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序

  佛法无他,谛而已矣。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二谛即三谛也,即四谛也,即一切谛也,即一谛也,即无谛也。二谛如此,诸谛亦然。自心本具之法,非思议所行境界,皆不可说也。然有因缘,亦可得说。以要言之,无可说之谛,无不可说之谛,如是而已矣。不见此则无教,无教则行无由起,理无由显,果无由克。如是而言说,皆臆见也。见此,则为真实觉悟。有教有行理果,如是而言说,皆妙法也。自正像既远,末世抑何言说之多哉。或见谛未全,则杂。中者如摩尼处瓦砾,不掩其光。不中未免以一言误天下万世。或见谛未精则执,与之亦成一家言,夺之则无同异中。见同见异,未免堕分河饮水之覆辙。或见谛未神妙则迹,抑扬建荡,总不能为人解粘去缚,起必死沉痾。金錍既不在手,言言与目以明,言言增目之膜。至其下者,博而似杂,实全无所中也,戏论也。僻而似专,实非专家也,斗诤法也。或蛇为龙,袭取神妙。非特迹而已也,罔之徒也。昔魔王害佛不得。誓曰,当于后世,入佛法中,破坏佛法。佛曰,自坏耳。法可坏哉。由是观之,下者不足论,论其上,若而人自利未入圆门,利他安得无弊。得失恒无端倪,利害潜相倚伏,欲裂大纲,令大地众生咸归大处。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唯灵峰蕅益大师之以言教也,彻悟心性全体,复深入不思议愿轮。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中,悲智双运,解行互融,实无一法可得,故无峻竖之门庭。实无一法不通不备,故无隔垣之音响。其发明三学,一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为宗趣。全性起修,无实非权。全修在性,无权非实。非实非权。而权而实。其独契法身向上,以一人开万古欲绝之学,得非以是欤。尝论之,师之三学,即一大事也。真律真教真禅,适还吾心之律教禅,适还先佛世尊之律教禅,师未曾有一言也。未曾有一言故无杂也。律既为真律,教既为真教,则何同异,何大小,何律之不即教即禅,教之不即律即禅乎。禅既为真禅,则何分佛祖,何有宗支。何禅之不即律即教乎。是故唯精故不执,无非事事无碍法界,无诤三昧也。夫言不神妙,以杂与执也。不杂不执,则不自立宗。不自立宗,则纵横变化,不可方物。是以师之言,尽脱窠臼,顿起膏肓,一归于堂堂正正。如唐虞三代之礼乐。不俟干戈而天下太平也。识者谓末法以来,建大法幢,击大法鼓,其味醇平,其道光明,唯师一人而已。师具开演二智,作广略二说。一四句偈不为少,汗牛充栋不为多。诸疏外稿有七部,今辑为全书,以文为类。原在稿外别行者,亦以次收入。按三藏,凡高僧撰述,悉入阿毗昙论藏。而有二种,专释一经者,曰释论。概宗十二部经,自成名句文者,曰宗论。今以释论收灵峰诸疏,而七部稿总以宗论收之。合十大卷。分三十八子卷。呜呼,成时不肖,老人在日,不能实学不思议谛,如醉转屋。今哲人虽逝,遗书尚存,敢不自淑,以报师恩于万一。亦愿凡遇是书者,勿离文字而说解脱,勿即文字而忘真月。但因是见谛,则离即双超。圆契自心则不杂,圆收万法则不执,圆说圆泯则不迹。千百世而后,必有其人。成时愿先舍此身命以供之矣。抑更有虑焉。凡言之揣摹拟议而得者,亦可揣摹拟议而得之。若夫引商刻羽,不涉思议,非从真闻以起思修,则若杂若执若迹之祸,尝伏于揣摹议拟之下而不觉。成时愿与天下万世之遇是书者,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阶于笃行可也。补传后二日,门人成时百拜撰。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序说(有小引)

  成时辑 老人七稿成,通序大意。越一日,作序说。其言别,故不入序。不属科,故不立例。凡十五段。

  达磨大师惩专逐名相之陋,力为学者明宗。而不立文字一语,遂为昧宗者所执。执之既久,由狂入痴。故永明大师大开教眼,以明宗镜。至寂音师,且说文字禅。紫柏大师,寂音再来。而憨山师,直颜其全书曰紫柏集。憨集最富,未传。紫竹林颛愚师,为憨大师独契,亦自颜其书为紫竹林集。诸老惩无闻之祸,救不立文字之弊,心良苦矣。窃恐此风既盛,凡沙门稍擅世誉者,皆思以文相炫。夫文盛道亦必衰。试观唐宋儒,多以文字成名,号称作者,深为宫墙之辱,可使释子复覆其辙乎。故虽老人别颜七稿,多自称集。今不敢以集行,然亦不敢名为录。何故,今之祖录遍天壤矣。老人每齿及,则痛心泣血,故亦不敢也。

  昔阳明子在日,有传习录,附录数册行世。公薨,出文录外集等。后华亭新建诸公,惧学者弗克尽读也,汇成全书以传。夫作者,非有意行其言也。阅岁月,涉山川,接人物,幻成文势,不得不别。其久也,书不全,道亦不彰。言既散,传必不盛。圣君贤臣,采藏天府,皆无统绪可遵。有会一者,恐失其旧。是故言之始,不得不分,终不得不合,势也。今辑七稿为一,作者海印炳现,读者古镜全收,庶天朝采录,无零落割裂之虞矣。

  大卷唯十,避繁也。一一卷中,复开子卷,备梵册也。

  文以类出,取便耳,非以文体也。见文则昧道,因文则明道,达文则证道。证道,而后知文无体也。

  不肖戊子岁,始晤大师。师一日顾予曰,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时大骇,何不力复佛世芳规邪。久之,始知师在家发大菩提,愿以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着戒相也。故抹倒禅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与拔。至于随时著述,竭力讲演,皆聊与有缘下圆顿种,非法界众生,一时成佛,直下相应,太平无事之初志矣。

  佛法有偏痛快。偏精细者,则性快心细之人各偏好之。唯此论。快性者必失粗浅。细心者必失廉纤,纵高明不敢昧纲宗,不敢轻名相。而纲宗只作纲宗会,名相只作名相会,终为俗学。若能知非纲宗非名相,而粗浅廉纤二病顿超者,虽为执鞭,所欣慕焉。

  自人不悟圆宗,诸佛愿海无能随顺修学者。不知非真实发大菩提心,一切尽成虚解。纵有为生死志,亦必入小乘权曲境界。若并无此志,直成修罗魔外。何疑老人一生于法界三宝前,缘法界众生殷勤发愿。今愿文一卷,直显不思议境界。真无上醍醐也。吾见有憎者。谓为繁琐。有赞叹者。读其文惟恐卧。有感动流泪者。然亦未遑直下承当彻悟性修之致。嗟乎,何真法之不易读若此。小子时,敬然臂香四十八炷,普为法界众生,等供安养愿王。乞吾师愿文,于一切世间大作佛事,愿遇者兴起感触,彻悟诸佛即自心本性,庶不令一切愿王,久沦于异生界也。

  净土一门,真参禅学教持戒者所共趋。夫弥陀寂光,即自心理智,由不悟故,横生邪慢取笑识者。读宗论,幸彻底荐取,则无边法藏,一以贯之矣。棒打石人头,暴暴论实事。八十翁入场,不是小儿戏。是之谓乎。

  学佛僻谬者,皆法外取心。世之本来面目,向上一着是也。计此必成恶取空见,佛目此病,为不可救。圆觉经诫取圆觉,大乘止观诫先观真如,诸祖深诃邪禅暗证,意皆在此。今论示第一义心,圆妙明快,千古未有。读者谛审谛观,字字从绳,言言破的,或得之。

  先师自行,不过破流俗知见,于现前一念,了一切法而已。法语中,亦唯以此剖心胆倾肠腹,而发明介尔一念,在续集寱余尤详。盖鼓两片皮既久,唯觉此话,大神至明也。虽然,失之亦成话柄,得之不外言诠。吾虽不敢谓有是语,尤不敢谓无是语也。

  法语书柬中,诸名公钜卿,遵大师原稿,但书姓氏,概不书尊称。以末法,道则僧体日卑,争务乞灵人爵,俗则我相日重,终难觑破浮云。两者皆生死根株,于道何啻霄壤。若非各懋盛德,安能共扇真风。今唯重道谊,以副护法天龙之望。

  儒宗隐覆之说,非深契法华三昧,及华严事事无碍法界,未易拈提。求曲尽同异之致,汇归一实,千百世来,大师一人而已。孔子,颜子,文中子,后阳明子,处隐显闲,蕅益子继之,大阐开显之道,缅想时会,应非偶然。今而后庶吾人一实事,会其有极,归其有极也夫。虽然。蕅益子云,非行之艰,知之尤艰。敢告。

  忠孝至佛始极。不知其极,或以爱论俗典拣之,竟成无君无父,全违金口诚言。或以至德要道收之,又堕有漏有为,全乖出世正轨。一大事之乖张僻谬久矣。

  读宗论,但贵用极,不贵株守。守则拣,不守则收。子臣弟友,丘未能一。呜呼,一大事之彰明会一久矣。

  先师著述,除宗论外,其释论,则有阿弥陀要解(一卷),占察玄疏(三卷),楞伽义疏(十卷),盂兰新疏(一卷),大佛顶玄文(十二卷),准提持法(一卷),金刚破空论附观心释(二卷),心经略解(一卷),法华会义(十六卷),妙玄节要(二卷),法华纶贯(一卷),斋经科注(一卷),遗教解(一卷),梵网合注(八卷)后附授戒法、学戒法、梵网忏法问辩(共一卷),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一卷),羯磨文释(一卷),戒本经笺要(一卷),毗尼集要(十七卷),大小持戒犍度略释(一卷),戒消灾经略释(一卷),五戒相经略解(一卷),沙弥戒要(一卷),唯识心要(十卷),八要直解(八卷),起信裂网疏(六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大悲行法辩讹(一卷)附观想偈略释、法性观、忏坛轨式(三种),四十二章经解(一卷),八大人觉经解(一卷),占察行法(一卷),礼地藏仪(一卷),教观纲宗并释义(二卷),阅藏知津(四十四卷),法海观澜(五卷),旃珊录(一卷),选佛谱(六卷),重订诸经日诵(二卷),周易禅解(十卷),辟邪集(二卷)。共四十七种(板俱在嘉兴府楞严寺),是为灵峰二论目录。(大记,明咒行法,四书蕅益解未行。)

  宗论全部,可取其中赞戒者,别为戒波罗密之书,赞净土者,别为秘藏指南之书。或合上二者,别为不昧因果之书。傥能尽美尽善,则有大利而无害。未遑别刻,附记于此。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总目录卷首自传续传附记私谥窃议序序序说总目第一卷卷一之一愿文一卷一之二愿文二卷一之三愿文三卷一之四愿文之四第二卷卷二之一法语一卷二之二法语二卷二之三法语三卷二之四法语四卷二之五法语五第三卷卷三之一答问一卷三之二答问二卷三之三答问三第四卷卷四之一普说茶话卷四之二说文卷四之三偶录第五卷卷五之一书一卷五之二书二卷五之三论辩议记第六卷卷六之一缘起序一卷六之二序二卷六之三序三卷六之四序四第七卷卷七之一题跋一卷七之二题跋二卷七之三疏一卷七之四疏二第八卷卷八之一传卷八之二寿序卷八之三塔志铭祭文第九卷卷九之一颂一卷九之二颂二铭箴词卷九之三赞一卷九之四赞二第十卷卷十之一诗偈一卷十之二诗偈二卷十之三诗偈三卷十之四诗偈四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一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愿文一

  四十八愿(天启元年,岁次辛酉,七月三十日,时名大朗优婆塞)

  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及地藏。我为慈亲罔极恩,遍悯一切众生界。发生如实增上心,修行念佛胜方便。深信净土摄受门,广大誓愿普皆被。妙戒为舟智慧舵,方便为帆佛力风。尽未来际渡众生,终不一念舍五浊。诸佛愿海如帝珠,摄于我愿重重现。我愿亦如摩尼王,诸佛愿海悉皆摄。愿轮横遍于十方,亦复竖穷于三际。一切智智之所乘,故我至心勤修习。

  第一愿,我本发心,上报慈父钟之凤生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慈父,咸生净土,速证菩提,令闻我名者,亦报父恩。

  第二愿,我本发心,上报悲母金大莲养育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悲母,咸生净土,速证菩提,令闻我名者,亦报母恩。

  第三愿,度法界众生成佛竟,方取泥洹。

  第四愿,我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令闻我名者,永断淫根。

  第五愿,我杀害业习,灭尽无余。令闻我名者,遍生慈力。

  第六愿,我痴闇谤三宝业灭尽无余。令闻我名者,正信三宝。

  第七愿,我诸不善业悉得清净。令闻我名者,安住梵行。

  第八愿,我决生极乐世界,速证无上菩提,分身尘刹,尽未来际,度生无厌。

  第九愿,我生生不忘本愿,于五浊世,善化众生。

  第十愿,我处处宏通正法,无诸魔障。

  十一愿,得无量智慧,达一切佛法。

  十二愿,得无量辩才,开迷降外,一切无畏,如师子吼。

  十三愿,得无量神通,遍十方国,承事如来,及善知识,一切海会,无不得与。

  十四愿,我能出种种妙音,尽未来际,赞叹三宝,令众生知所归依。

  十五愿,随意出生种种妙供,供养三宝,为众生作大福田。

  十六愿,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令成无上菩提。

  十七愿,十方如来成正觉时,我先劝请,转大法轮,开示众生,无上觉路。

  十八愿,十方如来般涅槃时,我悉劝请,莫入涅槃,常住世间,饶益含识。

  十九愿,一切海会,推我为大法王子,佛赞我功德智慧,慈悲愿力,如观世音地藏王,等无有异。

  二十愿,以大悲光,照诸地狱,触我光者,应时变诸苦事,悉成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