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此土著述
- 佛祖历代通载
佛祖历代通载
第十九卷 南岳明瓒禅师 荆溪湛然禅师 止观统例(梁肃作) 御制大乘六波罗蜜经序 马祖道一禅师 大珠惠海禅师 石头希迁禅师 诏清凉讲华严经题 诏清凉讲华严宗旨 东林熙怡律师碑(许尧佐作) 黄石岩记(刘轲作) 云峰法证律师 陆羽传 东都圣善凝公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浚上人归淮南序(子厚作) 南岳般州和上碑(子厚作) 顺宗 鹦鹉舍利记(韦皋作) 帝问法于佛光满禅师
第二十卷 唐宪宗 鹅湖大义禅师 寒山拾得丰干 荆州天皇道悟禅师 荆州天王道悟禅师(并论) 江西北兰让禅师 上问政宽猛孰先 信州草衣记(德舆撰) 上问澄观华严法界 无著禅者入五台诏怀恽禅师居上寺 庞居士 弥陀和尚碑(子厚作) 永州净土院记(子厚作) 智辩法师施食感报 道树法师降夭幻 百丈怀海禅师 大明律师碑(子厚作) 马总奏六祖谥碑(子厚作) 五台邓隐峰 归宗智常禅师 布毛会通侍者
第二十一卷 重巽赴中丞请序(子厚作) 陕右马郎妇 上弘律师碑(白乐天作) 台教元浩禅师 诏迎佛骨韩愈排佛表 韩潮州遇大颠辨论 潮阳大颠禅师 柳州刺史子厚 北山神清法师 穆宗 鸟窠禅师 诏无业禅师不赴 龙潭崇信禅师 杭永福石壁经记(元微之作) 王智兴冒禁置戒坛 福州古灵禅师
第二十二卷 唐敬宗 诏刘从政资质仙事 文宗 药山惟俨禅师碑 李翱作复性书 苏州重玄石经碑(白居易作) 丹霞天然禅师 凌行婆 蛤蜊中现菩萨像 李训上疏沙汰僧尼南泉普愿禅师 大达法师碑(裴休作) 清凉国师碑铭(御赞附) 圭峰宗密禅师
第二十三卷 武宗 潭州云岩晟禅师 帝锐意永仙诏(僧道论议) 作望仙台于禁中 敕并省天下佛寺 诏下废释(史赞) 宣宗 诏复释氏 香山居士白居易 贬李德裕诏 华林善觉禅师 黄檗希运禅师 诏弘辩问南北宗旨 复庐山东林碑(崔黯作) 沩山灵祐禅师 李节赠疏言序 诏罗浮轩辕问摄生 补陀示现事迹
第二十四卷 唐懿宗 大慈寰中禅师 德山宣鉴禅师 临济义玄禅师 长沙景岑禅师 洞山良价禅师 悟达国师知玄传 裴相国禅源诠序 诏迎佛骨(史赞附) 僖宗夹山善会禅师 岩头全豁禅师 昭宗(此下十三处霸) 仰山惠寂禅师
第二十五卷 赵州从谂禅师 云居道膺禅师 五代 梁太祖朱温 雪峰义存禅师 玄沙师备禅师 惟劲集宝林传 末帝 明州布袋和上 唐庄宗李存勖 兴化存奖禅师 明宗 长庆惠棱禅师 圣节设立试僧科 晋石敬瑭 打钟息苦缘起 辽主德光御汴宫 汉刘知远 云门文偃禅师 周郭威 南院惠颙禅师 世宗 诏废释造僧帐 清凉文益禅师
第二十六卷 宋太祖 诏雕佛经一藏 德韶国师示寂 风穴延沼禅师 永明智觉禅师 吴越王作宗镜序 宗镜后序(杨无为作) 太宗 御制三藏圣教序 赞宁修大宋僧传诏立译经院 赵普报应 香林澄远禅师 南安自严尊者 首山省念禅师 真宗 帝制继圣教序 道原集传灯录 诏诸路建天庆观 孤山智圆法师
第二十七卷 汾阳善昭禅师 赐天台教入藏 大阳警玄禅师 四明法智讲师 长水子璇法师 慈云遵式忏主 御制广灯录序 慈明楚圆禅师 杨岐方会禅师 言法华 李觏留意佛书 浮山法远禅师 诏怀琏禅师住净因 雪窦重显禅师 华严道隆禅师 达观昙颖禅师 天衣义怀禅师 欧阳修问临终事 天钵重元禅师 英宗 云峰文悦禅师 诏赐民间寺额
第二十八卷 宋神宗 圆通居讷禅师 明教契嵩禅师 白云守端禅师 华亭惠辨都师 吉州庆间禅师 舒州义青禅师 嘉兴真如法堂记(司马光作) 金国李屏山论 明道厌科举立论金国屏山有辨 哲宗 送蹇拱辰参照觉(张无尽作) 高丽义天僧统 晋水净源禅师 蒋山赞元禅师 苏老泉圆觉院记 东坡磨衲赞 圆通法秀禅师 东林常总禅师 玉泉承皓禅师 辨才元净法师 净因道臻禅师
第二十九卷 智海慕喆禅师 云居元祐禅师 佛印了元禅师 瑞光宗本禅师 黄龙祖心禅师 徽宗 御制续灯录序 蕲州五祖法演禅师 法云善本禅师 蔡京食鹑感梦 大树惠持入定 帝幸玉清昭阳宫 女真叛辽 死心悟新禅师 灵芝元照律师 林灵素以术要君 黄龙惟清禅师 佛鉴惠勤禅师 上听林灵素讲经 大金立国 改佛号灭僧寺 张无尽传 觉范德洪禅师 诏道法师复僧服(北涧铭附)
第三十卷 南宋高宗 西竺苏陀室利 圆悟克勤禅师 虎丘绍隆禅师 佛智端裕禅师 牧庵法忠禅师 真歇清了禅师 感山晓莹禅师 宏智正觉禅师 孝宗应庵昙华禅师 径山宗杲禅师 大禅了明禅师 石室祖琇禅师 普庵印肃禅师 庆寿教亨禅师 瞎堂惠远禅师 帝制原道论(并观音赞) 诏刊天台教藏 德藏可观法师 帝注圆觉经赐径山 宋遣宇文虚中使金
第三十一卷 光宗 王孝礼言影表 净慈彦充禅师 宁宗 灵隐崇岳禅师 佛照德光禅师 紫微观记(元遗山作) 屏山居士鸣道集说 吽哈啰悉利幢记 郑州普照道悟禅师 资寿尼无著禅师
第三十二卷 大元太祖皇帝 天竺此峰宗印讲师 宪宗 庆寿海云印简大师 世祖(上) 拜刘秉忠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制 帝师说羯磨仪轨序 刘太保神道碑 谥刘太保文贞制 帝师发思八行状圣旨僧道辨析
第三十三卷 焚诸路道藏经碑 辨伪录随函序 辨伪录一十四章(一之八)
第三十四卷 世祖(下) 辨伪录(九之十四) 诏禁道藏经品目 焚道藏经下火文 僧道持论名衔 江南禅教登对录
第三十五卷 径山云峰妙高禅师 世祖弘教玉音百段 成宗 五台真觉文才国师胆巴金刚上师 武宗 敕撰临济正宗记 乞台萨里碑 上都华严至温禅师
第三十六卷 革僧衙门论 仁宗 三藏沙啰巴译师 秦州普觉英辨论师 敕建瑞像殿记 加封普庵宣命 京都崇恩谦讲师 京城普庆法闻律师 三藏达益巴国师 京师宝集妙文讲师 英宗 诏各路建帝师殿碑 五台普宁了性讲师 玉山普安宝严讲师 天目中峰明本国师 大都妙善尼舍蓝蓝 临坛大德惠汶律师今上皇帝万万岁佛祖历代通载目录(终)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
⊙七佛偈。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婆提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人。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曜。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博洛叉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德。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偈曰。佛不见佛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优昙婆罗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导师。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奈城。坐尼拘类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进军。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姓刹利。父净饭天。母大清净。居舍卫城。坐菩提树下说法。一会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度人无数。神足二。一舍利弗二目犍连。侍者阿难。子罗睺罗。
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悉数也。世尊有云。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故按佛名经。纪过现二劫千如来。暨于释迦但标七佛。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诸树。于中成正觉。佛祖偈翻译。乃高僧云启一同天竺那连耶舍三藏。于龟兹国译出。本末载于梁大同六年。
大元帝师发合思巴说。
彰所知论 宣授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师沙罗巴译。
⊙器世界品。
器世界所成之体。即四大种种具生。故地坚水湿火暖风动。是等大种最极微细者曰极微尘。亦名邻虚尘。不能析释。彼七邻虚为一极微。彼七极微为一微尘。彼七微尘为一透金尘。彼七透金尘为一透水尘。彼七透水尘为一兔毛尘。彼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彼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彼七牛毛尘为一游隙尘。彼七游隙尘为一虮量。彼七虮量为一虱量。彼七虱量为一麦量。彼七麦量为一指节。三节为一指。二十四指横布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量成一俱卢舍。八俱卢舍成一由旬。此是度量世界身相。成世界因由。一切有情共业所感。云何成耶。从空界中十方风起互相冲激。坚密不动为妙风轮。其色青白极大坚实。深十六洛叉由旬。广量无数。由暖生云名曰金藏。降注大雨依风而住。谓之底海。深十一洛叉二万由旬。广十二洛叉三千四百半由旬。其水搏激上结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膜。即金地轮。故水轮减唯厚八洛叉。余转成金。厚三洛叉二万由旬。金轮广量与水轮等。周围即成三倍。合三十六洛叉一万三百五十由旬。其前风轮娑婆界底。地水二轮四洲果底。于地轮上复澍大雨即成大海。被风钻击精妙品聚成妙高山。中品聚集成七金山。下品聚集成轮围山。杂品聚集成四洲等。其妙高体。东银南琉璃西玻璃珂北金所成。余七唯金。四洲地等杂品所成。彼轮围山唯铁所成。其妙高量入水八万緰缮那。比于余山皆悉高妙。故曰妙高。然后次第七金山者。一踰乾陀罗。高四万由旬。二伊沙陀罗。高二万由旬。三佉得罗柯。高一万由旬。四修腾娑罗。高五千由旬。五阿输割那。高二千五百由旬。六毗泥怛迦那。高千二百五十由旬。七尼民陀罗。高六百二十五由旬(藏论疏云。一持双山。二持轴山。三檐木山。四善见山。五马耳山。六象鼻山。七鱼嘴山)四大洲外有轮围山。高二百一十二由旬半。彼等广量各各自与出水量同。七金山间诸龙王等游戏之处名曰戏海。八山间七海近妙高者。一踰乾陀罗海。广八万由旬。二伊沙陀罗海。广四万由旬。三佉得罗柯海。广二万由旬。四修腾娑罗海。广一万由旬。五阿输割那海。广五千由旬。六毗泥怛迦那海。广二千五百由旬。七尼民陀罗海。广一千二百五十由旬。盈八功德水。八山七海其相咸方。外海味碱。尼民陀罗至轮围山。二山相去三洛叉二万二千由旬。其外海水虽无有分。由妙高色。东海色白。南海色青。西海色红。北海色黄。现是等色。故称四海。是彼周边三十六洛叉七百五十由旬。外轮围山。周围三十六洛叉二千六百二十五由旬。其外海南赡部洲者。状如车厢。狭向铁围三由旬半。余三边者。各二千由旬。周围六千三由旬半。有二中洲。东遮摩罗(此云猫牛)西婆罗摩罗(此云胜猫牛)赡部中央摩竭陀国。三世诸佛所生之处。次此向北度九黑山有大雪山。名具吉祥。其山北边有香醉山。是二山间有大龙王。名曰无热。所居之池曰阿耨达(此云无热)其状四方面各五十由旬。周围二百由旬。池内遍满八功德水。从此池内出四大河。东殑伽河。从象口中流出银沙。共五百河流归东海。南辛渡河。从牛口中流出琉璃沙。共五百河流归南海。西缚刍河。从马口中流出玻璃珂沙。共五百河流归西海。北悉怛河。从师子口中流出金沙。共五百河流归北海。是彼四河从无热池右绕七匝随方流转。是香山北度二十由旬。彼处有岩名难陀。岩面各五十由旬。周围二百由旬。高三由旬半。又有八千小岩。其岩北边二十由旬有娑罗树王。名曰善住。其根入地四十弓量。高八十弓量。七重行树罗列围绕。东边度二十由旬有缓流池。其状圆相。广五十由旬。周围一百五十由旬。又有八千小池。盈八功德水。内有莲华。叶若牛皮。其茎如轴。花若车轮味美如蜜。是处又有帝释临战。所乘象王名曰善住。与八千象寒四月时住金岩所。热四月时住善住所。雨四月时住缓流池。无热池侧有赡部树。果实味美其量如瓮。熟时堕水出赡部音。龙化为鱼吞啖是果。残者遇流成赡部金。由此树名故号赡部。此洲向西有乌佃国。大金刚宫持种所居。金刚乘法从彼而传。南海之中山曰持舡。观音菩萨居止其顶。圣多罗母居止山下。东有五峰。文殊菩萨居止其上。有十六大国千数小国。又有三百六千种人。七百二十种异音。其外海东洲曰胜身。状若半月。对妙高边三百五十由旬。余边六十由旬。周围六千三百五十由旬。其洲二边有二中洲。北提诃(此云身)南毗提诃(此云胜身)是彼三洲越余洲等七多罗树。或曰。洲人相貌端严其身胜故。名曰胜身。其外海北洲曰鸠娄。其状四角 方相似。边各二千由旬。周围八千由旬。其洲二边有二中洲。一名鸠娄(此云有胜)二高罗娑(此云有胜边)彼洲人等所有受用出如意树。临没七日。其如意树出不美音。报曰。当七日死。或曰洲人卑舌即割食肉鬼音。故曰鸠娄。是不美音。其外海西洲曰牛货。形如满月。径二千五百由旬。周围七千五百由旬。有二中洲。南舍搋(此云具谄)北揾怛罗曼怛哩拏(此云仪上)彼洲人等多宝牛货。故曰牛货。洲海山等向下皆悉八万由旬。近金地故近赡部洲。星割棘洲金洲月洲等者。系赡部洲。余大洲等。小洲亦尔。次上空中四万由旬。纯净无碍。胜坚风轮。从右而旋。日月星宿空居天等依止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