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唐 靖迈撰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一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
  后汉刘氏都洛阳
  惟孝明皇帝以永平三年岁次庚申。帝梦金人项有日月光飞来殿庭。上问群臣。太史傅毅对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固其是乎。至七年岁次甲子。帝敕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八人西寻佛法。愔等至印度国。请迦叶摩腾竺法兰共还。用白马驮经并将画释迦佛像。以永平十年岁次丁卯至于洛阳。帝悦造白马寺。至十四年岁次辛未正月一日。五岳道士楮善信等负情不悦。因朝正之次表请较试。敕遣尚书令宋庠引入长乐宫。帝曰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南门。尔日信等以灵宝诸经置道东坛上。帝以经像舍利置道西七宝行殿上。信等绕坛涕泣稽请天尊词情恳切。又以栴檀柴等烧经。冀经无损以为神异。然所烧经并从灰烬。先时升天入火履水隐形皆不复能。善禁咒者呼策不应。时太傅张衍语信曰。所试无验即是虚妄。宜就西域真法。时南岳道士费叔才等惭忸自感而死。时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遍覆大众映蔽日轮。摩腾法师先是阿罗汉。即以神足游空飞行坐卧神化自在。时天雨宝华及奏作众乐。感动人情大众欢悦。摩腾复坐法兰说法。时众咸喜得未曾有。时后宫阴夫人王婕妤等。一百九十人出家。司空阳城侯刘善峻镇远将军姜苟儿等。二百六十八人出家。四岳道士吕慧通等。六百二十人出家。京都男女张子尚阿潘等。三百九十一人出家。帝亲与群官为出家者剃发。给施供养经三十日。造寺十所。城外七寺城内三寺。七寺安僧三寺安尼。具如汉明帝法本内传说。
  沙门迦叶摩腾。中印度人。婆罗门种。幼而敏悟兼有风姿。博学多闻特明经律思力精博探[(阜-十+止)*責]钩深敷文析埋。每有新义出于神表。尝游西印度有一小国。请腾讲金光明经。俄而邻国兴师而来。既将践境辄有事碍兵不能进。彼国兵众疑有异术密遣使觇。但见君臣安然共听其所讲大乘经明地神王护国之法。于是彼国既睹斯神验请和求法。时蔡愔等殷请于腾。腾遂与愔等俱来。见帝于洛阳。以永平十年岁次丁卯。于白马寺译。
  ·四十二章经(一卷)。此经本是外国经抄。腾以大化初传人未深信。蕴其妙解不即多翻。且撮经要以导时俗。腾后终于洛阳。
  沙门竺法兰。中印度人。少而机悟淹雅博爱。多通禅思毗尼莫不穷妙。诵经百余万言。学徒千余。居不求安常怀弘利。戒轨严峻众莫能窥。遇愔求请便有轻举之志而国主不听。密与腾同来间行后至。以汉明帝时初共腾译四十二章经腾卒。兰以永平十一年岁次戊辰至十三年庚午。自译
  ·佛本行经(五卷)。
  ·十地断结经(四卷)。
  ·法海藏经(三卷)。
  ·佛本生经(二卷)。
  ·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总五部一十六卷。初武帝穿昆明池得灰墨。问东方朔。朔云。可问西域胡人。法兰既至时以追问。兰曰。此是劫烧之灰。又将优填王栴檀像样至洛。帝即敕令图写供养。
  沙门支娄迦谶。月支国人。操行纯深性度开敏。禀持法戒讽诵群经。志在宣弘游方化物。以桓帝建和元年岁次丁亥。至灵帝中平三年岁次丙寅。于洛阳译
  ·阿閦佛国经(二卷)
  ·大集经(二十七卷)。
  ·般若道行品经(十卷)。
  ·首楞严经(二卷)。
  ·屯真陀罗尼经(二卷)
  ·阿阇世王经(二卷)
  ·无量清净经(二卷)
  ·孛本经(二卷)。
  ·般舟三昧经(二卷)。
  ·古品遗日说般若经(一卷)。
  ·宝积经(一卷)。
  ·问署经(一卷)。
  ·梵般泥洹经(一卷)。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一卷)
  ·兜沙经(一卷)。
  ·内藏百品经(一卷)。
  ·大方便报恩经(一卷)。
  ·光明三昧经(一卷)。
  ·禅经(一卷)。
  ·杂譬喻经(一卷)。
  ·阿育王太子坏目因缘经(一卷)。总二十一部合六十三卷。审得本旨曾不加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河南清信士孟福张莲等笔受。
  沙门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王薨让国于叔出家游方。以汉桓帝建和二年至止。未久大善汉言。初自称前身出家。有一同学性多嗔恚。高曰。卿以此故当受恶形我必相度。乃与辞曰。吾往广州以偿宿对。既至番禺路逢少年拔刀向高。高笑而言曰。故来相偿耳。遂引颈受刃。于是还复高身。译经如故。久之乃曰。须度昔日同学。遂行达[邱-丘+供]亭湖庙。庙神严烈船人祈庙。降咒呼高曰。昔与子同学今寿尽旦夕。恐此丑形秽于江湖。当死山西泽中。又惧堕地狱。今有绢千匹及杂宝等愿为营塔。欲现丑形恐众人惧。高曰。但现无苦。神遂出头乃是大蟒。高向之胡语并为赞呗。蟒悲泣而退。高时达豫章即为造寺。创基之始有一年少。高前受咒愿讫因忽不见。高曰。彼得离恶形也。后人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有蛇村是也。高又往广州寻前世害己年少尚在。共说宿缘曰。犹有余报当往会稽毕之。随高至彼市中有乱相打误著高头而死。寻于众录序高之事互有出没。将以神迹难知见闻异耳。自桓帝建初二年岁次戊子。至灵帝建宁三年岁次庚戌。译
  ·出修行道地经(七卷或六卷)。
  ·法句经(四卷)。
  ·大僧威仪经(四卷)。
  ·五十挍计经(二卷)。
  ·杂四十四篇经(二卷)。
  ·七处三观经(二卷)
  ·十报经(二卷)
  ·大道地经(二卷)。
  ·道意发行经(二卷)。
  ·禅经(二卷)。
  ·安般守意经(二卷)。
  ·无量寿经(二卷)。
  ·阴持入经(一卷)。
  ·百六十品经(一卷)。
  ·大十二门经(一卷)。
  ·小十二门经(一卷)。
  ·人本欲生经(一卷)。
  ·阿毗昙五法经(一卷)。
  ·七法经(一卷)。
  ·普法义经(一卷)。
  ·漏分布经(一卷)。
  ·四谛经(一卷)。
  ·九横经(一卷)。
  ·八正道经(一卷)。
  ·大安般经(一卷)。
  ·思惟要略经(一卷)。
  ·十二因缘经(一卷)。
  ·五阴喻经(一卷)。
  ·转法轮经(一卷)。
  ·流摄经(一卷)。
  ·是法非法经(一卷)。
  ·法受尘经(一卷)。
  ·十四意经(一卷)。
  ·本相猗致经(一卷)。
  ·阿毗昙九十八结经(一卷)。
  ·禅行法想经(一卷)。
  ·禅行三十七品经(一卷)。
  ·难提迦罗越经(一卷)。
  ·独富长者经(一卷)。
  ·长者懊恼三处经(一卷)。
  ·由起长者悔过经(一卷)。
  ·佛为那拘说根熟经(一卷)。
  ·长者兄弟诣佛经(一卷)。
  ·佛神力救长者子经(一卷)。
  ·阿那邠祁化七子经(一卷)。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一卷)。
  ·无畏离车白阿难经(一卷)。
  ·受咒愿经(一卷)。
  ·长者子制经(一卷)。
  ·郁伽居士见佛闻法醒悟经(一卷)。
  ·得非常观经(一卷)。
  ·舍头谏经(一卷)。
  ·出家因缘经(一卷)。
  ·佛度栴陀罗儿出家经(一卷)。
  ·纯陀沙弥经(一卷)。
  ·外道出家经(一卷)。
  ·精进四念处经(一卷)。
  ·父母恩难报经(一卷)。
  ·禅思满足经(一卷)。
  ·数息事经(一卷)。
  ·禅法经(一卷)。
  ·禅秘要经(一卷)。
  ·世问言美色经(一卷)。
  ·一切行不恒安住经(一卷)。
  ·人受身入阴经(一卷)。
  ·多倒见众生经(一卷)。
  ·人身四百四病经(一卷)。
  ·人病医不能治经(一卷)。
  ·分别善恶所起经(一卷)。
  ·斫毒树复生经(一卷)。
  ·犯戒罪报轻重经(一卷)。
  ·禅定方便次第法经(一卷)。
  ·阿练若习禅法经(一卷)。
  ·四百三昧名经(一卷)。
  ·自誓三昧经(一卷)。
  ·流离王经(一卷)。
  ·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
  ·迦叶结经(一卷)。
  ·骂意经(一卷)。
  ·处处经(一卷)。
  ·佛为频头婆罗门说像类经(一卷)。
  ·婆罗门问佛布施得福经(一卷)。
  ·佛为调马聚落主说法经(一卷)。
  ·婆罗门行经(一卷)。
  ·头遮婆罗门论义出家经(一卷)。
  ·佛为事火婆罗门说法悟道经(一卷)。
  ·婆罗门虚伪经(一卷)。
  ·佛化大兴婆罗门出家经(一卷)。
  ·佛为阿支罗迦叶说自他作苦经(一卷)。
  ·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一卷)。
  ·四吒婆罗门出家得道经(一卷)。
  ·佛为憍慢婆罗门说偈经(一卷)。
  ·婆罗门服白经(一卷)。
  ·婆罗门问世尊将来世有几佛经(一卷)。
  ·婆罗门避死经(一卷)。
  ·佛为婆罗门说耕田经(一卷)。
  ·七老婆罗门请为弟子经(一卷)。
  ·婆罗门通达经论经(一卷)。
  ·佛覆裸形子经(一卷)。
  ·婆罗门解知众术经(一卷)。
  ·佛为婆罗门说四法经(一卷)。
  ·佛为年少婆罗门说知善不善经(一卷)。
  ·如幻三昧经(一卷)。
  ·安般经(一卷)。
  ·内藏经(一卷)。
  ·五门禅要用法经(一卷)。
  ·水喻经(一卷)。
  ·浮木譬喻经(一卷)。
  ·鳖喻经(一卷)。
  ·提婆达生身入地狱经(一卷)。
  ·摩那只女人诽佛生身入地狱经(一卷)。
  ·鬼问目连经(一卷)。
  ·十八地狱经(一卷)。
  ·地狱罪人众苦经(一卷)。
  ·地狱报应经(一卷)。
  ·目连见众生身毛如箭经(一卷)。
  ·摩诃衍精进度中罪报品经(一卷)。
  ·尊者薄拘罗经(一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
  ·迦栴延无常经(一卷)。
  ·当来变灭经(一卷)。
  ·太子墓魄经(一卷)。
  ·四不可得经(一卷)。
  ·坚心正意经(一卷)。
  ·分明罪福经(一卷)。
  ·多增道章经(一卷)。
  ·奈女只域经(一卷)。
  ·金色女经(一卷)。
  ·摩邓女经(一卷)。
  ·前世争女经(一卷)。
  ·承事胜己经(一卷)。
  ·悔过法经(一卷)。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
  ·太子梦经(一卷)。
  ·小般泥洹经(一卷)。
  ·慈仁不杀经(一卷)。
  ·阿难同学经(一卷)。
  ·商人脱贼难经(一卷)。
  ·过去弹琴人经(一卷)。
  ·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一卷)。
  ·世间强盗布施经(一卷)。
  ·商人子作佛事经(一卷)。
  ·咒贼经(一卷)。
  ·卒逢贼结衣带咒经(一卷)。
  ·梵天诣婆罗门讲堂经(一卷)。
  ·五阴成败经(一卷)。
  ·八光经(一卷)。
  ·五战斗人经(一卷)。
  ·五法经(一卷)。
  ·五行经(一卷)。
  ·三毒经(一卷)。
  ·阿含正行经(一卷)。
  ·良时难遇经(一卷)。
  ·求离牢狱经(一卷)。
  ·莲华女经(一卷)。
  ·孤母丧一子经(一卷)。
  ·昔有二人相爱敬经(一卷)。
  ·住阴持入经(一卷)。
  ·镜面王经(一卷)。
  ·子命过经(一卷)。
  ·健陀国王经(一卷)。
  ·叹宝女经(一卷)。
  ·大迦叶遇尼乾子经(一卷)。
  ·正斋经(一卷)。
  ·阿那律思惟目连神力经(一卷)。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一卷)。
  ·舍利弗问宝女经(一卷)。
  ·月灯三昧经(一卷)。
  ·阿难惑经(一卷)。
  ·佛印三昧经(一卷)。
  ·迦叶诘阿难经(一卷)。
  ·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
  ·空净天感应三昧经(一卷)。
  ·情离有罪经(一卷)。
  ·药王药上菩萨观经(一卷)。
  ·义决律(一卷)。凡译一百七十六部合一百九十七卷。
  沙门竺佛朔印度人。识性明敏博综多能。以灵帝嘉平元年岁次壬子。于洛阳译。
  ·道行经(一卷)。至光和六年岁次癸亥译。
  ·般舟三昧经(二卷)。支谶译。语孟福张莲笔受。弃文存质。深得经旨。
  优婆塞都尉安玄。亦号安侯骑都尉。安息国人。志性贞白深有理致。博诵群经并通幽旨。以灵帝光和四年岁次辛酉。于洛阳译。
  ·法镜经(二卷)。
  ·断十二因缘经(一卷)。严佛调笔受。具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其人。
  沙门支曜西域人。博达群典妙解幽微。京洛之间挹其风彩。以灵帝中平二年岁次乙丑。于洛阳译。
  ·成具光明经(二卷)。
  ·小本起经(二卷)。
  ·赖吒和罗经(一卷)。
  ·马有八态经(一卷)。
  ·首至问佛十四事经(一卷)。
  ·闻城十二因缘经(一卷)。
  ·堕落优婆塞经(一卷)。
  ·小道地经(一卷)。
  ·马有三相经(一卷)。
  ·阿那律八念经(一卷)。
  ·摩诃摩耶经(一卷)。凡一十一部一十三卷言直理诣不加润饰。
  沙门康巨西域人。心存游化志在弘经以灵帝中平四年岁次丁卯。于洛阳译。
  ·问地狱事经(一卷)。
  清信士严佛调临淮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共安玄对译善闲梵言。以灵帝中平五年岁次戊辰。于洛阳译。
  ·古维摩诘经(二卷)。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思意经(一卷)。
  ·内六波罗蜜经(一卷)。
  ·迦叶诘阿难经(一卷)。
  ·十慧经(一卷)。凡七部一十。卷理得音正尽经微旨。故安玄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烦存本巧妙。
  沙门康孟详西域人。有慧学之誉。以献帝兴平元年岁次甲戌。至建安四年岁次己卯。于洛阳译。
  ·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
  ·兴起行经(二卷)。
  ·梵网经(二卷)。
  ·舍利弗目连游四衢经(一卷)。
  ·报福经(一卷)。
  ·四谛经(一卷)。凡六部合九卷。奕奕流便足腾玄趣。
  沙门竺大力西域人。情好远游无惮艰险。弘道终日未以为劳。以献帝建安二年岁次丁丑。于洛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