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注

宝积菩萨。
  什曰。积聚智慧宝也。
辩积菩萨。
  什曰。积聚四辩。
宝手菩萨。
  什曰。手中能出无量珍宝也。
宝印手菩萨。
  什曰。印者相也。手有出宝之相。亦曰手中有宝印也。
常举手菩萨。
  什曰。现以大慈之手抚慰众生令不恐畏。是以常举手向人。唱言勿怖也。
常下手菩萨。
  什曰。常垂下其手。现慈心屈下无伤物之像也。
常惨菩萨。
  什曰。悲念众生也。
喜根菩萨。
  什曰。喜根喜等也。亦于实相法中生喜及随喜也。
喜王菩萨。
  什曰。喜有二种。一不净二清净。清净喜故言王也。
辩音菩萨。
  什曰。辞辩也。
虚空藏菩萨。
  什曰。实相慧藏如虚空也。
执宝炬菩萨。
  什曰。执慧宝炬除众闇冥。
宝勇菩萨。
  什曰。勇于德宝亦得宝故能勇也。
宝见菩萨。
  什曰。以慧宝见于诸法也。
帝网菩萨。
  什曰。幻术经名帝网也。此大士神变自在犹如幻化。故借帝网以名之。
明网菩萨。
  什曰。明网自说手有缦网放光明也。
无缘观菩萨。
  什曰。观时不取相无缘。亦深入观时莫见其所缘也。
慧积菩萨。
  什曰。积聚慧也。
宝胜菩萨。
  什曰。功德宝超于世也。
天王菩萨。
  什曰。一假名天。二生天。三贤圣天。言天王则贤圣天也。
坏魔菩萨。
  什曰。行坏魔道也。
电得菩萨。
  什曰。因事为名。
自在王菩萨。
  什曰。于法自在。如王之于民也。
功德相严菩萨。
  什曰。功德之相庄严其身也。
师子吼菩萨。
  什曰。以大法音令众生伏。
雷音菩萨。
  什曰。所说能令天人欢喜群邪振悚。犹若雷音闻者喜惧也。
山相击音菩萨。
  什曰。以大法音消伏刚强。音声震击若山相搏也。
香象菩萨。
  什曰。青香象也。身出香风。菩萨身香风亦如此也。
白香象菩萨。
  什曰。其香最胜。大士身香亦如是也。
常精进菩萨。
  什曰。始终不退。
不休息菩萨。
  什曰。不暂废也。
妙生菩萨。
  什曰。生时有妙瑞也。
华严菩萨。
  什曰。以三昧力现众华。遍满虚空大庄严也。
观世音菩萨。
  什曰。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
得大势菩萨。
  什曰。有大势力也。以大神力飞到十方。所至之国六反振动恶趣休息也。
梵网菩萨。
  什曰。梵四梵行。网言其多也。
宝杖菩萨。
  什曰。或物宝或法宝以为杖也。
无胜菩萨严土菩萨。
  什曰。净国土也。
金髻菩萨。
  什曰。金在髻也。
珠髻菩萨。
  什曰。如意宝珠在其髻中。悉见十方世界及众生行业果报因缘也。
弥勒菩萨。
  什曰。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波罗门之子。
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
  什曰。秦言妙德也。数从小至大。故二人在后。复次二人在此方为大。余方为小。亦应在后也。妙德以法身游方。莫知其所生。又来补佛处。故言法王子也。
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肇曰。叹德列名。所以存人以证经也。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
  肇曰。尸弃梵王名。秦言顶髻也。
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
  什曰。举其从余四天下来者。据此四天下以明梵耳。复次天有二种。一者地天。二者虚空天。帝释处须弥顶。即是地天。又为地主。举释则地天斯摄。举梵王则虚空天尽摄。复次帝释得道迹。梵王得不还常来听法众所共知。故经序众所知识以为会证也。复次一切众生宗事梵天。所宗尚来则知余人必至矣。
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
  肇曰。一佛土有百亿四天下。一四天下各有释梵。故言余。亦或从他方佛土来。
并余大威力诸天。
  肇曰。除上梵释余大天也。
龙。
  什曰。龙有二种。一地龙二虚空龙。肇曰。龙有二种。地龙虚空龙。种有四生。
神。
  什曰。神受善恶杂报。似人天而非人天也。肇曰。神受善恶杂报。见形胜人劣天。身轻微难见也。
夜叉。
  什曰。秦言贵人亦言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佛转法轮时。地夜叉唱空夜叉闻。空夜叉唱四天王闻。如是乃至梵天也。肇曰。夜叉秦言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居下二天守天城池门阁。
乾闼婆。
  什曰。天乐神也。处地上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体上有相出。然后上天也。肇曰。天乐神也。居地上宝山中。天须乐时。此神体上有异相现。然后上天也。
阿修罗。
  什曰。秦言不饮酒。不饮酒因缘出杂宝藏。此是恶趣。男丑女端正。有大势力常与天共斗也。肇曰。释同上也。
迦楼罗。
  什曰。金翅鸟也。肇曰。金翅鸟神。
紧那罗。
  什曰。秦言人非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人见之言人耶非人耶。故因以名之。亦天伎神也。小不及乾闼婆肇注同上。
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什曰。是地龙而腹行也。肇曰。摩睺罗伽大蟒神也。此上八部皆有大神力。能自变形在座听法也。
诸比丘比丘尼。
  肇曰。比丘义同上尼者女名也。已上八千比丘别称得道者也。
优婆塞。
  肇曰。义名信士男也。
优婆夷。
  肇曰。义名信士女也。
俱来会坐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肇曰。须弥山天帝释所住金刚山也。秦言妙高。处大海之中。水上方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如来处四部之中。威相超绝光蔽大众。犹金山之显溟海也。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
  肇曰。宝积亦法身大士常与净名俱诣如来共弘道教。而今独与里人诣佛者。将生问疾之由启兹典之门也。
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
  肇曰。天竺贵胜行法各别持七宝盖即以供养佛。
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什曰。现此神变其旨有二。一者现神变无量显智慧必深。二者宝积献其所珍必获可珍之果。来世所成必若如此之妙。明因小而果大也。
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
  肇曰。盖以不广而弥八极土亦不狭而现盖中。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
  什曰。秦言妙高山也。凡有十宝山。须弥处其中。余九围之也。
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
别本云显彼大海。什曰。山金色海水清净水映发也。缘水显发金光亦复如是也。
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
  肇曰。此佛世界。
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
  肇曰。将显佛土殊好不同故通现十方也。诸长者子皆久发道心而未修净土。欲说来供之情启发净土之志。故因其盖而现之也。
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什曰。信乐发中相现于外。
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什曰。上以身力供养。今以心口供养。上以财养今以法养。复次众虽见其变未知变之所由。欲令推宗有在信乐弥深。故以偈赞也。肇曰。形敬不足以写心。故复赞之咏之者矣。
目净修广如青莲。
  什曰。面为身之上。目为面之标。故叹形之始始于目也。复次佛以慈眼等视众生。重其等故叹之。肇曰。五情百骸目最为长。瞻颜而作故先赞目也。天竺有青莲华。其叶修而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目相。故以为谕也。
心净已度诸禅定。
  什曰。心净则目明。故举心以证目。复次目为形最。心为德本。将叹德故美其心也。度诸禅定释所以净也。肇曰。形长者目。主德者心。故作者标二为颂首也。禅定之海深广无际。自非如来清净真心。无能度者。
久积净业称无量。
  什曰。净业无量故名亦如是。肇曰。于无数劫积三净业故名称无量。
导众以寂故稽首。
  什曰。梵本云寂道。寂道即八正也。肇曰。寂谓无为寂。灭道也。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
  肇曰。既见合盖之神变。已不可测。方于中现十方国及诸佛演法。于是忍界一切众会悉遥见闻。更为希有也。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肇曰。俗王以俗力胜民故能泽及一国。法王以法力超众故能道济无疆。
能善分别诸法相。
  肇曰。诸法殊相能善分别也。自此下至业不亡尽叹法施也。
于第一义而不动。
  肇曰。第一义谓诸法一相义也。虽分别诸法殊相而不乖一相。此美法王莫易之道也。动谓乖矣。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肇曰。世王自在于民。法王自在于法。法无定相随应而辨。为好异者辨异而不乖同。为好同者辨同而不乖异。同异殊辨而俱适法相。故得自在也。
说法不有亦不无。
  肇曰。欲言其有有不自生。欲言其无缘会即形。会形非谓无。非自非谓有。且有有故有无。无有何所无。有无故有有。无无何所有。然则自有则不有。自无则不无。此法王之正说也。
以因缘故诸法生。
  肇曰。有亦不由缘。无亦不由缘。以法非有无故由因缘生。论曰。法从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
无我无造无受者。
  肇曰。诸法皆从缘生耳。无别有真主宰之者。故无我也。夫以有我故能造善恶受祸福法。既无我故无造无受者也。
善恶之业亦不亡。
  肇曰。若无造无受者。则不应有为善获福为恶致殃也。然众生心识相传美恶由起。报应之道连环相袭。其犹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此自然之理无差毫分。复何假常我而主之哉。
始在佛树力降魔。
  肇曰。道力之所制。岂魔兵之所能敌。自此下至礼法海。叹初成如来功德也。
得甘露灭。
  什曰。梵本云寂灭甘露。寂灭甘露即实相法也。
觉道成。
  肇曰。大觉之道寂灭无相。至味和神谕若甘露。于菩提树先降外魔。然后成甘露寂灭大觉之道。结习内魔于兹永尽矣。
已无心意。
  什曰。无别意也。
无受行。
  什曰。无受想行。肇曰。心者何也。染有以生。受者何也。苦乐是行。至人冥真体寂空虚其怀。虽复万法并照而心未尝有。苦乐是迳而不为受。物我永寂。岂心受之可得。受者三受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也。
而悉摧伏诸外道。
  肇曰。无心伏于物。而物无不伏。
三转法轮于大千。
  肇曰。始于鹿苑为拘邻等三转四谛法轮于大千世界也。
其轮本来常清净。
  肇曰。法轮常净犹虚空也。虽复古今不同时移俗易。圣圣相传其道不改矣。
天人得道此为证。
  什曰。证明佛初转法轮。肇曰。初转法轮。拘邻等五人八万诸天得道。此常清净之明证也。
三宝于是现世间。
  肇曰。觉道既成佛宝也。法轮既转法宝也。五人出家得道僧宝也。于是言其始也。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
  肇曰。九十六种外道上者亦能断结生无色天。但其道不真要还堕三涂。佛以四谛妙法济三乘众生。无有既受还堕生死者。故曰一受不退。永毕无为故常寂然矣。
度老病死大医王。
  肇曰。生老病死患之重者。济以法药故为医王长也。
当礼法海德无边。
  肇曰。法轮渊广难测。法海流润无涯。故德无边矣。
毁誉不动如须弥。
  肇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法之风不动如来。犹四风之吹须弥也。
于善不善等以慈。
  肇曰。截手不戚捧手不欣。善恶自彼慈覆不二。
心行平等如虚空。
  肇曰。夫有心则有封。有封则不普。以圣心无心故平若虚空也。
孰闻人宝不敬承。
  肇曰。在天为天宝。在人为人宝。宝于天人者岂天人之所能。故物莫不敬承也。
今奉世尊此微盖。
  什曰。自欣所献小而睹大变也。肇曰。微是小也。
于中现我三千界诸天龙神所居宫乾闼婆等及夜叉悉见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
  肇曰。所奉至微。所见至广。此是如来哀愍之所现也。十力是如来之别称耳。十力备故即以为名。自十号之外诸有异称类耳。
众睹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肇曰。睹盖中之瑞也。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各见世尊在其前。
  肇曰。法身圆应犹一月升天影现百水也。
斯则神力不共法。
  肇曰。不与二乘共也。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肇曰。密口一音殊类异解。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肇曰。佛以一音说一法。众生各随所好而受解。好施者闻施。好戒者闻戒。各异受异行。获其异利。上一音异适。此一法异适也。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肇曰。众生闻苦报则恐畏。闻妙果则欢喜。闻不净则厌离闻法相则断疑。不知一音何演而令欢畏异生。此岂二乘所能共也。
稽首十力大精进。
  肇曰。此下一一称德而致敬也。
稽首已得无所畏。
  肇曰。四无畏也。
稽首住于不共法。
  肇曰。十八不共法也。
稽首一切大导师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
  肇曰。彼岸涅槃岸也。彼涅槃岂崖岸之有。以我异于彼故借我谓之耳。
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悉知众生来去相。
  肇曰。众生形往来于六趣。心驰骋于是非。悉知之也。
善于诸法得解脱。
  肇曰。我染诸法故诸法缚我。我心无染则万缚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