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安士全书(清)周安士著

读书须知

  此书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看,宜存敬畏,切勿亵渎,则福无不臻,灾无不消矣。敬呈读法十条,祈鉴愚诚。
  (一)将开卷诵读时,应先发恭敬心,如见大宾,如对先哲,庶在在悟入作者之深心处。
  (二)将开卷诵读时,当先发至诚心,出恳切言,赞叹周公安士以救世宏心,成救世杰作,并欣己之有缘得读。
  (三)将开卷诵读时,先洗手漱口,就净室洁案,而后展诵。
  (四)将开卷诵读时,当先正襟端坐片时,忏悔一切嫉妒、轻慢、骄狂等恶念、恶语、恶行。
  (五)诵读时,于一字一句悟入处,当起大欢喜,并随时记录其心得,勿任忘失。
  (六)诵读时,当广思其义。始以书摄心,继以心转业,终以进而不已之心,广行劝导,转五浊恶世界,而为极乐世界。
  (七)心起妄念时,则恭敬安置,而暂止读。
  (八)读后欢喜,依法奉行,当常起羡慕周公宏法之心,悉力仿效之。
  (九)全书读毕,当广思随现在社会趋向以宏摄化,而善为流布之。
  (十)全书读毕,得可以迎机宣说之处,广为不识字人方便宣说,作大饶益。

  此书措词阐意,精详曲尽。其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穷理尽性,经世出世,悉皆有大裨益。允为挽回世道人心之第一奇书。读者务必恭敬虔洁,息心体究,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或亵渎,获罪不浅。如不欲看,祈转施人,慎勿置之高阁。又祈种种设法,展转流传。俾现在未来一切同胞,共出迷途,咸登觉岸云耳。

  (录自《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安士全书〉题辞》)

重刻《安士全书》序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虽有厚薄不同,要皆缠绵固结于心识之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杀则世皆视为固然。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只顾一时适口,谁信历劫酬偿。《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古德云:“欲得天下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又云:“欲知世间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既有其因,必招其果。不思则已,思之大可畏也。

  安士先生恭禀佛敕,特垂哀愍,因著《欲海回狂》以戒淫,《万善先资》以戒杀。征引事实,详示因果。切企举世之人,同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真心,永断伤风乱伦、以强陵弱之恶念。又欲同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将《文昌帝君阴骘文》详加注释。俾日用云为,居心行事,大而治国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备法戒,悉存龟鉴。由兹古圣先贤之主敬慎独,正心诚意,不至徒存空谈而已。如上三种,文词理致,莫不冠古超今,翼经辅治。因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之心法,而以雅俗同观之笔墨发挥之故也。虽然,已能戒淫戒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不了生脱死,安能保其生生世世不失操持。则恒生善道,广修福慧,不堕恶趣彼此酬偿者,有几人哉?而了生脱死,岂易言乎?唯力修定慧,断惑证真者,方能究竟自由。余则纵令尊为天帝,上而至于非非想天,福寿八万大劫,皆属被善恶业力之所缚著,随善恶业力之所轮转耳。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荟萃净土经论要义,辑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若能一阅是书,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无论根机之利钝,罪业之轻重,与夫工夫之浅深,但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无不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既往生已,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悟自心于当念,证觉道于将来。其义理利益,唯证方知,固非笔舌所能形容也。此系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获斯巨益。较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其难易奚啻天地悬隔而已!

  现今外洋各国大战数年。我国始因意见不同,竟成南北相攻。加以数年以来,水、风、旱、潦、地震、土匪、瘟疫等灾,频迭见告。统计中外所伤亡者,不下万万。痛心疾首,惨不忍闻。不慧滥厕僧伦,未证道果。徒存伤世之心,毫无济人之力。有同乡芹浦刘在霄先生者,清介之士也。世德相承,笃信佛法。今夏来山见访,谈及近来中外情景,戚然曰:“有何妙法,能为救护?”余曰:“此是苦果,果必有因。若欲救苦,须令断因,因断则果无从生矣。故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遂将《安士全书》示之,企其刊板广传,普令见闻,同登觉岸。先生不胜欢喜,即令其甥赵步云出资七百元,祈余代任刊事。忆昔戊申,曾劝李天桂刊板于蜀,彼即祈余作序。后以因缘不具,事竟未行。今蒙刘公毅然赞成,殆非小缘。窃以袁了凡四训,为改过迁善之嘉言。俞净意一记,为至诚格天之懿行。其发挥事理,操持工夫,最为严厉纯笃,精详曲尽。因附刊于《阴骘文广义》下卷之后。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省庵《不净观》等颂,为灭贪欲魔军之净行猛将。省庵《劝发菩提心文》,为沉沦苦海众生之普度慈航。爰附于三种法门之后。譬如添花锦上,置灯镜旁,光华灿烂,悦人心目。果善读之,则不忠不恕之念,忽尔冰消。自利利他之心,油然云起。从兹步步入胜,渐入渐深,不知不觉,即凡情而成圣智矣。庶可了生脱死,永出轮回,面礼弥陀,亲蒙授记。谨为阅此书者贺曰: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余详戊申序中,兹不复赘。民国七年岁次戊午六月十九日,古莘释印光谨述。


又序(光绪戊申年印光法师序)

  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寂照不二,真俗圆融。离念离情,不生不灭。谓之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谓之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生佛皆由此出,圣凡俱莫能名。类明镜之了无一物,而复胡来汉现。犹太虚之远离诸相,不妨日照云屯。正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本觉心中,圆具诸法。乃如来所证之无上觉道,亦众生所迷之常住真心。三教圣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迹,广导群萌。由是尼山抉诚明之奥,作修齐治平之轨。柱史说道德之经,陈长生久视之术。大觉世尊,称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尘合觉之道,立不生不灭之宗。虽浅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间有异。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发挥演畅之。普令含识,称性起修,即修显性。消原无之幻妄,复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诞登觉岸而后已也。

  文昌帝君,于宿世中,心敦五常,躬奉三教。自行化他,惟欲止于至善。功高德著,遂得职掌文衡。恐末学无知,昧己永劫常住之性。因作文广训,示“吾一十七世”之言。妙义无尽,谁测渊源。注解纵多,莫窥堂奥。致令上下千古,垂训受训,皆有遗憾,不能释然。安士先生,宿植德本,乘愿再来。博极群书,深入经藏。觉世牖民,引为己任。淑身变俗,用示嘉谟。以奇才妙悟之学识,取灵山、泗水之心法,就帝君随机说法之文,著斯民雅俗同观之注。理本于心,词得其要。征引事实,祛迷云于意地。阐扬义旨,揭慧日于性天。使阅者法法头头,有所仿效。心心念念,有所警惩。直将帝君一片婆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俾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悉皆释然,毫无遗憾。而又悲心无既,慈愿莫穷。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礼义以叙彝伦,好令德而远美色。因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由世人杀业最多,淫业易犯。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又以泛修世善,止获人天之福,福尽堕落,苦毒何所底极。乃宗净土经论,采其逗机语言,集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普使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或智或愚,若缁若素,同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迥出轮回,直登不退,谢妄业所感之苦,享吾心固有之乐。前三种虽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至于惠吉逆凶,缕析条陈。决疑辨难,理圆词妙。其震聋发瞆之情,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势。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

  不慧少读儒书,罔知孔孟之心传。长学佛乘,未悟如来之性体。迄今年临知命,见等面墙。徒有乐善之心,毫无利人之力。欲将此书刊刻流布,无奈贫无卓锥,兼以懒于募缘,因是多年,未偿所愿。西蜀居士李天桂,夙具灵根,笃修善行。企得无上佛法,朝礼普陀名山。于法雨禅寺,偶然会遇。若非宿缘有在,何以邂逅如斯。乃屈膝问法,询求出要。余因示以力敦伦常,精修净业,自利利他,唯此为要。若能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倘所行不符所言,乃奉法反以坏法。彼世之德不加修,而善不力迁者,非无修德迁善之资,乃无良师益友以身率之故也。即赠以此书,令详悉披阅。务使己之动作云为,与书之指示训诲,相契相合,无少参差,庶几可耳。彼遂若获至宝,庆幸无已,发愿刊板,用广流通。又祈作序,普告同人。因不揣固陋,略述颠末。其有欲致君泽民,修身齐家,教子孙以希圣贤,悟心性以了生死者,请熟读而力行之,当不以吾言为谬妄也。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

  曩者予未学佛,客有以周安士先生《全书》示予者,予翻阅数篇,即愤形于色,有不欲观之者矣。客惊询曰:“子何为其然也?”予曰:“安士先生所言,与某先生大相龃龉。子以安士先生所言为是,然则某先生所言非欤?”客笑曰:“子气太盛,此岂斗诤法哉?某先生与安士先生,其造诣均非我辈所及。我不敢以蜉蝣撼大树,子乃欲以萤火烧须弥耶?是非姑不具论。今设有人于此,不知有后世,不信有因果,而炽然为恶。又设有人于此,亦知有后世,亦信有因果,而炽然为善。此二人者,孰优孰劣?”予亦笑应之曰:“子何视予之卑也?此而不辨优劣,殆有鼻而不知香臭者欤!”客曰:“然则子亦何惑于安士先生之《全书》也?”予曰:“子虽善辨,然惠迪之吉,从逆之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若是者吾儒亦言之屡矣,何必广引佛经乎?”客曰:“子殆未之深思也。盖因果报应之理,非合三世则不圆。而三世因果之详,惟佛一人乃能说。故安士先生不避讥嫌,大声疾呼,警寐者而使觉。亦犹某先生著书传后之心也。”予意稍平,因复笑曰:“子姑竟其说,奚复藏头露尾为?”客乃正色而告曰:“某先生所言,世间法也。安士先生所言,世间法而通于出世间法者也。言言血泪,字字金錍。其苦口丁宁,诚心教诫,虽贤父兄之训其子弟,殆有过之,无弗及也。《全书》具在,子归而求之,有余师矣。奚必予之喋喋不休耶?”客遂留以授予。予因再拜受而读之,初紬绎其文辞,继会归其旨趣,忽觉豁然贯通,悲喜交集,如迷途值导师,如重病服良药,如昏衢得宝炬,如苦海遇慈航。不禁喟然而叹曰:“若不获观是书,几于一生虚度矣!”然非善友如曩客者,则予亦终其身,不知有后世、不信有因果而已矣。嗟乎!人身难得,妙法难闻。受苦三途,是谁招报?昔人云:“曾为浪子偏怜客。”因书获观是书之缘起,以告后之读是书者。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



目 次

  原序 阴骘文全文 补阙

上卷 自首句至“上格苍穹”皆帝君实事,出《文昌化书》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天赐兴儒 补衮和衷 惇睦亲族 初闻佛理 情动入胎 不愧孝友 殛罚淫神 降嗣赤帝 邛池化龙 遇佛得度 幽明交理 流矢集体 隶掌桂籍 当来证果 附问答五则
  未尝虐民酷吏 酷虐改行
  救人之难 奇冤立判 除暴佑良
  济人之急 贫富富贫
  悯人之孤 慰友重泉
  容人之过 举不避仇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清河善政 雪山大仙
  人能如我存心 心不在内 心不在外 心不在中间 心非有在有不在 心含太虚
  天必锡汝以福 欲界六天 色界十八天 无色界四天 附问答二则
  于是训于人曰 人种从光音天来 人禀四大而生 人为四生六道之一 人有十时 人面如地形 人有六根六尘六识 人须知十二因缘法 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 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 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 人死有六验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慎刑诸图 决狱平恕 辨雪冤狱 三子皆贵 不逮妇女 执法无后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鬻田济人 免死得元 蠲租得第 逆旨害民
  救蚁中状元之选 救蚁延龄 蚁王报德
  埋蛇享宰相之荣 方便行杀 毙蛇抵命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三福田图 八福田图 世间七事不齐图 十恶所感正报余报图 二十七种业报图 有果无用 有用无果 先富后贫 先贫后富 劳而致富 逸而得富 贫而能施 富而不施 施多福少 施少福多 同忧异果 异寿同果 为恶善终 为善恶终 身乐心不乐 心乐身不乐 大施小福 小施大福 吾遇顺境正当修福 吾遇逆境亦能植福 他人作善我能受福 他人作恶我亦受福 五里铜盆 一月布施 指上植福 身小声宏 十粒除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