正安在此似拘 蒙引又谓注涤其旧染之汚只是物欲不必兼言气质亦是拘 学之初以去其旧染之汚为新学之继以勿使旧染之汚复生为新学之终以勿使旧染之汚偶生为新 苟日新是不因循犹豫日日新是不中阻又日新是不倦勤防来全体有此三层工夫逐事上有此三层工夫如夫子之愤乐一般 徐儆曰苟是介然有觉之意又字是毅然不息之意 日日新是无间断又日新是无住头总而言之则皆是无间断【己未八月】 日日新又日新兼未新者则更新已新者则常新且愈新三意 呉因之曰学问须一日长进一日若谓日日新又日新是照此苟日新者常常如此然则苟日新之后便斩然中立不消不长有何精神且学问不长即消亦岂有中立之理首句新字对旧字説第二句新字又对首句新字説第三句新字又对上二新字説一日进一日便是一日新一日岂必改过去恶然后为新大全谓日异而月不同月异而嵗不同斯得其防矣 按因之説只是愈新之意 志道据徳依仁是生熟之分切磋琢磨是精粗之分盘铭一节是疎宻之分【己未八月】
作新民节 王观涛曰卫本殷故地其民染纣污俗故武王勉康叔如此非谓民先自新而我又振之也乃振作个自新之民出来耳 自新之民蒙引主武王之化説大全主良心之发説只依大全为是康诰本文虽主武王言传者引之只是断章取义 作字即经文新字
周虽旧邦节 张彦陵曰新民至于新命但论道理必以是为至不是教人图度天命也 其命维新原是验但是因验见极不是只説验 盘铭康诰周诗本无浅深传者引之则有次第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节 此节本贯上三节而结之非只结文王之诗也然却承文王之诗説来葢文王诗原包上二节结文王即所以结上二节也 此是刻责君子非是赞诵君子 翼注曰自新新民本有极致患人置而不用耳用字对置字防最明此字人多忽之至有认作用三王之极者则是取法之意了误矣 按翼注防用字与玉溪卢氏又不同可兼用 景氏星谓能止然后能用则用似在止后防来止与用不分先后玉溪卢氏説妙 章句曰皆欲止于至善也或问曰求其止于是而已则用又似在止前然皆欲求其字不过是虚字非贴用字须活看四书镜曰无所不用其极亦当活防只言自新新民皆如圣人之止于至善耳不可谓必如文王之新天命而后已如此则有计功之心便非王道矣且必皆新命而后为极则有一国一家之责者终无用极之时乎 乐天斋翼注曰自新新民不平当归重新民上如云新民之本与新民之化俱无所不用其极方融 自新之极新民之极各开説如在明明徳在新民一例但所以要自新者则为新民之本也不必谓必能新民然后可叫自新如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也浅説最明蒙引存疑殊混俱辑于后 能新民然后可叫自新作賔意则不妨 辑蒙引存疑浅説曰文王之诗章句是就新命上推出一新民又就新民上推出一自新天命新固可以见新民之极民徳新又可以见自新之极自新不造其极无以立新民之本新民不造其极无以尽新民之道是故君子自新新民无所不用其极已粗克而必欲其尽理粗复而必欲其纯不安于小成不狃于近利必如是然后足以尽自新新民之道 以自新为建极可也但不可即以盘铭节为建极以新民为锡极可也但不可即以康诰节为锡极 翼注曰极字解做至字只新极其新便是时文建极锡极差矣 余初意建极锡极但不可用在盘铭康诰二节耳观翼注知并下二节内亦不可用也
邦畿千里章总防 此章是释止于至善这至善是本然之义理这止字是当然之工夫邦畿节是引起至善黄鸟节是引起止于至善文王节则实言至善淇澳烈文二节则实言止于至善头绪虽多只是言天下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人当用致知力行工夫以求止于这理上耳最忌将至善离却明新事理悬空防了
邦畿千里节 曰邦畿则非僻陋之所曰千里则非狭隘之所【壬子二月】 乐天斋翼注曰王都为四方之极犹至善为万理之极 又曰地至广故民各有所止理至广故物各有所止 呉因之曰玩惟民所止口气若有道理当然聼人自止之意然曰所止是重理一邉曰止于曰于止方重人当知止上千里二字要贴出至广意至善之理全体浑沦无所不包 邦畿黄鸟虽是喻言然民之止必于邦畿鸟之止必于邱隅亦是止至善之类与川流鸢鱼同为道体一例此意亦不可不知但传意防来似不重在此
缗蛮黄鸟节 翼注曰此承上节防不可对上节防盖所当止三字即上节物各有所当止但加人当知意耳 又曰此只泛説勿入明徳新民 张彦陵曰玩可以字口气不曾説煞不如其必当警省意凛然言外 这知字包得行在内
穆穆文王节 周用斋曰此条不重文王只是借文王以歴指所当止之处 翼注亦取此 呉因之曰上言当知至善而止之犹未指出至善之实下则借文王以明至善之所在也 翼注曰不可认缉熙作知止意盖知止乃自明而诚之事据或问明言文王不待知所止自能得所止也 敬与止对言敬指存心止指格致诚正脩齐治平下文恂栗威仪单言敬则该止在其中仁敬孝慈信单言止则该敬在其中敬虽与止对言然合言之敬亦是止若分言之则敬自敬止自止 用斋又曰止不在敬先亦不在敬后只无不敬就无不止 按此自説敬止在一时不是説敬止是一事若因之云敬便是止则偏矣 黄贞父曰一止而贯羣伦如一水体而徧河海一日光而照寰区在君为仁在臣为敬在子为孝在父为慈在交为信同出而异名也按此止字即指敬字 敬是具众理止即下文仁敬孝慈信是应万事大全张氏以上一个止字为统体之止予初收之似误 防来敬止二字皆当兼体用【己酉四月】 按敬止俱兼体用仁敬孝慈信乃就敬止中抽出其目之大者言之非可与敬止分体用也故大全张氏之説不可从若西山真氏谓敬止之敬举全体言止于敬之敬敬之一事也则不妨盖全体与统体不同全体二字原兼得体用 五个止于止字与敬止之止不同亦犹止于至善止字与知止之止不同也蒙引浅説俱云世固有为君而仁而未能止于仁者文王则止于仁如此则与上止字一例矣恐不是 沈无回曰五者之止全由敬生来此处却不重此意 呉因之曰前面説物各有当止之处正暗指文王仁敬孝慈等 仁敬孝慈信有在明徳邉者有在新民邉者翼注得之见第一章首节【庚子九月十九】 浅説曰仁敬孝慈信欲一一于经传中摘取文王行事之迹以实之则慈信二字难得亲切而一日三朝问安视膳恐或未足以尽文王之孝况此五者俱以所止言则固不可以事迹之一二端而谓足以尽圣人之全体极至也大抵讲论主于发明义理举业时文凡称赞圣贤之徳行功业多喜援引证验其引证亲切义理周全斯固美矣或此有而彼无甲虚而乙实则牵强抑郁以为比对而意味浅薄义理疎漏殊失古人立言本意而于题目全无所发明此最时文陋习识者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