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菩提道次第略论
菩提道次第略论
菩提道次第略论
宗喀巴大师造
大勇法师译讲 智湛居士笔录
法尊译补 严定恭校 尘空治润
出版说明
一、本书原由大勇法师译讲五卷,及法尊法师于一九四二年补译止观章,但仅作略译,编辑成为第六卷,合前五卷即成一般普遍流通之版本。
二、一九三九年康定缁素,礼请昂旺朗吉堪布讲授菩提道次第略论,即依大勇法师译本而讲,然缺止观章,故于一九四一年,再请当时驻锡成都之法尊法师补译止观,该补译部分,系依藏文原本全文翻译,文较详明,成为六、七、八共三卷,故本书特依此版本而增补之。而将略译之“卷六”(止观章)置为附录。谨此说明。
缘起
一九三九年春,康定缁素,蒙恩师昂旺朗吉堪布,讲授菩提道略论,当时学人是依据大勇法师译讲,智堪居士笔录之菩提道次第略论直讲本而听受,惟后二度止观章未译录。于一九四一年,因听讲需要,特恭请当时驻锡成都之法尊法师译出,文较详明,计卷六,卷七,卷八,依之听受。
一九四二年夏,经法尊法师将菩提道次略论直讲本所缺之止观章译补,复经严定法师参校,尘空法师治润,即现今流通之菩提道次第略论本,惟所依止观章版本,文较简略,列为卷六。
现因印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应将原听讲时所依,法尊法师所译之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卷七卷八,即止观章印出,以便学人参阅。
低劣弟子昂旺敦振谨述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于成都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
华夏密乘中兴,暨西藏佛法内流,大勇实为前矛。勇原籍四川巴县,姓李名锦章,民国八年夏,与大慈大觉同日从余落发,方二十七龄尔。受戒参禅江天寺,及住静五台山,迨十年秋,余讲法华于宛平,来依座下。时有日本东密老宿觉随者,屡以唐代传日本真言大法还奉华土,聒余赴日承受,余闷然未应,勇喜跃往。卒于十二年冬,领高野金山穆韶阿阇黎两界大法归,为东密畅传中国始。十三年夏,勇学雍和宫白普仁喇嘛金光明法,起求法西藏意,创藏文学校。余武昌佛学院毕业僧法尊等,转平随学,而白喇嘛法会遂风行南北。翌春余在平讲经,班禅国师初自后藏至,通汉藏蒙僧之邮者,则白与勇也。春杪多杰觉拔格西突来藏校,余赠汉僧衣帽披戴之,不久格西之名大噪,藏中显密法亦盛传内地。而勇组西藏学法团,率大刚,法尊,恒演,观空,严定,超一,密悟等,亦于是冬抵康,然阻滞康定,刻苦修学。勇竟于十八年冬遽顺无常,才盈苾刍戒十夏而已。怀达之拉萨,渴求之悉底,势必期之再世。次年果转生康地,顷已成求寂,由大刚导学哲邦,庶夙愿可满欤。勇出家十载中所遗文笔,略有散见,成书者仅译讲之菩提道次第略论。近年继志精勤者,显学密修,固迈进未已,而此筚路褴缕之创译,尤适机要。惜阙止观章,今得法尊补足之,并由严定阅校藏籍,尘空整治笔录,并加以条晰,勒成六卷,不惟学院可资为讲册,而诸欲探究西藏宗喀巴大师之学者,亦堪获一简易门径。兹由汉藏教理院锓板流布,因叙大勇往行,以谂后昆。至论义则略广如文,寻览者当自得之。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六月八日缙云老人太虚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一
宗喀巴大师造 大勇法师译讲
智湛居士笔录 法尊译补 严定恭校 尘空治润,
敬礼于诸至尊正士具大悲者足下
堪忍刹中自在主 补处慈尊法中王
善逝智父妙吉祥 龙树无著佛所记
深观广行两大宗 传承诸师我皈命
为欲易入深广道 再以略法于此说
此论为总摄一切佛法之纲宗,龙树无著二大流派之准绳,胜士趣入一切智地之法规,三类士夫所应修持乃至菩提一切无不全备之次第也。由此菩提道次第为门,将具堪能者引入佛地,即此中所说法。
如济迦麻啰喜啰寺说法之轨则,先须讲明作者之重要,法之重要,及如何说听彼法之三事。
今于此菩提道次第之引导分四,一为明法源清净故,释作者之重要,二为于教授生敬信故,释法之重要,三于具足二种重要之法应如何听受讲说,四如何是以正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
甲初作者 本论总依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又以别依菩提道炬论,故道炬论之作者,即是本论之作者,其名曰燃灯吉祥智大阿阇梨,别号具德阿底峡。
彼之重要分三,乙初氏族圆满,乙二本生所得功德,乙三于佛教中所作之事业。今初
如罗乍瓦赞云:“东方惹火地,于此有大城,名次第聚落,其中有王宫。殿堂甚宽阔,金幢以为号,国王名善德,丰富多资财。有如支那君,王妃吉祥光,诞生三王子,莲华藏月藏。吉祥藏为名,长子莲华藏,五妃诞九子,第一福吉祥。今时具材能,亦称达那喜,少吉祥藏者,比丘精进月。月藏序居中,现我亲教是。”
乙二本生所得功德分二,丙初博学所得教之功德,丙二如理修行获得证之功德。 今初
尊者于二十一岁以内,将内外教共应明处之声明,因明,工巧,医药等四,学至最极精通。又于十五岁时,听正理滴论一次,即辩论折服一著名外道,于是英称普闻,此大绰龙巴所说。尔后复于黑山道场,亲近罗侯罗古达喇嘛,此喇嘛者,曾得喜金刚现身,金刚空行母授记得成就者,尊者蒙此喇嘛为授大灌顶,命名曰智密金刚。直至二十九岁时,复于诸已得成就师前,修学金刚乘法。至是经教教授通达无余,即自意念,于诸密咒我已精谙,嗣经空行母等,示梦多部密经皆未成睹,乃折其慢。自此以后,有诸师长及以本尊,或明或寐而劝请云:若出家者,能于佛法及众生作大饶益。尊者依言,往投大众部持律上座已修入加行位中之戒铠大德求请剃染,为作和尚,令得出家。三十一岁内遍学显教,别于大毗婆沙论依止法铠论师于啊登打补日研究至十二年之久。以对根本四部要典皆甚精熟,故于各部异义,取舍之间,互有出入处,虽极微细,亦能毫不紊乱而正了知。
丙二证功德者, 以三藏灵文能摄尽一切佛教,故证之功德亦以戒定慧三学摄之。
戒学者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千经万论之所赞者也,欲求证得定慧,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于此有三,初具足殊胜别解脱戒者,尊者于受得比丘戒后,爱护其戒,如牦牛爱尾。守护轻细犹且舍命不渝,于诸重禁夫复何说。大持律上座之称,于焉起矣。次,具足菩萨戒者,尊者于修习慈悲为本菩提心之教授,虽曾多所参学,别经久时,特依金洲大师修习由弥勒文殊降及无著寂天辗转传来最胜教授,于自他相换之菩提心随得生起。由愿入行而受学处,广修诸行,毫无违越。后具足金刚乘戒者,以具观自身成本尊之生起次第,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之三摩地,随成瑜伽之尊。特别于所制禁戒无所违越,诸三昧耶如理守护。如上三种禁戒,非仅受时暂起勇进,亦于受后各别随行,终不违犯。设有违越,亦疾各依还净仪轨除罪清净。
具足定学有二,一共者,得止中心之堪能。二不共者,证得最极坚固之生起次第。又修禁制之行六年或云三年。
具足慧学有二,一共者,谓得止观双运之观行三昧。二不共者,成就圆满次第之殊胜三昧。
乙三于佛教中所作之事业分二,丙初于印度所作,丙二于西藏所作。 今初
于金刚座大菩提寺,曾经三次制诸外道令受佛教。复于内宗上下诸部,有未达及邪解疑惑等垢者,洗除令净,增长正法。各派对之,均极爱敬,不分部类,视同顶髻。
丙二于西藏所作者, 藏人迎请入藏宏法,虽经多次,均未邀允。嗣当藏王菩提光秉政时,复迭派使臣延聘尊者,乃蒙降临。依众劝请,整理教务,著有菩提道炬论等,总摄一切显密心要。前后游住藏卫将二十年,教化无算,具根器者,皆蒙利益。
如是开显能仁之密意而造论释,其能作者,应具三种圆满之因。一,须于所知五明处善巧。二,于修持之要义须有从释尊辗转传来,师师相授,中无断绝之教授。三,须见本尊得蒙印许。随具其一虽能造论,然以全具最为圆满,大阿阇黎于此三者皆悉具足。
本尊摄受者,如罗乍瓦赞云:“具德喜金刚,建立三昧王,勇识世自在,尊胜度母等。蒙现身开许,梦中或现前,深广微妙法,尊者常得闻。”
喇嘛传承者,佛教之传承有二,即共中下士道之小乘教法,与不共之大乘教法,大乘教中,又分波罗密多乘,与金刚乘。初又分三支,即深观一派,与文殊弥勒二广行派是。金刚乘中,复有各种传承,皆已圆满获得。其曾所亲近之善知识,如赞云:“常得依止师,馨底巴金洲,觉贤吉祥智,多得悉地者。别自龙树来,一一递相承,深观及广行,教授尊者有。”如是善知识中得成就者,共称十二,余者亦多。通五明者,略如上说。故此阇黎善能决择佛之密意。其弟子中最著名者,印度则有比朵巴,法生慧,中道狮子,地藏密友等。藏中堪能继持法藏者颇不乏人,其最能绍承增广师之事业者,当推种敦杰为上首。以上略释作者之重要详如尊者本传等所明。
甲二法者, 此教授之根据,为菩提道炬论,而道炬论乃尊者一切著述中之根本,以能总摄显密要义故,所说圆满。以能调心为次第故,易得受持。以能善巧性相两宗,严饰二师教授故,胜余轨式。欲明此道炬论教授之殊胜,当分四科。
乙初会通佛说一切经教互不相违之殊胜。 尽佛一切所说,须知皆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道,彼亦随应或为道之主干,或为道之支分。而菩萨所求,为利世间,其所化导,亦须摄受三种种姓,故于彼等道品,皆应修学。知三乘道者,是成就菩萨所求之方便,此乃慈氏所说也。于大乘道中,有共不共二种,共者即声闻三藏是,不共者唯除求自一身寂静之意乐及不共制罪等是。复次,佛者过无不离,非仅断其一分,德无不圆,非仅成其一品。上士发心,志求佛果,亦当灭一切恶,集一切善,故余乘一切断证功德,皆为大乘道中所摄,是故上士皆当修学。或谓修密乘人毋须如此,斯不应理。虽不如波罗密多乘,于布施等以无量分别而为修学,然于发菩提心,修六度行,道之大体,是所共同。如金刚顶经云:“纵遇舍命缘,勿舍菩提心。”又云“六种波罗密,任何不应舍。”余密典中,亦多此说,无上瑜伽之仪轨教典等,亦皆云应受共与不共之二种戒律,共者即菩萨戒是。种敦杰云:“我之喇嘛。是能以四方大道而持一切教法者,”此语乃察见其要也。
乙二显示一切经皆为教授之殊胜。 或谓佛说大部经文,是讲说法,无修持之要义,其有关修行之心要,当知须于余处别求教授。如斯执者,能于无垢经论,作生起敬重障难,当知是集谤法业障。盖于诸求解脱者,真实不虚之殊胜教授,实为诸大经论,然我等智慧微劣,不堪直接依止经论,须依知识口传,渐次研寻,乃可通达。勿执诸经无益修持,而固守浅显教授。如菩提宝云:若深入经教之人,不以少许经函谓得决定,当知一切佛语,皆为教授。又修宝云:阿底峡之教授,于一座上,身口意三,碎为微尘,今知一切佛语,皆为教授。又如种敦杰云:若多学经已,复从他处另求余种修行法规者,是为错误。又俱舍云:“佛正法有二,教证以为体。”如斯所言,一切佛法,不出教证二种,教者正为决择修行之法轨,证者如所决择而起修。是彼二者,势成因果。有如驰马,先择马场,场所既定,辔勒乃施。倘于一处先习闻思,别于他方另求修证,异道以驰,如何而可。修行次第末编,为显斯意,出喻如上。故本论自依止善知识以至修习止观,总为显示一切经论皆为教授,诸邪分别,遣无遗余。
乙三易得佛密意之殊胜。 诸广经论,虽皆为殊胜教授,然在初业有情,若弗先依现前人师之教授,虽欲直入于彼等而不得密意,设复有得,亦须观待长时功力。倘能依兹道炬及与道炬相类之著述,当速通达。
乙四自能灭除极大恶行之殊胜。 如法华经及宝积经谛者品,皆诠一切佛语,以权实二意示成佛之方便。倘不解此,妄分胜劣,谓某也大乘所当学,某也成佛之障碍所当弃,如斯邪谬,当成谤法。谤法业障,微细难知,过患尤重。三昧王经云:“纵毁赡部洲,一切佛塔庙,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恒沙阿罗汉,一时顿杀却,较之谤法罪,多分不及一。”总之能生谤法业之因,虽有多门,而无知妄说,最为易犯,智者于此,当努力断灭。但于前所说,能生决定者,自能灭除谤法恶行。此之决定,若多读谛品法华即能获得,其谤法余门,更可于集一切研窍经中求之。
甲三说听规律分三,乙初听者之规律,乙二说者之规律,乙三完结时共作之规律。 初又分三,丙初思惟闻法之胜利,丙二于法及说法者生起承事,丙三正明听之规律。今初
听闻集云:“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此颂谓依于闻法,如其次第,能知取舍处,知已乃持止恶之戒,以遮止无益已,则心安住于善所缘,自能发生定也。次以通达无我真实之慧,断世间系缚根本,遂得解脱。本生经亦云:“若人由闻起正信,当成坚固妙欢喜,慧生愚痴即当无,以自肉买亦应理。闻为破暗之明灯,贼所难劫殊胜财,是杀痴暗仇人剑,教示方便胜伴侣。虽贫不弃是亲友,无损疗除忧病药,摧大罪军胜眷属,复是胜名德珍藏,上流相遇好赠品,众中英俊所爱乐。”又云“闻后以修为心要,少功即脱生死城。”于诸闻法胜利等,数数思惟,应当发起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