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论
-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
经曰。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文殊师利答曰。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复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芽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复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净智。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复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复次天子。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章智。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
复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第二行发心从智生。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复次天子。初发心因摄。第二行发心智摄。第三不退发心断摄。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复次天子。初发心因生。第二行发心智生。第三不退发心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复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复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论曰。无碍乐说辩才说法。有四种发菩提心摄取十地。以种种差别说故。彼种种差别有十二句。经言。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者。初发心。能与第二行发心作因第二行发心。能与第三不退发心作因。第三不退发心。能与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作因。此句明上上因胜胜不失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芽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等者。示现从清净因成就清净果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者。以依诸愿则能摄取一切佛法故。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净智者。以成就清净戒故。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者。以依慧方便修一切行皆相应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者。以不舍先许重担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等者。以示现上上大力清净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者。以初地前菩萨利根。观察一切菩提分法故。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者。以初地前菩萨依般若胜智。能集诸菩萨无量行故。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者。此已入初地得证智故。又过声闻辟支佛地者。以过一切功用行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者。以善住王子地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禅智者。以观下地法故。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者。以智慧增长差别故。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者。以方便智能数一切法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者。以得证智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者。以自性清净本来成就故。第二行发心从智生者。以摄取世间出世间闻慧方便故。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者。以过一切世间戏论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者。以自然成就一切行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摄者。以信行助道淳熟故。又以观初地境界故。第二行发心智摄者。以依境界淳熟观功用行故。第三不退发心断摄者。以依修行境界未得佛法观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者。以依果淳熟随所有佛国土。应成佛处即成佛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生者。以不颠倒修行善根性故。第二行发心智生者。以不颠倒法究竟性故。第三不退发心断生者。以不颠倒修行性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者。以得心自在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者。以摄取无量善根故。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者。以无量无边法门毕竟究竟故。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者。以入无量三昧门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者。以无量神通奋迅随意自在用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者。以摄取对治烦恼病法故。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者。以知对治烦恼病随相应药故。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者。以依知诸方便随相应受用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者。以烦恼病灭故。又经言。复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者。以降伏一切声闻辟支佛故。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者。以学一切得胜处故。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者。以得修道胜果故。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者。以于一切法中能得自在无障碍故。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下
论曰。已说菩萨功德势力分次说菩萨行差别分。
经曰。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定光明主天子。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略道。诸菩萨摩诃萨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种。诸菩萨摩诃萨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道。二者慧道。方便者知摄善法。智慧者如实知诸法智。又方便者观诸众生。智慧者离诸法智。又方便者知诸法相应。智慧者知诸法不相应智。又方便者观因道。智慧者灭因道智。
论曰。法主世尊亲在众中。何故乃问文殊师利。以为示现诸菩萨摩诃萨功德故。此以何义。以诸众生于菩萨所起轻慢心。令生尊重恭敬心故。诸菩萨摩诃萨行差别有二种道。何等为二。一者因清净道。二者功德清净道。因清净道者。以示现胜因清净故。彼胜因清净者。以四种发心说。何等为四。一者说助清净道二者说功德智道。三者说实际证道。四者说如实修行道。功德清净道者有八种。何等为八。一者摄取智教化一切众生。如经又方便者知摄善法智故。二者能忍一切众生诸不善行。如经慧者如实知诸法智故。三者集诸白净法。如经又方便者观一切众生智故。四者观一切菩提分法。如经慧者离诸法智故。五者知诸法和合相。如经又方便者知诸法相应智故。六者知诸法不同相。如经慧者知诸法不相应智故。又慧者知诸法不相应智者。以种种愿故。七者如实知可化众生。如经又方便者观因道智故。八者集种种助道。如经慧者灭因道智故。已说功德清净道。次说因清净道。
经曰。又方便者。知诸法差别智慧者。知诸法无差别智。又方便者庄严佛土智慧者。庄严佛土平等无差别智。又方便者入众生诸根行。智慧者不见众生智。又方便者得至道场。智慧者能证一切佛菩提法智。
论曰。因清净道亦有八种。何等为八。一者观善不善法。如经又方便者知诸法差别智故。二者离诸因缘一切法根本。如经慧者知诸法无差别智故。三者离一切障碍。如经又方便者庄严佛土智故。四者断一切和合。如经慧者庄严佛土平等无差别智故。五者如实知。如经又方便者入众生诸根行智故。六者入一法门。如经慧者不见众生智故。七者如实知一切凡夫虚妄分别。如经又方便者得至道场智故。八者证寂静界。如经慧者能证一切佛菩提法智故。
经曰。复次天子。谓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略道。诸菩萨摩诃萨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碍道。二者无碍道。有碍道者五波罗蜜。无碍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漏道。二者无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罗蜜。无漏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谓从初地乃至七地。断道者谓从八地乃至十地。
论曰。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功德道。二者智道。功德道者集种种善根。如经助道者五波罗蜜故。智道者通达一切法。如经断道者般若波罗蜜故。又经言。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碍道。二者无碍道。有碍道者五波罗蜜者。以行三界故。此初地已前。无碍道者般若波罗蜜者。以过三界入初地证智故。又经言。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漏道。二者无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罗蜜者。以成就世间果故。此初地已前。无漏道者般若波罗蜜者。以成就出世间果故。此已得出世间智故。又经言。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者。以遍取识境界故。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者。以过识境界不见遍取故。又经言。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谓从初地乃至七地者。以如实知有为界故。断道者谓从八地乃至十地者。以如实知无为界故。
经曰。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勇修行智。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菩萨摩诃萨义。何谓菩萨摩诃萨智。文殊师利答言。善男子。义名不相应。智名相应。勇修行智菩萨言。文殊师利。何谓义名不相应。何谓智名相应。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为。彼义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何以故。以无变无相故。义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以本不成就义故。是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义者。不移不益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
论曰。经言。善男子。义名不相应智名相应者。示现实际有四种。又经言。善男子义名无为。彼义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何以故。以无变无相故者。以离诸无常过故。是故经言。义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以自体性住故。如经以本不成就义故。是故经言。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以常真如法界实体住故。是故经言。义者不移不益。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又无有一法不移不益者。以法界不增不减故。
经曰。善男子。智者名道。道者心共相应非不相应。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复次善男子。智名断相应。是故善男子。智名相应法非不相应法。复次善男子。智名善观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
论曰。经言。善男子智者名道。道者心共相应非不相应者。自此以下次说为证法界。有三种句六种十法。此明何义。以何等智云何证。为何义何处住能证法界。以何等智者。以三种句六种十法示现。云何三种句示现何等智。智者谓道。道者心相应法非不相应法。是故经言。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故。又智共眷属能证法界。何以故。以心清净故道清净。以道清净故心清净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智名断相应。是故善男子智名相应法非不相应法者。以递共依止故。又经言。复次善男子。智名善观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善男子。是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者。以如实知可知境界故。已说三种句。次说六种十法。初说十种智。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教化众生智。十者不着一切法智。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智。
论曰。经言。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何等为十。一因智者。以善知无始世来解脱种子故。二果智者。以如实知无始世来种种业报故。三义智者。以善知自利利他故。四方便智者。以能增长微少善根令无量故。五慧智者。以能观察善不善法故。六摄智者。以摄取法施资生施故。七波罗蜜智者。以善知成就种种善根故。八大悲智者。以依善根能起善行故。九教化众生智者。以善观察时非时故。十不着一切诸法智者。以离二边修行中道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智。已说初十种智。次说第二十种发。
经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一切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一切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一切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以不虚妄分别一切诸众生故。五者外发。以于一切众生平等行故。六者智发。以具足佛智清净故。七者清净国土发。以示一切诸佛国土功德庄严故。八者教化众生发。以知一切烦恼病药故。九者实发。以成就定聚故。十者无为智满足心发。以不着一切三界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发。
论曰。经言。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一切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一切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一切众生意业清净故者。以为远离身口意业一切恶行。发大精进故。四者内发。以化一切众生令学彼处故。不虚妄分别一切众生故者。以不着诸法故。五者外发。于一切众生平等行故者。以远离憎爱故。六者智发。以具足佛智清净故者。以平等教化一切众生故。七者清净国土发。以示一切佛国土功德庄严故者。以闻慧智不颠倒求法故。八者教化众生发。以知一切烦恼病药故者。以于一切法中得自在故。九者实发。以成就定聚故者。以如实知心使随相应说法故。十者无为智满足心发者。以发实法故。不着一切三界故者。以心不着虚妄法故。又实不实心离虚妄取相故。如经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发已。说第二十种发。次说第三十种行。