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目录部
- 续古今译经图纪
续古今译经图纪
续古今译经图纪
唐 智升撰
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
开元庚午岁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译经图纪者。本起于大慈恩寺翻经院之堂也。此堂图画古今传译缁素。首自迦叶摩腾终于大唐三藏。迈公因撰题之于壁。自兹厥后传译相仍。诸有藻绘无斯纪述。升虽不敏敢辄赞扬。虽线麻之有殊冀相续而无绝。幸诸览者无贻诮焉。
大唐传译之余
沙门释智通。律行精苦兼明经论。于总持门特所留意。通以隋大业年中出家。住京大总持寺。有游方之志。遂于洛京翻经馆。学梵书语早通精奥。唐贞观中有北天竺僧赍千臂千眼经梵本奉进。文帝敕通共梵僧对译。名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一部(二卷)。后于天皇永徽四年癸丑。于总持寺又译。
·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经(一卷)。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一卷)。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一卷)。凡四部合五卷。
沙门伽梵达摩。唐云尊法。西印度人也。译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然经题云西天竺伽梵达摩译。不标年代。推其本末似是皇朝新译。准千臂经序亦云智通共译。
沙门阿地瞿多。唐言无极高。中印度人。学穷满字行洁圆珠。精练五明妙通三藏。以天皇永徽三年壬子正月广将梵本来届长安敕令慈恩寺安置。沙门大乘琮等一十六人。英公鄂公等一十二人。请高于慧日寺浮图院。建陀罗尼普集会坛。缘坛所须并皆供办。法成之日屡降灵异。京中道俗咸叹希逢。沙门玄楷等遂固请翻其法本。后以四年癸丑至五年甲寅。于慧日寺从金刚大道场经中撮要钞译集成一部。名
·陀罗尼集经(一十二卷)。沙门玄楷等笔受。于时有中印度大菩提寺僧阿难律木叉师迦叶师等。于经行寺译功德天法。编在集经第十卷内故。不别存也。
沙门那提。唐曰福生。具依梵言则云布如乌伐耶。以言烦多故此但讹略而云那提也。本中印度人。志气雄远弘道为怀。历游诸国务在开物。而善达声明通诸诂训。闻有涉悟不惮远夷。曾往执师子国。又东南上楞伽山。南海诸国随缘游化。承支那东国盛转大乘。佛法崇盛赡洲称最。乃搜集大小乘经律论五百余夹合一千五百余部。以天皇永徽六年创达京师。有敕令于慈恩安置。所司供给。至显庆元年。敕往昆仑诸国采取异药。既至南海诸王归敬。弘化之广又倍于前。龙朔三年还返旧寺。所赍诸经并为奘将北出。意欲翻度莫有依凭。惟译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茶罗经)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
·阿吒那智咒经(一卷)。凡三部三卷。要约精最可常行学。禅林寺沙门慧泽译语。丰德寺沙门道宣缀文并制序。
沙门若那跋陀罗。唐云智贤。南海波凌(亦曰诃陵)国人也。善三藏学。往者麟德年中益府成都沙门会宁。故游天竺观礼圣迹。泛舶西逝路经波凌国。遂共智贤译。
·大般涅槃经茶毗分一部(二卷)寄经达于交州。会宁方之天竺。后至仪凤年初。交州都督梁难敌遣使附经入京三年戊寅大慈恩寺沙门灵会。于东宫启请施行。
沙门地婆诃罗。唐言日照。中印度人。洞明八藏博晓四含。戒行清高学业优赡。尤工咒术兼洞五明。志在利生来游此国。以天皇仪凤初至天后垂拱末。于两京东京太原寺及西京弘福寺。译
·方广大庄严经一部(二十二卷)。
·大乘密严经一部(三卷)。
·大乘显识经一部(二卷)。
·证契大乘经一部(二卷)。
·大方广佛花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一卷)。
·大方广师子吼经(一卷)。
·大乘百福相经(一卷)。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一卷)。
·大乘四法经(一卷)。
·菩萨修行四法经(一卷)。
·七俱胝佛大心准提陀罗尼经(一卷)。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
·造塔功德经(一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一部(二卷)。
·大乘广五蕴论(一卷)。凡一十八部合三十四卷。沙门战陀般若提婆译。沙门慧智证梵语。敕召名德十人助其法化。沙门道成薄尘嘉尚圆测灵辩明恂怀度等证义。沙门思玄复礼等缀文笔受。天后亲敷睿藻制序标首。光饰像教传之不朽也。
清信士杜行顗京兆人。仪凤中任鸿胪寺典客署令。顗明天竺语兼有文藻。诸有翻传妙参其选。于时有罽宾国僧佛陀波利。赍梵经一夹诣阙奉献。天皇有诏令顗翻出。名为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宁远将军度婆。及中印度三藏法师地婆诃罗证译。是时仪凤四年正月五日也。此杜译者有庙讳国讳皆隐而避之。即世尊为圣尊。世界为生界。大势为大趣。救治为救除。译讫奉进。上皇读讫顾谓顗曰。既是圣言不须避讳。杜时奉诏以正属。有故而寝焉。后日照三藏奉诏详译。名佛顶最胜陀罗尼也。
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
沙门佛陀波利。唐言觉护。北印度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观灵迹。闻文殊师利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以天皇仪凤元年景子。杖锡五台虔诚礼拜。悲泣雨泪望睹圣容。倏焉见一老翁从山中出来。作婆罗门语谓波利曰。师精诚恳恻何所求耶。波利答曰。闻文殊大士隐迹此山。从印度来欲求瞻礼。翁曰。师从彼国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不。此土众生多造诸罪。出家之辈亦多有犯。佛顶神咒除罪秘方。若不将经徒来何益。纵见文殊何必能识。师可还西国取彼经来流传此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济幽冥。报诸佛恩也。师取经来至此。弟子当示师文殊师利菩萨所在。波利闻此语已不胜喜跃。遂裁抑悲泪向山更礼。举头之顷忽不见老人。波利惊愕倍增虔敬。遂返归本国取得经来。既达帝城便求进见。有司具状闻奏。天皇赏其精诚崇斯秘典。遂诏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及日照三藏于内共译。译讫儭绢三十匹。经留在内。波利因乃垂泣奏曰。委弃身命志在利人。请布流行是所诚望。帝愍其专至。遂留所译之经。还其梵本任将流布。波利得经不胜喜跃。将向西明寺。访得善梵语僧顺贞。奏共翻译。帝允其请。遂对翻经大德圆测共贞翻出。名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波利所愿已毕。持经梵本入于五台。于今不出。莫知所之。比诸众译此最弘布(其经前序永昌已后有人述记校众译本年月参差具如开元释教录中所述)。
沙门提云般若。或云提云陀若那。唐云天智。于阗国人。学通大小智兼真俗。以天后永昌元年来届都邑。敕于魏国东寺翻经。从永昌元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译
·大乘造像功德经一部(二卷)。
·大方广佛花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智炬陀罗尼经(一卷)。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凡六部合七卷沙门战陀慧智等译语。沙门处一等笔受。沙门复礼等缀文。沙门德感慧俨法明弘景等证义。
沙门释慧智。父印度人也。婆罗门种因使游此而生于智。少而精锐善梵书语。三藏地婆诃罗提云若那宝思惟等。所有翻译皆召智为证。兼令度语。智以天后长寿二年癸巳。于东都佛授记寺自译
·赞观世音菩萨颂(一卷)。
沙门实叉难陀。唐云学喜。于阗国人。智度弘旷利物为心。善大小乘。兼异学论。天后明扬佛日敬重大乘。以花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迎请并访译人。实叉与经同来赴洛。以天后证圣元年乙未。于东都大内遍空寺译。
·大方广佛花严经一部(八十卷)天后亲临法座焕发序文。自运仙毫首题名品。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宣梵本。后付沙门复礼法藏等于佛授记寺译。至圣历二年己亥功毕。又至久视元年庚子。于三阳宫内。译
·大乘入楞伽经一部(七卷)。及于西京清禅寺东都授记寺译。
·文殊师利授记经一部(三卷)。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一卷)。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一卷)。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一卷)。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
·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
·右绕佛塔功德经(一卷)。
·大乘四法经(一卷)(与日照三藏译者同名文意全别)。
·十善业道经(一卷)。
·大乘起信论一部(二卷)。
·摩诃般若随心经(一卷)。
·大方广不生不灭经(一卷)。
·大方广如来难思议境界经(一卷)。
·离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
·菩萨出生四法经(一卷)。凡一十九部合一百七卷。沙门波仑玄轨等笔受。沙门复礼等缀文。沙门法宝弘景等证义。太子中舍贾膺福监译。
婆罗门李无谄。北印度岚波国人。识量聪敏内外该通。唐梵二言洞晓无滞。三藏阿你真那菩提流志等。翻译众经并无謟度语。于天后代圣历三年庚子。为新罗僧明晓。于佛授记寺翻经院。译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一卷。沙门波仑笔受并制序。
沙门弥陀山。唐言寂友。睹货逻国人也。少而舍家游五印度学诸经论。于楞伽俱舍最为精妙。初共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后于天后末年。共沙门法藏等。译
·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
沙门阿你真那。唐云宝思惟。北印度迦湿蜜罗国人。刹帝利种。幼而舍家禅诵为业。进具之后专精律品。复慧解超群学兼真俗。以长寿二年届于洛都。敕于天宫寺安置。即以天后长寿二年癸巳。至中宗神龙二年景午。于授记天宫福先等寺。译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一部(三卷)。
·浴像功德经(一卷)。
·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一卷)。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一卷)。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凡七部合九卷罽宾沙门尸利难陀译。沙门慧智等同证梵文婆罗门李无谄译语。沙门德感直中书李无碍等笔受。
沙门释义净齐州人。俗姓张。字文明。髫龀之年辞荣落彩。于是遍询名匠广探群籍。内外闲晓今古遍知。年十有五志游西域。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卷。弱冠登具逾厉坚贞。咸亨二年三十有七。方叶夙怀遂之广府。初结誓同志数满十人。洎乎泛舶余皆退罢。唯净坚心转炽遂即孤行。备历艰难渐达印度。所至之境皆洞言音。凡遇王臣咸蒙礼重。鹫峰鸡足并亲登陟。祇园鹿苑咸悉周游。憩那烂陀礼菩提树。遍师明匠学大小乘。所为事周还归故里。凡所历游三十余国。往来问道出二十年。以天后证圣之元乙未仲夏回至河洛。将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三百粒。天后敬法重人。亲迎于上东门外。洛阳缁侣备设幢幡兼陈鼓乐在前导引。敕于佛授记寺安置。所将梵本并令翻译。初共于阗三藏翻花严经。久视已后方自翻译。即以久视元年庚子。至长安三年癸卯。于东都福先寺及西京西明寺。译
·金光明最胜王经一部(十卷)。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入定不定印经(一卷)。
·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一卷)。
·庄严王陀罗尼咒经(一卷)。
·善夜经(一卷)。
·大乘流转诸有经(一卷)。
·妙色王因缘经(一卷)。
·无常经(一卷)。
·八无暇有暇经(一卷)。
·长爪梵志请问经(一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一部(五十卷)。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一部(二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一部(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一部(十卷)。
·掌中论(一卷)。
·取因假设论(一卷)。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一卷)。缮写进内。
天后制新翻圣教序令标经首。暨和帝龙兴神龙元年乙巳。于东都内道场译。
·大孔雀咒王经一部(三卷)又于大福先寺译。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一卷)。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一卷)。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一卷)。和帝心崇释典制序褒扬。号为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帝御洛城西门宣示群辟。净所新翻并令标引。二年景午随驾归京。敕于大荐福寺别置翻经院处之。三年丁未帝召入内。并同翻经沙门九旬坐夏。帝以昔居房部幽厄无归。祈念药师遂蒙降祉。贺兹往泽重阐洪猷。因命法徒更令翻译。于佛光内寺译。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一部(二卷)帝御法筵手自笔受。又至景龙四年庚戌。于大荐福寺。译
·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一部(一卷)。
·浴像功德经(一卷)。
·数珠功德经(一卷)。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一卷)。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拔除罪障咒王经(一卷)。
·五蕴皆空经(一卷)。
·三转法轮经(一卷)。
·譬喻经(一卷)。
·疗痔病经(一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一部(二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一部(四十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