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

  
   (辛)五定心
  
  若佛子。寂灭无相。无相。无量行。无量心三昧。凡夫圣人。无不入三昧体性相应。一切以定力故。我人作者受者一切缚见性。是障因缘。散风动心。不寂而灭。空空八倒。无缘假静慧观一切假会。念念寂灭。一切三界果罪性。皆由定灭。而生一切善。
  
  寂灭无相。标定体也。无相下。先明定能生善。一切下。次明定能灭罪。无缘下。结示观慧功能。先明生善者。言此定虽则无相。而能具无量行。所谓四无量心。三昧。一切凡夫圣人。无不入此三昧相应。以大慈故。与一切圣乐。以大悲故。拔一切凡苦。以大喜故。于一切凡圣等生庆悦。以大舍故。于一切凡圣等心无二。又此四无量定。三乘圣人固所共修。一切凡夫亦皆曾证。以劫尽时。火水风灾将起。一切有情。法尔成就此定。乃生四禅处故。次明灭罪者。言一切我人等缚著邪见之性。凡属障道因缘。散风动心。以定力故。皆不须作意求寂而自永灭。灭。故空凡夫四倒。不寂而灭。故空二乘四倒也。次结示功能者。言用此无缘假静慧。观一切假会之法皆即念念寂灭。所以三界苦果。及其罪性。皆繇定力而灭。而罪性既灭。法尔生得慈悲等一切善也。静慧即是静虑。梵名禅那。无缘假者。谓一切假名诸法。当体全空。本无可缘。今达假法性空。故名无缘假静慧。此定心亦可别对方便具足住者。三昧体性。凡圣无不相应。如胎已成。人相不缺也。
  
   (辛)六慧心
  
  若佛子。空慧。非无缘。知体名心。分别一切法假名主者。与道通同。取果行因。入圣舍凡。灭罪起福。缚解尽。是体性功用。一切见常乐我净烦恼。慧性不明。故以慧为首。修不可说观慧。入中道一谛。其无明障慧。非相。非来。非缘。非罪。非八倒。无生灭。慧光明焰为照。乐虚方便。转变神通。以智体性所为慧用故。
  
  空慧者。标第一义空真慧之体也。此之妙慧。非同二乘断空。一无所缘而已。当知即是灵知之体。亦名真心。外道迷此真体。故分别一切法假名主者。然即此外道恶慧。亦本与觉道通同。二乘不了此体。故但取果行因。入圣舍凡。灭罪起福。一切缚著。皆悉解尽。然即此二乘偏慧。亦是此体性之功用。但彼外道。及二乘人。于一切知见常乐我净烦恼等法。慧性不明。是以或生执著。或欲舍离耳。故今以慧为首。修不可说观慧。双破二执。双照二理。入于中道一谛。中道既显。方知其无明之障慧者。本非有相。非有来处。非有生缘。非有罪累。本非八倒。原无生灭。是以慧光明焰。独为照耀。而随其意乐。虚融无碍。起诸方便。以种种转变神通。化导含识。此皆以真智体性所为。而慧即其用故也。此亦可别对正心住者。入中道一谛。则容貌如佛。乐虚方便。则心相亦同。
  
   (辛)七愿心
  
  若佛子。愿愿。大求。一切求。以果行因。故愿心连。愿心连相续百劫。得佛灭罪。求求至心。无生空一。愿观观入定照。无量见缚。以求心故解脱。无量妙行。以求心成菩提。无量功德。以求为本。初发求心。中间修道。行满愿故。佛果便成。观一谛中道。非阴。非界。非没生见见。非解慧。是愿体性。一切行本源。
  
  愿愿者。随所发愿。数数无尽。不止一发也。大求者。惟为菩提。不向二乘。不向三有也。一切求者。心无限剂。不舍一法也。以果行因故愿心连者。先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称果觉之性而行妙因。故所发大愿。相连不绝。永无退悔。至于百劫之久。犹如舍那本所修行。则觉道必得究竟。灭罪必得无遗矣。人谓愿求之心。属于散动。而不知求求至心者。却与无生空一。所谓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故修此愿时。观观皆入正定。照明佛法也。次重明得佛灭罪。谓无量见缚。皆以求心故得解脱。无量妙行。皆以求心乃成菩提。无量功德。皆以求心而为其本。是以初发求心。中间修道。以行填愿。但令行满愿故。佛果便得成也。若无求心。如担麻弃金。岂脱见缚。紫光劣愿。岂成无漏。但念三脱。岂乐神通耶。次更明观观入定。谓观于一谛中道。非阴。非界。非没见生见之见。非二乘之解慧。当知是愿即是中道体性。乃一切行之本源也。没生见者。没即无见。生即有见。此亦可别对不退住者。愿愿相连。故身心日益增长也。
  
   (辛)八护心
  
  若佛子。护三宝。护一切行功德。使外道八倒恶邪见不娆正信。灭我缚见缚。无生照达二谛。观心现前。以护根本无相护。护空无作无相。以心慧连。慧连入无生空道。智道皆明光。明光护观入空假分分幻化。幻化所起如无。如无法体。集散不可护。观法亦尔。
  
  此即力波罗密也。护三宝者。不为外道邪见四倒所娆。护一切行功德者。不为二乘偏空四倒所娆。故于佛道。具足正信。能灭我法二执。而无生观慧。照达真俗二谛。使观心常现前也。此妙护心。名为根本无相之护。即以此护根本无相之护。护于空无作无相三解脱门。繇此心中智慧。相连不绝。则能证入无生空道。令其能观之智。及所观之无生空道。皆悉明光。又以此明光智道。护持观智。入于空假二境。分分幻化法中。悉知一切幻化所起如无。谓皆即第一义空。而此如无法体。集亦非集。散亦非散。若集若散。皆不可得而护。所护之境。既不可得。则能护之观法。亦尔不可得也。能护所护皆不可得。乃名根本无相护。若有少法可得。则为八倒之所娆矣。此亦可别对童真住者。以善护故。离一切过。灵相具足。
  
   (辛)九喜心
  
  若佛子。见他人得乐常生喜。悦及一切物。假空照寂。而不入有为。不无寂然大乐。无合有受。而化有法。而见云假。法性平等一观。心心行多闻。一切佛行功德。无相喜智心心生念。而静照乐心。缘一切法。
  
  此即方便波罗密也。繇善知同体巧方便故。不但自修功德以益众生。但见他人得于世出世乐。常生随喜之心。而即以此随喜功德。又能普悦及一切物。盖以即假即空。即照即寂。而虽不入于有为之法。不无寂然法性大乐也。以不入有为故无合。以不无大乐故有受。以无合故。而化有法。令其忘相。以有受故。而见云假。令互得益。此正以心佛众生。法性本来平等一体之观。故成此善巧方便也。此修巧便菩萨。心心行于多闻。使观智增益明了。乃至三世一切佛行功德。皆以无相随喜之智慧方便。于念念中摄取现前。生随喜念。而恒以此静照乐心。徧缘法界一切诸法。使其互为庄严。重重无尽。此则以法界中乐。还复普施法界众生。所谓惠而不费者也。亦可别对法王子住者。方便最巧妙故。
  
   (辛)十顶心
  
  若佛子。是人最上智。灭无我轮见疑身一切嗔等。如顶观连。观连如顶。法界中因果。如如一道。最胜上如顶。如人顶。非非身见。六十二见。五阴生灭。神我主人动转屈伸。无受无行可捉缚者。是人尔时入内空值道。心心众生。不见缘。不见非缘。住顶三昧。寂灭定发行趣道。性实我人常见八倒生缘。不二法门。不受八难。幻化果毕竟不受。唯一众生去来坐立。修行灭罪。除十恶。生十善。入道正人正智正行。菩萨达观现前。不受六道果。必不退佛种性中。生生入佛家。不离正信。
  
  此即智波罗密也。以差别智。徧知诸法。善达法界如如顶法。名最上智。此智徧能灭无利钝诸使。所谓我轮见疑身一切嗔等。能令如顶观智。相连不断。繇此观智相连。观于如顶法故。了知法界中若因若果。皆即如如一道。更无二如。故此名为最胜上如顶法。犹如人之顶相也。然虽喻以人顶。实乃非非身见。亦非六十二见可见。亦非五阴生灭之法。亦非外道所计神我主人能动转屈伸者。亦自不受诸法。亦无行相可得。既是第一正受。心行处灭。又安可捉缚哉。非非身见者。上非字。是遮拂之辞。下非字。连身字为义。谓凡外非身计身。故名为非身见。或疑衍一非字。亦通也。是人尔时既证顶法。灭于身见。乃至无受无行。便入内空三昧。亲值于道。名为见道。是时虽心心以度众生为事。而不见有缘相。亦不见有非缘相。住是顶三昧中。从寂灭定发起妙行。进趣佛道。一切外道所执性实我人常见。及八倒生缘等。皆入不二法门。所谓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故不受邪见八难之报。及三界中一切幻化果报。亦皆毕竟不受。然既无我人。亦无果受。将谁修行而成佛道耶。惟有一种八识心心所之法聚。假名众生。去来坐立。非断非当。法尔展转相续。修行灭罪。除恶生善。入于正道。证于正忍正智之法。发起正行。尔时菩萨通达观智。常得现前。既不受六道有漏之果。亦复不退佛种性中而堕二乘之地。生生入于佛家。不复离正信矣。此亦可别对灌顶住者。以住顶三昧故。
  
   (庚)三结指
  
  上十天光品广说。
  
   (已)二明十长养三。初总征。二别释。三结指。
  
   (庚)今初
  
  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问长养十心者。
  
  四无量定。四摄法慧。最能增长佛道。养育众生。名十长养。别则一心分对一行。圆则位位具修此心。乃至妙觉满足此心。今就义便。且约从空入假为解。既二谛平等。则中道自圆彰矣。又四等非无观慧。四摄非无定力。今以定慧分摄。亦一往语耳。
  
   (庚)二别释十。初慈心。(至)十慧心。
  
   (辛)今初
  
  若佛子。常生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如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法轮。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慈以与乐为义。故常生慈心。能生乐因。然或不与无我智相应。便属情爱。故必于无我智中。以乐相应之观。而入一切诸法。所谓观于受想等大法中。一切即空即假即中。无生住灭。即空也。如幻化。即假也。如如无二。即中也。如此一切修行满足。成就法轮。化被一切。能使一切众生咸生正信。不由魔教。此则成于乐因。亦能使一切众生得于究竟慈乐之果。而此慈乐果。非二乘所证实灭。亦非世间善恶果报。乃是解空体性三昧。诸佛菩萨大法乐耳。此亦可别对欢喜行者。化被一切。即十方随顺之义。
  
   (辛)二悲心
  
  若佛子。以悲空空无相。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著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切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种性行中生道智心。于六亲六怨。亲怨三品中。与上乐智。上怨缘中。九品得乐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一乐起大悲。
  
  以悲空空无相者。了知大悲之体。本自空空无相。今欲证此体。故以悲缘而行菩萨之道。先自灭一切苦因。随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拔济智。设自身未免苦轮。则安能广度一切也。无量苦者。因则见思为苦。尘沙为苦。无明为苦。果则恶道为苦。有漏为苦。沉寂为苦。迷中为苦。生智者。生真谛智。拔见思苦因。拔恶道有漏二种分段苦果。生俗谛智。拔尘沙苦因。拔沉寂苦果。生中谛智。拔无明苦因。拔迷中变易苦果。以要言之。即是一念圆修三种大悲。繇修生缘大悲。故拔恶道之苦。亦拔沉寂之苦。俗谛三昧成。是名不杀生缘。观一切众生皆我父母等也。繇修法缘大悲。故拔有漏分段之苦。真谛三昧成。是名不杀法缘。观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也。繇修无缘大悲。故拔迷中变易之苦。中谛三昧成。是名不著我缘。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缘假名。不缘实法。惟缘中道佛性。无缘而无不缘也。若约次第释者。藏教持性重戒。是不杀生缘。通教体色入空。是不杀法缘。别教修行中道。是不著我缘。圆教三悲一念中修。故能圆拔无量众苦。然悲观虽深。总以事戒为所依境。若无事境。理观不发。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切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我不以杀盗淫事恼人。人亦自不恼我。互不相恼。斯即永拔苦因。而此圆悲。不惟拔苦。随即与乐。良繇菩萨不但见空。亦即于空见一切法如实之相。故于种性行中。随生道种智心。于亲怨三品。一一皆与上乐智果。乃至上怨缘中。亦令其九品得于乐果。如是修习。乃至空空无相之体现在前时。则自身及他一切众生。皆平等使归一乐。而还起佛地之大悲矣。此亦可别对饶益行者。善能利益一切众生故也。
  
   (辛)三喜心
  
  若佛子。悦喜。无生心时。种性体相道智空。空喜。心不著我所。出没三世。因果无集。一切有入空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起空入道。舍恶知识。求善知识。示我好道。使诸众生入佛法家。法中常起欢喜。入佛位中。复是诸众生入正信。舍邪见。背六道苦。故喜。
  
  悦者畅适。喜者欢欣。此总标无量三昧之体相也。无生下。别出四喜。谓此悦喜。不同世情欲乐所起。特以自悟无生心时。则一切种性体相。以道智照之。无不皆空。故于空法而生欢喜。此即以自解空理。不受生缚故喜也。既达空法。心不著于我所而但求自度。惟为化度众生。示现出没三世。而非从业牵。故一切因果。悉皆无集。恒于一切二十五有之中。随处令其入空观行成就。故得平等欢喜。此即以善解无著。游戏度生故喜也。于一切众生起真空智。入慈悲道。各各舍恶知识。求善知识。还示我以好道。互相得益。使诸众生入佛法家。故于法中常起欢喜。此即以庆他行因。展转度脱故喜也。既入佛位之中。复使是诸众生皆入正信。舍邪背苦。此即以度他得果。广化众生故喜也。此亦可别对无嗔恨行者。即是自觉觉他。得无违拒义故。此与发趣中喜心差别者。发趣是随喜方便。此是无量三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