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法华义记
法华义记
法华义记卷第三
法华义记卷第三
不自觉知喻佛亦如是。七偈半。颂合云喻。离三涂苦。生于人天。名世间乐。修行断结。名涅槃乐。为大众说。八偈颂合注两喻。明亡相心中。不存彼此。信不信异。利钝差别。等为说也。而无解卷。一切众生以下。九偈半。颂受润喻人天圣王。释梵诸王。受润处少。除患复微。益物亦□□□□草。声闻二乘。受润既多。除患亦胜。益物处强。名中药草。柱下菩萨。闻说大乘。一□□□□过声闻百千劫行。深伏烦恼。识众生机。随缘益物。名上药草。初住尽。六住有多[利-禾+扁]荫。名为小树。七住至十地。广有利益。名为大树。所禀各异者。明受润不同。佛以此喻。一偈半释疑。明如来智惠。如大海水。为人演说。迦叶所知。如一渧也。我雨法雨。八偈半。颂合增长喻。令诸世间以下。明凡夫增长。声闻缘觉以下。明二乘增长。若诸菩萨以下。明初住以上增长。复有住禅以下。明七住以上增长。如是迦叶。一偈半。颂合不自觉智喻。迦叶当知。一偈半。□迦叶所解也。今为汝等二偈。重固四大声闻也。
受记品
四大声□□□解在于譬喻。自陈已得。略领如来化导之方。如来成其所说。功行既就是以列记□□□□受记。我及汝等一偈。起下品也。
化城喻品
上来明中上以悟。下根未解。为引往固因缘故。以化城为喻。名化城品。正欲道我在十六数。曾亦为汝说。不得直尔而道。要须次第。昔何由得说。明大通智胜。入于三昧。所以得说。如来何由入定。明说法华缘在后人。所以入定。所由说法华。由十六王子请是故说也。十六王子。所由如请。由众生有其大机。所以请也。大根机所由如有。闻说四谛十二因缘。断除烦□□□大机成也。如来何由说四谛。由王子诸梵请。是故说也诸梵所由如请。见大道智□□□坐道场成佛已。召集有缘。所以请也。从是以来。几时迳尘沙劫数。故须道尔许多文句。大通智胜。本坐道场。垂得菩提。乃迳十劫。此与寿量为由序。过去垂得。由迳十劫。岂况释迦六年苦行。得一切智。此为不实也。佛法不现前者。未得一切种智。亦可众生机咸未熟也自下明诸天雨华供养。诸比丘以下。明成佛已。十六王子。各舍所珍。来诣佛所。说偈赞叹。请转法轮。自下明十方诸梵请。就梵请中。皆有五段。第一义光。第二推寻光本。请于佛所。第三散华供养。第四说偈赞叹。第五请转法轮。东方诸梵。请转小乘法轮。东南□□□。请小乘无明人天因果。南方梵请说大乘法轮西南方九至下方。亦请大也。上□□□□大小兼请。失乐者五识乐。相者是前乐境。由其罪业因缘。二俱失也。自下明受请转四谛法轮。上亦有请其大者。何故不明为说大也。过去亦说大品诸经。同于今者。但于今无益。隐而不道。亦可为厉下根。亲从二乘。向于法华。故不明也。三转十二行法轮者。初直言。是苦是集是灭是道。第二劝修。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第三引证。苦我以知。集我以断灭我以证。道我以修。成无上道。三遍说四谛。名十二也。此是出世之法。世间所不能转也。自下明因缘之道。次第解释。名十二也。由有无明故。造其行□□□□故行亦灭也。余者可知。那由他人。不受一切法故者。不受苦集一切法也。又解。明得道之心。□□□一义空。得无相心。不受相类有为一切法也。从是以后诸声闻不可称数者。明在后得道欲厉于下根。前者为高胜。后者为不如。皆童子出家者。闻上说法。增道见机处明。勘为请主。故请说大也。如来知见。深心所念者。明心中念。欲修行大乘。自行兼人天下同行。广作利益故云深心所念。请佛为证者。故云佛自识知也。所以道出家。圣王所将八万。见王子出家。亦求出家。明王子本以见机根。引尔许多人出家。有大利益。正欲厉于下根。本见机明子为汝等说。到今不解。此为可耻也。自下为说大也。菩萨久积□□□便信受声闻众中有根者。亦信解也。其余众生。皆生疑惑。亦厉下根声闻。使□□□是其高胜。疑惑者是其卑劣。欲使下根声闻自知。尔时不得高同胜者。乃下同疑惑也。欲使检厉其情。自鞭其后。说此经已以下。知缘在后人所以入定。是时十六菩萨以下。明王子同见其机。所以有胜法坐。为众说也令发无上道意。从大通智胜以下。明王子说法。善法其所故。出定赞叹。劝人供养也所以出定赞叹者。时坐生疑。十六菩萨。在其行地。所说未必当理。今者赞叹。欲使时人信伏十六所说。虚应当取信。其为希有。亦可道本菩萨地时。见机分明。为众说法。善得其所。况于今日。道成正觉达□□□汝等说。应当生信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者。明自尔以来。高胜之者。随其生处。则形心俱到。不如之者。但有窴资远运。与其善俱也。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于今不尽者。亦厉下根之人。使知在前者为高胜。在后为卑劣也。十六沙弥皆得菩提者。此会师古今。亦可。生导师喻。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明其劣者。到今住在声闻位中。我常教化者。常以大乘化也。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者。应以二乘方便。长进其解。渐入大乘佛道也。所以者何。释如来智惠大乘之道。深远仿佛。信之则难。岂况惠解得入。要先□□□其粗哉。方能取信。故言难信难解。所以施三方便也。尔时所化以下。会第□□□及我灭后声闻弟子者。亦厉下根。亲自值我在世。应齐同根。未来世者。是其劣。使彼自生捡厉。今日时中。应当取信。我灭度后。不闻是经。不知不觉。已之所行正是菩萨之道。当入涅槃。明像正得道。得无余涅槃也。我于余国作佛者。明如来此方缘尽。应在净土。言余国作佛。是人根感于我。同生净土。还求大乘智惠。始终殖我。明法轮道。同归于一解。是以今者殖我在世。齐同上根领解。应当生信也。亦是劝厉之辞也。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以下。起下灭化喻。众又清净者□□□就。除二乘著相。名为清净。便集比丘。遣二假名。归成一实。比丘当知以下。何以重明三者。欲作势向下。以险道故。施三乘也。自下还喻上火宅中事。初作作险道喻。第二作导师喻。第三作化城喻。第四灭化喻。譬如五百由旬者。与上宅礼为喻。五道为五百。何以知之。下文言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三涂示不受道。得道之来。要在人天。故言过三百也。又解。三界为三百。七住二乘为四百。八地终至十住。为五百。何以知之。下文言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明二乘无漏。三界所无。二乘涅槃。三界外法。名为过也。险难恶道者。五道□□□□七住以上。虽无三界分段等苦。由有无常变易生灭。岂非险难名恶道也。旷□□□□明三界五道。无其圣人也。虽有二乘之人。陋得无漏。不属三界名为人出。故言三界衰无圣人也。若就后解。以何为人义。人本达古故今如理周备。人义始足。若尔唯佛。是一切智人降佛以下。人义不备。名无人也。怖畏之处者。生死险道。智人之所怖也。若有多众者。六百万亿。修道进德。欲过险道。远诣佛果。为至珍宝处也。有一导师以下。与第一思惟为喻。昔十六王子。释迦导师。闻不载告名聪。快伴法相名慧见之分明了曰明。说到法相名达也。知机发为通。未发为塞也。将导众人。欲过此难。与上第二思惟为喻。□□成道。执理以拟之。所将人众以下。与上第三思惟为喻。本发大心其于佛果。暂时废忘。名中路退也。白导师言。机感于佛。义同白也。小惧其劫。大名怖畏。不能复进者。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始到在佛地。故名为远。欲退还也。导师多诸方便以下。与上第四思惟为喻。舍教驰轮迳。离生死名可愍也。背其大教。名舍珍宝但起小心。义同退还。上来至此。明念欲作化城。作是念已下。明思惟理教。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者。无而说有。名之为化。防非为城。告众人言以下。为说化城。安慰其心。今□□□□可于中止者。有为无为果。防非为城。可于中止也。若入是城。断除三界生死。有为□□□□为大乐故。言快得安稳也。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者。若不入城。防城亦得去也。不尔时许。此是理中之言。明道成罗汉。理自向佛故言亦可得去也。是时疲极之众以下。与上诸子修行为喻。能越度生死。名生已度想。无为寂灭。名安稳想也尔时导师。知此人众以下。作灭化喻。即上等赐大车也。即灭化城者。释二假名也。宝处在近者。汝等所行。是菩萨道也。我所作者。是方便也。如来亦复如是以下。合喻。初合导师喻。知诸生死□□□道喻。应去合第一思惟。通塞之想也。应合第二思惟。若有多众。欲过此难也。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合第三思惟。所将人众。中路退还也即作是念。佛道长远。要迳生历死。久受勤苦。乃可得成。身命不存。苌寿安在。是故欲退。不复进也。佛知是心以下。合第四思惟。导师多诸方便也。为下劣者。明为懈退者。于三界外为止息故说二乘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以下。合灭化喻。即上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也。汝等所作未辨者。明二涅槃非究竟也。正可近大乘佛惠。而以非真实也。如彼导师。举喻来帖□□□□第二十劫坐道场。得成于佛。何故不颂初文者。上如来即自说偈颂讫。不须□颂也。彼佛十六子二偈。颂王子请。次十六偈。颂十方诸梵请。次二偈颂受请已。为说四谛十二缘也。次三偈。颂诸人得道。次二偈。颂王子请说大乘。次二偈颂受请为说法华。次一偈。颂入定。次三偈颂王子说法华。次一偈。颂形心俱到。次四偈会古今。以本说为因缘由。至今始得说于法华也。自下颂喻。初二偈。颂险道。迥绝多毒兽者。如大泽中。无其人民。但有虎狼师子。降佛以还。皆有生死烦恼。无真是法。及圣人也。又复无水草。□□□□是人之所依。明三界无漏水草也。若就后解。唯佛得真无漏。降佛以下。无无漏□□也。为智人之所怖畏也。欲过此险道者。欲背于生死。远其佛果也。时有一导师三句。颂导师。次一句颂第一思惟。第二思惟。即上通塞之相。欲过此难也。次一偈。颂第三思惟。欲退还也。次四教寻时思方便者。明本无其小。暂顺小机权假施设也。二乘无而说有。称化作城本防非。郭以收人。无为涅槃。防非语难为城。有为涅槃。积诸功德名郭。有为涅槃。修诸功德名庄严。为行者栖神之处。义同舍宅。□□功德。遮外恶不入内。善不失散。义同为园。无漏召出于三界。名林渠。□□□人示看之处。以喻四谛。通其行人。观行之处。八解名浴池。四禅为重门。三空观心为楼阁。善心有贞干之用。能有所辨名男。慈悲有外适之义名女。即作是化已下已一偈。颂为说化城。次一偈。颂诸子修行。次二偈半。颂灭化喻。我亦复如是。颂合喻。为一切导师。合时有一导师。见诸求道者颂合第一第二思惟。次三句。颂合第三思惟。次偈半。颂合第四思惟作化城也。次四偈。颂灭化城喻。
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
下根之人。闻上三说。受解在于化城。功行既就。是以列记方将。故名受记。乃与千二百受。但导五百者。此是师徒眷属。其相属者故但言五百也。从佛闻是智惠者。方便者。闻上方便品也。又闻授诸大弟子记者。闻受舍利弗。四大声闻记也。复闻宿世因缘之事者。闻化城品也。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力者。观彼久远由若今也。自下明欢喜。叹如来化导之方。汝等见富楼。那弥多尼子不者。不论见形。问识□□不。实是大行。现居下流。引接未还也。论行既周。次与授记也。千二百念者。请其记□。□□述彼意故。次第与受之。上利根声闻。先悔过自责。自陈己德。后方列记。今明下根之人。钝根因缘。故得记决然。方能悔过。自陈己解也。譬如有人以下。还喻上化城。四段文句。第一作亲友喻。喻上道师。有人者六百万亿人也。至亲友家者。夫为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众生有感。诣王子所。名亲友家也。第二醉酒而卧喻。上险道文少不次。应言具设饭膳。然后醉卧。偈中显也。舍教驰轮。妄本大解。起惑以自缠。名醉卧。在生死也。宫事当行者。化导方轨。功赫之事。非已名宫事。明十六王子。此方感□□□□□□影不久。名当行。以无贾宝珠者。明法华大乘。万善功德。利物显然。若以宝珠。理出量算。名无贾也。若暂受永失。非谓为系。今明昔一发之善。窴资远运。到今由在始。可谓为系也。衣里不显之事。明如来玄知。彼人所解不能永固而不语。令汝之所得。必还忘失。若似衣里也。又解。昔说大乘。令其生信。虽复中间妄失。藉本为机。窴资远感。玄见到在。百劫之头。方始解悟。彼人不知。义同衣里。亦可系解心衣里也。与之而去者。说以迁应化土也。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者。起惑彰其惠目妄本大解。不□□窴资远益。故言其人醉卧不觉知也。起已游行以下。上化城为喻。人天中修善。资其出世机发名起已。心无主当。失于本善名游行。本大乘为己国。二乘为他国者。有无为果。有资神益。已名衣里食苦。身行道为求索。菩萨一发心。超过声闻百千劫行。声闻心夹劣。所收亦少。故言甚大艰难也。道成罗汉。要求心息。名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此是小器易盈也。于后友以下。与上灭化为喻。会遇见之者。今□□城中。始得大机也。咄哉丈夫者。呵积之辞。何故为小资神。乃失于大利也。我昔教汝□□□□令得大乘佛果安乐义同五欲乐也。某年日月。以无贾宝珠者。大通智胜王子时。为汝说也。今故现在者。昔一发之善。共相资发。到在于今也。而汝不知有资之益也。弃本大解。而取于小。故言甚为痴也。今道成罗汉行远之佛果。故言可以此宝贸易所须。亦可以万善因。资大乘佛果也。称遂本心。名如意。无所之短者。得一切智。行备满足。更何所少也。自下合喻。为菩萨智作知时以下。合亲友喻。而寻废忘合醉酒喻。既得阿罗汉以下。合起已游行喻。一切智愿以下。合会过见之喻。汝等所得。无为灭谛非究竟也。但以方便。示小乘涅槃也。我今始知。昔来□□□菩萨道故。生欢喜也。故说偈以重章。初二偈半。颂前悔过自责。次二偈颂至亲友家与珠也。其家甚大富者。明大乘之道。万善备也。具设诸饭膳者。称其大机。备为说也。默与而舍去者。为说大乘。必知有忘。不言但有远益。义同默说。竟迁应名舍去。起惑曀彰。忘本大解名卧不觉也。是人既以起。二偈。颂起已游行喻。次二偈颂会遇见之。亦复如是。一偈半。颂合为菩萨时。次半偈。颂合既得阿罗汉道。次一偈。颂合一切智愿。犹在不失。次一偈。颂合我今乃知实是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