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儒藏
- 修身治家
-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
序
夫为人在世,生居中国,禀三才之德,为万物之灵,感天地覆载,日月照临,皇王水土,父母生身,圣贤垂教。而从教者,达道为先。非博学无以广知,不明心无以见性。虽有生而知之者,近者奇稀。昔夏禹王闻善言,犹然下拜,何况凡世人乎?
曩古圣贤遗誌经书,千言万语,只要教人为善。所以立仁义礼智信之法,分君子小人之品,别贤愚之阶,辨善恶之异。盖为经书嘉言善行甚多,所以今人览观习行者少。况今学者,不过学其文艺为先,未有先学德行为本。及今劝世,多劝修物外之善因,少劝为当行之善事。其昔贤文等书,亦乃于世流传。
今之好听善言,君子观以为奇,罔知古今之要语,是以使人迷惑其心,少欲闻圣贤日用常行之要道。以致不肯存心守分,强为乱作胡行。夫为善恶,祸福报应昭然。富贵贫贱,成败兴衰似梦,时刻须防不测,朝夕如履薄冰。常存一念中平,非横自然永息,存于其心,自然言行相顾,贯串无疑,所为焉从差误矣?
洪武二十六年岁次癸酉二月既望武林 后学范立本序
重刊《明心宝鉴》序
尝闻鉴能照物而妍媸无或遗也。《郁离子》曰:“明鉴照胆,不启栊帘之颜。”今以鉴名书,而有明心之益,不谓之宝而何哉?虽然鉴有照胆之明而栊帘之颜尚尤不启,矧能明其心乎?呜呼!通是说者,可谓知其道矣。何也?鉴固可以照形,而理尚可以明心,正汤之盘铭之意。有曰:汤以人之洗濯之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今书名《宝鉴》,是集群圣之大成,萃诸贤之蕴奥,其义惟在明善复初,穷理尽性,而有日新之益,其明心得不因此而明焉。予平生珍爱是书,于侍御之暇,朝夕披览,其所喜者,字句立意,多以忠孝为先。但其中文字多舛,遂播正拾遗,捐俸锓梓以广其传,俾人同归于忠孝之域矣。其于世教未必无小补云。
大明嘉靖岁次癸丑仲秋上浣之吉守庵曹玄序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
子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尚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徐神翁曰:“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顽受祸殃。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藏。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汉昭烈将终(《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庄子曰:“一日不念善,诸恶自皆起。”
西山真先生曰:“择善固执,惟日孜孜。”
耳听善言,不堕三恶。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晋国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太公(周代吕尚的称号。即姜太公。)曰:“善事须贪,恶事莫乐。”
颜子曰:“善以自益,恶以自损。故君子务其益以防损,非以求名且以远辱。”
太公曰:“见善如渴,闻恶如聋。为善最乐,道理最大。”
马援曰:“终身为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颜子曰:“君子见毫厘之善不可倾之,行有纤毫之恶不可为之。”
《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出言不善,则千里违之。”
但存心里正,不用问前程。但能依本分,前程不用问。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
司马温公《家训》:“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心好命又好,发达荣华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温饱。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难保。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景行录》云:“以忠孝遗子孙者昌,以智术遗子孙者亡。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仇冤莫结,路逢险处难回避。
庄子云:“于我善者,我亦善之。于我恶者,我亦善之。我既于人无恶,人能于我无恶哉!”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故舌柔能存,齿刚则折也。”
太公曰:“仁慈者寿,凶暴者亡。”
太公曰:“懦必寿昌,勇必夭亡。”
老子曰:“君子为善若水,拥之可以在山,激之可以过颡,能方能圆,委曲随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强而不刚,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是以柔弱胜刚强。”
《书》云:“为善不同,同归于理。为政不同,同归于治。恶必须远,善必须近。”
《景行录》云:“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行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日日行方便,时时发善心。
力到处,行方便。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至,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东岳圣帝垂训:“天地无私,神明暗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倚尽,有福不可享尽,贫困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损人安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康节邵先生戒子孙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淫乐祸,嫉良善如仇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先儒曰:“一日或闻一善言,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行合道义,不卜自吉。行悖道义,纵卜亦凶。人当自卜,不必卜神。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有人议其逆。
《周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履霜坚冰至。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旦一夕之事,其由来者渐矣。
天理篇 第二 凡十九条
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近思录》云:“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
诸葛武侯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愿如此如此,天理未然未然。
康节邵先生曰:“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玄帝垂训:“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忠孝略》曰:“欺人必自欺其心,欺其心必自欺其天。心其可欺乎?”
人可欺,天不可欺。人可瞒,天不可瞒。
世人要瞒人,分明把心欺。欺心即欺天,莫道天不知。天在屋檐头,须有听得时。你道不听得,古今放过谁?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我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心恶,天不错。
皇天不负道心人,皇天不负孝心人,皇天不负好心人,皇天不负善心人。
《益智书》云:“恶错若满,天必戮之。”
庄子曰:“若人作不善得显名者,人不害,天必诛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深耕浅种,尚有天灾;利己损人,岂无果报?
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先儒曰:“非灾横祸,世人常叹无因。分付安排,皇天必自有说。”
若无后来报应,造物何以谢颜回?除却永劫灾殃,上帝胡私私曹操?
顺命篇 第三 凡十六条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一饮一啄,事皆前定。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景行录》云:“凡不可着力处,便是命也。”
会不如命,智不如福。
《景行录》云:“祸不可以免,福不可再求。”
《素书》云:“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重刊本中此处还有一句:福至不可苟求,祸至不可苟免。
《曲礼》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子曰:“知命之人,见利不动,临死不怨。”
得一日过一日,得一时过一时。
紧行慢行,前程只有许多路。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列子》曰:“痴聋瘖痖家豪富,智慧聪明却受贫。年月日时该载定,算来由命不由人。”
命里有终须有,命里无莫强求。
先儒曰:“世味非不浓艳,可以淡然处之。若富贵贫穷由我力取,则造物无权矣。”
孝行篇 第四 凡十九条
《诗》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故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曲礼》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伊川先生曰:“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
太公曰:“孝于亲,子亦孝之。身既不孝,子何孝焉?”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头水,点点滴滴不差移。
罗先生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养子方知父母恩,立身方知人辛苦。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曾子曰:“孝慈者,百行之先莫过于孝。孝至于天,则风雨顺时;孝至于地,则万物化盛;孝至于人,则众福来臻。”
△△△△△△△△△△
《八反歌》(录《桂宫誌》)
幼儿或詈我,我心觉欢喜。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一欢喜,一不甘,待儿待父心何悬?劝君今日逢亲怒也,应将亲作儿看。
儿曹出千言,君听常不厌。父母一开口,便道多闲管。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劝君敬奉老人言,莫教乳口争长短。
幼儿屎粪秽,君心无厌忌。老亲涕唾零,反有憎嫌意。六尺躯,来何处?父精母血成汝体。劝君敬待老来人,壮时为尔筋骨敝。
看君晨入市,买饼又买糕。少闻供父母,多说供儿曹。亲未啖,儿先饱,子心不比亲心好。劝君多出买饼钱,供养白头光阴少。
市间卖药肆,惟有肥儿丸,未有壮亲者。何故两般看?儿亦病,亲亦病,医儿不比医亲症。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亟保双亲命。
富贵养亲易,亲常有未安。贫贱养儿难,儿不受饥寒。一条心,两条路,为儿终不如为父。劝君养亲如养儿,凡事莫推家不富。
养亲只二人,常与兄弟争。养儿虽十人,君皆独自任。儿饱暖,亲常问,父母饥寒不在心。劝君养亲须竭力,当初衣食被君侵。
亲有十分慈,君不念其恩。儿有一分孝,君就扬其名。待亲暗,待儿明,谁识高堂养子心?劝君漫信儿曹孝,儿曹亲子在君身。
孙顺家贫,与其妻佣作人家以养母。有儿每夺母食。顺谓妻曰:“儿夺母食,儿可得,母难再求。”乃负儿往归醉山北郊,欲埋。掘地,忽有甚奇石钟,惊怪。试撞之,舂容可爱。妻曰:“得此奇物,殆儿之福,埋之不可。”顺以为然。将儿与钟还家,悬于梁撞之。王闻钟声清远异常而核闻其实,曰:“昔郭巨埋子,天赐金釜。今孙顺埋儿,地出石钟。前后符同。”赐家一区,岁给米五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