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
宋 道原纂
景德传灯录序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行左司谏知制诰同修国史判史馆事柱国南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百户赐紫金鱼袋臣杨亿 撰
昔释迦文。以受然灯之夙记当贤劫之次补。降神演化四十九年。开权实顿渐之门。垂半满偏圆之教。随机悟理。爰有三乘之差。接物利生。乃度无边之众。其悲济广大矣。其轨式备具矣。而双林入灭。独顾于饮光。屈[日*旬]相传。首从于达磨。不立文字直指心源。不践楷梯径登佛地。逮五叶而始盛。分千灯而益繁。达宝所者盖多。转法轮者非一。盖大雄付嘱之旨。正眼流通之道。教外别行不可思议者也。
圣宋启运人灵幽赞
太祖以神武戡乱。而崇净刹。辟度门。
太宗以钦明御辩。而述秘诠。畅真谛。
皇上睿文继志而序圣教绎宗风。焕云章于义天。振金声于觉苑。莲藏之言密契。竺干之绪克昌。殖众善者滋多。传了义者间出。圆顿之化流于区域。有东吴僧道原者。冥心禅悦。索隐空宗。披弈世之祖图。采诸方之语录。次序其源派。错综其辞句。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德传灯录。诣阙奉进冀于流布。
皇上为佛法之外护。嘉释子之勤业。载怀重慎。思致悠久。乃诏翰林学士左司谏知制诰臣杨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臣李维。太常丞臣王曙等。同加刊削。俾之裁定。臣等昧三学之旨迷五性之方。乏临川翻译之能。懵毗邪语默之要。恭承严命。不敢牢让。窃用探索匪遑宁居。考其论撰之意。盖以真空为本。将以述曩圣入道之因。标昔人契理之说。机缘交激。若拄于箭锋。智藏发光。旁资于鞭影。诱道后学。敷畅玄猷。而捃摭之来。征引所出。糟粕多在。油素可寻。其有大士。示徒。以一音而开演。含灵耸听。乃千圣之证明。属概举之是资。取少分而斯可。若乃别加润色失其指归。既非华竺之殊言。颇近错雕之伤宝。如此之类悉仍其旧。况又事资纪实。必由于善叙。言以行远。非可以无文。其有标录事缘。缕详轨迹。或辞条之纷纠。或言筌之猥俗。并从刊削。俾之纶贯。至有儒臣居士之问答。爵位姓氏之著明。校岁历以愆殊。约史籍而差谬。咸用删去。以资传信。自非启投针之玄趣。驰激电之迅机。开示妙明之真心。祖述苦空之深理。即何以契传灯之喻。施刮膜之功。若乃但述感应之征符。专叙参游之辙迹。此已标于僧史。亦奚取于禅诠。聊存世系之名。庶纪师承之自然而旧录所载。或掇粗而遗精。别集具存。当寻文而补阙。率加采撷。爰从附益。逮于序论之作。或非古德之文。问厕编联徒增楦酿(楦酿二字出唐张燕公文集。谓冗长也)亦用简别多所屏去。汔兹周岁方遂终篇。臣等性识愧于冥烦。学问惭于涉猎。天机素浅。文力无余。妙道在人。虽刳心而斯久。玄言绝俗。固墙面以居多。滥膺推择之私。靡著发挥之效。已克终于紬绎。将仰奉于清间。莫副宸襟空尘睿览。谨上。
重刊景德传灯录状
湖州路。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耆旧僧希渭。系庆元路昌国州人氏俗姓董。自幼投礼本路在城观音禅寺绝照和尚为师。[利-禾+言]到法名投礼慈溪县开寿普光禅寺龙源和尚剃发为僧。仍礼五台律寺雪涯和尚受具戒。挟策西游。放包灵隐。后值先师龙源和尚。迁住兹山。随师参请。迨今有年。每念师恩未由报效。伏睹。从上佛祖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七佛至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景德至延祐丙辰。凡三百一十七年。旧板销朽无存。后学慕之罔及。为此发心重刊。忽得本路天圣禅寺松庐和尚所藏庐山稳庵古册。最为善本。良惬素志。遂于丙辰年正月初十日。将衣钵估唱得统金一万二千余缗。是日命工刊行于世。流通祖道。此录总计三十六万七千九百一十七字。至当年腊月一日毕工。随即印舍三百部于两浙。安众名山。方丈蒙堂众寮各一部。以便湖海办道禅衲参究。集兹善利。用报四恩。并资三有者。
大元廷祐三年腊月一日
耆旧僧 希渭 谨状
小比丘 文雅 董役
当山住持嗣祖比丘 士洵 主缘
西来年表
南齐 太祖高皇帝姓萧讳道成受宋禅即位都金陵 后魏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姓拓跋氏。第六帝。即位改元延兴当宋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岁。至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二十年改姓元氏
己未 建元元年 太和三年
庚申 二年 四年
辛酉 三年 五年
壬戌 四年帝崩 六年
世祖武帝 讳赜即位
癸亥 永明元年 七年
甲子 二年 八
乙丑 三 九
丙寅 四 十
丁卯 五 十一
戊辰 六 十二
己巳 七 十三
庚午 八 十四
辛未 九 十五
壬申 十 豫章王嶷薨 十六
癸酉 十一年 正月文惠太子薨 七月帝崩 十七
郁林王 讳昭业即位
甲戌 隆昌元年 七月帝废 十八 迁都洛阳
海陵王 讳昭文即位改元
延兴元年 十一月帝废
高宗明帝 讳鸾 十一月即位
建武元年 改元
乙亥 二年 十九
丙子 三 二十 改姓元氏
丁丑 四 傅大士生 二十一
戊寅 永泰元年 帝崩 二十二
东昏侯 讳宝卷即位
己卯 永元元年 二十三年 帝崩
世宗宣武皇帝 讳恪即位改元
庚辰 二年 景明元年
辛巳 三年 帝废 二年
和帝 讳宝融即位改元
中兴元年
壬午 二年 禅位于梁 右南齐萧氏七主合二十四年禅梁 三年
梁 都金陵
高祖武皇帝 讳衍姓萧受禅于齐 建元天监
天监元年
癸未 二 四年
甲申 三 正始元年
乙酉 四 二
丙戌 五 三
丁亥 六 四
戊子 七 永平元年
己丑 八 二
庚寅 九 三
辛卯 十 四
壬辰 十一 傅大士纳妻 延昌元年
癸巳 十二 二
甲午 十三 志公示灭 三
乙未 十四 四 帝崩
丙申 十五 肃宗孝明皇帝 讳翊即位改元
熙平元年
丁酉 十六年 二年
戊戌 十七 神龟元年
己亥 十八 二年
庚子 普通元年 达磨至傅大士逢嵩头陀 正光元年正宗记。依梁僧宝唱续法记云。此年达磨至梁。而入魏。于理可取
辛丑 二 傅大士唱卖妻子 二
壬寅 三 三
癸卯 四 四
甲辰 五 五
乙巳 六 诏迎傅大士 孝昌元年
丙午 七 二
丁未 大通元年三月改元。旧本传灯云。十月一日达磨至金陵。误也 三 传灯旧云。十一月二十三日。达磨届于洛阳误也
戊申 二 武泰元年二月帝崩。立幼主钊四月崩立庄帝五宗记引宝唱续法记云。达磨此年示灭。于理可取
敬宗孝庄皇帝 讳子攸。四月即位改元建义
建义元年九月又改元永安
永安元年
己酉 中大通元年 二
庚戌 二 三 十二月帝崩。若依宝唱续法传即魏使归洛。奏遇达磨西归。当在此年盖明帝已崩。而孝庄尚在位故也
辛亥 三 太子统薨 前废帝 讳恭。二月即位改元普泰
普泰元年
壬子 四 二 二月帝废
后废帝 讳朗。普泰元年六月高欢立帝于信都改元中兴元年至二年四月废之
出帝 讳修广。普泰二年四月即位改元太昌
太昌元年 十二月又改永熙
永熙元年
癸丑 五 二
甲寅 六 三年十月帝迫于其相高欢。出居关中。欢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为主都邺。是为东魏。于是魏分为东西。十二月帝遇鸩崩
右后魏十二主。合一百四十九年分为东西魏
西魏 都长安 东魏 都邺
文皇帝 讳宝炬。京兆王愉之子宇文泰奉帝即位 孝静帝 讳善见。高欢奉帝即位。改元永熙。三年为天平
天平元年
乙卯 大同元年 大统元年 二年
丙辰 二年 二年 三年旧本传灯云。十月五日达磨卒。十二月葬洛阳熊耳山。时洛阳属东魏。误
丁巳 三年 三年 四年
戊午 四年 四年 元象元年
己未 五年 五年 兴和元年旧传灯云。奉使自西域回。奏启达磨圹。见空棺只履。误
庚申 六年 六年 二年
辛酉 七年 七年 三年
壬戌 八年 八年 四年
癸亥 九年 九年 武定元年
甲子 十年 十年 二年
乙丑 十一年 十一年 三年
丙寅 中大同元年 十二年 四年
丁卬 太清元年 十三年 五年
戊辰 二年侯景反 十四年 六年
己巳 三年五月帝崩 十五年 七年
简文帝 讳纲即位改元
庚午 大宝元年 十六年 八年五月禅于北齐
右东魏一主十七年
北齐 都邺
文宣帝 讳洋姓高。欢之第三子。五月受禅。建元天保
天保元年
辛未 二年侯景废帝。而立豫章王楝。寻弑帝。十一月景又废楝。自立僭号。元帝讨而斩之 十七年 二年三祖见二祖
废帝 讳钦。文帝长子。即位不改号
孝元帝 讳绎十一月即位于江陵
壬申 承圣元年 元年 三年
癸酉 二年 二年 四年
甲戌 三年十一月帝为魏军所执寻弑之 三年正月宇文泰废帝而立齐王廓 五年思大止大苏山
敬帝 讳方智。元帝既被执。萧[敕/言]自立为后梁。都江陵。王僧辩陈霸先。奉帝为梁主。承圣四年九月即位 恭帝 讳廓。文帝子。宇文泰立之。不改号。止称元年
元年
乙亥 绍泰元年 二年 六年
丙子 大平元年 三年 十二月帝逊位于周 七年
右西魏三主合二十三年
后周 都长安
闵帝 讳觉姓宇文。文帝泰之子。受禅于西魏即位止称元年
元年 南史以次年为元年
丁丑 二年 十月进丞相陈霸先爵。为陈王。帝逊位于陈 二年 九月宇文护贬帝为洛阳公。寻弑之 八年
右梁四主合五十六年
明帝 讳毓。文帝泰之长子。宇文护立之。即位改元武定
陈 都金陵 武定元年南史云亦称元年不改号
高祖武帝 讳霸先姓陈氏受禅于梁。即位建元永定
永定元年
戊寅 二年 智者进具 二年 九年
己卯 三年 六月帝崩 武成元年陈纪云方建年号 十年 十月帝崩
文帝 讳旧始兴王长子即位 废帝 讳殷。文宣帝长子
庚辰 天嘉元年 二年 乾明元年太后令废帝
智者谒思大于大苏山 武帝 讳邕。文帝第四子。以遗诏即位 昭帝 讳演。欢之第六子。八月即位。改元皇建
皇建元年
辛巳 二年 保定元年 二年帝崩
后梁宣帝崩。子岿立。是为明帝。改元天保 武成帝 讳湛。欢之第九子。即位改元大宁
大宁元年
壬午 三年 二年 清河元年
癸未 四年 三年 二年
甲申 五年 四年 三年
乙酉 六年 五年 四年帝禅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
后主 讳纬。受禅即位。改元天统
天统元年
丙戌 天康元年四月帝崩 天和元年 二年
废帝 讳伯宗。文帝长子
丁亥 光大元年思大迁南岳 二年 三年
戊子 二年帝废 三年 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